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643|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飞翔 发表于: 2017-5-5 09:45:00|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少数民族内蒙古:着力打造民族团结风景线

 [复制链接]
源自:中国民族报  : □ 德红英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民族团结模范自治区,具有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对内蒙古的民族团结进步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强调希望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守,就是守好家门,守好祖国边疆,守好内蒙古少数民族美好的精神家园;望,就是登高望远,规划事业、谋求发展要跳出当地、跳出自然条件限制、跳出内蒙古,有宽广的世界眼光,有大局意识;相助,就是各族干部群众要牢固树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思想,各族人民要拧成一股绳,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一、认真总结民族团结进步的独特经验,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深入发展
  坚持和完善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内蒙古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顺利发展的独特经验之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必须坚持和完善。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历来重视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培养了一支数量充足、坚定地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各族干部在促进内蒙古各项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也开创和巩固了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内蒙古先后成立的3个自治旗即鄂伦春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是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内蒙古的进一步贯彻落实,有力地增进了自治区内各民族的团结和自治民族内部的团结,实现了这些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自治权利,为他们发展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各民族友好交往是内蒙古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顺利发展的独特经验之二。内蒙古各民族在历史上就和睦相处。新时期,各民族交往的范围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婚姻等各个领域;交往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如电话、网络、聚会、举行文化活动等方式;民族交往呈现互动、和谐、广泛交往的特点,这不仅有利于自身和各民族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也有利于维护地区和国家的社会稳定和安定团结,有利于巩固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各民族具有优良的爱国主义传统和精神,这是内蒙古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蓬勃发展的独特经验之三。民族团结进步的主体和核心是人,如何增强人的凝聚力、发挥万众一心的力量?其中,民族精神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核心,是民族文化积累积淀的结果,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具有不断变化的动态特点。爱国主义精神是内蒙古各民族民族精神的共同表现。这种民族精神能够形成团结奋进的强大合力,蕴藏着改革创新的无限活力,是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根本力量。如达斡尔族素以勇敢善战著称,并有保家卫国的传统,自17世纪中叶以来,沙俄侵略者多次侵入黑龙江流域,达斡尔族人民奋起反抗,英勇不屈,表现出了空前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思想觉悟,为保卫祖国边疆和维护祖国统一作出了贡献。抗日战争时期,内蒙古各族儿女奋起抗日,很多民众给予抗日部队多方的支持,帮助搜集敌伪情报、购买军用物资、安置伤病员、修筑工事、埋设地 雷、送水送饭等,为抗战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另外,他们还踊跃参加抗日义勇军、救国军、同盟军、游击队、骑兵支队、抗日联军等抗日武装队伍,开辟抗日根据地,进行游击战,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东北解放初期,内蒙古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组织人民自卫军积极参加剿匪,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各地的先遣军、挺进军、光复军等杂牌队伍,肃清了地方作恶多端的土匪,维持了地方治安,巩固了后方秩序。
  二、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团结进步的文化底蕴
  在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次代表大会上,李纪恒书记说:“在改善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护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创新机制推动草原文化繁荣发展,守护好各族人民的精神家园。”民族传统文化不是过时了的、没有用了的文化,它在当今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生态、道德、民族团结进步等建设中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借鉴意义。民族传统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天然资源,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过程提供文化资源;民族传统文化能够形成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文化氛围,构成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外部环境;民族传统文化能够承载并传导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要素,成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稳定载体。
  民族传统文化是一种稀缺的、不可再生的资源,具有独特的历史渊源和潜在的历史文化吸引力,能够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增添文化内涵。如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翰尔族的传统生态观即人与自然协调平衡发展,爱护动物和植物,其保护自然资源的和谐思想和理念不仅为解决我国当前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和西部大开发活动中民族地区的环境保护提供了历史借鉴和智慧启迪,还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营造了和谐氛围和稳定环境。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多以神话、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形式反映和谐友爱、爱国主义、互帮互助、诚信等思想,使欣赏者、阅读者的内心潜移默化地得到洗涤与教化,这些思想对促进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发展、促进北方各民族间感情的融合与增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都具有宝贵的时代价值。
  此外,在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还要注重对从事民族文化研究的科研机构的支持和培育。民族文化科研机构为巩固和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提供了文化依托和基础。如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是内蒙古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该所是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党的民族政策,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民族研究为研究方向的科研机构,其中对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三个民族的研究是内蒙古自治区和国内的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自建所以来,民族研究所的全体科研人员多次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做民族历史、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田野调查和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学术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有利于推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也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三、深入开展有效多样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谱写民族团结进步的新篇章
  今后,我们要以有效多样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为载体,继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继续做好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工作,大力宣传先进典型事迹,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创建命名活动,筑牢和巩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基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还要进家庭,尤其是民族散居地区的家庭。任何个体的成长和教育都离不开家庭环境的影响,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也是如此。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其和谐与否、团结与否很容易影响社会的和谐与团结。无疑,一种和睦、团结、友爱、进步的家庭环境对于培养家庭成员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民族团结意识是非常有利的,家庭也能够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我们要注重搜集、整理不同时期民族团结进步的具体事例,可以是个人的、集体的、家庭的、社区的,也可以是乡村的、城镇的,并以这些事例为素材,以各族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如画册、纪录片、影视剧等进行形式广泛宣传。
  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团结,也要注重进步。在民族团结的基础上,各民族共同奋进,加快老少边穷地区的发展,让各地区各民族充分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不是一时兴起,更不是走走形式,而是做在平时,抓在平常,使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入脑、入心。
  总之,民族团结的风景线就是党的民族政策全面得到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继续坚持和完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深入推进,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更加巩固,各族人民拧成—股绳,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守望相助、和谐发展,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飞翔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飞翔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多方用力 北部湾经济区怎样做好产业扶贫工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 16:23, Processed in 0.1872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