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112|回复: 3

[名人两弹一星元勋任新民追悼会八宝山举行 千人送别

 [复制链接]
最后一位“中国航天四老”任新民逝世
  [最后一位“中国航天四老”任新民逝世]最后一位“中国航天四老”任新民于2017年2月12日下午3时离开人世,享年102岁。中国航天事业第一代创始人钱学森和航天四老(任新民、屠守锷、黄纬禄、梁守槃)在天堂重聚。任新民,我国两弹一星元勋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导 弹总体和液体发动机技术专家,中国导 弹与航天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曾作为运载火箭的技术负责人领导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曾担任试验卫星通信、实用卫星通信、风云一号气象卫星等6项大型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被亲切地誉为是航天的“总总师”。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泡泡老忍者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泡泡老忍者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泡泡老忍者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泡泡老忍者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泡泡老忍者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泡泡老忍者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医院护工转行做“血头” 利用献血漏洞组织卖血 金山腾讯放手 傅盛拿到猎豹更多控制权
4# 金佛山
 远方的雁 发表于: 2017-2-17 15:48: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两弹一星元勋任新民追悼会八宝山举行 千人送别

源自:中国青年报
原文标题:千人送别中国航天“总总师”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蒋欣 实习生:张均斌
  2月16日10时,八宝山革命公墓东礼堂的门口挂起了写有“我一生只干了航天这一件事”字样的黑底条幅。礼堂前,上千人的队伍已快排到公墓门口,队伍里有满头白发的老人也有不少年轻人,他们此行是为了送别我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航天技术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航天“总总师”任新民。
  2月12日15时,任新民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
  “任老总一生坚持不唯书、不唯洋、不唯上、只唯实,他给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给航天后辈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指挥王珏说。
  正如开头那句任新民的自述所言,他将一生都贡献给了中国的航天事业。上世纪50年代,任新民就开始从事导 弹与航天型号研制工作,在液体发动机和型号总体技术上贡献卓著。他曾作为运载火箭的技术负责人领导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曾担任试验卫星通信、实用卫星通信、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发射外国卫星等6项大型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主持研制和发射工作。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北京11所原副所长、曾担任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发动机副总师的王桁和任新民一起参与过东风一号导 弹和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在王桁看来,“任老总朴实无华、平易近人,又一丝不苟,具有担当”。
  王桁至今仍记得任新民推动氢氧发动机研究时的艰难。
  由于氢氧燃料性能高、无污染,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任新民就提议在液体火箭发动机研究所建立氢氧发动机工程组。上世纪70年代,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立项之后,关于三级发动机是否要采用氢氧推进有很大争议,很多人觉得,“既然已有现成的液体发动机,为何还要再去研究新的?”
  任新民顶着巨大压力力陈己见,在多个场合阐述氢氧发动机的优势。他曾说:“搞卫星的永远只用现成的火箭,搞火箭的永远只用现成的发动机,搞发动机的还得自己争。”
  “对于任老而言没有退休的概念,一直到95岁,他才真正停下来。”王珏说,任新民直到80多岁还时刻关注国际航天领域的新发展、新研究,还在思考未来的航天运输技术、新型火箭推进技术如何开拓。在任新民家里,有一本厚厚的英汉双语字典,他一直坚持看英语材料,有时看到一个新的研究成果,就会立马打电话给王珏询问他的看法。“我们有时候都感觉跟不上他的节奏,新中国第一代航天人用如此勤奋的状态鞭策着我们,我们更不能有任何懈怠。”王珏说。
  王维彬也有类似的感觉。1996年至2010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北京11所一直在研制长征五号火箭芯一级大推力氢氧发动机,多次在北京101试验所进行试车。该发动机的总师王维彬记得,任新民在80岁高龄时还是一有空就亲临试车现场指导工作,不在北京时,任新民也会让王维彬按时汇报情况。一次王维彬有事耽搁了一点时间,他很快就接到了任新民询问试车情况的电话。
  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领军人物,任新民的名号在航天系统早已无人不晓,但很多与他接触过的航天后辈都认为:“凭任老总的穿着和生活方式,你会觉得他就是个‘老工人’,喜欢穿简单的青色外套和运动鞋。”王珏也说:“在他脑子里,想的都是国家的事,把自己的位置看得很低。”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任新民由于身体原因无法常去发射场,但他依旧关心着长征五号的研发进程,他总是问来探望他的人:“长征五号什么时候打?”任新民告诉王桁:“别的事我都不管了,就关心长五这个事了。”
  去年11月3日,长征五号首发成功,这位年逾百岁的老人激动地题字:祝贺长征五号首飞成功。任新民1月4日在医院提笔写下“长五火箭,永保成功”,这8个字在朋友圈里广泛传播,鼓舞了众多中国航天人。这也是任新民给中国航天事业题的最后一幅字。
  “长征五号应该算是他最后的心愿了。”王珏说。
  “任老总百年传奇人生为中国航天,为我们后辈留下的财富、特别是精神财富,是巨大的。”载人运载火箭长征二号F火箭的总体主任设计师容易说:“虽然任老总离开了我们,但他永远是我心中中国航天的‘总总师’,(他)永远心系航天、勇于开拓,为航天鞠躬尽瘁。”
  “航天四老”(任新民、屠守锷、黄纬禄、梁守槃)已逝,航天事业依然不断地创造新的传奇。
  本报北京2月16日电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远方的雁 发表于: 2017-2-14 13:08:01|只看该作者

