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545|回复: 8
#
跳转到指定楼层

[宇宙·航天海洋二号B卫星成功发射:开启我国海洋动力环境监测网建设新征程

 [复制链接]
  “海洋二号B”卫星是海洋动力环境探测卫星,将与后续的“海洋二号C”和“海洋二号D”卫星组网形成全天候、全天时、高频次全球大中尺度海洋动力环境卫星监测体系。
  2015-6-14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组织召开了海洋二号B星、C星研制启动大会,标志着海洋二号B星、C星研制工作全面启动。
  2018年10月25日6时57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海洋二号B”卫星发射升空,同时阿里巴巴集团糖果罐号微小卫星利用该卫星火箭专属的末子级舱来进行发射,两个卫星进入预定轨道。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泡泡老忍者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泡泡老忍者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泡泡老忍者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泡泡老忍者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泡泡老忍者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泡泡老忍者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男子撞死姐夫逃逸 佯装不知返现场参与救助 清代古剑当菜刀用:价值100多万菜刀被磨成不值钱菜刀
8#
 qwer222 发表于: 2018-10-26 05:08: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我国成功发射海洋二号B卫星

源自:人民日报
原文标题:我国成功发射海洋二号B卫星

  本报北京10月25日电(记者:刘诗瑶)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10月25日6时57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海洋二号B卫星。该星将进一步提升我国海洋遥感业务化观测能力,壮大自然资源卫星体系,对提高我国海洋预报与监测预警水平,提升海洋防灾减灾与海上突发事件响应能力,服务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开展全球变化研究,建设海洋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海洋二号B卫星是我国第二颗海洋动力环境系列卫星,是我国民用空间基础设施规划的海洋业务卫星。该星将与后续发射的海洋二号C卫星和D卫星组成我国首个海洋动力环境卫星星座,可大幅提高海洋动力环境要素全球观测覆盖能力和时效性。海洋二号B星成功发射后,卫星获取的海风、海浪、海流、海温等海洋动力环境信息可进一步满足海洋业务需求并兼顾气象、减灾、水利等其他行业的应用需求,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海洋科学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提供数据产品支持,同时也将在国际对地观测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海洋二号B卫星配置了雷达高度计、微波散射计、扫描微波辐射计、校正辐射计、数据收集系统和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等6个有效载荷。该卫星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防科工局联合批复立项。自然资源部是牵头用户部门,自然资源部所属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是项目法人。目前已经建立包括北京站、牡丹江站、海南站以及相应分系统在内的地面应用系统。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不取 发表于: 2018-10-25 19:08:00|只看该作者

