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543|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睢文发 发表于: 2007-8-16 19:36:22|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从鸡肠带到风华绝代

 [复制链接]
稿件源自:成都日报  

  □张先德

  初识永陵路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寻访静卧此处的王建墓。当时正在中缅边境橡胶农场支边。成都知青中悄悄流传的一本《有关四川的一些诗文》,成了我们辗转抄阅、聊解乡愁的宝典。此书是川大中文与历史系选注的内部读物,只是稍厚一点的小册子,其中诗词占八成,大半涉及成都,许多内容对我这样酷爱读书的年轻人也是十分新鲜的。

  当时,小学6年级才开始上中国历史课,而且只讲全国通史。借助这本读物,我初步认识了文翁与石室、司马相如与卓文君、苏东坡与陆游,得知王建与孟知祥先后建立过据川称帝的前蜀与后蜀。这些悠远的史迹轶闻让我倍感温暖亲切,《有关四川的一些诗文》成了我了解成都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第一本启蒙读物。

  从边疆回成都探亲,特意去寻访王建墓。从新西门到老西门,问了很多住户和路人,都说不晓得,好不容易经人指点,穿过石灰街,拐进南巷子,在西安路北口左拐,才蓦然发现门户紧闭的王建墓陵园。没有对外开放,只得悻悻地在门前站了一会儿,打量斑驳的红土墙,探出墙头的苍松翠柏。而陵园外的道路,竟只是掩蔽在两旁庄稼之间的一条细窄的泥巴路。

  1979年从边疆调回成都,王建墓也在这一年对公众开放。回城伊始,一切有待安顿,暂时无暇前往。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广东的几个朋友到成都,他们自己结伴去了峨眉、青城山、草堂和武侯祠。我和成都的朋友觉得,还得再有游玩方面的“特色菜”款待远客,便想到了王建墓。

  这是我初次踏进这个陵园。这里地盘不大,但与惠陵不同,人们可以进入王建的外、内墓室。室门、棺椁的沉重厚实,以及棺台周围歌舞演奏的石俑乐队,给人很特别的印象。

  这一回,把王建墓外面的路也看得更仔细了些。从南巷子、西安路之间刚拐过来一小段很宽敞,不知该叫大路、院坝还是小广场,反正与宽阔的南巷子、西安路很相称,虽是土路,那天正是雨天,一片泥泞,难以下脚,却也大大咧咧,从从容容。但这宽松却止于王建墓门前,再往西走就变成了田间小路:比机耕道窄,又不如羊肠小道曲折有致,在两边庄稼的簇拥下,含含糊糊地通往后来的一环路西三段。给人的印象,宛如一个生产队众多田坎路里最宽的一条主干道。成都人习惯比喻这种细长的乡土小路为“二指宽的鸡肠带”,鸡肠带就是一二厘米宽的白帆布裤腰带。王建墓路对面是市政府的一个下属机关,顺着“鸡肠带”往里走,机关旁边是省民委,与王建墓相邻的是一家干休所。此外再无民宅、人家,根本不成其为街,当然也没有街名。

  回城以后,结识了不少西门上的朋友,“到王建墓喝茶”便成了好些年里习惯的邀约,在那个土皇帝陵墓旁的浓荫和茶香里,度过了许多愉快的上下午、黄昏和夜晚。

  那位千年前的前蜀王也没有闲着,王建墓也就是永陵的地位一直在上升,与武侯祠、杜甫草堂三足鼎立,成为蜀文化的经典遗存。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睢文发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睢文发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水军都督的故事 走在永陵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6 06:27, Processed in 0.374401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