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075|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YI~锌 发表于: 2011-4-22 14:28:17|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北川皮影戏的前世今生

 [复制链接]
  正月里年的味道还没有褪尽,空气中鞭炮的清香依然清新,这时人们便开始忙着搭台子,那一堆木头木板在大人们的手中神奇地变成一座皮影戏台。
  皮影匠终于盼来了,小村的人们奔走相告,有的赶紧看着匠人们往戏台子里搬进几个大箱子,又拿进各种各样的乐器。
  随着欢快的唢呐声,戏台子前坐满了人,胡须花白的老汉一手拿着旱烟杆,一手抱着孙子,老太太们则急切地等着影子匠往亮子上摆放皮娃娃,等待是那么急切又欢欣的事。
  随着悠扬的二胡响起,皮娃娃们一个一个地被影子匠请上了亮子,照例第一出戏是《天官赐福》,人们借着皮影祈求来年的福气。老汉怀里的小孙子们等待着,等待着,他们等待着亮子上激动人心的皮娃娃打斗翻跟头的时候。终于等到了,过了看翻跟头的瘾,他们会不失时机地向爷爷要东西,而这时老汉们早已迷在皮影中了,便随手拿出钱塞到孩子手中,一会儿时间戏台子前孩子消失的无影无踪,而小吃摊前面密密麻麻地围满了小孩。
  这是北川大地,乃至整个河湟谷地特有的景象。
  听着沧桑的唱腔,悠扬的旋律,看着色彩艳丽的皮娃娃,人们怎么会想到这也是一种最古老的“电影”,它竟然还是现代电影的始祖呢。
  法国著名电影史学家乔治·萨杜尔在他的巨著《电影通史》中,曾把中国皮影戏称为“电影的前驱”。皮影戏的皮娃娃(皮影件)由艺人操纵,通过光源投影到幕布上成为"戏",与电影有共通之处。
  皮影戏,又叫灯影戏,早在晋代就有记载,晋代《搜神记》一篇文中说“ ……影戏之源出于汉武帝李夫人亡。齐人少翁言能致其魂……少翁夜为方帷张灯烛.帝坐他帐自帐中望之仿佛夫人像也,故今有影戏。”
  据考,皮影戏始于唐代中晚期或稍晚的五代时期(公元7世纪至8世纪)。已故文学家孙楷第先生著文称,当时寺院中的俗讲僧在超度亡灵时,用影人喻作死者的灵魂。
  至宋代(公元960年至1279年)皮影戏与说唱艺术结合,成为兴盛于当时的一种市民文艺。宋人高承著《事物纪原》说:“仁宗时,市人有能谈三国事者,或采其说加缘饰作影人,始为魏、蜀、吴三分战事之像,至今传焉。”
  宋代画家张择端所绘《清明上河图》,就有汴梁傀儡影戏之类。
  皮影戏还是最早传入西方的中国表演艺术。波斯的历史学家雷士丹丁记载了成吉思汗的军队在波斯演出影戏的情况。
  1767年,法国传教士居阿罗德把中国皮影戏带到法国,成为一种时髦的外来艺术,并且在此基础上创造了法国的影戏。1776年,又间接传入英国。
  1774年,德国大诗人歌德曾在展览会上向德国观众介绍中国皮影戏。1781年8月28日,歌德举办中国影戏演出来庆祝自己的32岁生日。
  据近代史学家顾颉刚在《中国影戏史略及其现状》中认为:“中国皮影发源地为陕西,自秦汉隋唐当皆以其最盛”。由此可见,皮影艺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据《大通县志》记载:约在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皮影戏传入青海河湟地区。
  至民国三十四年间,大通县已有8名皮影艺人,即景阳乡杨进春、杨生辉;洪水沟的杨思明、杨文辉;鲍堡的杨得辉、顾六十二、张举义;谷谷家的包世英。直到今日,还有皮影艺人周邦辉,皮影雕刻艺人刘国龙,雷吉林等人。
  如今在北川,每至皮影沧桑的唢呐响起,大人小孩都会迫不及待地围向戏台子。在单调的乡村,这不仅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精神的净化,不少人戏台前听着戏,想着自己事,唱到伤心处,潸然泪下。皮影撕扯人心的力量,在于它夸张生动的皮娃娃,在于它沧桑、质朴的唱腔,还在于洞穿千年世道人心的剧本的文学魅力。
  皮影戏是集美术、音乐、文学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是由皮影件(皮娃娃)、乐器、艺人(影子匠)、影幕(亮子)、剧本(本子)组成。
  多年以来,大通皮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雕刻工艺和特点。皮影件的雕刻是件复杂的过程,原料十分讲究,以质坚而柔软的高原六七份的黄牛皮作为原料,经过十至十五天的清水浸泡、晾干,再通刮、铲等手法,把皮子两面铲到透明的程度,再压平研磨至透明状,缺皮过程始才完成。接下来就是构图、雕刻、着色、焙烤、定连等工序,一般从沤牛皮到定连完成,需要20多天才完成。
  大通皮影雕刻手法讲究“走皮不走刀,皮转刀不转”,它的雕刻手法有两类:一是“取皮留线”,即刻空脸部,保留边线,借助线条刻画丰富的人物面部,属“阳刻”,叫“空脸”或“净脸”,多用表现生、旦角;另一类“取线留皮”,即空出脸谱纹样和色彩装饰,叫“满脸”或“肉脸”,属阴刻,多用于“花脸”和净、丑角色。有时为使面部造型显出强烈的色彩对比,采用阴阳雕刻结合的手法。
