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913|回复: 1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张世光 发表于: 2009-7-29 08:56:25|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探讨研究魏明伦:国学大师挽联平仄混乱 根本像是标语

 [复制链接]
中新网记者 康登淋 摄  ef789061a3207d488526900d1e7122e5.jpg  保存到相册

悼念国学大师的挽联成标语?

魏明伦愤怒了

本月,两位中国人文领域的泰斗级人物季羡林和任继愈相继辞世,上周季羡林和任继愈追悼会先后在北京举行,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百姓都对两位代表中国文化水准的学者的离去表示哀悼。但昨日,巴蜀鬼才魏明伦看了悼念现场为季羡林和任继愈写的挽联后却十分愤怒:“这两位先生是国宝级的文人,但为他们写的两幅挽联却连平仄都大有问题,根本就是标语。”

      点评 不是挽联是标语
魏明伦说,季羡林的挽联上联为:“文望起齐鲁,通华梵,通中西,通古今,至道有道,心育英才光北大”,下联为:“德誉贻天地,辞大师,辞泰斗,辞国宝,大名无名,性存淡泊归未名”。看到这副挽联他直摇头:“挽联也是对联的一种,而对联要求词性和声律都要对仗工整,这叫‘工对’。在这个基础上出现的形式和内容完美结合的对联才能称为佳对。可是给季羡林写的挽联太水了,不仅平仄混乱、对词混乱,还多次重复用到同一个字,所以这副挽联根本像是一副标语,与这么高规格的葬礼,太不相配了。”魏明伦说。

魏明伦表示,对联在声律上“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如上联平仄平,下联就必须以仄平仄相对。但这副挽联中“文望起齐鲁”和“德誉贻天地”上下联中第二、第六均是仄平!此外,词性对仗也错误,“上联的‘华梵’‘中西’‘古今’是并列结构,而下联的‘大师’‘泰斗’‘国宝’则是偏正结构,根本对不起。这都是挽联中的硬伤!”

而任继愈悼念现场的挽联更被魏明伦认为“全乱套了”,上联“中哲西典,解佛喻老,覃思妙理,一代宗师风范”,下联“金匮石渠,理册修书,继往存绝,百世馆员楷模”。魏明伦点评说:“上联开头八字中的双数字全是仄声。下联‘继往存绝’是仄仄,‘百世馆员楷模’是仄平平,都违规了。”

      遗憾 出此错误对不住大师
魏明伦叹息地说:“季羡林和任继愈两位生前是致力于传播东方文化的大师,在他们的灵前出现这样的挽联,如果他们九泉之下有知,应该也会感到遗憾的。”

他还感慨地认为,“让人感到悲痛的是,这表明大家已经丧失了对传统文学的鉴别能力,可见我们的国学已经到了怎样的水平!”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张世光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张世光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张世光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张世光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张世光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张世光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普通话与方言之争的权力隐喻 前总理李鹏先祖入川的年代考
2# 四姑娘山
 孟良 发表于: 2009-8-1 18:54:22|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这个帖我在灌水区就发过啦,只是内容一样,文字不一样,意思一样,帖子不一样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2 02:46, Processed in 0.156000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