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泰迪嘻嘻|查看: 9234|回复: 67
[经济学

管清友:汽车行业出现“白酒化”特征,新能源汽车就像酱酒

 [复制链接
58#
 醉荒非独此 发表于: 2019-12-30 21:22:45|只看该作者

管清友:赚快钱没那么容易了 闭眼就能买的资产都有坑

源自:财经栏目
  “预见2020·吴晓波年终秀”于2019年12月30日在厦门举行。管清友、许知远、吴声也亲临现场,分享对新经济、新文化、新消费的观察。管清友表示对于投资者而言,实事求是地讲,如今投资没有那么容易了,赚快钱没有那么容易了,那种似乎遍地都是可以买的资产或者闭着眼睛就可以买的资产,似乎风险越来越大,坑也越来越多。
  管清友建议道,在这种背景之下,我们要更多关注所谓的硬核资产也好,核心资产也好,它基本上有四个特点。它有实实在在的价值,它相对比较稀缺,同时它相对比较安全,流动性要更好。会发现同时符合这四个条件的资产其实非常少,而且在这个基础之上,即便我们从股票市场这个维度去考量,一些优质的资产,它们的筹码可能会进一步集中。集中到谁手里?集中到一部分以价值投资为理念的很多外来资金手里,集中到一批公募基金、私募基金手里。这些筹码可能会进一步锁定在这些机构里而不放手。也就是说我们未来能买到这种优质筹码的机会其实是越来越少了,而不是越来越多了。
57#
 录登 发表于: 2019-12-6 20:34:00|只看该作者

中国十大经济学人管清友:沙区教育和医疗是核心竞争力

源自:界面
原文标题:中国十大经济学人管清友:沙区教育和医疗是核心竞争力

⊙作者:王苏婵

  产业经济如何推动城市发展?

  12月5日,中国十大经济学人管清友、中央外办原副主任吕凤鼎、著名经济学家徐洪才等业内专家人士齐聚山城,分享新形势下重庆经济的挑战与机遇,并为沙坪坝区“一带一路”现代服务产业园揭牌。


谈中欧关系:重庆发挥重要作用
  截至今年上半年,中欧班列(重庆)运营线路就已达到20条,辐射亚欧11个国家30多个城市,累计开行超过3000班,运输货值超过1338亿元。
  面对一系列数据,中央外办原副主任吕凤鼎认为,重庆正在中欧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重庆未来的发展中,中欧班列将为重庆世界产业群和内陆地区发展打开思路,打破中国传统沿海贸易的特点,带动中西部交流合作和联动发展,进一步提升重庆中心城市地位。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副主任徐洪才认为,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应具有使命感与责任感,始终对未来内外环境保持清醒认识,同时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对城市的资源禀赋和现有的产业条件、优势等进行有效整合,成为带领西部,甚至中国产业发展的龙头。

谈区域价值:沙坪坝有优势
  只有产业落好了,产业集群打造了,这个地方才能活起来,现代服务产业园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徐洪才认为,重庆已经由国际贸易方“转变”为新门户窗口,沙坪坝区有产业优势,一带一路现代服务产业园,打造更好的营商环境。
国内著名的经济学家管清友认为,沙坪坝区应将教育、医疗资源作为区域核心竞争力,与产业创新相结合,打造成渝新门户,建设西城新中心,沙坪坝区的教育资源具有核心竞争力。
  会议现场,华宇产业研究院启幕揭牌了在沙坪坝区打造的现代服务产业园。据了解,整个现代服务产业园中建筑面积为110万㎡,其中仅产业集群规划就约占整体面积的41%,约45万㎡,将形成以大健康、数字、教育三大产业为中心的多业态共存产业集群。

谈重庆未来:加快服务业发展
  最近重庆公布了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强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行动计划,将从通道、平台、口岸、市场、环境五个方面进行拓展提升。
  徐洪才认为,展望未来,重庆应当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潜力巨大,重庆要顺应这样发展的潮流,不断的催生新的服务业的业态和服务的模式。要培育重庆的一些有三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特别是利用数字经济发展的历史契机。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的运用服务于重庆的市场经济。
  其中,内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对重庆来说非常重要,目前重庆与新加坡正在进行金融合作,重庆自身有金融优势,未来发展值得期待。重庆有制造业基础,农业工业服务业协同发展,在这个基础上发展现代服务业,加上人才科技优势,作为西部唯一直辖市,通过对资源有效整合,未来可实现数字经济大健康产业的更好发展。此外,还要加快商贸服务业、文化旅游、医疗健康产业发展。
56#
 你的名字 发表于: 2019-7-27 13:25:53|只看该作者

管清友:十年前上市公司造假还是认真的 现在不认真了

源自:新浪财经综合
☆ 相关资讯
  盘点近年来A股财务造假那些事儿</b>
  近期,据大V微博,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如是资本创始合伙人管清友在“吴晓波频道年中经济论坛”活动上表示,“十年之前的上市公司,大家认认真真造假,现在连造假都不认真,没有匠人精神,简直是在侮辱投资者和监管者的智商。”
55#
 古玩老童 发表于: 2019-4-29 15:03:22|只看该作者

管清友:唯有制度性改革能带来真正的牛市

源自:新浪财经综合
  管清友:唯有制度性改革能带来真正的牛市
源自:如是金融研究院

  2018年全国房市调控堪称史上最严,股市也遭遇罕见暴跌。2019年,这两个领域都出现不同程度升温,尤其股票市场,从最低点至今,指数涨幅超过30%,堪称“小牛市”。未来一两年房市和股市将有哪些变数,投资价值如何?近日,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如是资本创始合伙人管清友接受《原子智库》专访,解读了普通投资者最关心的楼市和股市问题。以下系主要观点:
  1、未来十年,中国房地产业仍然会发展良好,只不过是从黄金时代过渡到白银时代。房地产业的集中度会更高,龙头企业规模会更大。
  2、房地产税从立法到征收,学理和法理都没理清,前端工作也没有搞清楚。开征房地产税还需要相当长的时期。
  3、中国A股正变得国际化,国际资金将主导很多股票的投资风格,特别是基本面好的股票。只有经过制度性改革,A股才配得上大牛市。
  4、投资是挺反人性的,大家还是要信奉专业化的持牌机构、投资团队、投资人员。很多所谓的区块链投资团队,他们都下沉到乡镇一级了。这不符合常识,非常可笑。
54#
 honjehai 发表于: 2019-4-12 17:43:00|只看该作者

