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861|回复: 2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雕塑“炉火正红—王建中艺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

 [复制链接]
“炉火正红”海报
  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主办的“炉火正红—王建中艺术作品展”于2016年11月24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
“炉火正红—王建中艺术作品展”现场
  本次展览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王建中教授首次大规模的个展,展览集中展示了王建中教授从业以来设计创作的艺术精品,涵盖陶瓷、紫砂和玻璃等百余件作品,以期通过实物全面展现器以载道、器以载美的工艺造物理念。
  “炉火正红”作品展不仅是对过往的回顾,亦是对未来的鞭策,更是对王建中教授职业精神的献礼。展览的作品有早先年的创作,也有近几年的新作。从这些艺术作品中,我们看到王建中教授的设计独具匠心,简洁大方又不失创新构想,包含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又融入了西方现代设计手法,是王建中教授长期学养、视野、经验之结晶。
王建中玻璃作品
王建中玻璃作品
  王建中的陶瓷作品在吸收西方陶艺流派精华的同时,并没有迷失自我和传统,而是努力将传统与现代完美地融汇在一起,并致力于创新变革,走出了一条既保持本土文化特性,又符合时代精神的正确的陶瓷艺术发展道路。他在宜兴创作的紫砂壶《涡线提梁》,以简练、单纯的造型为特色,从提梁到壶身似天然曲线,力与美交织圆润中富有弹性,是一款经典之作;“天柱”对壶造型、“石趣”壶造型曾在业内产生很大影响,成为引领一时的设计风格;《冷咖啡具》设计大方现代,一改咖啡器具常态,将实用功能与整体审美完美结合,获得北京工业设计银奖。他的陶艺作品《永恒》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收藏,这一系列作品表现出王建中的人文思考。陶瓷作品《铁红釉刻线纹瓶》和《蓝釉刻纹罐》分别被国家博物馆和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王建中紫砂作品
王建中陶瓷作品《永恒系列》
王建中陶瓷作品《永恒系列》
  作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建中教授和他的同事们白手起家,经过艰苦卓绝的不懈努力构建出中国玻璃艺术教育体系,由此,中国高校第一个玻璃艺术专业在清华美院诞生,填补了当代中国玻璃艺术创作与研究的空白。他本人先抟土为器,后铸沙成璃,开启了一个创作领域的新篇章。
王建中紫砂作品
王建中玻璃作品
  玻璃作品是此次展览的另一大亮点。王建中教授的玻璃艺术品,充分利用玻璃透明、折射和反射光线的特性,发挥极大的想象力,远古、自然、人文、科学元素通通为其创作所用。《元初》、《启程》、《创世》、《望风云舒卷》、《邂逅—太极遇上引力波》等作品,经过王教授的设计创作,将玻璃原本冷峻的材料、单调的色泽变得生动、富有想象力,让观者体悟到奇幻之美和作者的品格与情怀。
王建中紫砂作品
王建中玻璃作品
  他从玻璃折射的光色微妙变化中看到了瞬间的永恒,从光怪陆离的结晶分布和光影的构成中找到了艺术形式的生成方式。他借鉴西方玻璃艺术的同时展现了十足的东方气派,观众能从中看到汉唐的浪漫大气、宋明的清朴素雅,传统文脉不息循环,色彩单纯而富于变化,晶莹纯净的质感与朴素而坚实的风格相融,呈现出独特的真、善、美的艺术魅力。这些作品体现了他“采宇宙光华,纳天地神韵,循自然之道,守造物之法”的玻璃艺术创作过程。
王建中陶瓷作品
王建中陶瓷作品
  王建中的作品多次被作为国礼赠予外国友人或有关机构珍藏,他参与主持设计了1984年赠送给日本3000名来华访问青年的礼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驻纽约总领馆设计制作玻璃壁画《辉煌的四大发明》、为澳门行政公署设计了陶瓷壁画《敦煌乐舞》。
  众多大家、名家对王建中的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著名美术评论家邵大箴认为其作品“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想象力,启发人们认知美无所不在的道理,刺激人们勇敢探求未知的激情,鼓舞人们热爱艺术,热爱创造,热爱生命。”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张守智教授称其为“集陶瓷与玻璃艺术大成者。将玻璃与陶瓷的审美特性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新的审美感受,堪称时代精品。”清华大学吴倬教授评价“王建中的造型艺术是赋予陶土、瓷土、玻璃等物质以生命和灵魂的美好艺术创造,能够以蕴含于其中的人文精神启迪着人们的思想,激荡着人们的情感和引导着人们的价值诉求。”
