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877|回复: 1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Sichuanese 发表于: 2009-8-1 16:14:12|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2009年《长恨歌》──伟大的诗篇,清醒的历史观

 [复制链接]
刘松萝

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一部近乎史诗的作品。《长恨歌》着重对情感的描写,又不失磅礴的气势。我的导师曾经说过:唐朝的言论比我们现在自由。你看,白居易敢写唐玄宗杨贵妃之事,只要把“唐皇”换成“汉皇”就没事了。以后,我在跟帖里复述过这一观点。今天,看到了网友清影所转丁启阵的文章《长恨歌令人感动的不只是爱情》,想再谈几个问题。

1. 《长恨歌》与艳体诗

既然谈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情感和生活,就不能不关系到男女之事。诗人的生活都是浪漫的或者说是放纵的,白居易也不例外。那时,写艳体诗是一种时尚,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就擅长此道。在《长恨歌》里,类似艳体诗的词句比比皆是。比如,“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有人甚至认为,“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是性的暗示。又比如,“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当然,像“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不仅仅是艳体诗,

已经成为千古绝句。有一本《古诗三百六十五首天天讲》,作者王新成(?)[1]认为,此句写得动静有致,类似电影中的场面:光彩多姿的杨玉环在宫殿里缓缓走过,而当她突然回头时,画面变成了慢镜头或者定格。杨玉环处在画面的中心,六宫粉黛则被虚化了。

当然,纵情声色的结果就是“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2. 《长恨歌》与言论自由

白居易对那种鸡犬升天的把戏深恶痛绝:“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看到此处,让人哭笑不得,无言以对。这种列举统治者荒谬行为的言辞,几乎可以与《汤誓》和《讨武曌檄》相比。关于这一点,还是王新成的观点精辟。他认为,即使是帝国,即使是家天下,爵位和官位也是不可以随意授受的。这关系到社会的风气,关系到天下的兴亡。

在知道“可怜”在诗中的意思是让人羡慕之后,尽管“可怜”之意与现在不同了,我还是觉得“可怜光彩生门户”非常传神,里面有羡慕,嫉妒,讥讽和愤恨,可以说是五味杂陈。此外,为了证明现在的言论自由可以和唐朝相媲美,我想说,看到现实中有些平步青云又得便宜卖乖的例子之后,马上就会想起“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的诗句。

写着写着,白居易的类艳体诗进入了讥讽:“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接下来的诗句让人们大吃一惊:“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体制之内的白居易,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与百姓一起解恨了。谈到唐朝言论自由,此句是更充分的例证。此时,白居易已经涉煽动嫌颠覆国家政权了。

在现代,美国曾经有一些判例。1951年,美国法院判决丹尼斯等人徒刑,因为他们“共谋组织共产党,以鼓吹用武力和暴力推翻政府,这就产生了企图用用武力和暴力推翻政府明显和现实的危险。”以后,最高法院维持原判。而在1957年几乎与丹尼斯案相同的“耶茨对美国案”中,最高法院推翻原判,认为被告并未鼓吹在特定时间,采取特定暴力行动推翻政府,没有构成“特定和现实的危险”[2]。可见,唐朝对待《长恨歌》时表现的言论自由是很现代的,甚至比现代的有些时候更现代。

在艺术上,中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放映过日本影片《金环蚀》。《金环蚀》用自然主义的手法揭露政坛的腐败,以至于很多观众把影片当做那时还不知道的三级片来看。在影片中,时间是明确的,上个世纪70或80年代;地点是明确的,东京;人物是明确的,首相和周围的阁僚。因此,影片已经近乎诽谤。但是,《金环蚀》把执政的自由民主党改称民政党,法律问题就不存在了。因此,《金环蚀》与《长恨歌》在案例意义上是可以比较的。

还要指出的是,容忍《长恨歌》也是一种开阔的胸怀,一种中国人自明清以后就没有的不疑神疑鬼的气魄。

3.白居易论杨贵妃的该死与不该死之处

在历史上,杨贵妃没有什么劣迹。在《长恨歌》里,白居易也指出,悲剧的原因在于“汉皇重色思倾国”。但是,在百姓困苦不堪,国家就要坠入深渊的时候,得到过多宠幸的人为万民所恨,是很自然的事情。杨氏一家的飞黄腾达,杨国忠的倒行逆施,都给杨贵妃种下了祸根。因此,最终的结局就只能是“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宛转蛾眉马前死”,以及“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都表现出诗人的惋惜。

我想,长期无视人民的困苦,玉石俱焚是难以避免的。

4. 白居易的艺术功力

《长恨歌》中的大部分句子都是值得玩味的,表现出诗人非凡的艺术功力。

随着“渔阳鼙鼓动地来”,王室向四川逃亡。诗句“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生动地描述了战乱之中皇家的队伍混乱,缓慢,拖沓,又维持着排场的情景。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表现出震撼人心的力量,让我们感受到静默之中民意的力量。

杨贵妃被杀以后,诗句“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则完全是唐玄宗主观的感受。

表现唐明皇怀念杨贵妃的诗句,读起来令人窒息: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描写唐明皇在宫中的冷落,孤寂的诗句,能够让人感到身临其境。此外,唐明皇命道士寻找杨贵妃的段落,既让人感到至诚,也让人感到帝王做事的随心所欲。以前,我常用“忽闻海上有仙山”来比喻权势人物的兴之所至。

5.作为诗人、政治家和学者的白居易

写作《长恨歌》的时候,白居易首先是诗人。《长恨歌》是爱情诗,是史诗,也是政治诗。《长恨歌》的其他属性,是诗人在创作时政治家和学者思维的自然流露。

阅读《长恨歌》,我们会感到全诗一气呵成。而在近乎完美的诗篇中,还不乏政治家的见解和学者的准确。

白居易肯定美和爱情的价值,也抨击帝王的荒淫和不负责任。纵观全诗,白居易没有把杨贵妃当做误国的祸水。前面说过,他还准确地杨讲述了贵妃的该死与不该死之处。白居易把个人情感和国家大事独立出来,然后再加以联系。应该说,自以为掌握了各种主义和方法的历史学家,见识上远在白居易之下。

白居易还有着学者的严谨。既然是“汉皇重色思倾国”,那么安禄山起兵的范阳,就只能用汉代的名字──渔阳。戏说历史,是没有文化的表现。

《长恨歌》有爱情,又有朝政;有儿女情长,又有现在没出息的文人不喜欢的宏大叙事。浑然一体,水乳交融。我认为,写不写政治,不是艺术的关键所在。以往的政治挂帅和今天的回避政治,都是不自由的结果。在自由的唐朝,自由而又富有才气的白居易写或者不写政治,都是伟大的诗人。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Sichuanese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Sichuanese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Sichuanese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Sichuanese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Sichuanese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Sichuanese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昔日所读书中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美国教育不是为了考试而是让人有头脑
2# 四姑娘山
 孟良 发表于: 2009-8-1 16:21:01|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长恨歌》白居易写得不错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6 00:35,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