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043|回复: 3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废帖广西来宾地陷仍在继续

 [复制链接]
广西来宾地陷仍在继续  广西来宾地陷仍在继续.jpg  保存到相册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孟良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孟良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孟良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孟良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孟良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孟良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成都发现汉代妇女戴玻璃耳珰 席卷全球的“伪娘”潮
2# 四姑娘山
 楼主|孟良 发表于: 2010-9-19 20:37:57|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6月7日,在广西来宾市兴宾区良江镇吉利村,地陷范围较前几天有所扩大。

记者7日在广西来宾市良江镇吉利村地陷现场看到,地陷仍在继续。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副站长施杰6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目前地陷仍未稳定。仅6月5日一天,地面上裂缝均有所加宽,最少的也有2厘米,最多的加宽了14厘米,危险地带波及0.4平方公里。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孟良 发表于: 2010-9-19 20:38:15|只看该作者
近期,四川宜宾、广西来宾等地出现地面突然塌陷,形成大坑的现象,引起社会民众的恐慌。那么,这个被称作“天坑”的东西是怎么形成的呢?气象专家说,和降水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地质专家说,和当地的地形地貌有着直接的关系,出现“天坑”的地方,多属于喀斯特地貌。那么,究竟这“天坑”的背后有着怎样的秘密呢?我们将揭开谜底。

四川宜宾

4月27日傍晚,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硐底镇石垭村的一个村民正在家中做饭,突然,她听到屋后传来“轰隆”一声巨响,跑出门一看,只见距她家房屋不到30米的地方,出现了一个黑漆漆的大洞。这个大洞深不可测,周围的泥土还在不断下落,洞口不断扩大,看上去令人毛骨悚然。

与此同时,在硐底镇的其他地方,一个个可怕的“天坑”接二连三出现。有的出现在村子边上,有的出现在田野里,有的干脆出现在村民家的院子里……短短几天,该镇的红旗村和石垭村先后出现26个“天坑”,更可怕的是,这些“天坑”的面积仍在继续扩大。最大的“天坑”洞口直径,从最初的40米扩大到了60米;最深的“天坑”,深度超过了30米。

“天坑”出现后,村民一阵恐慌,担心会发生大地震。因为在一些大地震发生前,曾经出现过地面塌陷的现象;而且,在地震发生过程中,地面下陷、出现裂缝的现象也十分常见。特别是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来,四川余震不断,与宜宾市相邻的自贡、内江等地,都曾发生过3级以上的地震。除地震之说外,还有村民认为“天坑”是采煤引发的灾祸。

那么,“天坑”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经过调查和研究,地质勘察人员为我们揭开了“天坑”的成因。原来,当地属喀斯特地貌,地下溶洞较多,过去地下水位正常时,这些水把溶洞填塞得满满的,它们稳稳地“托”住上面的泥石,以确保地面不会下陷;而当地下水位降低后,溶洞就会出现较大的空隙,地面就会发生坍塌,从而形成“天坑”。

不过,这里的地下水位为何突然下降呢?有专家结合今年年初以来发生的大旱,提出了一个较为合理的解释。专家指出,喀斯特地貌的地下水,主要依靠天上降雨来补充。如果降雨正常,地下水就会维持正常水位;如果降雨偏少,地下水位就会跟着下降。今年1月以来,包括川南宜宾在内的西南地区出现干旱。1月至4月,长宁县降水量比常年平均降水量偏少20%以上;干旱最严重的1月,降水量更是比常年平均降水量偏少80%。
4# 金佛山
 楼主|孟良 发表于: 2010-9-19 20:38:41|只看该作者
广西来宾

“地裂了!”6月3日一大早,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兴宾区良江镇吉利村村民惊奇地发现村外出现了4个巨坑。原来,当日凌晨3时左右,吉利村南面约400米的山林地带发生地陷,在山下形成4个巨坑,距离村子最近的一个大坑直径有七八十米,深度有二三十米,与村子相距约100米。受其影响,“天坑”一带方圆500米范围的地区出现了断裂带,其附近的吉利村和山背村农民住房出现不同程度的开裂、倾斜,已有土墙房墙体倒塌,受灾人数达3000多人。据观测,目前断裂带仍有加大、拉长的趋势。

好端端怎么会出现“天坑”,村民们面面相觑。6月8日,记者采访了来宾市气象台专家,专家从“天坑”形成的气象条件,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貌进行了分析。

地面塌陷当天,即6月3日,良江镇以阴到多云天气为主,无雨。然而,当地的天气变化是颇具戏剧性的。2月至3月,兴宾区降水量严重偏少,偏少程度居1956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一位,当地气象干旱等级一度达到特旱。4月份入汛以后,降水量增多,但到了5月,降水量却又再次减少,良江镇5月降水量仅100毫米左右,较历年同期偏少5成。总体而言,“天坑”出现前期降雨偏少,土质疏松。

久旱后骤逢强降雨。5月31日晚至6月1日,兴宾区中部出现罕见的特大暴雨。其中,5月31日20时至6月1日14时,良江镇18个小时降雨量高达433.7毫米。

降雨骤停。6月1日下午,良江镇降水量迅速减小,1日14时至2日20时,良江镇28个小时降雨量仅2.1毫米。

再从地质条件来看,吉利村属喀斯特岩溶地貌,其所在的区域是一个地下河系统,发生地陷的地方正是地下河管道所在地。据当地村民介绍,发生地陷的山体下有一个深约30多米的岩洞,岩洞入口非常小。

结合气象条件与地质条件来分析,在5月31日晚至6月1日特大暴雨期间,由于降雨集中,强度大,吉利村的地下河水位迅速上涨,地下岩洞很快被水灌满,导致岩洞上方的石灰岩和疏松的土层被水溶解;2日后,强降雨骤停,地下岩洞水很快便通过各种地下河暗道流走。一方面,由于岩洞入口小,而地下水流走快,岩洞内易形成气压差,产生虹吸作用;另一方面,溶解的石灰岩和疏松的土层随地下水溜走,留下空洞,这样岩洞在虹吸作用和空洞效应的作用下,不堪重负,最后导致塌陷,形成“天坑”。

“塌陷后,地质结构发生变化,土质将更加疏松,如果后期还有强降水,这个塌陷还可能继续扩展,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防止险情进一步扩大。”来宾市气象台就此提出建议。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6 17:50, Processed in 0.1404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