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892|回复: 2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名人小人物大贡献 本草纲目蓝本就是四川人写的

 [复制链接]
源自:四川日报
⊙记者:吴梦琳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今流传保存的主要为《大观本草》等 本报制图/朱濉
  小人物大贡献 你可能不晓得
  最近,省图书馆的古籍阅览室正加紧建设,届时,将有更多珍贵古籍与读者见面。这其中,有不少四川历代名医留下的珍贵古医书。
  “四川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拥有丰富的药物资源,在数千年中医药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名医辈出,著述宏富。他们的医学思想对中医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成为了我国中医药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都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中医古籍文献研究所所长李继明说。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碾铁路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碾铁路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碾铁路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碾铁路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碾铁路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碾铁路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南充女子遇诈骗团伙 欲领购房补贴反被骗4万元 小学生未穿校服遭老师踢打体罚 涉事教师已停课
2# 四姑娘山
 楼主|碾铁路 发表于: 2017-3-23 13:53: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宋代川人写就《本草纲目》蓝本
  提起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几乎无人不知,但鲜为人知的是《本草纲目》的蓝本,正诞生在四川,是宋代成都医生唐慎微所著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
  唐慎微出生于世医家庭,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他医不重酬,积累了丰富的医药学资料。”李继明说,《证类本草》分32卷,60多万字,内容丰富广泛,记载详备,体例严谨,层次分明,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内容最完整的一部划时代的本草学名著。“该书问世后,历朝修刊,并数次作为国家法定本草颁布,沿用近五百年之久,明代《本草纲目》就是以此书为蓝本加以增补考证而成。”
  李继明告诉记者,《证类本草》还首创了“方药对照”编写方法。在宋代以前的本草集,一般只简单记载药物功能主治,并不附方,在学习和使用时,必须得重新检阅方书,不太方便。
  唐慎微则辑录了《伤寒论》等经典医书中的方剂以及历代名医的方论,还大量收集了当时医家常用和民间习用的单方验方,再加上自己临床试验,共三千余条方子,分别载入到有关药物项下,让学医者开卷后,就能一览用途用法。在他之后,很多的药物书也都沿用这种体例。
  如今,省图书馆和四川大学图书馆,都收藏着明时期不同刻本的、后人在唐慎微原作基础上增订重修而成的《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三十卷》,并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子部古籍。

四川名医拿下多个“第一”
  不只唐慎微,在四川历代名医中,还诞生了很多“第一”。
  “从有明确文献记载可考,早在汉代,就有涪翁著《针经》,这是我国最早的针灸学专书。他的另一著作《诊脉法》,也是我国最早的诊脉专书。”李继明说,虽然这两本书并未流传下来,但在后世很多医书中,都保存着其内容。
  在唐代,成都名医昝殷著《产宝》,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妇产科专书;绵阳三台人李珣著《海药本草》,这是现存最早收载众多外来药物的本草专书。在宋代,眉山仁寿名医虞庶是最早对《难经》进行注解的医家,三台人杨天惠著《彰明附子传》开创了专书论述单味药材的著作体例。
  这其中,李珣还是一位“外国移民”。他的祖籍在波斯,后几经波折,定居在四川梓州(今三台县),他对海外来的香药,特别有研究。
  “中医易学难精,但在很多朝代,四川都涌现出了至少1-2名名传至今的名医,这些巴蜀本草著作,构筑成了蔚为大观的巴蜀中医文化宝库。”李继明说。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碾铁路 发表于: 2017-3-23 13:53:00|只看该作者
更多四川名医风采将揭开
  据了解,目前我省医药古籍中,以省图书馆、四川大学图书馆、成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藏最为丰富,其中省图书馆约有 2000种、万余册。
  当前,省图书馆正在推进古籍阅览室修建,将与四川名人文献馆一并开放,通过专业古籍修复、微缩影印等方式,让这些四川历史名人的珍贵古籍与读者见面。
  而值得一提的是,此前,老官山汉墓挖掘中还出土了不少医学文物,包括大量医学竹简,也是目前国内出土数量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医学简书。现在,李继明他们正在对这些竹简进行全面研究。
  “除了《五色脉脏论》之外,其余都没有书名,但从内容初步分析,很可能是失传了的扁鹊及其传人的著作,这将是中医发展史研究的重大发现,也将四川中医起源提前到战国时期,证明四川中医源远流长。”李继明说。
  这些穿越千年的古医书,将揭开更多古代四川名医的风采,让读者们看到,当年的四川医生们,如何妙手回春、悬壶济世。
  [记者 吴梦琳 编辑:覃贻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2 17:40, Processed in 0.156001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