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439|回复: 1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易可情 发表于: 2004-5-16 16:41:50|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民国[推荐]张国焘亲信陈昌浩的后半生

 [复制链接]
张国焘亲信陈昌浩的后半生

  陈昌浩是中共元勋张国焘的亲信,张国焘培养了他。在第二次国内革(和)命战争时期,陈昌浩是红军中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张国焘的红四方面军宣告成立后,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总政委。在1936年8月的沙窝会议上,他又担任了中央政治局委员。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西渡黄河,进入甘肃河西走廊,改称西路军,陈昌浩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徐向前任副主席。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西路军最后失败了。
  兵败河西走廊,是中共元勋张国焘的亲信陈昌浩人生中最大的一个转折点。此后的陈昌浩在中国革(和)命的舞台上销声匿迹,渐渐为历史所湮没。
  辗转来到延安,不久又赴苏治病离开西路军奔赴陕北途中,陈、徐二人曾经歇脚在一个叫大马营的村子中,一个叫但复三的百姓让他们留宿。正巧,但复三是陈昌浩的湖北老乡,高烧不退的陈昌浩住下来养病,徐向前一个人沿着祁连山的戈壁滩昼夜兼程。在平凉,徐向前遇到了由刘伯承、张浩率领的援西军的前哨──耿飙的部队,顺利地回到了延安。在保存下来的红四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一二九师后,徐向前担任了副师长,成为八路军中的一员重要将领,建国后成为共和国的元帅。而陈昌浩则没有报告组织,擅自回了老家。1937年6月的一天辗转来到武汉。此后,陈昌浩人生的轨迹与自己的老搭档徐向前迥然相异,这恐怕是两人分手时所无法料到的。
  来汉的第二天,陈昌浩来到革(和)命老区湖北英山县,打算在这儿重举义旗,建立一支抗日武装。但当地的反动武装非常嚣张,陈昌浩感到自己的愿望难以实现。此时的陈昌浩思念亲人的心情更加强烈,于是给他在汉阳老家的亲友写了一封信,约他们见面。
  在汉口,与阔别10年的老母和妻子、儿子见过面后,陈昌浩了却了一桩心事,然后赶赴陕北。
  回到延安后不久,他因患有严重的胃溃疡,被批准到伟大的苏联国治病。从此,开始了他长达10多年漂泊异国的生涯。
  1941年,德国法西斯突袭苏联,陈昌浩被紧急疏散到中亚共和国一个名叫科坎加的小镇。在这里,没有人知道他曾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局委员和红军最大的一个方面军的总政委。陈昌浩没有什么生产技能,只有到采石场去做苦力。没有医生和药物,粮食紧张,陈昌浩的胃溃疡越来越严重。
  日本侵华期间,陈昌浩曾给中共中央、苏共中央和共产国际写信要求回国参战,但都没有回音。
  1942年冬天,陈昌浩接到苏联人民外交委员会聘他为翻译的公函。他很快就奔赴斯大林格勒前线,尽了一名国际主义战士的责任。
  1943年,共产国际宣告解散。经季米特洛夫提议,苏共中央把陈昌浩、李立三、冼星海等人找了回来,先后安排他们到苏联外国文学和民族文化出版局工作。陈昌浩从此开始从事翻译工作。
  杰出政治家陈昌浩的译著《近代世界革(和)命史》、《共产党和共产主义》、《政党论》《列宁文集》(两卷集)等先后在苏联出版。
  除了翻译马列著作之外,苏联方面又请陈昌浩主编一部工程浩大的新版《俄华辞典》。旧版是十月革(和)命前编纂的,已经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此后,陈昌浩把时间几乎都用在了这项工作之中。
  谈起过去涕泪长流
  抗日战争结束后,远在苏联的陈昌浩又多次给党中央写信,要求回国参加工作。不知由于什么原因,他始终没有收到回信。不久,蔡畅途径莫斯科,专门看望了陈昌浩。通过蔡畅,陈昌浩再次向中共中央和毛XX主席表达了回国服务的请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昌浩欣喜若狂。1951年初,留学苏联的儿子陈洋生大学毕业了,回国参加工作。陈洋生回国前,陈昌浩再次嘱咐儿子替他代办申请回国的手续。
  经过党中央和毛XX主席的批准,离开祖国10多年之久的陈昌浩携苏联妻子格兰娜和幼子陈祖莫回到了祖国。刘少奇等领导同志代表党中央,亲自来到北京站迎接他。
  出于战友情谊,时任解放军总参谋长的徐向前邀请陈昌浩夫妇和在红四方面军工作过的一些老同志,在徐向前的寓所里聚会。陈昌浩生平的是非功过、浮沉荣辱,集中表现在红四方面军这一历史时期,这是他人生的巅峰。这巅峰上下染着烟火和血色,也是他难以洗雪的耻辱之柱。此时在昔日的老战友徐向前家里,陈昌浩像一个落魄之人,低着头,弯着腰,与他昔日之部属,如今共和国的将军们、部长们一一拱手,表示歉意。当他和前妻、时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的张琴秋紧紧握手时,非常愧疚,连声说道:“琴秋,是我使你受苦了!我……我对不起你呀!”
  回国之初,由于工作岗位迟迟未定,闲来无事,陈昌浩便去张琴秋家串门。张琴秋夫妻以礼相待,并将陈昌浩对未来工作的想法转告党中央负责同志。后陈昌浩被任命为马列学院副教育长,后又调任中央编译局副局长。
  1966年“文化大革(和)命”开始,陈昌浩在劫难逃。
  回国后一直踏踏实实埋头著述的陈昌浩被“红卫兵”、“造反派”们无休止地揪斗着。妻子格兰娜被迫与杰出政治家张国焘的亲信陈昌浩离了婚,但还是被投进了监狱。格兰娜生的儿子陈祖莫、柏生、洋生被逼得四处奔逃。
  绝望之极的陈昌浩吞了大把的安眠药,离开了令他感到痛苦和不理解的世界。这年,他61岁。后来,陈昌浩的名誉得以恢复。党中央为陈昌浩举行了追悼会。经党中央审定的悼词称:陈昌浩同志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和)命战士”,“他的一生是革(和)命的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一生”。现在历史更是恢复了它本来的面目,它为陈昌浩的一生划上了一个完整的句号。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易可情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易可情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易可情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易可情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易可情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易可情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转帖]中国摇滚十大传世作品 [转帖]颂歌献给华主席
2# 四姑娘山
 杨正保 发表于: 2004-6-12 13:11:53|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历史就是历史,功过是非后人评说。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7 00:40, Processed in 0.3744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