最后一位“航天四老”逝世 曾被周恩来点名保护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因要事被李鹏约谈的“总总师”走了

  世上再无“中国航天四老”。
  2月12日,“中国航天四老”中的最后一位老人任新民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102岁。
  任新民生于1915年,安徽省宁国县人,是著名导 弹和火箭技术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他和屠守锷、黄纬禄、梁守槃并称“中国航天四老”。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2009年94岁时,任新民曾撰文回忆,“我和航天结缘于一封电报。1952年,我在华东军区军事科学室担任研究员,突然有一天,一封电报通知我去北京。在那里,陈赓将军接见了我,希望我参与协助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成立的工作,当时我从美国回国不到3年。”
  1956年,归国不久的钱学森开始组建中国导 弹的专门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
  钱学森邀请任新民一起创建中国的航天事业,任新民欣然答应。从此,任新民开启了自己与中国航天事业共生、共荣、共奋进的“航天人生”。由于“伯乐之遇”,任新民也与钱学森结下了一生“亦师亦友”的深厚情谊。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61载“航天人生”,任新民创造了中国航天史的多个纪录:他曾领导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并先后担任试验卫星通信、实用卫星通信、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发射外国卫星等6项大型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被航天界尊称为“老老总”、“总总师”。
  这位航天界的“老老总”、“总总师”也曾获得多位领导人的赞誉,还曾得到周恩来的“点名保护”。

见毛泽东时“躲”在后面
  1970年4月24日,中国发射了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当年“五一”劳动节,毛泽东和周恩来在天安门城楼接见了钱学森、任新民、戚发轫等参加第一颗卫星工程研制的代表。
  当时,任新民躲在人群后面。周恩来发现了:“任新民同志,请到前边来,不要老往后边躲,你的座位在我这边。”周恩来还向毛泽东介绍任新民说,“他就是我们放卫星的人”。毛泽东赞叹说:“了不起啊,了不起!”
  2008年,已93岁高龄的任新民接受采访时,谈起了上述接见,“接见是在晚上进行的,西哈努克亲王在场。当时,我们科研人员组了一个团。接见时,我恰好就在后面……航天事业是集体的事业,个人的作用很小很小,只有集体协作才会有所成就。”

文革时周恩来“点名保护”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文革期间,任新民曾得到周恩来的“点名保护”。
  1970年4月,任新民和钱学森乘专机从发射场飞抵北京,向周恩来作长征一号与东方红一号发射前最后的汇报。
  会议期间,周恩来环视参加会议的人员,问任新民同志来了没有,这样问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在“文革”期间,周恩来始终关注着任新民,有时国务院开会也要求他参加,就是为了看看他是否平安无恙。
  钱学森接受采访时也曾表示:“文革”中我们都是受保护的,没有周总理的保护恐怕我这个人早就不在人世了。那时候我们都是军管的。军管会每星期都要向总理汇报一次。总理下了一个命令,要搞一个科学家的名单。名单送上去后,总理说:“名单中的每个人,你们要保证,出了问题我找你们!”杨国宇知道这件事,他是军管会的副主任,主管科技的,和我们接触很多,他说起这些事来生动极了。

江泽民颁发奖章和证书
  1999年9月18日,在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京举行大会,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科技专家。
  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讲话,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主持大会,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宣读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决定》。
  大会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表彰,并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邓稼先、钱三强等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江泽民为任新民等获奖人员颁发奖章和证书。
  江泽民在讲话中表示,“两弹一星”事业的发展,不仅使我国的国防实力发生了质的飞跃,而且广泛带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造就了一支能吃苦、能攻关、能创新、能协作的科技队伍,极大地增强了全国人民开拓前进、奋发图强的信心和力量。

