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022|回复: 3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爱四川 发表于: 2007-8-10 19:54:38|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藏族(动物)[推荐]大骨节病

 [复制链接]
大骨节病

概述
  大骨节病(Kaschin-Beck病)是一种地方病,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最早在东北发现此病,后来又在西北地区发现。在西北地区,又称柳拐子病。发病大都集中在一个地区,成为疫区。本病大都发生在青少年时期,男性多见。在幼年时离开疫区,很少发病,在12岁以后离开疫区,也可得病,但发病较迟。

病因
  大关节病的病因至今未明。曾怀疑为口慢性中毒所致,但未能证实。大多数人认为可能与谷物中的致病霉菌有关。动物实验发现:凡用带有致病霉菌的谷物饲养的动物,其骨骼中所出现的病理改变与大关节病很相似。致病霉菌可能为留镰刀菌,但未能完全证实。

病理改变
  主要的病理变化为骨骺早期骨化。可以分成三期:①骨骺板提前骨化:使骨骺板失去了正常的形态,凹凸不平。骨骺板的骨化可以不一致,使骨骺板厚度不一;骨化的速度也不一致,使关节出现内翻或外翻畸形。骨骺板的骨干侧的骨皮质呈锐角。②骨骺与干骺端早融合。骨骺中心软骨提前骨化,并向外围扩展。有时中心软骨破裂,干骺端成条状凹陷,最后完全融合。③骨骺与骨骺板过早消失,骨骼停止生长,骨端变得粗大,扭曲。

临床表现
  若在少年时期发病,由于骨骺板提前骨化,使发育出现障碍,表现为侏儒型。患者体型矮小,关节粗大,并有疼痛与活动受限,以踝关节发病最早,接着顺序为手指关节、膝、肘、腕、足趾关节和髋部。因骺板融合速度不一致,两下肢往往出现膝内翻,膝外翻或髋内翻畸形。手指短小粗小,足部扁平。年龄愈轻,畸形愈重。
  如果在青春后期发病,则畸形不明显。主要表现为骨关节炎症状,关节肿胀,有少量积液,活动时有磨擦感,并时有交锁症状,有时还可检查到关节内有游离体。成人下肢发病多,因踝、膝肿胀疼痛,行走十分不便。
  X线片表现非常类似骨关节炎,以踝关节病变最为严重。早期可见关节间隙增宽,严重不整齐,关节内有游离体。接着关节面的皮质骨密度增加,间隙趋向狭窄。关节的边缘出现明显的骨唇。常有软骨下囊性变。往往距骨体被压扁,骨质密,形态扁平,犹如缺血性坏死一般。此后距舟关节和距下关节都可以发生骨唇、骨密度增加和软骨下有囊肿形成。膝关节的髌股关节亦可以凹凸不平,边缘长了许多骨唇,关节端粗大,关节内有游离体。日久后,关节塌陷。髋关节有类似的变化,股骨头呈缺血坏死状并可有髋内翻畸形。在手指,表现为关节端粗大,关节面高低不平,关节间隙狭窄,骨密度增加,指骨短小。

治疗
  大骨节病无法根治,亦不能抑制病变发展。对症治疗可以减轻疼痛。有明显关节畸形者可用手术治疗。因游离体引起交锁和疼痛的,可摘除游离体。因骨唇过多过大而影响关节活动者,可将骨唇切除以改善功能。有关节内翻、外翻者,可作截骨术。因多系双侧性或多发性病变,不宜作关节融合术。

预防
  在疫区加强粮食保管和处理,或疫区的粮食改由外区运入,可以明显减少疾病。

调理简介
  大骨节病是原因未明的地方性、多发性骨关节病,主要发病地区为我国的川藏到东北的狭长地带,发病者多以玉米、小麦为主食,而以大米为主食的几乎不发病。虽然大骨节病的发病原因有很多种说法,但是发病地区无一例外的都是低硒地区,所以属于硒缺乏相关疾病。
  大骨节病主要表现为四肢软骨的变性和坏死,之后会出现邻近的骨组织的破坏、增生、变形。均发生在儿童管状骨干骺闭合以前,成人中很少有新发病者。

