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047|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YI~锌 发表于: 2011-4-13 14:37:19|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给戏曲带来了什么?

 [复制链接]
  近年来,包括京剧在内的诸多戏曲基本入选不同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一定程度上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给戏曲带来了名、利,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同时也产生了矛盾、困惑和争议。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称号,再次让民众意识到戏曲是值得骄傲和珍视的文化财富,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借着“非遗”保护的良机,一些被边缘化的剧种得到了关注和扶持,解散的剧团纷纷重新成立,早已四散的艺人再次回到久别的舞台,众多传统剧目得以恢复排演,大量珍贵资料得到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似乎让困境中的戏曲看到了光明,也让众多戏曲从业人员欢欣鼓舞。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称号不是名利双收的文化招牌,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压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脆弱的,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保护。然而,热闹和喜人形势的背后,长期困扰戏曲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仍未得到实质性解决。给谁唱?唱什么?怎么唱?是保持原汁原味,还是努力变革创新?戏曲界人士仍莫衷一是。“非遗”后的戏曲,让一些戏曲从业人员集生产和保护的双重任务于一身,但艺术管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部门的不同工作要求,往往又令他们不知所措。与此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研究的滞后、莫衷一是,也让“非遗”后的戏曲从业者感到茫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不是历史的简单重复。在过去的20世纪里,围绕戏曲曾有过调查、改革、发展、繁荣等口号和行动,然而事与愿违,人们目睹的却是戏曲的一步步迷失、异化、萎缩乃至消逝。今天的“非遗”保护工作强调抢救和保护,如何让21世纪初的这次大规模保护真正发挥作用,这是值得大家深思的。
  去年11月,京剧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昆曲被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已整整十个年头;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代表作名录公布也已有五年。各地大都为每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制定了五年为一周期的保护规划。如今,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完成的如何?效果怎样?此时此刻,我们应阶段性地回视相关工作的经验与教训。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义对戏曲进行的再度保护和抢救,将对传统戏曲产生何种作用,最终取决于保护措施执行的质量。目前,各地的剧种保护规划主要有:抢救资料、恢复传统剧目、排演新戏、培养后备人才、改善演出条件等。这些工作应该扎实推进,否则,我们将会失去拯救戏曲的宝贵机会。
  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戴了一个光鲜的荣誉帽子,也不是获得了护身符和保护伞。对于戏曲而言,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多是价值层面的认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各个剧种重新审视、定位和发展的契机,是剧种及时抢救、留存珍贵文献影像资料、扩大自身影响的良机。戏曲从业人员应珍惜这次机遇,真正借助“非遗”保护的良机把戏曲从危机中拯救出来,以赋予戏曲生存和发展的动力与活力。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YI~锌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YI~锌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YI~锌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YI~锌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YI~锌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YI~锌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兄弟情 Cats in hat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28 13:47, Processed in 0.0468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