李鹏约谈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晚年的任新民,做了一件大事──推动载人航天工程立项。
  2014年接受采访时,任新民回忆,推动载人航天工程立项过程中,曾被李鹏约见。
  “那是1991年了,我当时在中国宇航学会当理事长,对载人航天这事还不死心,到处活动”,他说,当年春节,他与有关单位联合举办了“中国航天高技术报告会”,这次会议总的结论认为,要搞载人航天,不搞不行。新华社记者把这个会议的情况搞了一个内参,报给了中央领导。几天后,他接到原航空航天工业部部长郑天翔的信,还跟时任国家科委主任宋健约好了见面时间。
  “就在这期间,我接到国务院总理李鹏办公室的电话,说约一个时间,可能是3月15日吧,找一个搞载人飞船的一块儿和李鹏谈话”,任新民说,他找了载人航天项目专家组组长钱振业。
  “当时谈话就四个人,李鹏、他的秘书、钱振业和我。钱振业和我坐一边,李鹏和他的秘书坐一边。李鹏就和我讲发展载人航天工程的事情,讲完以后,让我再准备准备,找另外一个时间再汇报一次”。
  这次会面次日,任新民找到宋健,“我在他(宋健)那里,看到了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时任)在我们会议材料上的批示,说这个事一定要干,每年国家花一亿美元都可以,没有钱,拿国库的黄金用”。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据《作家文摘》2010年总第1330期《通天秘旅:中国载人航天第一系统传奇》一文记载,刘华清这段“没有钱,拿国库的黄金用”表述,来自中南海勤政殿。
  该文称,1992年9月21日上午,在中南海勤政殿,江泽民主持召开中共中央十三届常委会第195次会议,听取载人飞船方案汇报并展开讨论。中央顾问委员会的杨尚昆、薄一波和万里也参加了会议。
  文中纪录:讨论进行了整整一个上午,大家都认为,我们国家如果没有“两弹一星”,能进联合国吗?如果中国在空间没有一席之地,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能坐稳吗?杨尚昆说,老一辈搞了“两弹一星”,如果没有新的任务,我们的队伍无法完成新老交替,就会断档。李瑞环发言道,如果钱不够,就是奥运会不申办也要办这个事。刘华清也表示,钱不够,动用国库的金子也要干。
  江泽民说,这是个大事,大家同意,我完全同意,下决心搞这个东西。搞这个东西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上都有意义,是综合国力的标志。没有实际的东西培养不了接班人。这个事业要培养人才,使之后继有人,也是重要方面。要静静地、坚持不懈地、锲而不舍地去搞,多干、少说,只干、不说。

跟胡锦涛一起现场观看“神五”发射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中国首位航天员被顺利送上太空。
  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胡锦涛在现场观看飞船发射时强调,“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荣耀,标志着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初战告捷,也标志着中国人民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上又迈出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步。
  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事后回忆,发射“神五”当日清早,胡锦涛来到指挥中心,亲自为他送行。他看到胡锦涛眼里饱含的热泪。“这是对中国航天科技寄予厚望,是中华民族实现飞天梦想的期望,也是对我们航天人的关切!”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神五”发射时,已88岁高龄的任新民也来到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目送着神舟五号飞船将杨利伟送上太空。有记者再三要求采访他,他只说了七个字,“好啊好啊非常好!”
  2014年11月,年近百岁的任新民因病住进医院。住院期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领导去医院看望他,并向他汇报新一代运载火箭在研制过程中取得的最新进展时,任新民听了非常高兴,他说:“真希望长五早点飞上天啊。”
2# 四姑娘山
 远方的雁 发表于: 2017-2-13 19:08:01|只看该作者

任新民逝世 23名“两弹一星”功臣中仅5人健在

源自:法制晚报
原文标题:23名“两弹一星”功臣18人辞世

  法制晚报讯(记者:李洪鹏)今天上午,据央视报道,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著名导 弹和火箭技术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任新民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昨天15时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
  法晚记者注意到,23名“两弹一星”功臣中,已有18人辞世,仅有5人健在,分别是于敏、王希季、孙家栋、周光召、程开甲。

“两弹一星”功勋之一任新民去世
  据央视报道,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著名导 弹和火箭技术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任新民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2月12日15时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
  任新民同志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曾领导和参与了我国最早的液体导 弹的研制工作,并作为运载火箭的技术负责人,领导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此后,他先后担任我国首颗试验卫星通信、首颗实用卫星通、首颗气象卫星等大型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主持研制和发射工作,因其对中国航天的卓越贡献,他和屠守锷,黄纬禄,梁守槃并称为“中国航天四老”。

23名“两弹一星”功臣中仅有5人健在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分别为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吴自良、陈芳允、杨嘉墀、彭桓武、钱学森、朱光亚、黄纬禄、屠守锷、王大珩、程开甲、王希季、
  法晚记者记者梳理发现,目前23位“两弹一星”功臣已有18位辞世。
  其中,姚桐斌于1968年辞世,是这23位功臣中最先离开我们的。姚桐斌曾主持制订了该所的发展方向与规划,领导和参加了数百项课题的预先研究和研制,取得了大量的新产品及其他科技成果,为我国导 弹与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贮备。在培养科技人才方面做出了卓越的成绩,为航天材料与工艺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姚桐斌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而钱学森去世时,多位国家领导人都参加了他的遗体告别仪式。2011年中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也是“两弹一星”功臣的朱光亚辞世。2004年12月,为表彰朱光亚对我国科技事业特别是原子能科技 事业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我国国家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10388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朱光亚星”。(法晚微信公号ID:fzwb_52165216)
  法晚根据媒体公开报道统计,目前获得“两弹一星”这一殊荣健在的老前辈只有5人,分别是于敏、王希季、孙家栋、周光召、程开甲。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9 17:25, Processed in 0.140400 second(s), 13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