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5541|回复: 4
#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锦泉 发表于: 2017-3-27 07:53:00|只看该作者|正序浏览回帖奖励|阅读模式

[宇宙·航天中国首批海洋观测业务卫星投入运行

 [复制链接]
  海洋卫星(Ocean satellite)是主要用于海洋水色色素的探测,为海洋生物的资源开放利用、海洋污染监测与防治、海岸带资源开发、海洋科学研究等领域服务,设计发射的一种人造地球卫星。2020年前我国将发射8颗海洋系列卫星,包括4颗海洋水色卫星、2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和2颗海陆雷达卫星,加强对黄岩岛钓鱼岛及西沙群岛全部岛屿附近海域的监测。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锦泉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锦泉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锦泉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锦泉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锦泉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锦泉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今明两天继续好天气 气温最高将达到22℃ 成都金价一天一调 一周每克涨10多元
4# 金佛山
 一直做下去 发表于: 2019-7-4 18:08: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中国首批海洋观测业务卫星投入运行

源自:国资委网站
原文标题:中国首批海洋观测业务卫星投入运行

  海洋一号C卫星及海洋二号B卫星6月28日实现在轨交付,标志着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规划立项批准的首批海洋观测业务卫星实现业务化运行,也代表了目前我国民用遥感海洋观测卫星发展的最高水平。
  海洋一号C卫星于2018年9月7日成功发射,寿命5年。卫星可获取全球24小时水色水温信息、全球海岸带和内陆水体50米分辨率高精度多光谱信息及全球大洋船舶识别信息,将与未来发射的海洋一号D卫星组网运行,实现全球每天2次覆盖监测能力,大幅度提高自然资源部对管辖海域、海岸带等多要素、高时效的调查监测能力,为全球大洋、极地研究提供科学数据,服务环保、住建、交通、农业、应急管理等领域需求。
  海洋二号B卫星于2018年10月25日成功发射,海洋二号B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抓总研制,是我国首颗海洋动力环境业务卫星,后续将与海洋二号C、D卫星组网运行。该卫星设计寿命为5年,能够全天候、全天时连续获取全球海面风场、浪高、海面高度、海面温度等多种海洋动力环境参数,直接为灾害性海况预警预报提供实测数据,并广泛应用于气象、农业农村和应急管理等领域。
  6个月的在轨测试表明,卫星平台及载荷系统、星地一体化系统、地面系统,各项功能正常,性能达到了研制总要求和使用要求规定的各项技术指标,数据产品满足行业应用需求。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凌月明在总结讲话时强调,要着力构建起一陆一海自然资源卫星观测技术支撑保障体系,更好服务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履行,支撑山水林田湖草调查、监测、规划和生态保护监管;要强化应用,发挥卫星使用效益,能用尽用,做好卫星数据共享,服务环保、交通、农业等各行业部门和社会公众,最大限度发挥卫星使用效能。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兰草卡吉 发表于: 2019-6-29 09:05:38|只看该作者

我国首批海洋观测业务卫星投入业务化运行

源自:环球网
原文标题:我国首批海洋观测业务卫星投入业务化运行 来源:新华网-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6月28日电(记者:王立彬)自然资源部28日在此间组织海洋一号C卫星及海洋二号B卫星在轨交付。这代表着目前我国民用遥感海洋观测卫星发展的最高水平,标志着国家首批海洋观测业务卫星实现业务化运行。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凌月明说,要发挥陆海卫星资源优势,做好组网业务化运行和海陆兼顾的自然资源卫星观测技术支撑保障体系,支撑山水林田湖草调查、监测、规划和生态保护监管。要发挥卫星使用效益,做好卫星数据共享,服务环保、交通、农业等各行业部门和社会公众。要面向未来,建强自然资源卫星应用技术体系,按照贯通部、省、市、县(乡)的应用要求,为省级政府自然资源管理提供数据保障,强化科技创新,推动需求升级和功能完善。
  海洋一号C卫星于2018年9月7日成功发射,接替海洋一号B卫星,寿命5年。卫星可获取全球24小时水色水温信息、全球海岸带和内陆水体50米分辨率高精度多光谱信息及全球大洋船舶识别信息。卫星将与未来发射的海洋一号D卫星组网运行,实现全球每天2次覆盖监测,大幅提高自然资源部对管辖海域、海岸带等多要素、高时效调查监测能力并为全球大洋、极地研究提供科学数据。
  海洋二号B卫星于2018年10月25日成功发射,是首颗海洋动力环境业务卫星,将与后续海洋二号C、D卫星组网运行,卫星设计寿命为5年,能够全天候、全天时连续获取全球海面风场、浪高、海面高度、海面温度等多种海洋动力环境参数,为海洋防灾减灾、海洋权益维护、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科学研究以及国防建设等提供可靠的数据服务。
2# 四姑娘山
 锦泉 发表于: 2017-3-27 07:53:00|只看该作者

