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651|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飞翔 发表于: 2017-1-6 17:45:32|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少数民族关于《撮泰吉》中一些容易误解问题的疏正

 [复制链接]
源自:中国彝族网  : 罗德显
  撮泰吉1984年被发现到现在已有三十余年,其间各种关于撮泰吉的文章数百篇,各种观点都有,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2006年5月,撮泰吉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1年出台的《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草案)》明确规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实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坚持真实性和整体性的保护原则”。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就《撮泰吉》中一些容易被误解的问题进行疏正,望大家斧正。

一:“撮泰吉”三个字的翻译解释容易被误解
  撮泰吉是彝语音译,现在见到的文字音译名称有:“撮衬姐”、“撮寸几”、“撮屯姐”、“撮特基”、“撮泰几”、“撮泰紧”、“撮藤吉”、“撮藤景”、“撮泰吉”等十来种,但仍然无法找到最接近彝语的译音。现用的“撮泰吉”是1987年8月,笔者陪同中央电视台、贵州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到板底乡洛戛村观看现场演出作记录翻译时,与时任贵州省傩戏研究院院长庹修明、贵州民族学院彝学研究院教授王子尧以及威宁县民委主任杨全忠等共同研究决定的。“撮”为“人”、“泰”为“进化”、“变化”、“吉”为“玩耍”、“游戏”、“表演”等意。从整个演出内容看,“撮泰吉”连起来应翻译成“人类进化(变化)的游戏”,简称“变人戏”。笔者认为不能把“撮泰吉”划分为“撮泰”意为“鬼”,“吉”意为“玩耍”,“撮泰”如果不分解为“撮”、“泰”,那“撮泰”也是指“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原始人,它没有“鬼”之意。“撮泰吉”演出台词中描写“撮泰”的形象和彝文古籍《查姆》、《物始纪略。撮泰的蓑衣草》、《西南彝志。撮泰扛耙》、《实妁糯摩赠》(实妁做猴斋)等记载完全吻合,说“人不像人样,人相像野兽,长猴面鼠牙,野果当饭吃,树叶当衣穿,人类如此产,人类如此生”,这种人就叫“撮泰”。因此,不能把“撮泰”理解为“鬼”或其他什么“会变化的死灵魂”,它是人类发展初级阶段的原始人形象。

二:“撮泰吉”的产生年代容易被误解
  “撮泰吉”产生于何年何月?彝文古籍没有确切的记载,那时候彝族先民还不知道除了自己之外的其他人类,更不可能有其他民族文字记载彝族“撮泰吉”的产生年代。但根据王继超主任采访的威宁龙场资深布摩田正朝先生说:“过去“撮泰吉”是在彝族做大型丧祭“苏载”活动仪式里用的”。笔者的父亲(已故)也曾说过,他小时候到板底乡新官寨一户人家“苏载”时参加表演过“撮泰吉”。从彝文古籍《实妁糯摩赠》等对原始人类的描写内容可以断定“撮泰吉”应该是彝族远古部落“实妁”时期丧祭活动的产物,可以推论出“撮泰吉”和彝族祭祀活动是同一时间产生的。彝文古籍记载:人类的产生发展经历了“哎哺”、“尼能”、“实妁”、“米靡”、“举偶”、“六祖”等时代。“哎哺”传90代后尼能部族出现,实妁也紧随其后而产生。尼能兴起婚姻,实妁兴起祭祀。《实妁糯摩赠。人死的由来》一文记载:“古时候人类只会生不会死,年老的很多,白天太阳出来时背到场坝去晒太阳,晚上又要背回家,有一天人们出去打猎,不小心射死了一只猴子,人们认为是老祖人,于是为其举行重大的祭祀活动,丧祭声震天动地,惊动了至高无上的策举祖。经过三次派遣使者下凡巡查,确定人们是在为猴子做祭祀活动,于是策举祖下令,既然人类想祭奠亡者,就给他们送死根病种吧,从此,人类有了生与死,祭祀也从此兴起了”。据彝族父子连名谱系记载,从实妁到现在至少已有4000多年,撮泰吉是实妁时期祭祀活动的产物,那么,撮泰吉也应该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