管清友:经济下行压力趋缓 长期看好中国经济

源自:财经栏目
  由莫干山研究院主办的“2019春季莫干山会议”于4月12日在北京召开。主题为“财政与金融:趋势、挑战和选择”。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出席并演讲。
  管清友称他长期看好中国,“针对去年以来的一些彷徨也好,犹疑也好,想想这些我自己反正心更定了。”
  短期来讲,他表示杠杆问题基本得到很大的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是趋缓的,但经济见底在二季度和三季度和四季度其实还需要观察。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  094412znf97hsfh744nf4f.jpg  保存到相册

以下为演讲实录
  管清友:其实我是带着很多困惑来的,这是整个2018年有关系,2018年两件大事触动大家比较大的,一件是民营企业的状态,不光是心理状态,投资行为,发生非常大的变化,整个可以说是在2018年在情绪面降到冰点。第二件是中美“贸易战”开启,不管有多少人说我们之前有一些误判,就是我们对于中美之间关系的变化,确实缺乏心理准备、方案准备、政策准备。现在谈得还不错,我也特别想提一点,就是对于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我们要充分估计,中美“贸易战”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也要充分估计,比如说涉及到国有企业的问题,美方的要求和中方的立场肯定会,我自己理解应该是截然相反,所以这个事情实际上没有过去。
  也就是说在2018年我自己很困惑,为什么我们改革开放40年整的这么一个年份,我们还会发生一些实际上对国家走向,对经济前景,对于外部环境,一些犹豫、迟疑,甚至我们说彷徨。就是我们改革40年了还会出现这种情况。
  所以我就在想,我是在市场工作多年,我现在工作主要是分析短期问题,数据、问题,但是今天特别想从一个历史的角度和大家一块看一看。
  从历史上来看,实际上我们比老祖宗差得还远,按照购买力评价计算的话,我们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占比最高的是嘉庆25年,就是1820年,那时候我们占到40%,现在计算我们大概占到20%左右,按照汇率计算占到不到16%。应该说体量确实大了。同时在这20年时间,我们不断地超越很多大的经济体,这个也是有目共睹的。
  我们现在和美国之间的差距从占比上来看的话,按照汇率计算的话,我们大概占15.16%的水平,美国占24%的水平。也就是说如果说按照现行的思维去考量的话,我们在总量上超过美国是一个定论,尽管我们从购买力评价计算,2014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美国了。
  按照现在计算,在2029年到2030年,我们经济总量按照汇率计算的话会超过美国。这是我们所处的一个历史坐标。我们现在确实也面临着一个比较胶着或者比较困难的一个选择,各位都是亲身参与了过去40年改革的老领导老专家,我也特别想求教。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短期问题,我个人觉得无论是杠杆问题也好,赤字问题也好,债务问题也好,对我们来讲现在其实技术层面反倒是好解决,我们比较难以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在于实际上是150年以来,一直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一个国情极其复杂,规模极其庞大的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就是进入现代化,实现现代化,或者进一步现代化的一个问题。
  我们来看一下具体数据。从经济增长这个角度来讲,我想这也是一个共识,新常态也提出来了,三期叠加我们最开始也提出过。在经济下行过程当中,如何实现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在三中全会提出治理体系现代化化里面我们后续没有看到对治理体系现代化精准的定义,或者时间表、路线图,比如说我们今天讨论的具体问题,实际上涉及到宏观管理方式的问题,涉及到金融监管的方式的问题,这些方式我们在实际工作当中遇到比较大的挑战,一方面我们要适应所谓转型的需要,另一方面我们要发现我们可用的工具基本上还是滞留在老的套路。所以我就在想,长期来看,如果从我们国家现代化的角度来讲的话,一个长周期的角度,我们可能要避免两种极端的情境,一种极端的情境是外部冲击,这种外部冲击实际上在晚清民国时期发生或者,晚清时期中日之间发生了战争,民国时期1921到1937年,民国的黄金十年因为日本全面侵华戛然而止,现在我们对于外部的冲击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尽管现在是一个核大国,我们说核恐怖平衡时代,但是外部冲击的力量我们不能小视。典型的像俄罗斯,或者说前苏联时期的教训,还有近期的就是土耳其,因为美土关系的恶化,导致它在内部经济出现问题,本币持续贬值,资产泡沫,很可能会出现几十年土耳其改革的成果毁于一旦的状态,所以外部的冲击我觉得不能小视。
  第二从国内的角度来讲,我们要避免几个国家曾经出现过的,就是宏观政策上出现失误。第一个是日本宏观政策的失误,这个从我们统计上看的话,日本在最近30年确实经历了一个比较大的波折,我们从它的人均GDP增长的情况来看,日韩比较特别明显,日本的人均GDP增长在80年代末期以后几近停滞。而我们看到韩国在90年代末期,就是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他的人均GDP还在保持比较高的增长。也就是说日本国内学界其实对日本的教训讨论也比较多,也比较详细研究,日本最后的问题其实并不是出在《广场协议》后,而是《广场协议》以后日本宏观政策上出现失误。后来我们自己总结,他比较大的失误,用中国的话说就是稳增长和调结构上的选择上出现比较大的问题,他过度强调了内部的增长,忽视了长期的结构的这种改革,而结构的改革实际上是比较痛苦的,我们其实一直在说结构改革,结构改革包含哪些选项,我觉得讨论也还不够细致,没有太说清楚。
  韩国的经验,我觉得至少值得我们借鉴的,至少我们从人均GDP水平角度来看,它在90年代末期痛苦的结构改革以后,包括大宇这种企业破产,它的人均GDP还是保持比较强劲的增长,这是我们应该总结的一个经验或者学习的经验。
  当然了,50年代阿根廷的教训,以及在最近20年里委内瑞拉的教训,我们应该吸取,他们的基本的教训是什么呢?就是国有化,高税收,高福利,高负债,特别是外债,以至于陷入到了一个死循环。这是我觉得我们从内部宏观政策上应该着力规避的。
  同时,我去年观察我刚才提到的“贸易战”和民企这两种现象,也感觉到什么呢?就是说我们现在还是有必要强调这种纠错能力,或者纠偏能力,无论在宏观政策上还是在对外关系上,这可能取决于两点,一个就是体制内的精英分子还秉持了一个传统的士大夫精神,他们会通过合适的各种方式来纠偏。第二个比较重要的就是体制外,在互联网环境之下的,无论是企业,还是投资者,他们所反应出的这种情绪也好,意见也好,现在我们知道体制内外实际上一种信息的交流还是比较畅通,它有很好的舆情监测也好,沟通也好,这是我觉得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还是有比较强的一个纠偏能力。
  第三,刚才几位已经说到了一些问题,我就想从我们未来长期发展,就是经济增长中央文件提出所谓增长的韧性,我们的基本盘还比较坚实,一个是中国地方的发展,尽管现在分化非常严重,但是地方的发展确实已经比较富可敌国,像俄罗斯,普京总统干了20年,最后把自己干成了广东省省长的水平,俄罗斯现在的经济总量水平跟广东一样。第二,我们的市场仍然是全球最大的,这也是资本市场对短期问题可能很多很纠结,但是对长期问题仍然有共识,我们是最大的市场。我这里列举了一些数据,这些小数据我觉得特别能说明问题。第三,其实我们的潜力还很大,这个潜力表现在很多方面,我觉得很多数据我统计下来很吃惊,第一中国在税前月薪超过8000人民币以上的群体,在整个城镇居民当中的占比,我这个是用的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不到20%。这是一个庞大的基本盘,就是说我们人均收入提高的空间还极其巨大,差距还特别大。人均GDP水平我们现在还不到1万美元,统计局还没有最后给出数据。同时,我们看到名义和实际城镇化率中间的差值,即便按照统计局的数据的话,它的差值也就是我们还有2亿人口要实现真正的城镇化。最近发改委出的文件我觉得特别好,它实际上在我们争论了40年的一个城市化的思路,至少我们从发改委的文件里读出的结论是,他还是肯定了大城市化的集聚效应。
  同时,我们一方面强调说人口红利在消失,同时我们看到我们人口质量红利的空间极其巨大,也就是40年我们赶上了一波工程师红利,同时我们看到根据统计局的数据,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到今天,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累计人数占比占到我们总人口数量不到4%,1949年到现在,普通本专科人数占到总人口数量不到7%。从这个角度来讲,人口红利,特别是人口质量红利释放的潜力仍然非常大,我想我介绍这些数据我是想我们一直强调结构化改革,结构化改革的目标是在哪里,这些应该是目标。
  同时,我们也看到,这里我列了一个中国女性的贡献度数据,从统计来看,女性的贡献根据世界劳工组织的报告,对GDP贡献超过40%。
  还有一个数据,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也是全球第一的。
  也就是说我们还有一个非常庞大的女性市场,是超过当年日本的女性市场的。当然这个后发优势我不具体说了,这个后发优势,无论我们是无现金社会,还是5G网络的技术上的后发优势。
  所以我觉得长期来看,遇到去年一些新困惑的时候,我百思不得其解,我总结了一些。此外,确实中国这个群体是勤奋的,勤奋到我觉得如果是跟欧洲、美国相比的话,我们还应该挺自豪的,甚至或者说有点可悲的就是说我们只知道干活,不知道享受。过去我们在经济学教科书里讲授所谓工作与闲暇的工作划分和时间划分,我一直不能理解怎么会有闲暇,闲暇怎么会那么值钱。中国人现在的状态我觉得长期看是中国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
  最后是小平同志和李光耀讨论,就是中国人的聪明。
  在现实当中去发现问题,到历史当中去寻找答案,我自己觉得我们还是可以长期看好中国,就是针对去年以来的一些彷徨也好,犹疑也好,想想这些我自己反正心更定了。
  短期来讲,我觉得杠杆问题基本应该是得到很大的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是趋缓的,但经济见底在二季度和三季度和四季度其实还需要观察。
  我就给大家先汇报这些,谢谢。
53#
 honjehai 发表于: 2019-2-26 07:43:00|只看该作者

