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163|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蜀秀 发表于: 2009-2-1 22:03:45|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2009年[电视酷评]我观《人间正道是沧桑》

 [复制链接]
1、缘起
  央视开年大戏的戏码,原来定的是《人间正道是沧桑》(以下简称《沧桑》),然而,开年播放的时候却换成了《走西口》。
  传言说,央视临时换戏,
  第一是因为主演孙红雷之前对“潜规则”口无遮拦的批评,
  第二是因为导演张黎私生活很复杂,
  第三是因为这部戏所描写的国共恩怨不合当下国共亲善的时宜。
  我认为,前两种说法基本不靠谱儿,第三种却极有可能,因为这符合央视一贯的“政治正确”。
  这就激发了我的好奇心,买来D碟,用十天的业余时间看完了这部长达50集的大戏。然后,我更倾向于相信上述第三种说法。

2、故事
  1925~1949,是中国也是世界所共同经历的一个大时代,《沧桑》写的就是处于这个大时代的中国。戏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我们在中学历史课上都学过,──当然是很“正统”的说法。
  在如此宏大的历史背景之下,这部戏选择了杨家这样一个中国家庭为切入点,围绕杨家成员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社会关系,为我们展现了1925~1949年间那个波澜壮阔的中国,以及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的沧桑变迁。时至今日,很多人依然对那段刚刚过去不久的历史感兴趣,而这个故事恰好满足了人们的这种兴趣。

3、客观
  从表面上看,《沧桑》应该算作“主旋律”。但是,看完这部戏,你会发现,在“主旋律”的外表掩护之下,创作班底所追求的其实是一种不偏不倚的客观。因为这部戏里没有明显和刻意的意识形态倾向,而是把角度放在了个人道路的“选择”上,而且难能可贵的是,创作班底明晰地表达了对于个人选择的尊重,并没有用意识形态的倾向性去赞扬或者批判这些个人的选择。这一点,是这部戏让我感到舒服的地方之一。
  1925~1949,中国面临着国家命运的多次选择。在这样的一个大时代里,每一个个人都不可避免地面临个人道路的选择。历史总是成王败寇的,所以,对于这段历史,我们之前所接受的学校教育,给了我们太多胜利者的角度,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正统”。
  然而,历史是需要互读的,不仅需要所谓的“正史”,也需要更多的野史稗史拿来作正史的参照。唯其如此,我们才有可能接近历史的真相,──虽然历史这个任人打扮的娼妇往往并不会以洗尽铅华的真面目示人。
  这部戏的创作班底试图抛开意识形态角度的努力,是值得尊重和肯定的。它把那段历史摆在你面前,尽可能地不做评判,而是让你自己去分析、判断,得出最终的结论。必须承认,这种处理手法是高明的,这部戏也因此摆脱了以往大多数“主旋律”作品的宣传性质。
  而正是由于这种不动声色,《沧桑》才在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之下,以生动的人物、丰富的故事,说明了当年共产党取代国民党的历史潮流和历史必然。这样的做法,远比一般的“主旋律”高明。

4、象征
  《沧桑》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兄弟阋墙的故事。杨家长子杨立仁是国民党高官,而幼子杨立青则是共产党将领,兄弟二人分别代表不同的意识形态;而其父杨廷鹤相对中立的地位,以及坚守中国传统“家国”观念和死也不去台湾的最终选择,则是这个国家的一个缩影。
  这种关系的设置,其象征意义不言自明。虽然这种象征过于明显,但处理这样的题材,运用这样的象征无可厚非,尤其是作为进入家庭的电视剧来说,这样的象征容易让大众观赏的理解过程变得简单、直接。

5、主义

  《沧桑》这部戏的容量很大,有名有姓的人物很多,故事看上去也很复杂,亲情、爱情、友情在不同的意识形态、复杂的历史背景中也合情合理地纠缠得好看。这样的题材如果缺乏一个好的故事架构,很可能变成某种宣传和说教,也会因此变得乏味,这样的先例不少。
  故事本身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个性鲜明的人物支撑,好故事也会讲糟,而《沧桑》恰恰有几个支撑整个故事架构的鲜明的人物。这也是这部戏另一个让我感到舒服的地方。
  简单言之,《沧桑》讲的是“主义”之争。但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主义”之争并没有简单地处理成国共双方之间的“主义”之争,虽然这种意识形态上的“主义”之争贯穿全剧,但是,通过剧中主人公之口,《沧桑》再三地告诉我们,它要讲述的其实是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之争,因此,它所呈现的“主义”之争也就超越了意识形态,进入了复杂的人性。
  《沧桑》的高明之处在于,它并没有把理想主义和实用主义之争当作正面描述的对象,而是把国共双方在意识形态上的争拗通过不同人物对各自理想的坚守表现出来,──矛盾冲突的主角都是理想主义者,而愈是理想主义者,其各自的坚守所产生的矛盾也就愈激烈,因此,故事也就愈发具有张力。这有点儿像竞技体育,对阵双方实力如果强弱明显,比赛没有悬念,也不具观赏性,只有双方势均力敌,才能看出彩儿来,──博尔特跟我比百米,你肯定不看,但刘翔和罗伯斯拼110米栏,肯定会吸引你的眼球。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也是这部戏让我感到舒服的又一个地方。