  大通皮影在着色上讲求色泽艳丽,一般用紫铜、朱红、普蓝等矿石为颜料,以红、蓝、黄、绿、纯紫为主色,形象夸张、色彩斑斓。大通皮影的雕刻艺术继承了汉代石刻画像的手法,同时汲取了青海民间剪纸、绘画、雕刻的艺术手段,融合外地皮影造型特点,形成了外轮廊以直线概括、俊俏有神、着色鲜艳的艺术风格。
  “一口叙述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实际上影子匠是皮影戏的灵魂,没有影子匠的演唱,皮影的魅力无处体现。皮影的影子匠至少有四人,称为把式、上手、中手、下手,把式为主演主唱,一人多角,唱念并做,一边操作皮影子,一边用手势指挥其他人。皮影戏乐队由打击乐、弦乐、管乐组成,打击乐有板鼓、战鼓、小锣、大锣、镲、梆子、碰铃,弦乐有唢呐、笛子等。
  大通皮影戏唱法沧桑、粗犷,唱腔属于板腔体,主要曲调有阳腔、阴腔、滚板、尖板、阴阳道情等,其演唱风格与韵律吸收了青海地方曲艺、民间小调的精华,演唱时用和声帮腔,拖腔婉转悠扬、慑人心魄。
  自然唱还是离不开剧本,皮影的本子分为花戏和踏本两大类,内容有从商汤到明清的数百个传统剧目以及神话、历史传说、故事改编的剧目,如《杨家将》《黄河阵》《全家福》,还有以现实为题材创编的现代剧目,还有皮影匠即兴创作的唱词,这些唱词诙谐幽默、贴近现实,或劝人心,或针砭现实,有时还会把村子里的鸡零狗碎也编进戏里去,每到这时,全场子笑声不断。
  皮影是乡村的欢乐,是乡村的灵魂。有些老汉为了看戏,宁愿多走几里的山路,背着馍馍,提着暖瓶来到戏台前。有人评说皮影戏是“真人借假人的影子迷人,假人借真人的唱腔抒情”,“借虚事指点实事,托皮人度化真人”。在大通流传已久的影戏所传达出的价值观念、伦理思考,以及对人在世间命运遭际,和其他乡村文化元素一起默默地滋养着一代代农人的心灵。
  其中已故艺人包世英演唱的《辕门斩子》,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唱腔纯正、唱词清晰,表演以粗犷酣畅著称。戏里边最精彩的一段是穆桂英单骑救夫,反将公公杨六郎打败,迫使杨家答应了这门婚事。杨家借穆柯寨镇寨之宝降龙木大破了诡秘的天门阵,又一次在危难之时拯救了北宋。整部戏结构严谨,悬念迭起,中间又夹杂北宋名将焦赞、孟良二人的插科打诨,紧张中透出舒缓,严肃中透出幽默。民情风俗、人情礼节尽现其中。戏迷们在爱国主义情感的陶冶中又采撷到了浓郁的乡土生活情趣。比如当穆桂英打败杨六郎之后,焦赞、孟良说到“怕了,怕了,公公见了儿媳妇(者)怕了。”引得男女老少哄堂大笑。据此,民间在指责农户家违背伦理常规时借题发挥,“杨家门里没大小,儿媳妇夹上公公跑”,内中既有责备,又有认同。在长期的辛勤劳动中,农民通过灯影戏、打搅儿、道情等曲艺获得生活的乐趣,这些脍炙人口的幽默来自历史文化的积淀,同时又反过来滋润着人们的心田。
  民俗学家钟敬文在《谣俗蠡测》一书中,记录了1963年观看皮影戏的所见所感:“我们时而闯进迷幻奇境,时而走入现实生活之中,时而激起壮烈无比的感情,时而引起欢乐或悲伤的情绪。当剧情发展到最沉痛或演技表演得最美妙时,几百人的戏座上真是缄默无声,连老婆婆的咳嗽都听不见。”
  皮影匠对于每次演唱,是带着近乎神圣的心情的,那些皮影在他们的手中,不再是冰冷的牛皮,而是一个有着鲜活灵魂的人,戏如人生,人生如戏。说起看皮影还有一件趣事,一天晚上,皮影戏已近结束了,突然天空中飘起了大雪,人们三三两两地离开了,亮子前只留下一个人,他冷得实在受不了,就让影子匠让他进戏台里看戏,影子匠神闲气定地看看天,又看看亮子外,挥手让他进去,但影子匠手中的皮娃娃依然生龙活虎,影子匠的唱腔依然字正腔圆。戏台外是鹅毛大雪,而戏台内影戏不断。这也算得上是超级影子匠和粉丝了。
  为了不让皮影艺术成为遥远的绝响,2008年,大通皮影作为河湟皮影的重要组成内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大通被省文化厅命名为大通皮影产业示范园,随后大通又斥巨资全力打造大通皮影品牌,投资制作皮影展架、雕刻皮影影人、光碟、明信片等,2009年,大通皮影年演出、雕刻销售收入达25万元(包括10个皮影演出队收入),占全县文化产业总收入的16%。
  大通皮影迎来自己的春天,皮影戏沧桑的唱腔正回荡在北川大地。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YI~锌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YI~锌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YI~锌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YI~锌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YI~锌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YI~锌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68th Golden Globe Awards 成都二手房持续低迷 主城乏力中介欲转战郊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4 10:16,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