管清友:莫让牛市再成“疯牛市”

源自: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来源:新中产财富指北
  原创:管清友
  又是熟悉的味道,躁动,变成了狂欢,中国股民都在坐等下注。
  一个在券商做宏观研究的老同事感慨,“疯牛一来,又没人看宏观了”。上次听到这种话是在2015年,现在看上去和当时是多么的像:经济下行倒逼宽松,官方背书支持发展,估值触底开始修复,业绩低迷充分预期,市场俨然分成了两派,一派看多,另一派强烈看多,没有人愿意站出来质疑牛市。的确,不管从宏观还是微观来看,2019年的股市投资价值都比2018年高得多,甚至是近几年最好的,我们在年度策略中也曾提示股市的长期配置价值,甚至金稳委也直接做过类似的表态。但遗憾的是,近期市场似乎开始无限放大乐观因素,预期变得空前一致,甚至又像2015年那样拿出中央集体学习的公告来为牛市背书,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

01
  我们和大家一样期待牛市,但市场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作为一个独立第三方,提示风险是我们的天职。如果市场接下来演变成2007和2015那样的疯牛市,对投资者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牛市的基础还不够牢固,泡沫越大风险越大。很多人连新主席的面相都分析了,却忽视了市场最核心的两个软肋:
  第一,现在没有2007年那么好的业绩。2007年是一次结实的实体牛,整个A股的业绩从2006年三季度触底回升,甚至2007年全年业绩增速都稳定在100%以上,背后是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2007年GDP增速还曾创下14.2%的纪录。反观现在,经济增速仍处于确定性的下行周期,这种减速不是周期性的,而是结构性的。2014-2016年我们用了很大的力度刺激,经济也没有回到7%。2016和2017的业绩也还不错,但主要来自于供给侧改革的涨价红利还有金融宽松带来的资产价格红利,现在这两个红利都在消退。业绩爆雷的故事还没讲完,难道市场已经忘了?
  第二,现在也没有2015年那么充足的资金。有人说疯牛不需要业绩,2015年就是证据。当时业绩正处于和目前类似的下行周期,2015全年业绩增速甚至还是负的,但一样不妨碍疯牛的出现。因为当时的钱太多了,所以很多人称之为“水牛”。除了连续的降准降息“放水”,更重要的是当时“水”可以自由的加杠杆,自由的流进股市,1块钱可以配成10块钱,场外配资数以万亿计,甚至超过了场内。但现在呢?监管环境完全不一样了,如果还搞2015年那一套,只能说你太不讲政治了。