  王建中认为,如果你的艺术所创造的美,感动了别人,使人觉得幸福和美好,你便获得了最大的成功和奖赏。“基础知识的宽厚是创新的源泉,学科交叉和审美意识的通达是创新的重要途径。”这是他一直践行的学术主张。胸怀美好理想,秉承包容、豁达的态度和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运用不同材质,历经炉火淬炼,大气、灵动、有韵味的艺术作品使人感受自然之美、生活之美,令人遐想,乐享其中。这就是王建中艺术作品的魅力带给人们的美感享受。
研讨会现场
  展览期间还举办了“炉火正红──王建中艺术创作学术研讨会”,来自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的多位专家参加了此次研讨。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张守智:
  今天这个展览我感觉非常新鲜,是新中国60年来中国美术馆的第一个玻璃艺术展览。中国的玻璃没有陶瓷普及,一直到这个世纪初,美院才把王建中从陶瓷系调出来,让他办玻璃艺术系。艺术玻璃在国内是一个空白,但是有一点基础是哪儿呢?就是山东博山的琉璃,包括鼻烟壶的内画壶,那个是玻璃。所以王建中这16年当中最早接触的一个基地应该是博山,现在博山市的市徽是他设计制作的。王建中先生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学,他是认认真真从事工艺美术教育的德才兼备的好老师,在教学之外还承担着大量的社会工作。他兼着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的副理事长,又是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艺术专业委员会的主任,每年承担着协会的工作,特别是陶瓷协会的工作。现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系的任何一个老师也不像王建中这样熟悉全国各个陶瓷厂的情况,而且他大半时间还承担着全国当代陶瓷、艺术陶瓷、日用陶瓷和陶艺各个产区的创作活动,全年起码有三个月时间要承担这个工作。所以今天的玻璃艺术展览当中,他的作品让我很震撼,他的作品有份量、有时代感,在他的作品当中能看到传统文化,很多东西融进去了。一件玻璃艺术作品完成的时间,远远超过我们完成一件陶瓷作品的时间,要经过雕刻等复杂程序,玻璃的硬度大概是1400多度溶解度,温度很高,所以这个难度很大。这次王建中的展览会为新中国的陶瓷玻璃专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促进作用。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王建中:
  我的研究生这次编了一本小书,里面有一个我写的自序,画册里也有。我在里面讲到一点,就是从80年代我在坚持一个,我认为不管有多少种艺术思潮,不管有多少新奇的东西,我对自己的要求始终是坚持真善美最基本的原则,这几十年来我一直在这么做,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特别是像我们有如此深厚、如此久远文化的国度,这个问题是需要永远去探索的。所以这么多年,无论是我在做日用陶瓷设计,还是做陶艺,还是后来做玻璃,我自己始终坚持这一点,非常简单,就是真善美,这个尺度的把握,到底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美,我自己在找自己的标准。正如我在那篇文章里说的,其实这些问题是我经常思考的,经常自问自答,去找一个在某个时段是合理的回答。可能再过一段时间,这个回答可能又需要调整。所以这里面又有我们学设计的一点,因为我们在做设计时总是在调整,在调整形、量、体的关系。所以这么多年走过来,一直在坚持这样一个理念。大家看到这些东西,说实在的是非常辛苦的。其实,这么多年以来,特别是这些年,我精神和思想上很自由,我很感谢工艺美术系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创作环境,但是体力上很累,腰很疼、腿很麻。任何一种材料、任何一种创作的实践行为都伴随着非常艰苦的劳动。我想在未来,炉火正红是我的座右铭,是鞭策自己的,我希望自己能够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吕品田:
  王建中的陶瓷作品,我觉得每一件作品都像他自己,特别是有人格的面貌清晰的呈现在他的作品上,端端正正。建中的陶瓷艺术最突出的成就体现在造型上,造型很讲究、很大气。我也是学陶瓷出身,我深知陶瓷的每一个推进是非常不容易的,它就是两根线条,尤其是对器皿来说,这两根线条的变化非常难、非常讲究,起伏、收放,可能在毫厘之间器皿就会发生全新的变化。建中的作品造型很讲究,一是有他的审美趋向,端庄、大气、雄浑,这跟他的人是有关系的,他的取向就是很端正的艺路。还有就是造型紧扣材料和工艺,他处理青瓷、钧红是不一样的,火红的釉色非常大气,能够体现出钧红的气质。他在青瓷方面的考虑就是空灵的多,那种纯净、宁静、空灵的釉色美学品格留出了足够的、充分的空气。现在很多做陶艺的在创新时不懂得该在什么地方进行装饰,所以建中整个陶瓷作品非常有法度,能见出丝丝入扣的修养功夫,对于陶瓷艺术的工艺材料的深切认知,这种东西不彰显,不是大刀阔斧,或者靠体量,或者外在很表面的东西来夺人,他的东西很内敛、很成熟。
  第二,端庄之下又充满了变化,有很多细腻的生动的东西,一种灵动的、活泼的因素呈现出来。我注意到他用竹节做的紫砂壶,我觉得很新颖,其实用竹节来做紫砂壶本身不新鲜,但是壶嘴和壶把的处理,那种线条不是紫砂最传统的处理,突然让人眼睛一亮,这个东西很新颖,在细节上看出他的创新和心意,这种东西使得紫砂壶端庄当中有一种飘逸,这种灵动的处理,在这些陶瓷作品上都能看到。
