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167|回复: 2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Sichuanese 发表于: 2008-5-31 01:10:28|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1978-2008年[转帖]张铭清 : 勿让腐败官员以"负面报道"标签掩盖丑行

 [复制链接]
国台办新闻发言人张铭清:勿让腐败官员以"负面报道"标签掩盖丑行

东方强势

中新社2008年01月18日 04:16 发表来南方周末题为“勿让腐败官员以"负面报道"标签掩盖丑行”的文章,值得一读,现全文转载如下:

把新闻分成“正面”、“负面”不仅不科学,而且有害。新闻的本质是事实,而“正”“负”之分则含有价值判断。既然事实是一种客观存在,那么报道事实的新闻怎能因个人好恶而被贴上“正”“负”的标签呢?

如范以锦先生所言,所谓“负面报道”涵盖的内容很多。那些揭露社会阴暗面的舆论监督报道,甚至只要让某领导觉得不舒服的报道,都会被算作“负面”。如果把一些客观事实贴上“负面”标签,使其成为“腐败官员为保护既得利益和掩盖龌龊行为”的挡箭牌,这不是很荒唐吗?至于天灾等自然现象也能用“正”“负”区分,还真得佩服一些人的想象力。

现实中,有权认定“负面报道”的显然都是权势人物,而被认定的“负面报道”往往是老百姓希望公之于众以形成舆论压力的新闻。由此看来,“负面报道”根本经不起“以民为本”宗旨的拷问。

至于报道的影响,所谓“负面报道”未必产生负面影响。以陈良宇“社保案”为例。陈良宇腐败的事实,的确损害了党的形象,但是,把这件事揭露出来,公之于众,则表明了我们党严惩腐败分子的力量和决心,也能获得民众的拥护,能说其影响是负面的吗?

就新闻实践而言,不管是宣传管理部门,还是新闻单位,都难以将报道和影响简化为正面、负面。至于一些腐败官员为掩盖自己的丑行,把“负面报道”当成自己防守的盾牌和以攻为守的帽子和棍子,就更没有合理性了。因此,有必要收缴这些盾牌、帽子和棍子,不能让腐败官员以“负面报道”和“负面影响”作为掩盖丑行的遮羞布。(北京 张铭清 国台办前新闻发言人)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Sichuanese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Sichuanese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Sichuanese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Sichuanese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Sichuanese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Sichuanese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转帖]张铭清 : 勿让腐败官员以"负面报道"标签掩盖丑行 我在双流的地震日记:5月30日
2# 四姑娘山
 楼主|Sichuanese 发表于: 2008-5-31 01:10:51|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文章提交者:意识流动

 张铭清是高官,应该上人民日报啊,建议李长春同志让这片文章上头条.

愿中国高官学学张铭清同志,写好文章,推动改革,赢得民心,我为张铭清鼓掌.

宣传部的同志好好看看.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Sichuanese 发表于: 2008-5-31 01:11:41|只看该作者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2 04:17, Processed in 0.1404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