02
  当然,有些人会说理性分析在A股市场一文不值。那我们就退一步讲,即便在没有业绩、没有火 药的情况下A股也能靠信仰疯起来,那你也不应该忘了上一轮牛市留下的教训:
  第一,政策的目标是一个健康的市场,而不是疯牛的市场,不要曲解政策。熊市久了,人心思变。局中人选择性的表达牛市的声音,坐等下注的局外人选择性的相信牛市的声音,大家一起选择性的为牛市寻找各种支撑。2015年,人民日报根本没有发过鼓吹牛市的文章,国家搞双创和资本市场也绝不是想“制造”一场那样的牛市,一切都是有心人有心带路,无心人无心上路。当下也一样,中央的确是要发展金融业,但绝不会以牛市作为政策目标或者政策手段。中央希望看到的是一个能够通过优胜劣汰为实体经济输血的、健康的股市,而绝不是一个疯涨暴跌、投机盛行、赌性十足的扭曲的市场。
  第二,政策牛不是真的牛,长期来看,看不见的手比看得见的手更管用。不管是金稳委的“长期投资价值”说,还是近期中央集体学习的“金融实体关系”说,都不应该成为判断牛市的论据。政策的目标是健康的市场,而不是让市场上涨,也不可能凭一己之力让市场上涨,要不证监会主席也不会这么难做了,只不过有时候政策恰好和市场同步而已。而且,政策永远是相机抉择的,随时可能调整。2015年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大家借人民网的“4000点牛市起点说”鼓吹牛市,最后反而带来了强力的去杠杆,政策亲手终结了牛市。
  第三,没有业绩的公司不是牛,是风口上的“猪”。Wind里有一个业绩爆雷指数,这里面都是前几天业绩大幅亏损或者低于预期的公司,1月底开始编制,我想编制者本来是想用这个指数提示风险,结果讽刺的是,这个指数最近竟然涨了30%多。其中很多当时被当反面典型讲的亏损王竟然也涨了不少,比如市值44亿亏损73亿的天神娱乐,已经反弹了37%。当然,这不奇怪,投机永远存在,但投机是一件风险极高的事。就像马云先生说的,起风的时候猪也能飞,甚至飞的最高,但风停的时候,“猪”也死的最惨。
  不要忘了当年那些所谓的“妖股”最后是什么下场。号称“妖王”的特力A,2015年连续八个涨停,最高涨到200块,现在还不到30块。这还不是最夸张的,创业板28星宿之一的金亚科技(维权),当年牛市的时候玩资本运作,股价炒了四五倍,但后来收购失败,又被查出涉嫌业绩造假,股价从52块跌到不到1块。血的教训告诉我们,不管是“妖怪”还是“猪”,只要风一停,总要被打回原形的。
  图1:业绩爆雷指数跟随市场强劲反弹
  数据来源:wind,如是金融研究院
  图2:预亏重灾区秒变反弹领头羊
  数据来源:wind,如是金融研究院
  第四,牛市赚钱不难,难的是及时全身而退。上一轮牛市很多人也曾经是股神,但最后不仅把收益都搭进去,甚至还亏了很多。这里面大部分不是因为没及时进场,而是在牛市中没有及时退场。舍不得退场的原因很简单,老觉得牛市还能涨。2014年和2016年都能清醒看到股市的问题,但一旦风来了,就被冲昏了头脑,3000点的时候看5000点,5000点的时候又奢望1万点。就像现在,大家似乎已经把业绩和外部风险忘得一干二净。
  第五,杠杆不能随便加,场外配资不能碰。最近一些配资公司又开始蠢蠢欲动,这是个危险的信号。2015年是股市和杠杆的第一次真正的亲密接触,当时场内融资买入额占成交额的比例就接近20%,再加上场外配资可能接近40%,这一方面导致市场非理性上涨,另一方面又导致市场极其脆弱,引发了下跌时的恶性连锁反应。这是分业监管时代的漏洞,统一监管时代中央绝不会允许再发生。

03
  总之,当你奢望大牛市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2015年大起大落的教训:对投资者来说,大部分人最后没有赚到钱,甚至成为了暴涨暴跌的牺牲品,短期投机没有看上去那么好玩,价值投资最终还是会战胜投机。对上市公司来说,短期搞资本运作固然刺激,但千万不要忘了合规和低调,就算事前发现不了,秋后也一定会算账,企业比的不是短期谁更疯,而是长期谁能活下去。对金融机构来说,牛市当然是可以赚钱的,但千万不要把希望寄于专业之外的东西,尤其不要试图挑战政策的底线,不管市场多么疯狂都谨记合规的红线。对监管层来说,容忍市场无序扩张的结果必然是鸡犬升天,这将成为市场长期内的“雷”,就像当年的商誉一样。这不仅不利于发挥市场优胜劣汰的配置功能,甚至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反向激励。
  疯牛,对谁都没有好处。
  牢记历史,才能赢得未来。
52#
 云枫 发表于: 2019-2-11 16:28:00|只看该作者

管清友:2019 用买醋的钱买酱油行不行?

源自: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作者:管清友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原文标题:《管清友:形势出现微妙变化,我有5个忠告……》

01、政策是企业最需重视的第一变量
  过去几十年,金融监管遇到很多实质性挑战,经历了非常曲折的过程。
  银行、保险、证券,都经历两次大调整:
  第一次:20年前,中金那次大调整。
  第二次:2015年股灾后发生的这一轮大调整。


  整个金融监管在改革开放40年里,一直都在变动。调整肯定有原因。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监管的手段和方式出现很多变化,也出现了很多风险。90年代中后期那一轮金融风险中,广国投破产、粤海重组、海发展倒闭清算……到现在,都有很多讨论。
  作为企业家,需要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

对企业家来讲,一个基本的教训是:政策永远是企业最需重视的第一变量。
  企业必须考虑一轮一轮政策、监管的影响及外部环境的变化,否则就会“一将功成万骨枯”。

02、监管经常滞后于实践
  过去,人民银行既是中央银行又是商业银行,后来在财政和中央银行之间设立中国人民银行,财政不能再直接向人民银行透支。
  什么叫财政不能向人民银行透支?就是人民银行不能直接印钱给财政部。但在1993年人民银行法确立之前,我们是可以这么干的。
  后来,金融监管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在2012年以后。
  2012年以后,整个宏观环境、货币环境非常宽松,在过去10年里头,中国经历了三轮大宽松,2009年、2012年、2014年,就是企业家们通常说的放水。

