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762|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睢文发 发表于: 2008-9-22 15:29:22|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转帖]赵正华:苦苦燃烧的川剧火把

 [复制链接]
  作者:孟蔚红
  开场白
  9月8、9日两天,正华川剧团在成都市川剧艺术中心悦来茶园举办了成立十周年的庆祝活动,下午的演出,有人早上就来占座位,到正式开演的时候,座无虚席,晚到的找张加座的凳子都困难。此情此景让人感慨,爱激动的省剧协主席廖全京说:谁说川剧没有观众?川剧来自民间,川剧的观众在民间。
  核心价值
  热爱川剧的赵正华十年来擎着她的火把剧团,惨淡经营,苦苦支撑,近日举办的正华川剧团十周年庆典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引起了人们对民营川剧团生存前景的关注。
  核心人物
  赵正华,痴迷川剧的成都人,70岁,1998年成立民营川剧团──正华川剧团至今。
  采访手记
  (2008年9月9日 成都悦来茶园)
  采访赵正华是在悦来茶园,离下午的演出还有两小时,已经陆续有观众买票进场,为能占个好位子。采访不停地被向赵正华打招呼恭喜的人打断,中间她又好几次叫人去给演员买盒饭。从前一天看到赵正华起,她就一直这样停不下来,接待这个,安排那个,往往刚坐下几分钟又站了起来。上午她去医院检查了身体,本来心脏就不好,心跳又加快了,儿子让她忙完眼前的事后出国玩,也不知道能不能成行。
  累着了,赵正华说。为了筹备这次剧团成立十周年的庆典,她忙了几个月,经常睡不好,想咋个才能办好。她说,这是她晚年的两大心愿之一,第一个心愿是到了70岁好好做个寿,这个心愿,孝顺的儿女在今年上半年就已风风光光地操办了,她很满意;第二个,就是这个川剧团的十周年庆典,这次儿子又拿出5万块钱,让妈妈想咋办就咋办。虽然,儿女不懂也不喜欢川剧,也不理解妈妈为啥把积蓄贴进来办团,操心,有时还要受气,却一直义无反顾。
  赵正华的理由很简单,爱川剧是肯定的,“坚持不下去时我就想,我不办了,这些演员的生活咋办呢?又去别的地方搭班啊?肯定受气。还有跟了我的那么多老人又到哪里看戏呢?”赵正华就是怀着这样的感情,把一个火把剧团的十年风雨坎坷扛下来了。我采访的她的家人、演员、观众、朋友、同行,都异口同声地说,赵正华是个大好人、大善人。
  但每一个人在感佩赵正华的精神的同时,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担忧,赵正华是凭一己之力在支撑这个剧团,她在一天,剧团存在一天,如果哪天她的积蓄不能再贴补剧团,动过三次心脏手术的身体不允许她再操心劳累,剧团该怎么办?赵正华的担忧更强烈,她渴望有人接她的班啊。这也是她为啥要把这次十周年庆搞得热闹有影响的初衷。她说,她这样的年纪,这样的身体,要那些名声干什么,她不过是想让更多的人,尤其是相关部门知道,还有这样的剧团,还有这样一批不错的演员存在,“让他们以后还能生存。”赵正华说话低沉缓慢,听起来,更显苍凉。
  演员罗淑清说,如果赵团长不办团了,那就不晓得到哪里流浪了。这是赵正华最不愿意看到的结局。
  谁快来接下我手中的火把
  叙述一
  赵正华的川剧火把
  赵正华有很多称谓,观众叫她赵妈、赵孃、赵大姐,业内的提起她叫赵团长或赵老板,其实后一个叫法更准确,一下就能让人明白赵正华剧团的性质,私人的、民营的,通俗的说法叫火把剧团。