6、黄埔
  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重要产物,在当年国共双方交战的各种战场上,黄埔系师生、同窗之间的交锋是一出好看的戏。《沧桑》选择的另一个切入点,就是黄埔师生、同学及其周边关系之间的爱恨情仇。这个类似揭秘的切入点,也足够引发观众的兴趣。
  对于黄埔,历来都有种种的评价,而对于对国共历史感兴趣的人来说,黄埔也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作为戏中一个重要的切入点,《沧桑》的创作班底也对黄埔做出了他们的评价,这就是借戏中人之口说出的黄埔三期六班的班规,──“钢刀归钢刀,同学归同学”。
  这十个字虽然简单,但是道理却说得意味深长。也就是说,每个人选择的道路、信奉的主义、坚守的理想可以各各不同,但是,人类所共有的情感却是共通的。这一点,如果放在当年的意识形态语境之下,就会被批判成为“阶级调和论”和“人性论”。如果你还记得“文化大革命”、还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的争论,那么,你会发现,当年的某些观点实在是有些不可思议。

7、情感
  《沧桑》一部大戏,涵盖了人类情感的方方面面,而且各种情感之间的交织足够复杂,以至于你甚至可以把它当成一部感情戏来看。
  人人都有情感,人人都离不开情感,而情感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思维活动,却无时无刻不在左右着人。在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言行其实无非就是我们种种情感的外化。而《沧桑》在情感戏上的大力着墨,可以说深谙其中三昧。
  在戏的最后一集,面对国民党籍的女儿收养的共产党大人物之遗腹子,弥留之际的杨廷鹤对这个“外孙”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过去是一家人,将来还是一家人,不论走到哪儿,不论海角天涯、生离死别。……人除了血缘,还有情感,可这血缘,有时候并不如情感可靠。这种情感,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大爱其实无言啊”。而这,其实也正是《沧桑》处理情感戏的基调。

8、诗意
  对国产电视剧,我历来多批评、少赞誉。但是,必须承认,这些年来,国产电视剧的制作水平越来越高,而拍得讲究的戏也越来越多。《沧桑》拍得就很讲究。
  单纯从镜头运用、画面语言这些技术层面上来说,《沧桑》与一般的电视剧有所不同,它看上去更像是一部长篇电影,而非大众所习惯的电视剧。除了一般电视剧主要使用的中近景镜头之外,《沧桑》更注重电影镜头剪辑上所惯用的蒙太奇语言,也大量地使用了电影画面语言上经常使用的闪回、暗转、叠化、特写等手法,甚至使用字幕代替画外音来交代剧中人物的去向、未来命运直至部分心理活动。而这些技术手法的运用,让这部戏的画面充满了浓厚的诗意。
  应当承认,《沧桑》镜头、画面语言的使用,非常娴熟,非常电影化。在观看过程中,我很多次联想到我所熟悉的一些欧洲电影,并认为,《沧桑》作为一部电视连续剧,其实并不适合以每天两集的正常播放速度观看,而是应该像看电影那样连续观看,──除了故事本身的吸引力之外,其镜头、画面语言的运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当成一部电视连续剧每天两集地看下去,则会破坏其整体的美感与诗意,亦即所谓的“气断了”。
  而这种诗意,是我喜欢这部戏的一个重要原因。好的故事,加上好的形式感,金玉其内外。

9、表演
  《沧桑》演员的表演是可圈可点的,无论是主要角色还是次要人物。饰演共产党高官瞿恩的孙淳、饰演瞿妈妈的吕中、饰演杨廷鹤的郑玉、饰演国民党将领范希亮的黄若萌等,表演都很出彩儿。
  一众年轻女演员的表演,虽然仍然可圈可点,但是,从总体和个体来看,都逊色一筹。究其实,大约是因为对人物、对历史都缺乏深刻的理解所致。
  男一号杨立青的饰演者孙红雷,戏依旧不错,但仍然让人觉得缺一点什么,虽然他基本把握了这个角色从少年到中年不同年龄段的特点,但是,或许是因为腕儿太大、脸儿太熟的缘故,让观者难以将他当成“这一个”。
  戏好的,有两个,一是饰演男二号杨立仁的黄志忠,二是饰演国民党元老级人物董建昌的张志坚。黄志忠给了我们一个内心复杂、纠缠、人性化的大反派,而张志坚虽然戏份并不太重,但是却演活了一个秉持实用主义、深谋远虑、对民族忠贞不二、对爱忠诚不渝、顺应历史潮流的董建昌。

10、结论
  虽然结尾有些仓促,整部戏还有些小毛病,──例如某些台词的语句不通,──但这仍是一部好戏,值得一看。
  如果你不愿买D碟或者花时间下载来看的话,可以等待央视播出,──开年大戏以《走西口》替换《人间正道是沧桑》引发猜测之后,央视的回应是,第一是“正常调整”,第二“09年一定播出”。第一点我存疑,第二点我相信。各位,等着吧。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蜀秀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蜀秀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蜀秀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蜀秀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蜀秀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蜀秀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死海白 毁林重庆:又见南山被戕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3 16:57, Processed in 0.1872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