放水有时是必要的,但放水一定是有效果也有后果的。
  最主要的问题是在放水时,没能做好相应的监管。监管经常滞后于实践,企业家跟资本市场打交道,一定要清楚这一点。
  这是监管的一个特点,也是作为发展中国家,改革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

03、用买醋的钱买酱油,行不行?
  2015年后,货币当局和监管当局突然意识到金融风险。2015年发生股灾,2016年底发生债灾,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监管部门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之所以喊着要救市,就是感觉马上要从券商、信托威胁到商业银行了。证监会协调救市,但发现难度很大,不掌握情况和数据,很难调动资金。
  所以,我开玩笑说,有两个政府的职务是不能干的,一是中国足协主席,二是证监会主席。证监会无能为力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就是影子银行体系的膨胀。
  很多民营企业很大一部分融资来源于非银行金融机构、信托、资产管理公司。

当非银行金融体系膨胀起来之后,就形成了影子银行。
  这几年金融资产波动,跟影子银行膨胀有直接关系。2015年股灾,2016年债灾,2016年商品市场泡沫、房地产泡沫相继出现,所以2017年出现了金融严厉整顿。
  国家为什么要整顿?很简单,企业做大了,海外并购那么多,资产维持在较高水平,这无可厚非。但是资产收益一定是波动的,越大的企业越是如此,资产有波动的话,负债端的问题就会爆发在国内,这就是监管当局和货币当局担心的问题。
  上世纪80年代,台湾转型期间也产生给企业加杠杆的问题。蒋经国曾给台湾工商界讲过一个买醋和买酱油的故事:
  蒋经国说,小时候奶奶让他出去买瓶酱油、买瓶醋,给他两个桶盘,那时候小,一出门就忘了用哪个桶盘买酱油,哪个桶盘买醋,回去问奶奶,奶奶就笑了,说你这个家伙咋这么笨呢,这两个桶盘哪个买酱油,哪个买醋都行。
  蒋经国意思是想说明什么问题呢?是说在实体经济领域,买酱油的钱拿来买醋是可以的,买醋的钱拿来买酱油也行,但是在金融领域不行,不能把买酱油的钱拿来买醋,也不能把买醋的钱拿来买酱油。
  但是过去这些年,金融领域干的就是“用买酱油的钱用来买醋”的事。无论是资产管理公司还是财务管理公司、信托公司,无论是通道业务还是其它,基本都是这样,过程当中资本是逐利的,逐利的特点一旦在杠杆和人性面前被放大,就变得无以复加,个体的理性就会导致集体的非理性。
  资产公司从民间拿来钱,形成资金池,但当时没有明确说这就是买酱油的钱,不能买醋,底层资产是不清晰的,甚至资产公司也不知道这钱是用来干什么。总之,钱一定要先到池子里,然后再从池子里拿钱干他们想干的事情。这时候,池子本身就成为一个黑箱了,开始追逐跨行业套利……
但是新的形势下,过去的套路,不好用了。
04、钱为什么空转?

  过去10年,金融是个风口,而且周期很长,所以金融发展的速度非常快。
  2015年时,中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8.35%,达到历史峰值,高于美国和日本,也就是说中国在成为技术大国之前,先成为了一个金融大国。
  这种金融泡沫化、金融过度繁荣引起了高度关注。当时的中央财办副主任杨伟民同志出来讲,金融和实体经济出现了巨大脱节,确实出现了很大的空转。
什么叫空转呢?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比如说一家央企的财务公司,主要服务于央企内部产业,他可以从中央银行拿到低息贷款。这是一般民企拿不到的。

  那么央企的财务公司就可以借钱给民营企业,他等于充当了“二道贩子”角色。
  很多民企拿到钱后,发现也没什么可投的,资产收益率在下降,房地产调控又比较严格,所以很多上市公司拿到钱后又去买高收益的银行理财。高收益的银行理财一般是中小型银行放出,中小型银行拿到钱后,发现也没什么需要,就又去买银行之间的同业产品,资金就出现了空转,造成各类资产泡沫化。
  所以2015年的股灾开启了一个新周期──金融监管的强化。规避跨界套利和跨行业套利成为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

05、收购牌照是下一轮机会
  很多资金变相进入到股票市场,2016年7月,中央政治局开会第一次提出抑制资产泡沫的说法。
  于是,中央银行就开始提升银行间市场利率,收缩流动性。
  纠偏微调过程中,整个影子银行体系出现了一个崩塌式的下滑,企业感到融资更难了。但是企业家面临一个新机会──收购金融牌照。
  过去几年业务很激进的一些中小型银行,没有钱补充资本金,但因为《巴塞尔协议3》对资本充足率有明确要求,中小银行压力很大(上市银行可以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如果此时企业有充足的现金流,帮助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就能成为银行的精准股东。
  过去几年,很多企业财团收购了券商牌照,现在对于券商控股股东净资产不低于1000亿的要求,一旦实施,很多民企要转手出去,因为A股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只有9家能满足。
  这类券商在北京、武汉、上海有很多,一些相对控股已经开始出售这类金融资产,券商牌照便宜了很多,此时民企如果愿意参与,是个不错的机会。
  私募领域正处于继续清退的阶段,P2P淘汰率逐步上升,第一轮整顿已经完成了,但P2P不会消失,未来很可能实施类牌照制管理。这对于已经上市的公司,是个好消息。
06、5个市场信号必须关注
从短周期来看,以下几点变化需要重点关注:
第一,供给侧改革红利正在消退。

  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去产能淘汰的大部分产品是民企产品,环保风暴也导致很多民企被关闭,引起上游产品的价格上涨,很多国企表现良好,上游大宗原材料较好。但这种情况将随着总需求的下降逐步改革。

第二,基建投资拉动经济越来越难。
  过去依赖“铁公基”的投资拉动经济已经不现实了,在4万亿的时候,很多企业盲目扩张产能,结果陷入到高杠杆或产能过剩境地,现在企业吸取经验不会过于盲目。