营养原则
  由于大骨节病区人群处于低硒状态,补硒预防后可见发病率及病情明显下降,补硒有促进大骨节病人干骺端病变修复、减少恶化作用。补硒的同时补充维生素E对治疗儿童早期大骨节病有显著疗效。可以补充硒盐;食用含硒丰富的农作物;动物的肝、肾以及肉类、海产品都是硒的良好食物来源等。

适宜食物
  1、主食及豆类的选择
  大米、小麦、大麦、荞麦、薏米、面筋、绿豆、黑豆、青豆、扁豆等。
  2、肉蛋奶的选择
  猪肉、猪腰、羊肉、牛肉、鸡肉、鸭肉、鳝鱼、青虾、海蟹、海螺、鱿鱼等。
  3、蔬菜的选择
  蘑菇、白菜、圆白菜、佛手瓜、芋头、韭菜、豌豆苗、海带、紫菜等。
  4、水果的选择
  桑椹、柠檬、龙眼及核桃、葵瓜子仁、西瓜子仁、南瓜子仁、芝麻、开心果、榛子等坚果类。

饮食禁忌
  大骨节病的患者的饮食中应该少吃高脂肪的食物;少吃辛辣的食物;戒烟限酒。

参考膳食
  早餐:荞麦粉、紫菜、鸡蛋等,如荞麦面、紫菜鸡蛋汤;
  午餐:大米、韭菜、猪腰、竹笋、核桃等,如大米饭、核桃仁炒韭菜、爆腰花;
  晚餐:黑芝麻、平菇、猪肉等,如芝麻糊、平菇炒肉丝。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爱四川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爱四川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爱四川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爱四川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爱四川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爱四川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教授葬狗 木邨焦墨作品 康定 - 丹巴行
2# 四姑娘山
 楼主|爱四川 发表于: 2007-8-10 19:58:08|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转帖]


大骨节病普查3月底完成
⊙ 松涛/文

  目前,阿坝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的基础性工作──大骨节病普查已进入资料汇总、统计分析阶段。2007-3月底,该项普查将完成数据汇总。
  此次大骨节病普查是阿坝建州以来规模最大的疾病调查活动。
  截至2007-3-10日,该州共普查224个乡镇、1352个村,临床调查64.17万人,拍摄7~13岁儿童X线光片5.47万张,拍摄大骨节病和其他骨关节病病情体征照5.45万张。2006年12月初,阿坝全面启动大骨节病普查工作,范围涉及全州8万多平方公里的农村牧区、90%以上的农业人口。

专家开挖大骨节病“根子”
为81万患者摆脱贫病困境,一项科技攻关计划启动
⊙ 杨晓、松涛/文

  2007-4-2日,国内大骨节病领域权威专家齐聚成都,正式启动“大骨节病综合防治研究”科技攻关计划,力图通过在阿坝州的试点工作,探明发病机理,为全国81万患者摆脱贫病困境探索有效途径。
  2004年底不完全统计,阿坝州13个县中有11个县、79个乡镇流行大骨节病,患者有4万多人。很多患者丧失了劳动能力,形成了贫病交加的恶性循环。
  该病防治的难点,在于病理不清、病因不明。为及早探明发病机理,筛选安全、有效、经济的综合防治方案,在国务院扶贫办和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安排下,省科技厅编写了大骨节病科技攻关规划,被国家科技部列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该计划专家咨询委员会由中国地方病防治协会会长陈吉祥领衔,集中了北京协和医院、北大、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大等权威专家。大骨节病地理环境可控性研究、环境危害与人体交互作用研究、综合预防措施研究、亚临床期诊断与治疗研究、中医药治疗研究、综合防治试点示范等6个课题组,分别由中科院、川大华西医院、哈医大、成都中医大等牵头负责。启动仪式后,专家组成员将奔赴阿坝州开始首期实地研究。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副省长柯尊平出席启动仪式。