  清华大学《装饰》杂志主编 方晓风:
  今天这个展览里,两种材料非常有意思,一个是陶瓷,一个是玻璃。在中国语境里,陶瓷和玻璃区别很大。陶瓷是我们的传统材料,玻璃传统上有,但是量非常小,审美上也很不一样,中国的玻璃艺术和西方的玻璃艺术走的路完全不一样,王老师这两种材料的创作有一种有趣的对比在里面。
  王老师求变的愿望非常强。这两个材料求变的方向不一样。在陶瓷上,他的注意力主要放在造型上,他的造型更多的不是在竹节那一类作品上,我觉得王老师的作品还是在日用陶瓷的方向上,所以是一个比较几何化的创作,就是把它的造型更几何化、更现代化,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但是在玻璃上的重点还是放在了色彩的控制上。西方的玻璃其实更强调玻璃的光学特质,透明性,他们在反射、投射方面更关注。中国玻璃,传统上,我们的玻璃是仿玉,所以还是适度的让它不透明。王老师今天的展览,在中国美术馆办,等于是中国当代玻璃艺术的一次登堂入室。
  王老师的玻璃创作很好地完成了本土化的过程,他的玻璃创作的审美趣味,意向上还是比较中国化的,跟西方的玻璃作品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是对玻璃器型的控制,从器型上来看,有很多纹样是取自中国古代的纹样,但是后期还有变化,就是对透明性的把握,在玻璃里面有一些是抑制材料熔化后的絮状肌理效果,这种效果取得了一种类似于水墨的视觉感受,我想这也是他艺术玻璃创作力非常重要的成就。其次,他在重大器的基础上,将几块的切割和光色的表现结合在一起考虑,很有纵深感。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到12月4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大卫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大卫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大卫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大卫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大卫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大卫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江西发现商周时期文化遗址 有印纹陶片鬲腿等 太平盛世的背后我们丧失了什么?
2# 四姑娘山
 楼主|大卫 发表于: 2018-7-9 16:17:01|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炉火正红:王建中玻璃艺术展将举办

展览海报
  2018年7月11日至8月12日,著名艺术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王建中玻璃艺术作品展将亮相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作为艺术审美文化传播中心,聚焦了全球的审美之眼,更是当代艺术家大展风采之地,王建中教授曾数次来这里参展。本次展览是继2015年上海玻璃博物馆“元·初”玻璃艺术展、2016年中国美术馆“炉火正红──王建中艺术作品展”之后的又一重要展览,是王建中先生玻璃艺术之新探索。
  笑说琉璃将红颜,弹指一挥间。琉璃的历史源远流长,位列中国五大名器(金银、玉翠、琉璃、陶瓷、青铜)之一,在中国传统器物文化中,是重要的审美对象。琉璃晶莹剔透,流光溢彩,作为日用器物,则绚丽而高雅,品味精致。作为艺术作品,则多姿多彩,意味无穷。可以说,玻璃艺术为人类的诗意栖居、审美生活提供了更多的趣味和可能性。通过举办更多的展览,未来的玻璃艺术会越来越走入大众生活,中国当代玻璃艺术会逐渐汇入主流艺术的潮流之中。
  从当代艺术的角度思考,任何材料都是艺术表达的媒介,当代艺术的语境是宽泛的,自由大胆地选择各种材料去尝试创新,是当代艺术家的社会责任。玻璃既是古老的材料又是全新的材料,玻璃艺术既是传统艺术又是当代艺术。王建中的玻璃艺术作品立足传统,着眼当代,通过一个文化信息或者一个远古装饰图案的符号,利用光线与宇宙取得联系,令人心灵震撼;通过一个旋转的光斑或雾霭,表达出对于自然和人类文化的关切。
  王建中的视野很开阔,思维的深度、观念的维度、实践的广度都具有很强的张力。通过读王建中的作品,引发我们重新思考何谓现代主义,何谓当代主义。传统元素与传统意味也可以是非常现代、非常当代的,形式的构成与意境的表达是艺术创作的主旨,王建中的作品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具有当代主义意味的形式,创建了玻璃艺术美学审美的全新意境。同时,拉近了人的生命体验与材料、形式之间的距离,通过对材料的把握、塑造和关注,使人感受到一种视觉与生命体验上的充实。其作品展现出的当代性异常清晰与完整,也表现了一种深刻的人文思考,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与反思,又是对当代艺术的孜孜以求,突破窠臼,创新范式,推动了玻璃艺术走上更开阔的艺术境界。