  我没有具体考证过为什么叫民营剧团为火把剧团,可似乎又心领神会,比如光亮很微弱,燃烧时间不会太长,总是在被传递等,这些特征的确都是民营剧团命运的写照。“文化大革命”起很多剧团被关闭,上世纪八十年代文艺体制改革后,大批川剧艺人流落民间,火把剧团就一直存在并流传到现在,因种种原因,这些剧团可以用“颠沛流离,惨淡经营”来形容。
  赵正华的剧团自然也艰难地在其间起起伏伏。赵正华从小爱看川剧,至今保留着父亲背着她看川剧的记忆。后来她不顾妈妈反对,把13岁的弟弟赵宝树送去考群众川剧团,一举考上了,后来还是成都第一个去上海学《红灯记》的川剧演员,高大帅气的他演的自然是李玉和。赵宝树说,仗着有他这个“内线”,姐姐不仅自己买票,还帮别人买,还买来送给买不起票的人,有时一次就要100多张,姐姐就这么爱川剧。
  从看川剧到办剧团似乎水到渠成,赵正华说,那时到处都是火把剧团,她看了很多演出,知道哪些是好演员,在火把剧团,这些演员的生活和演出太没保障,她就有了把他们集中起来办个团的想法。1998年正好有个机会,她和另外两个人各出5000元,租下已关掉的望江川剧团的剧场,再买点椅子这些,剧团就算成立了。第一场演出,是1998年9月8日。

 

 对话
  我们川剧火把造孽哦
  赵:刚开始的时候很红火,每天都卖两三百张,星期六星期天五百多张,坐满了,开始还是赚钱,我把赚的钱拿来买灯光这些,一个星期给演员们打回牙祭,唱得好的演员,又买花等等,所以赚的钱没分给他们(合伙人),他们不干了,我就自己干。后来又和人在木综厂办,办到后来又是我一个人,那时心脏就开始不好了,一分钟跳110多下。我儿子说,再不去整,就要爆炸了。其实就是操心操的。木综厂拆了,又去412办,又拆了,就去了青龙场,最后找到铁路局的俱乐部,现在四年了。
  开始在铁路局的时候,头两年折了3万多,铁路局俱乐部的人觉得我害病,又折钱,很可怜,又从不发怨言,加上我爱人在铁路局,领导体谅我,就租给我连水电费3000,其他剧场好多起码5000,水电还另算。
  记:这十年肯定经常有办不下去的时候吧?
  赵:是,有时候卖不起票,演员的工资恼火,我就拿自己的钱来贴,累,有些演员脾气不好,有时候要受气,还是恼火。最后我的钱不够了,就找我们老头的退休费来贴。但我想我不办了,这些演员生活就恼火,我们相处得又比较好,有几个演员还在供大学生,我不办,他们又到哪儿搭班呢,搭到也是受气。我就坚持下去,折点,莫来头。我不敢跟娃娃说,我说没有折,还赚钱。后来害怕我心脏病复发,娃娃喊我不要做了,我还是要做,我交给了另外一个席老板帮我做,我到北京去做手术。他做了不久,给我说,你再不来接,我就不办了,我就把演员解散了。我还害着病,还没恢复好,就半年,我又接到做了。
  记:赔钱的时候也着急吧?
  赵:赔的时候我想,我得了这个病,我又这么爱川剧,钱生死不能带走,还有一个,我老伴,也得病走了,我想人生一辈子要这么多钱干啥,我这个人做啥子要做就做到底,性格就是这样。
  记:到现在你投入了好多在剧团?
  赵:20多万了。我们从来没有问哪个要过钱。儿女说我,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又累,为啥子?我说,这是我的爱好,我都70了,又有心脏病,满足我的心愿。
  记:啥子心愿?
  赵:一辈子的心愿,70做个生,我很满意,第二就是这十周年,十周年不是为我,是为了振兴川剧,我们川剧火把这么造孽,我是为这些老板、演员呼吁,这次开会的目的,也是要唤起政府对我们火把的重视,对民营剧团的重视。我说我这么大年纪了还要啥子名声?我同情这些演员,让市面上晓得有个火把剧团,给你们争气。我累那么凶,都是为了你们以后,让大家晓得你们这个民营剧团还演得好哦,戏的质量还好哦,人也好,让国家知道这件事。
  记:你想没想过如果你不做这个剧团会怎样?