省科技厅率领专家组赴阿坝开展大骨节病科技攻关工作
  2007年4月4日至6日,省科技厅厅长唐坚、副厅长周孟林率大骨节病综合防治科技攻关专家组一行26人,奔赴阿坝州的壤塘、阿坝县等大骨节病重病区,实地考察大骨节病发病情况,开展大骨节病综合防治科技攻关前期工作。专家组成员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都中医药大学等有关单位。阿坝州政府肖友才副州长、王福安副秘书长、科技局杨登云局长陪同考察。
  唐厅长一行先后深入壤塘县茸木达乡、尕多乡、南木达乡和阿坝县的柯河乡、垮沙乡等大骨节病重病区的农(牧)户、异地育人基地学校,考察、看望、慰问患病群众及学生,详细了解当地地理环境、生活、卫生等情况,并开展治疗、取样等科研活动。考察组还与病区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医务人员、患者等进行了座谈,了解他们对科技攻关、治疗、预防、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意见和需求,各课题组也就如何作好下一步科技攻关工作与当地进行了交流。
  通过考察活动,一是各课题组进一步增加了作好大骨节病科技攻关工作的紧迫感、使命感、责任感。考察组人员看到众多病人饱受病痛折磨,均感受到了心灵的震撼,感到责任重大,必须加快科技攻关。五月,国内6家科研机构、省内20家研究机构,将派出80多名地理医学、地方病、预防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多学科协同攻关,启动长期驻点研究工作。二是进一步明确了科技攻关的重点任务。考察组专家认为,本次科技攻关除了要对现有的病人,通过药物、手术、康复、中医药等综合手段,减轻患者痛苦、控制病情继续加重外,更重要的是把好防治大骨节病最重要的关口,解决儿童亚临床期的早期诊断、早期综合干预、防治疾病进一步恶化,这也是这一科技攻关项目的难点和创新之处。有关课题组将于近期采用目前较为先进的肢体核磁共振技术,对儿童期疑似病例进行初步诊断。三是初步建立了各课题组与当地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联系渠道及工作机制。省科技厅、阿坝州、壤塘县、阿坝县将分别成立科技攻关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为课题组和专家作好支持服务工作。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爱四川 发表于: 2007-8-10 20:13:52|只看该作者

[转帖]

“我感受到了心灵震撼”
──大骨节病科技攻关组阿坝行(一)

⊙ 杨晓/文

  大骨节病科技攻关项目正式启动两天后,2007-4-4日早晨8时,项目专家组一行26人从成都出发。
  路上,省疾控中心地方病研究所副主任医师李富忠向记者介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在阿坝进行鼠疫研究时,就已经接触到大骨节病,当时印象就是病人多、病情重,当地老百姓非常可怜。
  大骨节病病区从国内东北到西南呈带状分布。我省有8个市州、28个县发现了大骨节病。阿坝州病情又尤为严重,其中壤塘、阿坝两县的患者最多、分布最广、病情最重。

巴生村口:他们眼巴巴地望着医生
  2007-4-5日,专家组一早坐车就翻越壤塘县城外尚有积雪的高山。绕上数十米高的坎,只见茸木达乡巴生村村口已经一排排席地坐了40来个大骨节病人。看到来了穿白大褂的医生,这些藏族同胞都捞起了裤腿、伸开手掌,眼巴巴地望着医生们。
  55岁的卓波大妈坐在前排,医生看了看她的腿关节、肘关节、指关节,觉得病情十分严重,再想看看她的胯关节情况,她却根本站不了。村长曲木穷赶紧跑过来,把卓波大妈抱了起来。
  “全村278人,现在查出的大骨节病患者有168个。”村长曲木穷说,“现在情况还可以,政府给了好多补助。”

少年儿童:最重要的防治关口
  从茸木达乡到尕多乡,再到南木达乡,专家们连续了解多个病区村的情况。“看到这么多病人受折磨,我感受到了心灵震撼,我们肩上的担子很重,一定要加强加快攻关,多做一些相关工作。”中国疾控中心教授王丽华第一次看到这么严重、密集的大骨节病情况。
  南木达乡中心校新建了一栋3层教学楼、一栋4层学生宿舍。校长孙红兵说,学校现在已改名为“易地育人基地校”。由于少年儿童在生长发育期最容易感染大骨节病,易地育人成为阿坝州综合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的重要内容。
  川大华西医院骨科主任、裴福兴教授与专家组成员随机抽查了该校三年级同学,发现仍有不少儿童有染病的先兆。梅朵的父母都患有大骨节病,裴教授轻轻一捏她的指关节、肘关节,梅朵就拧着脸喊痛。
  据裴教授介绍,本次科技攻关要达到的治疗目标,一是针对老病人,通过药物、手术、康复等综合治疗手段,减轻他们的痛苦,控制病情继续加重;第二是防治大骨节病最重要的关口,就是解决儿童亚临床期的病症控制问题。在儿童染病初期,就通过有效手段进行干扰治疗,这一目标更为可行。
  临行,裴教授叮嘱校长:“要多带学生做一些体操,多活动对预防骨病比较有效。”
条件改善后 可以控制发病
──大骨节病科技攻关专家组阿坝行(二)

