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章冲(张冲) 章冲,1988年生,籍贯湖北仙桃市。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2014级博士生。 自2013年攻读博士学位以来,一直从事全氮含能材料领域的研究,首创氧化还原辅助法实现芳基五唑中C-N键的切断,实现氮五阴离子研究领域的历史性突破。这与在读博士期间,他在连续上百个夜以继日的实验中,终于成功合成世界首个N5ˉ离子盐和首个水合五唑金属盐,攻克这一困扰国际含能材料研究领域长达半个世纪的世界难题,实现N5ˉ离子研究领域从0到1的历史性突破。 研究成果相继在Science、Angew Chem Int Ed、Nat Commun和J Am Chem Soc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得到军委科技委刘国治主任、全氮研究领域杰出科学家Karl O. Christe教授及俄罗斯军事评论员科罗廖夫等人的高度评价与认可。他被搜狐、新浪、腾讯和英国、美国等国内外30多家门户网站,以及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20多家报社的宣传报道,引起世界广泛关注。 2018年博士毕业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后,目前作为负责人,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和GF科技创新特区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 2、胡炳成(胡秉诚、胡丙成) 胡炳成,1969年生,籍贯湖北江陵市。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2017年领导团队,成功合成世界首个全氮阴离子盐。 教育经历:2007/9--2011/7,武汉工业学院本科。2013/9--2018/6, 南京理工大学博士。工作经历:2011/7--2011/9,江苏和成化学材料有限公司工程师。2011/10--2013/7,苏州施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员。2018/7~至今,南京理工大学教授。 获奖、荣誉称号有: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工信部创新创业特等奖学金;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科研项目中有:切断共价五唑化合物中C-N键制备N5-离子的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2020-2022)。发表论文:已发表SCI/EI收录论文60余篇。 3、孙呈郭(孙成国) 孙呈郭,1983年生,籍贯安徽。南京理工大学教授。 教育背景:2004/9–2008/6,四川师范大学,化学,学士。2008/9–2010/6,南京理工大学,应用化学,硕博。2010/9–2014/6,南京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2016/6--2020/4,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博士后。工作经历:2014/10--2017/6年,辽宁科技大学化工工程学院应用化学系讲师。2017/6--2020/5,辽宁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20/5--至今,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多氮离子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多氮离子化合物要求分子结构中,主要以氮元素为主的化合物,因其具有高密度、高生成焓、超高能量及爆轰产物清洁无污染等优点,有希望作为新一代高密度含能材料应用于炸药、发射药和推进剂等领域。 获得荣誉和奖项:2017年入选辽宁省 “百千万人才工程”万人层次。2018年获鞍山市“青年五四奖章”称号。2018年获辽宁省省 “校园先锋示范岗”称号。2019年入选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计划。近年来承担了省级项目及博士后基金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SCI论文数十篇,参编英文专著一部。 【4、马成金实验与量子色动化学之谜】 我们在2009年量子信息与健康上海论坛召开以后的网络论坛上,公开解密1984年马成金实验用极少量的钾、硝基苯、苯酚等混合物,放入加了极少量盐巴的一大碗水中产生完全“燃烧”喷射的原理。 这是量子色动化学研究阐释,在原子核层次以下,有胶子-夸克海非核衰变型的化学分解组合能隙的弱力能源反映,而想说明也应预防各种因素,引起的这类爆炸。这里,马成金站长实实在在是寻找氢、碳、氧、钠、钾等元素的振荡激发作用,而我们只是在量子色动几何的“原理”上,发现现代数学和现代物理学有无尽的开发前沿。 量子色动化学是量子色动力学(QCD)和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一个组成部分。QCD是一个描述夸克之间强相互作用的标准动力学理论,它能够说明轻子对强子深度非弹性散射的异常现象、喷注现象以及夸克的色禁闭问题。在量子色动力学中,夸克由于带色荷而产生强相互作用,夸克之间交换胶子。但QCD至今仍然是一个没有被完全解决的问题,如果把弱力能源分为两部分:一是众所周知的原子核衰变型的融合与分裂,都能释放出能量的核聚变能与核裂变能。另外是原子核子内的夸克海、海夸克、胶子海、海胶子云等,引起的外源性量子卡西米尔效应。量子色动化学是原子内的质子和中子不发生融合与分裂的核反应,而使原子组成的分子结构发生的非核衰变型或少核衰变型的化学分解与组合。 马成金,四川盐亭县三河乡人,1938年生,工程师。马成金家解放前很穷,他妈生了12个孩子,只养活了6个。他是6个中的老大。马成金的人生轨迹,他说解放前他家穷,解放后才上学,但他读到中专毕业,别人需12年的学历他只读了7年。1959年马成金在绵阳农机校读书时参加大炼钢铁,有同学手里的开水碗不小心翻落,水滴洒到正出钢水的槽里,发生爆炸,死伤了人。 事故后来使马成金产生了逆向思维:钢水槽面上的“拉西”(炉渣熔液)是矿物质,是否可用少量的特殊的矿物质反过来倒入碗里的水,如能发生爆炸和燃烧,不是可以用来为解放台湾作贡献吗? 因为在1960年代初蒋介石叫嚣要反攻大陆,国家也在宣传要解放台湾。受此阶级斗争的鼓动,作为苦大仇深出生的马成金联想到军事用途。这第一个十年他还没有结婚,劳动又累,他只能思考。1969年他才结了婚,夫妻都是晚婚。他在农村中有了家,有了3个孩子。这第二个十年他在辛苦和欢乐中,坚持做实验。马成金利用为盐亭中学和玉龙中学食堂抽水、修水泵等工作方便,经常从学校化学实验室要到一些药粉,回去暗中做实验。马成金发现的水化学喷射燃烧,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一次把装入衣服中的药粉忘记取出,洗衣服时发生了燃烧。这使他进入第三个十年给一些朋友作表演。到1984年盐亭玉龙镇区医院的谢长寿医生推荐他去找盐亭县科协,这就是1984年的水“燃烧”喷射实验,他做得很成功,也做得很规范。 主持1984年“马成金实验”实验的,是盐亭县科协主席张应芃主席。他1965年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长期在地质勘探队野外工作,后照顾爱人调回家乡盐亭县的。马成金站长先叫张主席舀大碗水,再加了很少一点食盐后,叫大家离远点。他拿出一个小纸包,将一点药粉倒入装满水的碗中,水立即喷射出火花,白色的烟雾充满整个16平方米大的办公室,气味也很难闻。张应芃主席用地质学知识分析,只认为类似镁的燃烧链式喷射现象,而没有想到用到了钾。 事情巧的是,1981年盐亭县科协开始办的《科学盐亭人》和《科学知识》等铅印科普小报上,在发表《生物全息律和自然全息律》、《圈态密码和物质心脏的夸克》等,此类介绍是1960年代以来“科学盐亭人”研究圈态三旋量子色动力学等科学成果的小块文章,还居然在一些全国刊物上被转载,有一点影响。所以谢长寿医生才介绍马成金站长来找科协的。但马成金在1984年时还十分保密,说是在灌县(后为都江堰市)偶然机会获得的“燃烧添加剂”配方。 当时马成金站长拒绝说明药粉的化学成分,科协怕含有放射性矿物质,被叫停。1993年底《经济日报》刊登哈尔滨工人王洪成“水变油”的公开消息后,“马成金实验”与“王洪成水变油”报道联系起来,盐亭县委宣传部负责《绵阳日报》的报道组张晓明组长,采访马成金站长后,写出文章在《绵阳日报》上作了报道。但后来王洪成“水变油”被批判后,“马成金实验”也没有再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