第三,抢出口的效益将被逐渐弱化。
第四,金融下行还在继续。

  金融下行周期不是一两年就可以结束的,都是以10年为单位。上轮金融下行周期自2008年开始,2016年才算结束。这一轮至少还要3-5年,资本寒冬确实是存在的。

第五,房地产将进入大分化期。
  按照现有土地制度和区域发展不平衡性,一二线城市房价还有上涨的空间,不会出现东京那种20年连续下跌情况,三四线城市面临去库存困境。
  目前中国的名义城镇化率只有58%,实际城镇化率约在42%,从42%到58%之间,还有很大增长空间,更何况从58%到80%过程中更大的空间。建材类企业、房产开发企业短期的问题主要是过好冬,管理好资产流动性,不要太盲目,静待春天到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再有20年的白银期问题不大。
从长周期来看,中国企业家也不用太担心,全球最大、最赚钱的市场仍然在中国
,越南、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市场,根本替代不了中国。
  东南亚有两个国家表现很抢眼:一是越南;二是印度。虽然印度的基础设施、土地制度还没法跟中国比,但未来还有人口红利,经济增速已经超过中国,小米、OPPO等中国手机厂商已经开始深耕印度市场。

07、投资市场马太效应凸显
  从微观角度看,投资市场也面临大洗牌过程,优质项目越来越少,头部化现象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LP把钱投给头部项目,这也符合资本寒冬里的正常状态。

项目端和机构端相互影响,让马太效应越来越凸显,大的项目、优质的项目也越来越愿意找明星资金入股,可以互相加持。
但问题在于,创业公司管理100亿和管理500亿是两回事,能管好100亿,不一定就能管好500个亿。

  都说二级市场有希望,希望主要有两点:第一,低估值;第二,科创板。

股票市场现在的估值太低了。
  现在估值体系正在重构,从发行制度角度讲,从审批制到核准制,今年要落地注册制。
  中国外部发展环境也在发生很大变化。中国的上证指数、深证指数、创业板指数估值在国际市场里都不算高,形成了美股高估值,中国股市低估值并存的现象。科创板能够为整个市场带来一波热潮,在未来有两个意义:
  第一,注册制。
  第二,在注册制之下,实现科技企业、独角兽企业公允的市场定价。


  什么叫公允市场定价呢?就是不要犯很多企业的错误,定一个特别高的发行价,结果导致破发。
  他们为什么要定高发行价?因为过去几年中国出现了一二级市场倒挂现象,发行价定的太低,对投资人说不过去。
  这么些年,内地IPO企业一直往香港、美国跑,就是因为大陆资本市场没提供这样的机会,缺少相应的机制。
  科创板的推出,一定会跟港交所、纳斯达克形成竞争关系,这种竞争,实际上早就该开始了。中国资本市场交易所的改革,必须借鉴石油、电信领域的经验──同业竞争。不实现同业竞争,都是国有企业,一定会形成垄断,导致企业大量赴境外IPO。

08、长期看,恢复信心最重要
  这轮金融大调整中,前期监管有些过于严厉,微调是非常必要的。
2019年金融市场会更松动一些,易纲行长讲过,影子银行是必要补充。

  政策松动了,但流动性多堆积在银行间,民营企业还没有享受到这种阳光,“存款准备金率的堰塞湖”正在形成。中央银行降准,商业银行有钱了,但企业家投资信心不足,钱流不出去。

要消除经济悲观预期,恢复民企信心最重要:
1,相对力度较大的宽松政策,但存在一定负面作用。就像2009年、2012年、2014年三轮大宽松,我们都经历过


2,采取措施恢复企业信心,让民企敢投资、愿意投资。这个不出实招,是很难的。
  一些民企参加领导座谈会,问效果怎么样,都说特别受鼓舞,很激动。但一说加大投资,就都要先看看再说,大部分企业都是这种状态。很多企业对自己的产品和技术有信心,所以2019年关键是要看能不能恢复信心。
  在周期波动时期,企业家佛系一点也好,能够保持内心平静。希望企业家在这样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能够保持头脑冷静,保持航线的正确,规避风险,抓住机会,并且好运。
51#
 区区之众 发表于: 2019-1-17 12:28:00|只看该作者

管清友:凛冬将至 2019年可能再现“资产荒”

源自: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管清友:2019年可能再现“资产荒”
源自:如是金融研究院

  进行资产配置,首先要建立起一套独立的分析方法。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新中产”这个词频频进入大众视线。在中国,这是一个正在迅速崛起的群体,我们希望它能促进社会稳定并优化社会结构,成为中国最强大的一个群体。“新中产”如何进行财富配置、财富配置的“新方向”在哪,以及如何培养财富配置的多元化及国际化视野等方面问题备受关注,近日,媒体针对新中产的财富配置问题,对管院长进行了专访。
  买股票还是买公募基金;投资银行理财还是投资私募股权?进行资产配置,首先要建立起一套独立的分析方法,管清友认为这至关重要。
  “在投资中,选择很多时候远比努力重要。很多投资者最大的损失往往不是来自风险,而是来自错过机会而付出的机会成本。”对于如何在投资中选准投资时机和投资方向,管清友认为,投资者必须拥有对于投资周期的常识判断,因为各大类资产的走势在不同时期往往具有轮动性,即在经济形势好和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都呈现出相似的规律。
  因此,要把握不同经济形势下不同资产的走势规律,首先需要学会去准确判断经济形势的好与坏,然后再去具体探讨不同经济形势下的投资策略。

