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754|回复: 1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睢文发 发表于: 2007-8-16 19:37:14|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走在永陵路

 [复制链接]
   □秦志豪

  常到永陵来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因朋友居家离此不远,我们多骑自行车从狭窄的南薰巷穿过,在西安北路三洞桥处向右转。这时街比刚才又窄了不少,一边是工厂的高墙,一边散落于菜地间的几间小屋,再走几步过了小桥就到永陵。

  永陵路东起三洞桥,西止一环路,曾因坟墓高大,一直被误认为是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抚琴地。1942年才证实为五代前蜀皇帝王建的陵墓。

  上世纪70年代,上小学读书时常到这附近学农,记忆中这里用红砖围了一人多高的墙,两扇厚木板大门用兽头锁锁着,门前是一片那时极少见的水泥大平坝。学校常组织我们到菜地里拔草。有时我们先到,就推着大木门从缝隙向里瞧,里面林木葱郁,个子大的同学还会踩着突出的红砖爬在墙上探头看里面的风景。

  记得王建墓的门票从一角渐渐长到三角,后来某天买了票进去后发现进墓室还得购票,钱虽不多,不免心中感慨。幸好以前曾多次进出,对里面承放棺椁四周的二十四乐伎石刻和墓室后面栩栩如生的王建坐像早已熟记于心。我们常去王建墓主要还是在里面喝茶,进大门右手边就是一个茶园,一边藤架蔽日,其余院中桂花树下闲散地放着小桌竹椅。

  如今,站在永陵路10号永陵门前两个大石狮子中间,对门那条近十米宽的沿河小街似乎还矜持地保留着一丝过去的影子:在两棵大榆树之间小街沿河向深处蜿蜒远去,河边的银杏、垂柳错落有致,砌得整齐的河岸上搭着铁架,茂密的紫藤覆盖其上。沿河走不远看到街边的门牌上写着“永陵路11号”。再向前过一小桥,路边就是一个小茶馆,若夏日在此林隙下藤萝覆盖的小河边,身贴竹椅凭小桌品味最具成都风味的花茶,你一定能体会到过去的味道。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睢文发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睢文发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从鸡肠带到风华绝代 什么是成都文化的精魂
2# 四姑娘山
 陈稻心 发表于: 2007-9-13 18:14:57|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1944年初,我因参加四川省立成都中学初中入学考试,第一次来到此地。当时蜀华中学疏散至此,盖了一些草房,省成中借该校教室作为考堂。印象中那地方真够荒凉的。几十年过去了,昔日荒凉的“抚琴台”成了闹市区;我也由幼童变成坐七望八的衰年老者…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5 08:39, Processed in 0.0936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