大事记

  1985年,我国第一颗海洋卫星开始立项准备。自此,我国海洋卫星工作开始进入基础调研和技术准备阶段。
  1993年,国家海洋局启动海洋卫星研制立项论证工作。
  1996年5月,成立“国家海洋局海洋卫星工作领导小组”和“海洋卫星总体部”。
  1997年1月31日,海洋卫星总体部完成了海洋水色卫星的综合论证报告和立项的准备工作,并通过专家评审。
  1997年6月30日,国防科工委正式下达“关于海洋水色卫星立项研制的批复”,同意海洋水色卫星立项研制。这颗卫星被命名为“海洋一号A”卫星。
  1998年3月,成立“国家海洋局卫星海洋应用中心”,负责海洋卫星的地面应用系统建设和地面应用研究工作。
  1999年5月,“海洋一号”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建设工程得到国家计委的立项批复。
  2000年9月,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正式批复成立了“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负责建立“海洋一号”卫星地面应用系统。
  2000年11月,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与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正式签订了研制合同。
  2002年3月,完成正样发射星研制。
  2002年5月15日9时50分,中国第一颗海洋卫星(“海洋一号A”)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火箭发射升空,结束了中国没有海洋卫星的历史。
  2002年5月27日,“海洋一号A”卫星定轨在预定高度798公里的准太阳同步轨道上。
  2002年5月29日,北京、三亚地面接收站成功获得第一轨海洋水色遥感图像,并验证了卫星及地面应用系统的各项功能。
  2002年9月2日,完成“海洋一号A”卫星在轨测试评审,卫星试验任务圆满完成。
  2002年9月18日,举行了“海洋一号A”卫星的交接仪式和“海洋一号B”卫星研制协议的签字仪式。海洋卫星进入了业务化应用阶段和海洋卫星事业的正常发展时期。
  2002年12月12日,“海洋一号A”卫星数据正式对外分发。
  2005年1月,国防科工委、财政部批复了“海洋一号B”卫星工程研制立项。同年7月,国防科工委正式批复了“海洋一号B”卫星研制总要求。
  2007年3月,“海洋一号B”卫星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出厂,并由专列运达太原卫星发射场完成吊装。
  2007年4月10日,完成发射前各项准备工作。
  2007年4月11日11时27分,装备更为精良的“海洋一号B”卫星,由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
  2011年8月16日6时57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将中国第一颗海洋动力环境监测卫星“海洋二号”成功送入太空。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 贡嘎山
 楼主|锦泉 发表于: 2017-3-27 07:53:00|只看该作者

特点

  卫星海洋遥感技术在海洋资源,环境,减灾和科学研究等方面,海洋卫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世界各国的海洋卫星和以海洋观测为主的在轨卫星已有30多颗。
  海洋卫星是地球观测卫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在气象卫星和陆地资源卫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属于高档次的地球观测卫星,包括军用海洋监视卫星、综合性的海洋观测卫星、各种专用的海洋学研究卫星等。
  利用海洋卫星可以经济、方便地对大面积海域实现实时、同步、连续的监测,它已被公认为是海洋环境监测的重要手段。海洋卫星与陆地卫星和气象卫星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 海洋环境要素探测要求大面积、连续、同步或准同步探测。
  2. 海洋卫星可见光传感器要求波段多而窄,灵敏度和信噪比高(高出陆地卫星一个数量级)。
  3. 为与海洋环境要素变化周期相匹配,海洋卫星的地面覆盖周期要求2~3天,空间分辨率为250~1000m。
  4. 由于水体的辐射强度微弱,而要使辐射强度均匀,具有可对比性,则要求水色卫星的降交点地方时(发射窗口)选择在正午前后。
  5. 某些海洋要素的测量,例如海面粗糙的测量、海面风场的测量,除海洋卫星探测技术外,尚无其他办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1 04:22, Processed in 0.0936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