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152|回复: 4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慕陶 发表于: 2009-12-17 15:05:20|只看该作者|只看大图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遗址张船山晚年寓居之苏州青山桥

 [复制链接]
  青山桥,又名白云桥。建于宋代,清同治五年(1866)重修,为单孔石板石栏平桥。桥长3.5米。诗人陈基《青山桥即事》诗云:“两情如水水如环,柳外春桡数往还。招手渡头人不见,二分新月近青山。”
  地处山塘普济桥与虎丘之间的青山桥和绿水桥,名称对偶、形状大小相同,近距离百步,而桥下清流回环,真像一条纽带牵住的孪生姐妹。相映成趣的是隔河对岸的同善桥和引善桥同样如此,又恰似孪生兄弟,只不过前者为单孔砖栏桥,后者为三节石栏桥。


  由于这里河面宽、人家少、绿阴浓而桥名美,古人尤喜吟咏。如陈基《青山桥即事》:“两情如水水如环,柳外春桡数往还。招手渡头人不见,二分新月近青山。”任兆麟《过绿水桥》:“花事晴喧绿水桥,画楼红袖倚吹箫。春风不管离人恨,依旧青青到柳条。”另外还有“斟酌青山绿水湄,忽看虹影半天垂。”“诗情画景登时集,烟雨垂杨绿水桥”等等,写得美极了。游客路过这里,近顾远眺,不忍匆匆离去。明代王稚登撰《重修白公堤》方碑原本就置放在这里。清代《虎阜志》卷首木刻《自堤春泛》画的就是这两桥边的景色。清文学家袁学澜作《虎阜观灯船记》,就是在青山桥畔竦云楼观看豪华的月夜灯舫游。显然,这里是山塘精华地段之一。
  青山绿水两桥边,不但入诗人画入文,并且这里还有可歌可颂的义风侠胆,那是东侧的五人墓、葛贤墓;可敬可佩的仁义之举,那是西侧鲍氏义庄,其“置田赡族”的行为甚至荣获大总统的褒扬。另外还有一段可叹可泣,类似于“人面桃花”般的爱情故事。据清代《虞初续志》记载:
  山塘绿水桥畔有个良家少女叫沈飞香,知书达礼,颇有姿色。杭州渔塘有一秀才姓花名栩,游玩灵岩、虎丘后泊舟山塘,上岸信步走过小桥,见一老妪到河边汲水,他窥见门内有一少女,楚楚动人,顿觉神往,就假装向老妪问路,并表示对那少女的爱慕之情。次日,他移舟停泊在小桥边,等那少女出门,就上前互相致意。晚上老妪送来一封信函,是两首诗:“门前杨柳淡烟笼,夹岸桃花树树红。却喜出门南向望,郎舟系在小桥东。”其二:“淡着罗衫春暮初,与依相见赠琼琚。郎来行尽山塘路,绿水桥头是妾居。”秀才见之大喜,也以诗回赠,后由老妪引入屋内,俩人谈论情投意合,并相约明年再见。第二年秀才赶考途中,顺便去探望,那少女因相思,竟抑郁成疾,听到他来,高兴地扶病而出,谁知等他考毕再来时,少女已辞世三天了,真不胜痛惜!
  在这青山绿水两桥之间,有始建于宋代的普福寺,虽地方狭窄,但一脉香火绵延到1958年“大跃进”年代,历史够悠久了。有为清巡抚韩世琦建造的韩公祠,又名讲德书院,规格够高级了。有程秉义的吟啸楼,他常邀客饮酒吟诗,题匾曰“仙侣少留处”,联日:“吟风啸月无双士,绿水青山第一楼。”这宅第够风流了。但也有大俗的,那就是现存清末民初的一幢洋房。主人姓顾,佚其名,小名四胖,虎丘吴埂上人。平时游手好闲,因城内富户王家禄失窃良马,被列为嫌疑人,他得知风声,仅随身携带二块六角银洋,逃到杭州。洋人在上海筑海塘,急需打桩用栎树,他在栈房内听得壁脚,挺身自荐,由是暴富。重回苏州,摇身一变,自称“武林世家”(杭州人),在这里筑起洋房,过起纸醉金迷、姬妾成群的生活。后因犯事,洋房充公,花园中太湖石也被运到对岸普济堂。数年风流富贵化作黄粱一梦。

312117810386.jpg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慕陶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慕陶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慕陶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慕陶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慕陶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慕陶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若非寒澈骨,哪得梅花香 学郭光灿的《爱因斯坦的幽灵》量子纠缠之跋
2# 四姑娘山
 孟良 发表于: 2009-12-17 20:09:37|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上有天堂下苏杭,苏杭故事千古流芳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慕陶 发表于: 2010-1-10 09:40:53|只看该作者
1934年上海中央书店出版之张问陶《张船山判牍》封面   张船山判牍1.jpg  保存到相册
4# 金佛山
 楼主|慕陶 发表于: 2010-1-26 21:00:33|只看该作者
胡传淮主编《张问陶研究文集》封面

1362PSi26_b.jpg

136Rvd4Ji_b.jpg

1363xkp9Y_b.jpg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楼主|慕陶 发表于: 2010-8-15 08:29:24|只看该作者
著名古代文学研究专家、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刘扬忠先生在《张船山全国学术研讨会综述》中说:“张船山不单是西蜀诗人之冠,而且是清代中期全国诗人之冠,对他进行研究,继承他的文学遗产,乃是全国学者的份内之事。”龙洲剑客在《烟波谁识旧船山》中说:“张船山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应当是不输于思想史上的王船山。”“象张问陶这样一往情深地在诗歌中倾吐自己最真诚的生命感悟的人,古往今来恐怕也不多吧!在他之前有杜工部,在他之后只有郁达夫。”“‘江右三大家’中,从袁枚到赵翼、蒋士铨,无论在才气还是诗歌的造诣上都未必一定胜过张问陶。”“就诗论诗,张问陶是绝对不输于‘三家’的”;“张问陶在诗界中就象金庸武侠小说里独立于正统门派之外时隐时现的绝顶高手,别人只能偶尔识得其踪迹,却少有人有耐心与诚心去探寻他的踪影。”此乃不刊之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3 16:53, Processed in 0.2028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