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649|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飞翔 发表于: 2017-2-2 14:45:01|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少数民族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复制链接]
源自:云南日报  : 蒋敏  王大林
  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为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路子确定的“三大定位”之一。云南省第十次党代会在总结近五年来所取得的新成就、新经验时,突出了云南省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理念,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民族团结进步更加巩固”;在今后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中,明确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1月17日,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召集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在昆明召开“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理论研讨会,围绕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意义、云南的优势、如何扎实推进等问题展开讨论。

■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是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重要实践
  在交流发言中,大家都有这样一个共识,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新的时代背景、全国战略布局特别是民族工作大局交给云南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是新时期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重要实践,意义重大,使命光荣。
  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阐明了新形势下民族工作走什么路,怎么走的问题。指出一个国家在解决民族问题上,选择什么样的道路、采取什么样的模式,是基本国情、历史演进、经济社会状况、文化传统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强调新中国成立65年的实践证明,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是正确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正确的,我国民族关系总体是和谐的,我国民族工作做的是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找到并坚持了适合我国实际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云南民族工作的历程,是新中国民族工作历程的集中体现;云南民族工作的成就,是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的成功实践;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就是要求云南在新的形势下,继续为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进行实践、作出示范。这是对云南民族工作的历史肯定和战略要求。因此,对于省党代会提出的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新目标,不能只囿于云南来理解,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行把握。
  云南省民宗委副主任徐畅江、滇西科技师范学院院长王德强、云南大学教授方盛举建议,在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进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和不断完善我省在实践中所取得的这样一些宝贵经验: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理念,打牢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坚持“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的承诺,打牢民族团结进步的发展基础;坚持“各民族相知相亲相惜,交往交流交融”的社会建构,打牢民族团结进步的社会基础;坚持“民族团结不仅是价值取向,也是行为规则和法律规范”的原则,打牢民族团结进步的制度基础;坚持“不懂民族工作的领导干部不称职”的组织保障,打牢民族团结进步的干部基础;坚持“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指导思想,打牢民族团结进步的工作基础。

■ 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团结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云南的根本优势
  省党代会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团结进步的重要力量,云南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瑰宝。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强化文化担当,顺应全省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充分发挥云南文化资源优势,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建设民族文化强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力量、道德滋养、文化条件。”与会者分析认为,丰厚的民族文化资源,是云南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独特优势。

  这种优势首先体现在我们在全国率先实施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和强省,在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2000年5月,我省颁布了《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首次把云南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纳入了法治轨道,这是全国范围内在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领域的第一个地方性法规。2003年至2005年底,我省在全国率先启动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普查工作。以文化传承为根本,我省建立起四级传承人认定体系,仅据2013年的统计,就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3600多人,还建设了包括26个民族在内的150多个特色村寨。在“十二五”期间,云南实施15个云南特有少数民族博物馆工程,推进“土风计划”──云南文化传承示范村建设工程,在全省范围内精选实施50个分别具有独特文化资源、文化传承带头人、文化传承集体、文化传承管理组织的文化传承示范村,传统古村落保护的工作也有长足进展。近年,各个州市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活动,产生了很多示范点,为今后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民族文化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独特优势,还体现了随着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民族文化不仅成为云南的名片、形象和品牌,而且正逐步成为云南省经济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云南省文化产业不断转型升级、提速发展,以年均增长20%的速度发展,2012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635亿元,占全省GDP比重为6.1%,成为全国6个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的省份之一,而民族文化产业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云南省社科院研究员杨福泉、云南民族大学教授李若青强调,只有秉承云南民族文化的传承,坚定文化自信,在发扬保护中团结各族群众,为各族群众谋发展、谋福利,共同进步才是民族治理重要内涵。在文化抢救、整理、保护、传承方面,应该对15个跨境民族给予特别关注。周边国家都对云南如何保护传承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并与旅游融合互动很感兴趣,东南亚国家的学者和旅游文化界渴望学习了解云南旅游与文化融合互动的经验。今后,加强与东南亚学术文化界进行人文方面的交流,是云南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内容之一。

■ 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为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云南样本
  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是影响所有多民族国家发展稳定和综合国力强弱的重大社会和政治问题。因而民族问题始终都是世界性难题,需要进行了长期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针对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进入关键阶段,省第十次党代会把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对云南工作的新要求贯穿改革发展的全过程,体现到实际工作的各个方面,进一步明确今后五年“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的奋斗目标,云南省社科院文化保护与发展中心研究员郭家骥认为,党中央要求云南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既是对过去云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民族工作的充分肯定,又是对未来云南的殷切期望,云南肩负着持续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边疆稳定的重大责任,肩负着为全国成功解决新时期民族问题探路示范的艰巨任务,肩负着为坚持、完善、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理论和制度作出新探索新贡献的崇高使命,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由此而具备了全国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在推进工作中,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更加扎实地把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同时,云南的民族工作离不开中央层面的大力支持,要在政策层面,争取更多更具体的帮扶和支持。
  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张瑞才指出,无论是从总结历史,还是立足现实、展望未来的角度看,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对云南跨越发展至关重要。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离不开多方专家深入、长期、专业的研究,今后的工作中,社科理论界要不断认真总结、梳理、提出高水平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争取中央层面具体指导与支持,为全国成功解决新时期民族问题作出实际贡献,为坚持、完善、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理论和制度作出理论贡献,为解决民族问题这一世界性难题提供云南样本和中国经验。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飞翔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飞翔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原则的界定与模式构建 植根中华文明沃土的“中国方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7 17:32, Processed in 0.1872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