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917|回复: 3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2017年四川乌东德水电站考古:目前已发掘350余座早期石棺葬

 [复制链接]
四川最大考古项目 2.7亿发掘乌东德淹没影响文物
源自:成都商报
⊙记者:宦小淮 实习生:陈薪屿 图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作为四川省最大的考古项目,乌东德水电站建设文物保护项目已经全面启动,这也是三峡大坝建设后全国最大的库区考古项目,整个文物保护工作将投入2.7亿,从2017年到2021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将在水库蓄水前完成田野考古工作。
  11月7日上午,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乌东德水电站是金沙江下游河段(攀枝花市至宜宾市)规划建设的四个水电梯级──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的最上游梯级,是我国目前第四大水电站,是解决华中、华东等地区能源短缺,实施国家“西电东送”战略的骨干电源。
  2011年4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受长江勘测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委托,对乌东德水电站库区枢纽工程建设用地,进行文物古迹的考古调查和勘探,并根据调查结果出具相关影响评价报告。2017年10月,库区内文物点河东田遗址、河头地遗址、河漂遗址发掘工作启动,标志着乌东德库区考古项目工作的全面启动。
  “乌东德水电站淹没影响地下文物涉及凉山州会东和会理2个县。”据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负责此次项目的刘化石介绍,横断山脉南部是国内考古研究的一个热点区域,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这一地区是天然的民族迁徙通道,文化传播的走廊,又是星落棋布的小区域文化的孕育之地。
  “此次考古发掘计划发掘面积共计13.48万平方米。”刘化石告诉记者,共有文物点21处,其中地面文物1处(皎平渡渡口遗址)、地下文物20处。
  地下文物按区域分枢纽工程建设区地下文物3处、水库淹没影响区地下文物17处;按年代分新石器至战国时期地下文物13处、明清时期地下文物7处。
  此次发掘过程中,考古工作将与学术课题研究同步开展,刘化石表示,目前已经预设的课题有:构建城河流域新石器至战国时代的考古学年代序列;拓展石棺葬文化的研究;城河流域古代人类族群的研究;西南丝绸之路研究;明清移民历史研究。
  在考古工作中,考古人员将大量运用自然科学研究方法与技术,充分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体质人类学研究、动物考古、植物考古、环境考古、人群食性分析和古DNA研究,也将贯穿考古工作始终。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奥燕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奥燕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奥燕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奥燕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奥燕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奥燕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英国举办摄政街车展 经典老爷车吸引游客 记者节评论:唯有真相不可辜负
4# 金佛山
 碾铁路 发表于: 2018-10-21 09:54: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四川乌东德水电站考古:目前已发掘350余座早期石棺葬

源自:封面新闻
⊙记者:戴竺芯

  中国西南,一条狭长的南北走廊地带成为民族活动和迁徙的天然通道,被称为西部最重要的“民族走廊”之一。这里地理环境复杂,千年前,这里的古人从何而来?又是如何适应这里复杂环境的?随着目前四川省考古发掘面积最大的乌东德水电站四川区域考古发掘项目的不断展开,这些谜底有望揭开。
  10月22日至24日,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即将在成都召开。作为目前四川发掘面积最大的考古发掘项目,最近,乌东德水电站(四川)考古发掘项目又有不少新进展。
  到目前为止,已开展发掘面积46400平方米,发现各类遗迹共计逾千个,出土各类文物3000余件,文物标本数万件。其中会理县新安乡猴子洞遗址、大劈山墓地、河东田遗址及河头地遗址等文物点已发掘的350余座早期石棺葬尤为重要,考古发掘成绩斐然。
  乌东德水电站位于四川省会东县和云南省禄劝县交界的金沙江上,是金沙江下游河段(攀枝花市至宜宾市)规划建设的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四个梯级水电站的最上游梯级,是我国目前第四大水电站。
  会理县是乌东德水电站淹没影响区(四川段)涉及文物古迹最多的,共计17处。2017年4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凉山州博物馆、会理县文物管理所启动了文物保护和考古发掘工作。
  2015年12月,乌东德水电站项目获国务院核准建设。受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委托,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承担了乌东德水电站(四川段)库区的文物保护工作。乌东德水电站淹没影响区(四川段)共涉及文物古迹22处,其中枢纽工程建设区3处,水库淹没影响区19处,计划发掘面积共计13.48万平方米,地面文物保护点1处,投入文物保护经费2.6亿元,是四川省发掘面积最大、投入人力最多的一次文物考古项目。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奥燕 发表于: 2018-4-30 06:37:01|只看该作者

