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961|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飞翔 发表于: 2016-9-5 08:45:01|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少数民族科技与文化相融合 实现古村落保护数字化

 [复制链接]
源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 张清俐
  太湖流域的水乡古镇群、皖南古村落群、川黔渝交界古村镇群……不同地域的历史文化村镇经过千百年的变迁,已经成为凝聚我国传统文化基因的活态遗产。近年来,数字化技术被广泛运用于文化遗产保护,科技与文化的融合,使得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迈上新台阶。

数字化保护独具优势
  当前,已有528个村镇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录。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认为,这些历史文化村镇蕴藏着中华文明的基因,其文化理念体现在那些建筑设计与格局中。
  有学者表示,一方面,通过修葺、加固等措施,结合适度居住、开发等活态保护,能够延长现存历史文化村镇的寿命;另一方面,在物理保护方式之外,作为砖石木料的建筑,其物质本体仍然难免种种自然的生命损耗,乃至消亡。如何使这些具有较高历史文化、建筑、艺术、民俗等价值的古村镇保存更久远、流传给子孙,数字化技术提供了这样的可能性。
  “‘数字化保护’有两个含义,一是通过数字化技术,使得物理保护更加科学,比如更好地发现病害、更精确地发现建筑以及地基的变形等;二是指我们通过现代的数字化技术,完整、全真地把古村镇本体甚至环境与景观进行数字化采集、重建与呈现,且作为‘数据’永久保存下来。”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王心源告诉记者。
  较之传统的保护理论和方法,数字化保护具有独特优势。衡阳师范学院古村古镇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刘沛林表示,首先,原真性保护能准确记录特定历史年代的原始数据,不会因自然因素而改变原状;其次,整体性保护能全面记录特定时段的历史文化信息,不会因时间的变化而改变数据;再次,信息化保护有助于实现信息化传播、网络化展示和虚拟化旅游;最后,以传统村镇所有信息为支撑实现“智慧村镇”管理,大大提升数据价值和管理水平。

保护技术日趋多样
  历史文化村镇的数字化保护从理念到实践,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历史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研究与实践在中国刚刚起步。如敦煌莫高窟壁画的数字化研究、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研究、数字旅游景区的研究等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刘沛林介绍说。
  王心源告诉记者,目前被广泛运用于历史文化村镇的数字化保护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遥感摄影及立体成像、数字测绘技术、地面激光雷达三维扫描与重建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以及有关建筑变化的监测、病害检测的技术等。
  “这些技术总体来说效果都不错,有力地促进了文化村镇的数字化保护。”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副主任的王心源和其研究团队前几年曾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下,收集不同分辨率以及不同时期的遥感数据,编著出版《中国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遥感图集》。目前他们正在开展的“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西园区楠溪江重点景区地质与文化遗迹调查研究”,其中也涉及如苍坡古村、芙蓉古村、岩头古村镇等许多古村镇的保护与文化遗产挖掘。
  近年来,在国家关于推进“科技与文化融合”战略的引导下,刘沛林所在的单位作为专注于古村古镇数字化保护的学术机构,近年来对南岳古镇、永州市干岩头村、祁阳县龙溪村、永兴县板梁村和常宁市中田村等一大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和传统村落开展数字化理论与方法研究,特别是在古村镇的三维数字化保存、可视化呈现、虚拟现实展示和网络化传播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探索性成果,“比如对聚落景观基因的提取理论及其提取原则和方法;三维数字建模、虚拟现实(VR)及动画技术;信息压缩处理技术及其网络传播(Web)技术等问题。”刘沛林介绍说。

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
  当前,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领域,存在技术的精准表达与对象的内涵理解之间的“沟隙”,如懂技术的可能对对象的文化内涵不理解,理解文化内涵的可能缺乏技术知识。王心源强调,数字化技术保护绝不是简单地完成对象的数据采集,而是要深刻理解对象的内涵,并把本体与环境的关系交代清楚,这是目前的一个“瓶颈”。
  阮仪三认为,“忽视对历史文化村镇的历史因循、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脉络等文化内涵的挖掘与研究,会使得数字化保护下的历史文化村镇‘有形无神’。”
  王心源在自己的研究中也对此深有同感,“通过对楠溪江中游苍坡、岩头、芙蓉等村镇的研究,我们发现这些古村落选址科学、规划前瞻、设计合理、布局讲究。保护这些古村落,不能仅仅保护几所房子,也不是某一片房子,而是对本体与环境、景观的系统性保护,因此如果轻视对对象内涵的深刻研究,保护的仅仅是‘形似’,无法让人感受到古村落的特有文化神韵,乃至教育意义。”
  如何破解这一瓶颈?刘沛林建议,历史文化村镇数字化保护是一项将科技与文化融合的跨学科、跨行业工作,因此需要大力倡导跨学科研究,要高度重视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的战略意义和现实需求,推进历史文化村镇的数字化保护和应用研究;还要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历史文化村镇数字化保护和研究的专业队伍,重点开展对现有528个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和2555个国家传统村落的数字化保护工作。
  王心源提出,未来的数字化保护理论、方法的研究及其应用要与时俱进,将历史文化村镇数据库建设、历史文化村镇本体保护和监测研究、历史文化村镇本体与周边景观的关系研究、虚拟重建研究作为重点领域。此外,还应加快推进中国历史文化村镇科学管理平台建设的启动。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飞翔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飞翔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援疆工作的实践与启示 文化自信的深厚历史底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9 09:57, Processed in 0.156001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