新中产资产配置的“关键点”
  “新中产”作为一个兴起不久的概念,许多学者对新中产的定义莫衷一是。不过,一般来说,“新中产”阶层有客观的家庭收入和财富条件,同时还应具备良好的教育背景、稳定的生活环境。例如,至少有一套房产;最好有私家车;接受过高等教育;职业可以为企业白领、金领或是专业性自由职业者。
  对于“新中产”的定义,管清友认为,中国的中产阶层规模其实非常大,不止2-3亿。举例来说,北京的新中产的年收入水平可能在70-80万;但是在其他的省市,新中产的收入水平可能要相对低一些。在中小城市,收入高、工作稳定、生活节奏比较慢也属于新中产,因此,对于新中产并没有统一的收入标准,因其地域差异很大,所以应有一个梯度。
  虽然目前对新中产收入的衡量标准不一,但作为新崛起的一类群体,大部分新中产的收入水平让其具备了进行资产配置的可能性。这一群体大都受过良好的教育,但在资产配置中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在采访中,管清友提到,近期身边发生的一件事情让其深有感触:一位金融圈内资深从业人士,有着良好的金融工作背景和财务状况,却误选标的,投资了某类资产管理产品,不慎踩到了“雷”。
  这个案例让管清友意识到,进行资产配置,要建立起一套独立的分析方法,无论是买基金,还是理财产品、或者财富管理的产品,财富管理如果没有自己的想法,很容易踩到雷。
  首先,理性的分析自己的购买行为,确保自己能够承担杠杆产生的任何后果。
  第二,要在投资中选准投资时机和投资方向,必须拥有对于投资周期的常识判断。
  “我们经历过房地产市场的泡沫、股权市场的泡沫、债券市场的泡沫,股权和债券市场也都经历了大牛市、股灾、债灾。所以资产的波动非常频繁。”管清友说。新中产的投资渠道,比如房产、股市、债市;各种类型的基金、理财产品,甚至近年大火的比特币等虚拟货币,都与宏观经济的走势密切相关。
  在不同时期,进行资产配置的结果大相径庭。管清友举例称,2014-2015年时候,买P2P产品是可以接受的选择,但现在如果买到主动管理能力、风控能力不够的产品,也要面对风险。

预测:市场正处在更大的历史转折当中
  根据过往的投资经验,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投资股票和大宗商品能够分享经济增长的红利;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则选择债券、黄金或者现金等避险资产。
  在当今的经济形势下,管清友认为,现在整个市场正处在更大的历史转折当中。从短期看,宏观经济处在微调到纠偏的过程中,从2014年宽松到2016年经济反弹,2017年金融整顿强监管,到2018年一二季度开始确立经济下滑的趋势。到今年第四季,政策层面上不仅是在微调而是在全面纠偏。
  短期的情况是经济下行没有结束,今年二季度下行趋势确立,三季度6.5%的增速更是低于预期。管清友判断,至少从现在到明年下半年,下行的压力依然存在。因为当市场主体行为发生变化时,扭转趋势就特别困难。
  对于2019年的经济形势,外部体现为大国博弈;国内则反应在三个维度:融资困难、失业压力、股市震荡。
  对于明年的经济情况,他预计,第一,如果中美两国股市出现共振,美国股市开始出现下跌,对中国国内的市场冲击还是比较大的;第二,明年失业压力会非常大;第三,对于短期经济和资本市场的波动以及中长期趋势的变化,无论是个人、企业家、投资者,还是政府宏观管理,都要调整心态,做好预案。
  因此,做投资需要结合经济形势判断顺势而为。管清友建议,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则要分情况来看,如果是通缩式的不好,债券最优;如果是通胀式的不好,黄金最优;如果是危机状态的恐慌性不好,避险为上,现金为王。
  他判断,明年还有可能出现核心资产的泡沫化,由于可配置的资产有限,还会出现资金扎推涌向基本面比较好的一些资产,而其他的基本面不是特别好或者讲故事的资产会被抛弃。
  说到股市,目前很多人持悲观态度。“怎么避免当韭菜”成为很多二级市场投资者思考的问题。管清友认为,避免当韭菜其实很简单,就是回归常识。
  “在中国市场上,你要用买大白菜的心态去买股票。你想想在家里头,父辈们去菜市场买菜是很斤斤计较的,要挑一挑这个大白菜怎么样,货比三家,三毛五的跟四毛五的有什么区别,能不能再便宜点……这其实跟研究公司是一样的,比较完了再买。”因此,管清友表示,投资股票要货比三家,研究好基本面再出手。
  对于二级市场,管清友的结论是:明年固定收益市场机会相对比较确定,资金端和资产端出现明显的变化,资金端边际上在改善,资产端经济上在下行,明年仍然会出现一个资产荒。但这个资产荒不同于2014年的资产荒,2014年是因为流动性突然加速释放,所以资产相对比较稀缺。“无论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好公司不等于好项目。也就是说我们大概率是在明年的资产市场上看到核心资产的重新泡沫化。”他总结道。

“凛冬将至”,未来的规划逻辑
  近期,管清友也在支付宝上线的《蚂蚁知识课堂》中提到“凛冬将至”这四个字,对于财富配置来说,未来3-5年新中产要如何来规划自己的财富配置方案,这是很多新中产都在考虑的问题。
  管清友认为,未来3-5年很难看清楚。首先,一二线房地产仍然是可以配置的标的;第二,国内权益类的市场,一级、二级市场,也可以购买财富管理公司的产品。股票市场可以配置基金,比如稳健型基金,不要太关注涨幅,关键时候要抗风险。这几年的市场教育了投资者,让其感受市场风险有多大。第三,海外资产配置上,可以托付专业投资机构,也可以自己投资。
  在中国,房子,逐渐有了金融的属性。“十年后,房子只会更贵”,这是管清友在无数场合提到的。站在当下,房价已经暴涨过好几轮的时间节点上,对于中产来说,房子还具备什么样的投资者价值吗?
  管清友仍然十分肯定一线城市房地产的价值。短期来看,房地产市场波动很正常;长期来看,大城市房价基本上涨。我们处在纸币时代,纸币的不断贬值是大概率事件。短周期来看,房地产经过了20年的黄金发展周期。尽管不如近十年发展这么快,但大城市房产也是不可替代的投资标的。
  从房价的情况来看,地产调控政策收缩以后,一些地方的房价出现小幅回落,另外一些地区特别是三四线城市的去库存速度加快,房价稳中有升,房价从整体的情况来看也处于瓶颈期。
  过去20年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似乎打破了经济史的逻辑,房价永远涨,几乎已经成为了很多中国人深入骨髓的固有观念。2008年1月北京住房均价12479元/平,到今天北京住房均价62386元/平,10年间涨了五倍多,年化收益率17.5%。
  “为什么中国的房价可以一直涨,国外的房价却从没有像中国房价这样持久的牛市?”管清友反问记者。
  他认为,这背后是供需的逻辑,住房是刚需,而相对于我国一线城市庞大的人口数量,房屋的供给是短缺的,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房价自然是有如脱缰野马。我们国家的土地不是自由供给的,房子不是想建就能建的,而国外很多地方的土地是自由供给的,房子供给充分市场化,自然就不会出现咱们这种供不应求的局面。
  另外,就收入水平来说,有人按照人均收入水平来对比房价,但是房地产投资并不是按照人均计算,是按照有购买能力的人的收入水平来算。“话说回来,国内有些库存高的城市房价也涨不动,因为供给太充足了。”管清友补充道。
  对于当下股票配置的逻辑,管清友认为,A股下一步走势很难判断,但是总体来看,现在下跌的理由有很多,上涨的理由确实比较少。A股上涨需要很多触发条件:流动性的改善、企业盈利的改善、股权质押问题能够得到比较妥善的解决、投资者对未来的预期变好等等。“未来半年里可能还会经历估值挤泡沫到业绩挤泡沫的过程。政策底已经出现,接下来是业绩底、估值底,最后是经济底。”管清友判断,估值挤泡沫还没结束。三季报低于预期,四季报大概率会更差,四季报出来以后,估值会如何表现,值得警惕;从风险角度看,安全边际还没找到。从市场波动的情况来看,从投资者的心态来看,大家的不安全感越来越强了。
  而且,管清友认为,股票质押的问题仍旧悬而未决。2018年、2019年、2020年这三年解压压力明显增大,成为一个新的堰塞湖。2015年股灾是资金端去杠杆,让中国投资者感受到杠杆的威力,2018年股票质押是资产端去杠杆,让上市公司真正感受到了杠杆的威力和危害。
  至于行业板块,他看好互联网、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大消费等领域。
  至于其他投资方向,例如投资债市或者黄金,管清友解释称,在经济通缩型不好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选择投资债券这种价格会反向走高的资产。这是因为经济通缩下行会导致货币宽松,而货币宽松会促进债券价格的走高,这是由债券的定价逻辑决定的。在经济通胀式的不好情况下,我们要尽量选择能够抵抗货币通胀的保值资产──也就是黄金。
  总结来说,管清友表示,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增长潜力还是很大的;短期来看,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明年中美之间的摩擦会是影响整个金融系统的核心因素。目前,权益市场估值处于相对低位,但不确定的因素还是比较多;固定收益市场相对比较确定,会出现衰退型宽松的市场繁荣。
50#
 honjehai 发表于: 2019-1-3 07:43:00|只看该作者

