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304|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慕陶 发表于: 2009-8-10 09:34:43|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人物·人事晚唐著名古文家孙樵漫游蜀中龙多山

 [复制链接]
胡传淮


  “蜀国多仙山”,蓬溪县蓬南镇南边,今潼南、合川交汇处,屹立著一座苍翠的青山,名叫龙多山。《蓬溪县志·山川》(道光本)载:“龙多山,在县东南二百里……峰峦秀拔,为蜀名山”(今划归合川、潼南)。相传,远在西晋怀帝永嘉三年(309)时,这美丽幽静的人间仙山就成了那些栖霞餐露的道士羽客云集之地,有广汉(今遂宁)人冯盖罗,于龙多山炼石成丹,飞升成仙。至此,龙多山之仙名远播蜀中,成为巴蜀一大名山。盛唐之时,山有一道宫、三佛刹,“金碧佛殿、僧堂、法堂、方丈、山门、厨房,寺所当有,无不具备”。山中禅院,耀眼于万绿丛中;钟磬木鱼之声,萦绕于幽谷上下。梵筵琴歌、古刹钟声引来了无数骚人墨客,他们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华章。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晚唐著名古文家孙樵,与龙多山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是关东(今陕西凼谷关以东)人,唐宣宗大中九年(855)进士,著名文学家。唐末黄巢起义占领长安,唐僖宗奔蜀,孙樵被召往任职方郎中,后寓居遂州,曾遍游龙多山。他被奇丽的景色所吸引,竟然停车饱览两日,浮想联翩,提笔撰写了《龙多山录》。
  孙樵的《龙多山录》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对龙多山进行了形象、逼真而又有立体感的描绘:立身峰端,极目远眺,涪江犹如一条白色银链,横断山脉。微熹初露,一轮红日倏地从云海之中跳出,晨雾渐渐消散,寺宇禅林,古木翠竹,绰绰约约隐现于雾海之中。转眼之间,云消雾散,天空一派碧蓝,山风吹来,朵朵白云从脚下婀娜飘逝,令人心荡神驰……孙樵真不愧文章高手,“昌黎(指韩愈)先生嫡传”,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当时县令已将《龙多山录》全文镌刻于龙多山东岩石壁上。《全唐文》和《蓬溪县志》均收录有孙樵的《龙多山录》。
  宋代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55《潼州府路遂宁府》“人物”条云:“孙樵,字可之,其先关东人。为文奇古,唐艺文志有《经纬集》三卷。后入蜀侨居于府东昼锦坊(一作画锦坊),今宅在焉。”“古迹”条又载:“孙樵墓,在小溪县”。可见孙樵暮年终老于遂宁。
  为了纪念唐代孙樵游蓬,后人在龙多山上建了“孙樵祠”,表达了蓬溪人民对这位热爱蓬山溪水的作家永久的怀念。宋代一位诗人游览龙多山孙樵祠后,写有一诗《孙樵祠堂》:“韩门弟子见遗编,像设衣冠风露前。物色囊括椽笔下,山川游览尚依然。”
  【原载】《芝溪集》,胡传淮著,2003年出版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慕陶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慕陶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慕陶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慕陶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慕陶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慕陶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两江总督周馥咏蓬溪 元代文学家谢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10 15:40, Processed in 0.670801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