乌东德水电站(四川)考古项目发掘石棺葬335座

源自:中国新闻网
  记者27日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2017年4月至今,考古人员对乌东德水电站(四川)的8个文物点开展了考古发掘工作,目前发掘石棺葬335座,为西南地区发现石棺葬数量最多的单个考古项目。
  4月27日,记者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2017年4月至今,考古人员对乌东德水电站(四川)的8个文物点开展了考古发掘工作,目前发掘石棺葬总数达335座,为西南地区发现石棺葬数量最多的单个考古项目。
猴子洞遗址墓葬组合。钟欣 摄
  4月27日,记者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2017年4月至今,考古人员对乌东德水电站(四川)的8个文物点开展了考古发掘工作,目前发掘石棺葬总数达335座,为西南地区发现石棺葬数量最多的单个考古项目。图为图为猴子洞遗址墓葬组合。钟欣 摄
  乌东德水电站是金沙江下游河段规划建设的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四个水电梯级的最上游梯级,是目前中国第四大水电站。为配合乌东德水电站建设,2011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相关单位对该区域进行了考古调查,共发现文物点21处,时代从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计划考古发掘面积13.48万平方米。
  本次考古工作发掘的文物点共8个,分别为猴子洞遗址、河头地遗址、河东田遗址、李家坪遗址、大劈山墓地、河漂遗址、三台地遗址、下坝子遗址,发掘面积37500平方米。发现墓葬、灰坑、水沟、房址、窑址、灶等遗迹种类共计851个,出土陶器、瓷器、石器、铜器、铁器、骨器、贝器等各类文物共计2136件,标本数万件。
  据悉,目前猴子洞遗址及大劈山墓地的考古发现最为突出。猴子洞遗址共发现石棺葬121座,属于西南地区年代较早的新石器时代大型石棺葬墓地,还发现了与墓葬同时期的居住区,石棺葬类型多样,出土遗物丰富且具有本地特色,为研究当地石棺葬文化内涵及发展演变提供了实物资料。
  大劈山墓地发现了192座石棺葬,墓地规模大,墓葬分布集中,形制多样,随葬品丰富,墓葬排列有序,相互打破关系较少,应该为一处部落或家族的墓地。该墓地的发掘为研究石棺葬墓地的规划、墓主身份级别及该部落或家族的社会文化内涵都提供了珍贵的材料。
2# 四姑娘山
 楼主|奥燕 发表于: 2017-11-9 11:38:01|只看该作者

乌东德库区考古:21处文物点中有8处都有石棺葬

  (记者:吴梦琳)</b>11月7日,记者从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通报会上获悉,乌东德水电站建设(四川)文物保护项目已全面启动,这是迄今为止我省考古发掘面积最大、投入人力最多的文物保护项目。项目计划于今年开始至2021年结束,期间将开展多项考古工作。
  乌东德水电站是金沙江下游河段(攀枝花市至宜宾市)规划建设的四个水电梯级的最上游梯级,是我国目前第四大水电站。2011年4月,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受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委托,对乌东德水电站库区枢纽工程建设用地进行文物古迹的考古调查和勘探,并根据调查结果出具相关影响评价报告。今年6月,库区内文物点猴子洞遗址发掘工作开始启动,标志着乌东德库区考古项目正式开始;10月,库区内文物点河东田遗址、河头地遗址、河漂遗址发掘工作启动,标志着乌东德库区考古项目工作的全面启动。
  据省考古院此次项目主要负责人刘化石介绍,乌东德水电站建设文物保护项目主要涉及四川、云南两省,四川区域项目则主要位于凉山州会理县、会东县境内,计划发掘面积共计13.48万平方米。“目前项目已确认了21处文物点,其中地面文物1处(皎平渡渡口遗址)、地下文物20处。地下文物按区域分枢纽工程建设区地下文物3处、水库淹没影响区地下文物17处;按年代分新石器至战国时期地下文物13处、明清时期地下文物7处。”刘化石说。
  “项目地处横断山脉南部,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这一地区是天然的民族迁徙通道,文化传播的走廊,又是星落棋布的小区域文化的孕育之地。”刘化石说,根据前期工作,发现在项目区域内,在距今4500年前至2500年前之间,都有连续不断的人类聚居和繁衍,“我们的目标就是要确定当时的人类为什么在长达两千年的时间里一直生活在这里,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是什么样的?例如在确认的21处文物点中,有8处都有石棺葬。如此高密度的出现,究竟是何原因,也待进一步考证。”
  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省考古院与当地政府联合成立了工作小组,以省考古院现有技术力量为主体,根据工作任务邀请国内高校或考古科研机构合作课题研究和多学科研究任务。根据前期专家研讨,工作任务不仅包括构建城河流域新石器至战国时代的考古学年代序列、拓展石棺葬文化的研究等,还包括以此研究西南丝绸之路及明清移民历史。
  据省考古院院长高大伦介绍,此项目是我省文物考古一个重要项目,根据前期工作,预计两三年之内就将会有重要发现。
源自:四川在线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2 05:15, Processed in 5.241609 second(s), 13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