海洋二号B卫星成功发射:开启我国海洋动力环境监测网建设新征程

源自:和田信息网
原文标题:海洋二号B卫星成功发射:开启我国海洋动力环境监测网建设新征程

  新华社北京10月25日消息,题:海洋二号B卫星成功发射:开启我国海洋动力环境监测网建设新征程
⊙记者:胡喆

  自7年前成功发射海洋二号A星之后,10月25日,海洋二号B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开启了世界首个海洋动力环境监测网建设的新征程。该星将进一步提升我国海洋遥感业务化观测能力,提高我国海洋预报与监测预警水平和海洋防灾减灾与海上突发事件响应能力,服务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为我国参与全球治理、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技术支撑,助力新时代航天强国、海洋强国建设。
  一专多能:多载荷集成是海洋卫星发展方向
  随着人类探索宇宙的步伐不断前行,卫星的发展趋势逐渐从原有的功能单一化向多功能集成化转变,但实现起来却步履维艰。以海洋二号B星为例,六大载荷的存在让卫星的工作频率跨越8个波段,天线数量国内最多,电磁环境十分复杂。
  专家介绍,海洋二号B星在A星的基础上新增了船舶识别和数据收集分系统,实现了六大有效载荷的完美融合,它不仅能对海面高度、风场、温度等海洋动力环境要素精准观测,还有了两项“副业”──具备对全球船舶自动识别以及接收、存贮和转发我国近海及其他海域的浮标测量数据的能力。
  为实现载荷彼此间的“和谐共处”,航天五院海洋二号卫星研制团队在测试方法上进行了系统规划,从整星总装、分系统、载荷、单机以及电缆包覆等层面做了针对性处理,使得各个载荷互不影响,能够正常的收发信号。
  一星多用,一专多能。对于未来卫星的多功能集成化发展,海洋二号B星无疑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好用易用:能提供全天时、全天候不间断服务
  作为微波遥感卫星,海洋二号B星的优势在于其不受天气、光照等客观条件的干扰,能够提供全天时、全天候的不间断服务。
  这颗卫星就像一台飘在太空中的手机,随时随地保持着开机状态,且设计寿命长达5年,为了保证卫星长期稳定在轨运行,海洋二号B星做了优化设计,并通过大量地面验证试验和关键环节冗余设计优化,给卫星在轨上了“双保险”。
  海洋二号卫星的雷达高度计和扫描微波辐射计能够识别出大洋中的锋面和中尺度涡,可以用来探测大洋渔场。雷达高度计、微波散射计及微波辐射计还可为大洋捕鱼提供渔场气象保障。
  海洋二号B星安装的微波辐射计,是卫星中的主要遥感器,对探测海洋动力环境参数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用于中长期数值天气预报和海洋动力环境的预报和监测,就像是探测海洋动力环境的灵敏“金手指”。
  这个“金手指”具有全天时、全天候的工作能力,可覆盖全球90%以上区域,能够实时获取观测区域内海面温度、海面风速、海冰、海洋上空降雨量、水蒸气含量、液态水含量等海洋动力环境参数,帮助及时、全面地掌握全球海域的海况信息。
  而海洋二号B星搭载的微波散射计则是一种高度集成的雷达,能够通过精确探测海洋表面微弱的散射信号,利用几何模型函数推导出海面的风向和风量,从而迅速全面地搜集全球海洋表面的矢量风场,具有大尺度、全天时、全球观测的特点,一天可以覆盖全球90%以上的海域面积的海洋风场探测,就如同台风监测的“千里眼”。
  对于海洋二号卫星出色的在轨表现,自然资源部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主任蒋兴伟院士表示:“海洋二号卫星在国家的海洋资源探测、防灾减害、海洋环境治理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后续业务星组网,将更好的服务全球,支援国家的海洋强国战略。”
  观测全球:海洋上空织起了“中国网”
  海洋事关国家安全和长远发展。
  据悉,国防科工局负责海洋二号B星工程组织实施管理,自然资源部为牵头用户部门,自然资源部所属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为项目法人。目前已经建立包括北京站、牡丹江站、海南站、杭州站以及相应分系统在内的地面应用系统。后续,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将会同相关应用单位组织开展卫星在轨测试工作,保障卫星按时投入业务运行。
  航天五院卫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张庆君说:“海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前一颗星20多天才能针对全球观测一次,无法满足我们海上运输、大洋渔场、海洋科考、海上安全等多方面要求,所以必须建立海洋观测网,快速提供高精度海洋环境数据,而海洋二号B星就是组网的首发星。”
  据悉,2012到2014年间,海洋二号卫星完成了全部台风的监测任务,在每次台风的生命周期中,至少对其完成一次观测,3年共计捕获79次台风,为科研、业务和分析预报台风提供了新的准确的数据源。
  张庆君表示,随着海洋卫星组网的不断深入,这个数据将呈几何式增长的同时,变得更加稳定可靠,为世界海洋信息库更新提供持续不断服务,为人类更好的开发、利用、保护、管控海洋提供行之有效的“中国力量”。
6# 青城山
 真爱你 发表于: 2018-10-25 09:08:00|只看该作者

海洋二号B星发射成功 我国将组建首个海洋动力环境卫星星座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海洋二号B星发射成功 我国将组建首个海洋动力环境卫星星座