⊙ 杨晓/文

  2007-4-5日,出壤塘县境,大骨节病科技攻关组专家一行直奔阿坝县柯河乡、垮沙乡。山路崎岖,一辆车打滑,另一辆车爆胎,出了些小麻烦。专家们都想抓紧时间多看一些病人,只好丢下换胎的车殿后。
  柯河乡共1923人,大骨节病患者就有900多人;垮沙乡,1298人中有784名患者──听说有医生来看病,当地患者早已在公路边拄着拐杖、捧着哈达等候。
  出发前,专家们准备了一些熊珍栓、补筋片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中药,一路上向患者发放。但到此时,药已经不够用了,华西医院骨科主任裴福兴教授只得让当地领导翻译:老乡们,我们还要再来,下次一定挨个给大家送药看病!
  研究地理环境是第一课题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博导杨林生,每到一地就气喘吁吁地爬上周围山坡,或者在附近转悠,查看当地的地理、地貌和地形。“地理环境可控性关键技术研究”在本次大骨节病科技攻关中,是一个重要的创新点,排在本次攻关项目6大课题的第一个。
  国内各个病区、病情、环境条件不一,采取的防治措施也不一样。因此,先期进行地理环境研究,可以更有针对性,因地制宜地开展治疗研究。
  杨林生介绍,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大骨节病致病与粮食有关,最大可能性是土壤受到某种感染。“也可以这样说,大骨节病一是地方病,二是穷病。”他的说法得到了中国疾控中心王丽华教授的赞同。地方病一般是由生活条件和生活习惯造成的,比如藏区许多群众习惯席地而坐,容易患上各种骨病,不注意卫生容易造成病从口入。

引导老百姓多注意清洁卫生
  在与阿坝、壤塘两县座谈时,专家和当地领导都谈到:卫生习惯、饮食结构、营养条件改善后,可以控制发病。举个例子,阿坝州城市里就极少有大骨节病患者。
  最近,壤塘县还启动了一个旨在引导农牧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的行动。“很多农牧民都从高山上搬下来了,住地一般都与水源相近,我们就是要引导老百姓多注意清洁卫生。”该县副县长马秀珍说。高原地区是中药材宝库。专家组去过的壤塘县茸木达乡作为“中药材(秦艽、大黄)标准化示范区”,已被列为第五批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座谈中,两县都提出:希望有更多领域的专家来帮助当地脱贫。
“活档案”谈大骨节病
──大骨节病科技攻关专家组阿坝行(三)

