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401|回复: 2
 2熊猫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楚成 发表于: 2009-2-3 10:11:41|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探讨研究当代网络诗词毛病之我见

 [复制链接]
本帖最后由 睢文发 于 2009-5-22 08:27 编辑:

当代网络诗词毛病之我见

宋人姜夔在《白石道人诗说》中有言:"不知诗病,何由能诗?"唐人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凡人为文,私于自是,不忍于割截,或失于繁多,其间妍媸又自惑,必待交友有公鉴无姑息者,讨论而削夺之,然后繁简当否得其中矣"。当代诗词刊物和网络诗词论坛上不少诗词作品都有或多或少的毛病,有鉴如此,《中华诗词》专门开辟了一个诗词病院的栏目,邀请熊东遨先生主讲诗词医案;另外,在搜狐古风雅韵论坛上,有南唐后主者开了一个专楼《他山庐-古风诗词苑病院部》,这对初学诗者都非常有益,从中可以体会到如何学、写、品诗的方法和步骤。

这里,余就当今诗词作者身上存在的一些毛病,简单分析一下:

1    根基浅薄。学问不精,格律不通,附庸风雅,所作之诗词,晦涩朦胧,不知所云,而不少论者却视为好诗,此一病也!清人李沂在《秋星阁诗话》中说:"不能自知其病,必资诗友之助。妆必待明镜者,妍媸不能自见也。特患自满,不屑就正于人;病不求医,必成痼疾矣。"这就是常言道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因而求助于方家能手,这就需要中华诗词学会和各网络诗词论坛斑竹和诗评者加以良性引导了。

2    境界不高。思想贫瘠,人格卑下,空在论坛上大发牢骚,更有甚者,有的作者相互发贴口诛笔伐,有的论坛对持不同意见者动辄警告、削减威望、封杀ID,行专治集权于一身,吹嘘捧场之言流行论坛。古风论坛潇湘馆有社友张丹枫者道:"几年下来,觉得网络诗词最大的好处是百花齐放,风格各异。最坏的坏处就是容易拉帮结伙,勾心斗角,完全没有古代学人的那种精神素养。几年前,一直到现在,似乎这种情况根本没有改变过。"

3    玩世媚俗。诗词界"假、大、空"盛行。点评他人之作,多是假话、套话、空话、大话",或是附和他人,没有半点自己主张。写诗词目的不单正,沽名钓誉者有之,投机取巧者有之。以诗词媚取权势,颂扬领导,歌功颂德之作大量充斥诗词刊物和网络诗词论坛。不少诗词作者和某些诗词论坛、地方诗词团体志趣不高,人格平庸,不管人间风霜雨雪,炎凉冷暖,躲进小楼成一统,不管春夏与秋冬。只是津津乐道于小圈子的你唱我和,互相吹捧,拉关系,搞派别,缺乏新诗词、真诗词、大诗词的概念。

4    缺乏文采。行之无文,流之不远。诗词首先是语言的艺术,然后才能讲到立意、境界等。如果用词造句粗鄙不堪,了无诗意,或是胡乱拼凑,以先锋前卫自诩,在读者看来,不是千人一面,就是莫名其妙,不知所云。

5    浮躁肤浅。王朔的"痞气"盛行。不少诗词作品缺乏思想性,虽然有的艺术性不错,但却如无骨之柳花,无根之浮萍,虽是好看,终不禁风。作品缺少对社会、对人文的关怀和批判。对历史人物和现实人生,不分青红皂白,怀疑一切,打倒一切,以"痞气"对待诗词创作,自以为是,容不得别人的半点批评。再有不少诗词作者为了交谊和学习,步韵唱和不断,简单追求作品数量,敷衍和潦草之作充满诗词界上下。

6    出手快捷。一篇诗词作品还没有推敲好,就匆忙往论坛张贴。说是为了交流学习,其实何尝不是急功近利的表现。作品的好坏还是内因起决定作用,而外因不过是推动内因发生变化而已。如今网络上学诗词者不少人却是本末倒置,颠倒顺序。前人写诗,尚且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佳话,有"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典故,有"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的庄重,有"千金不能易一字"的讲究,这些对于今天的网络诗词作者来言,记得的似乎不多了。

7    忽视修改。旧诗不厌百回改。宋人笔记记载黄庭坚曾得宋子京《唐史稿》一册,"归而熟观之,自是文章日进。此无他也,见其窜易字句与初造意不同,而识其用意所起故也"。对于网络诗词初学者而言,也应该学习黄庭坚,用心从前人的改稿中贺读者、斑竹等的点评里"识其用意所起",并由此窥探而进入诗的门径。当然修改也因人而异,改诗也是千差万别。改诗难于作诗。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改章难于造篇,易字难于代句。"别人的点评、修改意见不能所就一定胜过原作,但这却是我们提高诗词创作的重要手段。

8    诗评缺位。网络诗词这几年飞速发展,对中华诗词的"飞入寻常百姓家"起到了最好的普及作用。然而在《中华诗词》等全国众多诗词报刊上却看不到关于网络诗词的点滴报道、诗词和评论。中华诗词学会作为全国性的诗词组织,在这一方面严重缺位实在不应该,如何加强对网络诗词论坛的引导是该提到学会议事日程上来。古罗马文艺评论家贺拉斯在《诗学》中曾用"刀子"比喻文学创作,用"磨刀石"比喻文学批评。他认为没有"刀子"就不需要"磨刀石",而有"刀子"就必须要有"磨刀石"。"磨刀石虽然切不动什么",但却"能使钢刀锋利"。这就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诗词创作和诗词批评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纵观诗词界,不论网上网下媒体,陈良运先生曾说当代诗词批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滥、俗、滑、浅比较普遍地存在","鲜见透彻骨髓的针砭"。从诗词界现状中我们要及时反醒,并让诗评及时到位。

余以为,网络诗词论坛作为诗词界的生力军,评论不能长期缺位,他呼唤中华诗词学会加大力度对她的关注。比如可以在《中华诗词》刊物上开辟一个网络诗词选评的栏目,适当引导网络诗词的健康发展,这是中华诗词繁荣普及的重要力量。作为评论者,在诗词评论上也要高瞻远瞩,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有的放矢,与人为善,不可感情用事,肆意吹捧抬举某个诗词作者,也不可随便贬低某个诗词作者,要言之有物,行之有文,不可空洞说教。

总之,针对以上几点毛病,当然得想法如何治疗。对症下药,无病强身。说到底,就是诗词作者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和人格磨练。毕竟,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路了。诗词作者要认真看待评论,并时时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随时检查自身不足,有针对性地对弱项进行补习,不怕人家批评,要把批评引为自身前进的动力,看成自己诗途上上升的阶梯。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楚成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楚成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楚成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楚成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楚成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楚成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丁学良:应让更多人享有发财致富机会 招聘写手!
2# 四姑娘山
 leikang 发表于: 2009-2-3 12:30:48|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楼主,怎么分行都不会哦?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韦建生 发表于: 2009-2-3 12:40:04|只看该作者
好文,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4 18:30, Processed in 0.078001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