  新京报快讯(记者:倪伟 通讯员:杨璐)记者从国防科工局、自然资源部获悉,10月25日6时57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海洋二号B星。
  海洋二号B星成功发射后,卫星获取的海风、海浪、海流、海温等海洋动力环境信息,可进一步满足海洋业务需求并兼顾气象、减灾、水利等其他行业的应用需求,为国民经济建设、海洋科学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提供实测数据,同时也在国际对地观测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海洋二号B星将进一步提升我国海洋遥感业务化观测能力,提高我国海洋预报与监测预警水平和海洋防灾减灾与海上突发事件响应能力,服务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为我国参与全球治理、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技术支撑。
  海洋二号B星是我国第二颗海洋动力环境系列卫星,也是我国民用空间基础设施规划的第二颗海洋业务卫星。该星将与后续发射的海洋二号C星和D星组成我国首个海洋动力环境卫星星座,大幅提高海洋动力环境要素全球观测覆盖能力和时效性。
  据悉,国防科工局负责海洋二号B星工程组织实施管理,自然资源部为牵头用户部门,自然资源部所属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为项目法人。目前已经建立包括北京站、牡丹江站、海南站、杭州站以及相应分系统在内的地面应用系统。后续,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将会同相关应用单位组织开展卫星在轨测试工作,保障卫星按时投入业务运行。
  海洋二号B星和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星箭发射、测控任务由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负责组织实施。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88次发射。
⊙编辑:王晓琳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不取 发表于: 2018-10-25 09:08:00|只看该作者

我国海洋卫星星座首发星“海洋二号B星”发射 将为海洋观测、台风监测带来什么改变?丨政解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我国海洋卫星星座首发星“海洋二号B星”发射 将为海洋观测、台风监测带来什么改变?丨政解

  (记者:倪伟)2018年10月25日6时57分,我国海洋二号B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记者从卫星研制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了解到,海洋二号B星是我国首个海洋动力环境卫星星座,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制的海洋动力环境监测卫星正式进入业务运行阶段。
  释疑1:海洋二号B星有何功能?
  ──探测海面高度、风场、温度等数据,为捕鱼提供渔场气象保障
  海洋二号B星设计寿命长达5年,搭载了雷达高度计、微波散射计、扫描微波辐射计、校正辐射计、数据收集系统和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等6个有效载荷。
  其中,雷达高度计主要用于测量海面高度、有效波高、海流和重力场参数;微波散射计用于观测全球海面风场;扫描微波辐射计用于观测海面温度、水汽含量、液态水和降雨强度等参数;校正辐射计用于为雷达高度计提供大气湿对流层路径延迟校正服务。
  相比于7年前发射的海洋二号A星,B星新增了两个载荷:船舶识别和数据收集分系统。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可为海洋防灾减灾和大洋渔业生产活动等提供服务。数据收集系统用于接收我国近海及其他海域的浮标测量数据。与海洋二号A星相比,B星在观测精度、数据产品种类和应用效能方面均有大幅提升。
  据悉,海洋二号B星六大载荷的存在,让卫星的工作频率跨越8个波段,天线数量为国内卫星最多,电磁环境十分复杂。
  作为微波遥感卫星,海洋二号B星的优势在于其不受天气、光照等客观条件的干扰,能够提供全天时、全天候不间断服务。
  释疑2:海洋二号B星监测台风有何优势?
  ──一天覆盖全球90%以上的海域面积,可跟踪台风位置变化
  据海洋二号B星研制人员介绍,卫星的微波散射计是一种高度集成的雷达,能够精确探测海洋表面微弱的散射信号,推导出海面的风向和风量,从而迅速全面地搜集全球海洋表面的矢量风场。
  海洋二号B星微波散射计获取的海面风场具有大尺度、全天时、全球观测的特点,一天可以覆盖全球90%以上的海域面积的海洋风场探测。正是这种强大的探测能力,使得微波散射计在极端天气,尤其是台风天气中显得尤为重要。
  据五院西安分院海洋二号B星研制负责人王小宁介绍,早在2012年,海洋二号A星就在探测和预报台风“苏拉”时起到了重要作用,准确捕捉到了台风中心的位置并跟踪其位置变化。
  释疑3:为何要进行海洋卫星组网?
  ──海上活动增多,需提供快速的高精度海洋环境数据
  卫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张庆君表示,以前一颗星20多天才能对全球完整观测一次,无法满足海上运输、大洋渔场、海洋科考、海上安全等多方面要求,所以必须建立海洋观测网,提供快速的高精度海洋环境数据,而海洋二号B星就是组网的首发星。
  2012到2014年间,海洋二号A星完成了全部台风的监测任务,在每次台风的生命周期中,至少对其完成一次观测,3年共计捕获79次台风,为科研、业务和分析预报台风提供了新的准确的数据源。
  张庆君表示,随着海洋卫星组网的不断深入,数据将呈几何式增长,并更加稳定可靠,为世界海洋信息库更新提供持续不断的服务。
⊙编辑:王晓琳
4# 金佛山
 杨坝河 发表于: 2018-10-25 08:08:00|只看该作者