  赵:娃娃在三亚,青城山都买得有房子,我满可以耍。在这儿好操心,但我做不下去的话,这个团就垮了,铁路局的领导说过了,我搞这个不是为了钱,但如果拿给任何人,就收回去做库房。现在民营剧团根本找不到地方演出,有也是5000,8000(一个月),哪个做得起?做不起。我现在就希望有人接我的班。我现在啥子事都喊团里的年轻人来弄,我说反正折了我给你们拿钱。
  叙述二
  演员们怕赵老板不办了
  作为建团起就一直在艺术上辅佐赵正华的老艺人,万仁丰对赵正华很佩服,说赵正华做到了男人都做不到的事,了不起。
  万仁丰说,办剧团太辛苦了,贴钱不说,还受累受气,但赵正华都坚持下来了,天天坚持演出,这是正规剧团都办不到的,她的坚持不仅给中老年观众带来了娱乐享受,还培养了新秀,正华川剧团曾向市川剧院推荐了四名优秀青年演员,陈作全、罗芳已被正式聘用,最近秋菊被招入省川剧院,还拜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许倩云为师。因为天天演出,长期锻炼,演员技术没有流失,很多演员的水平基本达到省市川剧团演员的水平,而且正华川剧团的舞台向来开放,先后请了上百名演员来这里演出,既满足了观众,也加强了川剧艺术的交流。万仁丰觉得赵正华把剧团办下来的最大动力是放不下这些演员,她的心太好了。
  已是成都市川剧院正式演员的陈作全,没事还要回到正华川剧团演出,剧团十周年庆,他演出了一折《安禄山戏宫》。原来的巴县川剧团解散后他去了重庆,1997年到了成都,1998年加入正华川剧团。他说,赵团长对演员好,从不克扣拖欠工资,这在民营剧团里很少见,就算淡季,很冷很热刮风下雨无法演出,她也照发工资,演员家里有啥困难,她能帮忙都会帮。陈作全说,赵团长的坚持,让他们这批川剧人不至于改行,让川剧不至于在大都市销声匿迹。正华川剧团培养了他,能进正规院团,他对赵老板充满了感激。
  罗淑清也是剧团一成立就进来了,她说,在剧团待了七八年的演员多的是,演员到了这里基本就结束流浪了。哪有员工和老板没矛盾的?她们之间也有,可是赵老板这样好的老板真是很难找了。罗淑清反串小生,边演边学,赵团长亲自带她登门拜罗玉忠为师。现在罗淑清有自己的粉丝,演出时也有人献花,说起这,罗淑清有着小小的满足。赵团长身体不好,罗淑清说大家都很担心,觉得赵团长一旦不办了,那就意味着他们又要开始过这儿演几天那儿演几天的日子,“想想都害怕。”
  叙述三
  哪里还有专业和民间之分
  《活捉石怀义》演到精彩处,男演员一个倒硬人直直摔在舞台上,满堂喝彩。杨昌林对记者说,这哪里还有专业民间之分?
  像杨昌林这样为正华川剧团激动的业内人士不在少数。9月8日,前来祝贺的专业人士络绎不绝,省委宣传部工作人员,省剧协主席廖全京,省川研院院长杜建华,川剧名家许倩云、晓艇、杨昌林、张运喜、谢正新、郭存筠、沈莉红、孙普协等,连庞祖云都拖着病体来了。廖全京激动地表示:正华川剧团为川剧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正华川剧团在悦来茶园两天的演出,杨昌林都到了场,第一天登台演唱,第二天在下面专心当观众。实际上,他还是这次庆祝活动的顾问。作为一个专业院团的演员,杨昌林深知专业团体的不足,专业院团要完成一些指令性任务,有些戏高投入,票价必然较贵,普通观众接受不了。正华川剧团这样的民营剧团填补了这个空白。杨昌林觉得正华川剧团这些演员,一年365天可以说360天都在演出,不演就意味着没收入,不钻研就意味着被人替代,所以水平已无所谓专业、民间之分,这值得专业艺术团体和演员学习、反思。
  尾声
  9月10日,省剧协、省川剧艺术研究院等相关部门为正华川剧团成立十周年召开了座谈会。有人探讨民营公投的可能性,有位曾经的民营剧团的经营者说,现在成都的市场能容纳四个民营川剧团,最头疼的就是场地,合适的剧场越来越少了,租金一路上扬,根本不是他们能承受的。
  正华川剧团十周年的庆典活动热热闹闹结束了。第二天,他们就回到了位于荷花池的成铁俱乐部演出了,但关于民营川剧团的未来,仍然值得关注。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睢文发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睢文发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转帖]吴宓与李哲生 [转帖]娄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6 13:23,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