三:“撮泰吉”容易被误解的人物族属问题
  《撮泰吉》中阿布摩和阿打姆两个角色几乎没有异议,有争议的是“惹嘎阿布”、“麻洪摩”、“嘿布”三个角色,有被误解的现象。惹嘎阿布在彝族生产生活中是一个无事不通的神,是先贤和智慧的化身,人们无论发生什么事都要去问惹嘎阿布,同时他也是一个一无所有,穷得不能再穷的长者,威宁彝族形容穷人就说:“穷得像惹嘎阿布”。生活中他保佑人民平安,人丁繁衍,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他没有具体的年龄,表演时,演员用鸡蛋壳做眼镜装扮成“纵目人”现象,这也和彝文古籍《查姆》描写古人类是相符的。“麻洪摩”由于当年笔者初次接触,因而借音不是很准,应该为“骂洪摩”,“骂”是“兵”,“洪”是“养”,“摩”是“长者”、“智者”,其角色是“养兵、带兵的将军”。因“麻洪摩”音和彝语称呼苗族同音,故有些传承人和调查者都容易误解为“苗族”,那时威宁板底还没有苗族,事实证明此戏并没有其他民族参与。“嘿布”也是容易被误解为“汉族”,板底村除外来工作人员外,至今也没有汉族,“嘿布”这一名称和汉族毫无关系,“嘿”在彝语里是“嘴”,“布”在彝语里是“夸夸其谈、诙谐幽默”之意。因此,“嘿布”是指“夸夸其谈、诙谐幽默”的人。四、“撮泰吉”中“麒麟舞”容易被误解  “撮泰吉”中的“实则”在彝文古籍中也普遍存在,它是彝文古籍和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麒麟”,是神兽,在“撮泰吉”中它是惹嘎阿布的坐骑。古籍中描述“麒麟”是传统祥兽,性情温和,传说寿命两千余年。古人认为,麒麟出没处,必有祥瑞。有时用来比喻才能杰出、德才兼备的人。古人常把麒麟与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并称五大祥兽。麒麟集龙头、鹿角、狮眼、虎背、熊腰、蛇鳞、马蹄、牛尾于一身,乃吉祥之宝,从古至今都是公堂上的装饰,以振官威之用,也是权贵的象征。古人认为龙有代表着神灵、天、帝王、交泰等意,所以龙渐渐被皇家所垄断。而凤凰也有贤明、调律、志向等意,因此民间把麒麟作为自己的吉祥物广泛发展传播。五、“撮泰吉”中“铃铛舞”容易被误解  “铃铛舞”在“撮泰吉”中往往被误认为是“为了热闹、好看才加进去的”,其实不是这样。在彝文古籍《彝族创世志。金铃》一章中记载:“岱土博山上,实祖尼史死,在岱土俄举,为他做大斋,在今天晚上,无玉铃引歌,斋场哑静静,灵位昏沉沉,天地二长子,开北方银门,拾来银碎片,日月二次子,开南方金门,拾来金碎片,云雾二幼子,开中央铜门,拾来铜碎片,大弓两头弯,向着中间弯,转回到家里,送给阿娄去,巧匠苟阿娄,工艺多高超,别的他不做,只做个金铃。银片打内珠,金片打外壳,铜片打铃柄。男儿举着它,站在歌场头,会跳铃铛舞,金铃响铛铛,若是不会跳,响铃变哑铃,所说的金铃,就是这样的。”《彝族源流》、《细沓把。额索祭母》中都有关于“铃铛舞”的最早记录,云南省晋宁石寨山出土的古滇国鎏金青铜四人铃舞的形象里也可以找到彝族古代“铃铛舞”的形态。铃铛舞是彝族祭祀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活动项目,实妁时期实部落给自己的祖先“尼史”举行祭祀活动时就已经有了铃铛舞的内容,显然,铃铛舞不是后来加进去的。
  (罗德显:贵州省毕节市彝文文献翻译研究中心副译审)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飞翔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飞翔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徽州古村落:徽学研究的“活化石” 西藏有必要继续推进和深化驻村工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30 09:41, Processed in 0.1560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