我国成功发射“海洋二号B”卫星

源自:人民日报
  [转发祝贺! 我国成功发射“海洋二号B”卫星]10月25日6时57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海洋二号B”卫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自7年前成功发射海洋二号A星之后,太空中又添一位可靠的“海二兄弟”,开启世界首个海洋动力环境监测网建设新征程。(刘诗瑶)

  该星将进一步提升我国海洋遥感业务化观测能力,进一步壮大自然资源卫星体系,对提高我国海洋预报与监测预警水平,提升海洋防灾减灾与海上突发事件响应能力,服务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开展全球变化研究,建设海洋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海洋二号B卫星是我国第二颗海洋动力环境系列卫星,是我国民用空间基础设施规划的海洋业务卫星。该星将与后续发射的海洋二号C卫星和D卫星组成我国首个海洋动力环境卫星星座,可大幅提高海洋动力环境要素全球观测覆盖能力和时效性。海洋二号B星成功发射后,卫星获取的海风、海浪、海流、海温等海洋动力环境信息可进一步满足海洋业务需求并兼顾气象、减灾、水利等其他行业的应用需求,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海洋科学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提供数据产品支持,同时也将在国际对地观测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海洋二号B卫星配置了雷达高度计、微波散射计、扫描微波辐射计、校正辐射计、数据收集系统和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等6个有效载荷。其中雷达高度计主要用于测量海面高度、有效波高、海流和重力场参数;微波散射计用于观测全球海面风场;扫描微波辐射计用于观测海面温度、水汽含量、液态水和降雨强度等参数;校正辐射计用于雷达高度计校正服务。数据收集系统用于接收我国近海及其他海域的浮标测量数据。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可为海洋防灾减灾和大洋渔业生产活动等提供服务。与海洋二号A卫星相比,该星在观测精度、数据产品种类和应用效能方面均有大幅提升。

  海洋二号B卫星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防科工局联合批复立项。自然资源部是牵头用户部门,自然资源部所属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是项目法人。目前已经建立包括北京站、牡丹江站、海南站以及相应分系统在内的地面应用系统。后续,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将会同相关用户部门所属有关单位组织开展卫星在轨测试工作,保障卫星按时投入业务运行。

  海洋二号B卫星和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和八院研制,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负责卫星及运载火箭发射、测控任务。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qwer222 发表于: 2018-10-25 08:08:00|只看该作者

我国成功发射“海洋二号B”卫星

源自:参考消息
原文标题:我国成功发射“海洋二号B”卫星

  新华社太原10月25日电(李国利、李潇帆)10月25日6时57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海洋二号B”卫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
  “海洋二号B”卫星是海洋动力环境探测卫星,将与后续的“海洋二号C”和“海洋二号D”卫星组网形成全天候、全天时、高频次全球大中尺度海洋动力环境卫星监测体系。
  “海洋二号B”卫星和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生产,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负责发射、测控任务的组织实施。
  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88次飞行。
2# 四姑娘山
 楼主|泡泡老忍者 发表于: 2015-6-19 10:47:00|只看该作者

成功历程

  2015年6月14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组织召开了海洋二号B星、C星研制启动大会,标志着海洋二号B星、C星研制工作全面启动。
  2018年10月25日6时57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海洋二号B”卫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 贡嘎山
 楼主|泡泡老忍者 发表于: 2015-6-18 20:07:00|只看该作者

发射背景

  为确保海洋动力环境探测业务的连续、稳定开展,并进一步提升应用效能,具备中尺度海洋现象的监测能力,国家海洋局与有关方面联合共同提出建设海洋动力环境监测网并组织开展论证。
  海洋动力环境监测网已被纳入到国家空间基础设施的规划中。该网由一颗极轨卫星和两颗倾斜轨道卫星组成对海洋动力环境进行探测,三星组网后能够提高全球雷达高度计地面轨迹的网格密度和重点区域海面风场观测的时效性。
  根据国家要求,五院先期启动两颗业务星的研制工作。其中,运行在极轨的卫星为海洋二号B星,运行在倾斜轨道的卫星为海洋二号C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2 01:19, Processed in 8.377215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