  本次展览是由国家大剧院、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主办,展览位于艺术沙龙展厅,王建中教授玻璃艺术与大剧院艺术氛围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无形与有形,乐声与光影,构建了一个曼妙而奇异的艺术世界。

展览时间
  2018年7月11日~8月12日
  开幕活动 7月18日15:30
  展览地点
  国家大剧院艺术沙龙展厅
  主办
  国家大剧院
  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大卫 发表于: 2018-7-20 11:57:00|只看该作者

炉火正红:王建中玻璃艺术展亮相国家大剧院

◎摄影:张翀 甘源 凌风

  2018年7月18日,由国家大剧院、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炉火正红──王建中玻璃艺术展”在国家大剧院艺术沙龙展厅举行开幕活动。本次展览展出当代著名艺术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王建中先生的10余件作品,其中包括他特意为国家大剧院创作的《多瑙河之波》。
国家大剧院副院长朱敬女士向王建中教授颁发收藏证书
  该作品是王建中教授根据罗马尼亚作曲家扬-伊万诺维奇的一首传遍世界各地,旋律优美舒展的圆舞曲创作的。王教授将自己对乐曲的理解与热爱,通过玻璃材质和独特造型手法,呈现出河水流淌,时而波浪翻腾,时而平静壮阔的美感和韵律感,将动人的乐曲转化成凝固的玻璃艺术造型。
主要嘉宾合影
  琉璃的历史源远流长,在中国传统器物文化中,是重要的审美对象。玻璃艺术为人类的诗意栖居、审美生活提供了更多的趣味和可能性。王建中先生继承了清华美院的前身老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优良传统,其玻璃艺术作品立足传统,着眼当代,通过传统元素与现代理念的融合,构建了当代主义意味的形式和玻璃艺术审美的新意境。其作品展现出的当代性非常清晰与完整,同时表现了一种深刻的人文思考,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与自觉,又是对当代艺术的孜孜以求。正如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先生在致辞中所讲,“王建中的作品融入了艺术家的创建和思想,包含了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是王建中先生长期学养、智慧和经验的结晶,令人眼前一亮。王建中先生的创作坚持创新,以丰富的想象力,坚持不懈,找到了光色的瞬间和永恒,实现了光影和艺术的有机结合,赋予了玻璃崭新的生命力,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时代精品,诠释了炉火正红的深刻内涵。”
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著名艺术家常沙娜教授致辞
  王建中教授作为艺术教育者,在培养艺术专业人才的同时,也热心关注并且参与艺术教育普及工作,向公众介绍艺术领域知识,帮助他们提高艺术兴趣,增强审美意识。同时,王建中先生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艺术委员会执行会长、中国陶瓷艺术设计中心主任,指导帮助企业提升设计理念,为行业发展建言献策。这种社会责任感,令人尊敬与感动。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先生致辞
  王建中教授在从事陶瓷艺术教育20多年后,又参与创建了我国高校第一个玻璃艺术专业,就像原中央工艺美院院长常沙娜教授所言,“王建中从此开始了人生和艺术的又一探索与追求,建中以玻璃艺术感悟人生,意义深远。”在他从事玻璃艺术教育与创作的过程中,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当代玻璃艺术的发展,推动将玻璃艺术融入主流艺术领域,始终坚持“让艺术走进大众生活”的主张。他筹建组织玻璃艺术协会,作为策展人积极参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工艺美术馆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工艺美术双年展,玻璃艺术进入该双年展到今年已经是第八年,使全国观众对中国玻璃艺术发展有了直观的认识,这其中他做了大量细致而有效的工作。
王建中教授与嘉宾参观展厅
展厅嘉宾参观中
  当天,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常沙娜、国家大剧院副院长朱敬等出席了展览开幕活动。据悉,国家大剧院自建立以来一直秉承“人民性、艺术性、国际性”的宗旨,不但为广大人民群众呈现了众多精彩纷呈的演出,而且举办了多场艺术展览,丰富了观众的艺术体验。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8月12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9 18:01, Processed in 0.2184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