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5612|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睢文发 发表于: 2010-5-4 09:01:36|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公告·活动文风轻拂响石镇

 [复制链接]
内江日报 2010 年 5 月 2 日

黄慧 冯俊强

“希望把响石的好东西都保留下来,给离家外出的人叶落归根的思念。”隆昌县响石镇居民对家乡故土都很热爱,不论离家多久多远,他们始终难忘──

两座牌坊

在响石镇牌坊街上,有两座分别建于清乾隆和咸丰年间的石牌坊,保存较为完好。牌坊为四柱三门三重檐五滴水的牌楼式青石仿木建筑,整体高13米,宽8.3米,四根坊柱采用整体石料打造。经历“文化大革命”后,牌坊除了局部的透雕、圆雕和一些浮雕受到损坏,文字还保存完整,特别是四柱前后镌刻的对联,到现在都十分清晰。

“邑儒杨维信妻邱氏旌表贞节坊”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嘉庆二十三年(1818)重建,由叙州知府施光骆撰写牌额文字。“杨维信妻”是太学生杨升、杨新之母,“26岁守志,翁姑早逝,伯叔难依”。经历了艰难生活,为了教育孩子,迁到乡下,孤灯下纺绩不断,“至性矢志靡他,耿耿者六十七载,厥宗勿替,绵绵者九十三春,完赖躬不变之操廉,巾帼捐生之□福。勤俭兼著是徵。”柱间对联为行书双钩阳刻,“冰心一片涵霜肃,柏节千秋秉目光”、“绣阁秉精英百年磨炼风霜古,盛朝崇节义奕世光荣雨露□”。

“邑儒杨美铉妻林氏旌表节孝坊”建于清咸丰三年(1853),由隆昌县赐进士出身的县官张敏行、恩科解元张德元撰写牌额文字。文字表明,内江县林某之女与隆昌儒生杨某生子,3岁父卒,林仅20多岁,誓志靡他,以孩子为命。无奈孩子18岁病故,“姑哀其遇,命抚夫兄次子承祧,林善承姑志,包养无违”,“姑病汤药亲尝,衣不解带”,直至为其养老送终。坊间门额上镌刻楷书“松心”、“竹节”和行书“冰清”、“玉洁”。坊间对联为楷书,“两世励贞操耿耿丹心天地鉴,九重褒苦节煌煌青史姓名香”,是由隆昌县官张敏行题写的。其他县官、解元也题写了不少对联。“冰心直炼三冬后,正气长凝两代间”、“不惜闲身禁苦辣,为留大义在寰区”、“彤管交辉都为乾坤留正气,柏舟接武方知巾帼有完人”。

68岁的响石镇居民赵善芳告诉记者,在“文化大革命”中,牌坊上的文字和图案都被人用水泥糊了,而牌坊上雕刻的动物和牌额、“圣旨”以及周围的镂空雕花全部毁掉了,石鼓上的动物雕塑都是后来添上去的。赵善芳指着牌坊说:“牌坊上原来刻有‘二龙抢宝’的图案,两条龙中间的宝,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坏了。”顺着赵善芳所指的方向,记者看到,“宝”的位置上还可见清晰錾痕。

一座戏台

在响石镇油房街边有一座“川主庙”。据资料记载,“川主庙”建于清道光六年(1826),占地面积2250平方米,自从建成以后,一直是方圆几十里的文化娱乐中心。1983年,“川主庙”为响石区公所管理,既是娱乐场所,也是农贸市场、商业活动中心。2004年,“川主庙”被相关部门确认为危房,停止使用。

记者看到,“川主庙”是一座完整的四合院落,正面是戏台,靠10多根石柱子支撑着,两边是厢房连接着大殿。戏台飞檐翘角,青瓦、夹壁墙与其他地方的都一样,惟一不同的是,响石镇“川主庙”分别在两边厢房屋顶建有钟楼和鼓楼。现在,“川主庙”无论是戏台、厢房还是大殿,都经过重新修整。响石镇政府工作人员张贤斌说,“川主庙”的整修,结构和样式都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的。

这时,从外面走进3位老人与“川主庙”合影留念。70岁的曾令桦告诉记者,她在老街长大,初中毕业后离开家乡,到异乡求学、工作,至今50多年。曾令桦刚参加完高中同学聚会,便带着老伴和老同学回老家响石,最想看的地方就是“川主庙”。“小时候,过年过节只要放电影、演戏,都是在‘川主庙’里进行,热闹得很!记得读初中时,我还参加排练过一场关于罗盛教英勇抢救朝鲜儿童壮烈牺牲的戏,在‘川主庙’的戏台上演出,好多人都来观看呢!”曾令桦指着戏台激动地说。

对维修后的“川主庙”,曾令桦十分满意:“ 川主庙’戏台没有以前那种破烂不堪的样子了,结构和样式还是保持了原有的风格,站在这里,还能找到当年的感觉。”

几条老街

在“川主庙”周围,还保留着几条老街:麻线街、米市街、杂货街和油房街等。这几条老街环绕着“川主庙”形成“井字”形,无论横走还是前行,都是相通的。老街的街面全是石块铺成,街面3米宽,两边是门门相对、户户相连的楼房。由于年久失修,街面上一些石块已经断裂、塌陷。

麻线街的居民谢首慧已有80岁了,提起老街的过去,她激动地说:“以前,这几条街热闹得很,每天都有人在这里做生意,卖鸡鸭、麻线等,周围村民都到这里买东西。晚上收摊后,人们就三五成群地去‘川主庙’看戏。”

74岁的郭忠禄一直住在杂货街,与“川主庙”仅隔一条街,祖辈是做服装生意的。解放后,他进入服装生产合作社。他对老街的往事记得很清楚:“以前老街上全是楼房。以前‘川主庙’放电影、唱戏时,就在家里设一个卖票点。”

86岁的王培凤结婚后一直住在正街,她家有一个小天井。王培凤比划着说起她居住的房子历史:“这所房子是谢氏家族的房产,他家破败后,我们祖上把房子买过来了。以前在天井边有一座插屏,进了房子,要绕过插屏才能看到正房里的牌位。老街上的好东西,好多地方都没有,确实不可多得哟。”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睢文发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睢文发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相关帖子 » 标签

文昌桥风采 诗书通达一高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9 12:07, Processed in 0.1560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