⊙ 杨晓/文

  常里,阿坝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原县卫生局局长,上世纪80年代初起,先后在阿坝县从事地方病防治工作。随大骨节病科技攻关专家组一行抵达阿坝县,记者6日见到了常里。20多年前事情,常里记忆犹新,活脱脱一部“活档案”。
  记者(以下简称“记”):阿坝是从哪一年开始研究大骨节病的?
  常里(以下简称“常”):1955年中央第二民族卫生工作队在我县柯河、垮沙、茸安等地开展巡回医疗,首次发现了大骨节病患者,当时估计患病率为50%~80%。1972年,卫生部又委派多名地方病权威专家来阿坝州考察,再次确定了病区。
  大骨节病防治工作最早在我县起步。上世纪80年代有多种病因说,其中最主流的是土地受“T-2毒素”污染、环境中缺乏硒元素两种说法。1985年,我们县选了安羌乡4个村,分别进行换粮、补硒试验。根据三年跟踪观察和统计学处理,补硒的村子新发病例并未减少,而换粮的上安、中安、下安3个村有所改善。进入第4年,3个村发病率明显下降,充分肯定了换粮对大骨节病有抑制作用。
  记:这就验证了“土地受‘T-2毒素’污染”是正确的?
  常:地方试验不过是由“结果”推断“原因”,只能说明这一学说更有可能性。要摸清病因,必须经过严格的科学研究。1986年底,中科院曾组织过持续4年的大型研究,集中了地方病防治、地理地质学、林业、水质等多领域专家进行攻关。通过调查和检测,基本弄清了大骨节病在我县的分布情况和流行特征,认为病区的小麦、青稞受镰刀菌感染代谢出了“T-2毒素”,同时,病区群众饮用劣质水、食物结构不合理等,这些因素破坏了人体软骨细胞的正常生长。但大骨节病病因复杂,致病因素、发病机理仍未完全弄清,也没有找到有效控制手段。
  记:阿坝是怎样拟定综合防治措施的?
  常:根据本地试验和专家攻关的经验,发现在高原丘陵地带,患病人群主要以糌粑、乳制品为主食,很少吃蔬菜,多是饮用河沟地表水,这些地方基本属于轻病区或中病区;而生活在高原峡谷边缘的老百姓,奶、肉食品更少,多饮用山沟溪水,重病区基本在这里。因此,1991年我县就争取国家投入,对全县的相对重病区进行换粮、搬迁等综合防治措施,同时,在病区提倡少种禾本科植物,多种豆类作物或者发展牧业。
  记:这些措施有效吗?
  常:确实比较有效。我们垮沙乡甲乙村最早患病率高达96.2%,从高山上整体搬迁到县城边的河支乡后,从1993年起儿童中就再也没有新发病例了。但是,大面积搬迁又很难实施,老百姓生产生活脱离乡土,容易带来很多问题。我们又开始探索“易地育人”计划,人18岁后骨骼发育定型,就不会轻易染病。因此,5~15岁期间让儿童脱离病区,在饮食上进行调整、补充营养,就可以有效控制。
  记:你认为此次科技攻关应该着重解决哪些问题?常:这次科技攻关集中了这么多领域的专家,我建议一定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基础医学研究要准确找到致病因子;二是在临床研究上寻求减轻病人疼痛的有效方法;三是目前难以准确判断儿童早期患病的症状表现,希望对新发病儿童进行确诊、治疗乃至找到终止病程的方法。
2007年5月,专家驻点攻关
──大骨节病科技攻关专家组阿坝行(四)

⊙ 杨晓/文

  阿坝县柯河乡的准拉刚满30岁,高原生活的风霜已经挂上脸,看起来像内地40多岁的人,但从背后看,她又像个小孩:身高不超过1.40米,身材瘦小。
  “她是典型的大骨节病三度病人,应该是在几岁时就患病,骨骼停止生长,”川大华西医院副院长李为民捏捏准拉的肘关节,“手臂也断了。”不懂汉话的准拉一个劲地冲我们笑,嘴一裂,露出一口黑黄的牙──她还患有严重的氟中毒症。
  阿坝州单纯的大骨节病患者不多。3天考察,大骨节病科技攻关专家组初步接触到数百名患者,一些专家开始讨论这个问题:很多大骨节病重病区,同时又是氟中毒、风湿、类风湿的重病区,甚至同一个病人身上同时患有几种骨病。
  这意味着,本次科技攻关在选定试验区域后,需要从临床医学的角度,重新统计患病人数、发病率、病情和分布情况,了解当地到底活跃着哪些骨病,各类骨病中的相互影响作用;同时,要筛选出单纯的大骨节病患者,进行对症治疗研究。
  本次科研攻关被列为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将于2010年结题。不到4年时间,能否真正找到大骨节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有效治疗手段?
  中科院地理所曾于上世纪80年代参与过大骨节病研究,该所研究员杨林生认为,比起20年前,现在的医疗技术、科研基础都有长足进步,本次攻关更有把握,但谁也难“打包票”。从研究目的上看,一是在科研本身取得突破,找到病根子,找到药方子;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用科学的方法手段,指导当地的综合防治工作。
  李为民介绍,本次攻关的三大主要创新点,将影响项目成果评价:环境致病因素与人体交互作用;亚临床期干扰治疗,力图在患病早期发现病症;分期、分度设计综合治疗方案。
  考察结束之际,项目组已基本达成共识,计划将壤塘、阿坝两县作为重点研究区域。同时,省科技厅、阿坝州、壤塘和阿坝两县分别组建攻关领导小组,为专家们提供支持服务。5月,国内6家医学研究机构、省内20家医学机构,将派出80多名地方病、临床医学、地理地质、基础医学等领域的核心专家,启动长期驻点研究工作。
4# 金佛山
 罗子兰 发表于: 2007-8-20 10:32:03|只看该作者
可能与水和土壤关系.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7 17:22, Processed in 3.681606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