管清友:2019年将出现资产荒和核心资产泡沫化

源自: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管清友:2019年将出现资产荒和核心资产泡沫化
源自:吴晓波频道 管清友

    光肯定是有的,但我们可能要经历一个长长的隧道。
  ──管清友


  2018年确实是一个非常不平凡的年份。
  在2017年跨年的时候我给大家提示了风险,我不知道今天在场有多少是参加过2017年跨年的朋友,2017年我的主题是《泡沫的背影》,现在看来说的好像有点对,提示了风险,虽然讲的略微有点悲观,但其实是想帮助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做好风险控制。
  2019年我要讲一点希望,所以今天我的主题叫《隧道的微光》。
  当然我们知道曙光终究会来临,但可能要经历一个长长的隧道。
  尽管长期看来我们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无论是晓波老师刚才介绍的,还是我们自己总结的城镇化、工业化、人口质量红利等等,但毫无疑问我们的经济、市场在短期之内都面临比较大的压力。
  先看全球经济,2019年全球风险可能会加速爆发,因为存在以下三大导火索:
  一是金融紧缩。全球金融化红利正在退潮,这个退潮不是因为2017年一年,也不是因为前年一年,而是因为2008年以来这轮的金融上行周期到达了拐点。
  和中国一样,同样是新兴经济体的土耳其、阿根廷、印尼、南非这些国家都出现了问题,甚至原来的发达国家,也是欧洲次贷危机爆发地之一的意大利再次面临债务危机,所以我们看到全球金融退潮的迹象没有消失,并且还将持续若干年,如果说2018年是星星之火,2019年可能是烽火狼烟。
  二是贸易紧缩。2018年对我们影响最大、讨论最多的应该是中美贸易摩擦,近期有一个好消息,那就是中美两国领导人通电话,又达成了一些共识,外交部发言人也对此作出回应,这90天的谈判到底能谈到什么程度?会有哪些成果落地?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但毫无疑问,就像基辛格先生前一段时间在北京说的,中美关系未来可能会形成一种新范式,但他没有说这个新范式是什么,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肯定回不到过去了,这个对于今天在场的很多企业家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判断。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美国发起的贸易摩擦不仅是针对中国,韩国、日本、加拿大 墨西哥等国也未能幸免,是全球贸易冲突。如果说2018年只是全球贸易冲突的开始,2019年可能也不是结束。
  三是实体紧缩。全球经济增速放缓,领先指标全球制造业PMI指数持续下行。IMF将2018年增速预测从4月的3.9%下调到10月的3.7%,全球经济减速成为一致性预期。
  在金融、贸易和实体紧缩的大背景下,全球资产盛宴终结,资产泡沫一个又一个的破掉。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除了美元指数和天然气在全球资产当中是正收益之外,其他的资产几乎全是负收益,这是自1929-1933年大萧条以来第一次在资产市场上出现如此惨烈的场景。
  具体表现为美股估值创新高,纳斯达克在全球主要市场估值最高,正在高位盘整,波动加大;美国和日本房价接连调整,中国连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房价由于调控和周期的因素,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比特币出现崩盘式下跌,就像晓波老师刚才讲的,2017年年底,接近2万美元,现在只有4000美元左右。
  回到国内经济,摆在我们面前最大的威胁是经济下行压力,就像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描述的“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这已经不是学界的一个共识,是中央文件的一个判断。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是房地产。因为地产在整个投资当中所占的比重太大,所以地产的调控、地产周期的下行会带来非常大的经济下行压力。
  从供给端看,房地产开发投资主要是由土地购置支撑,由于土地市场遇冷,现已出现回落,剔除土地购置费后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累计同比增速为负。
  从需求端看,房地产调控趋严,信贷收紧,商品房销售整体处于下行周期,销售处于相对低位。
  第二是基础设施建设。过去经济主要是靠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现在由于地方杠杆高企,地方隐形债务面临清理风险,再加上地方政府融资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政府引导基金大幅萎缩,地方融资渠道受限,基建投资出现断崖式下跌,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来拉动经济的方式难以为继。
  第三是出口。2018年原本贸易战对出口影响非常负面,但是2018年的出口表现却非常好,为什么呢?因为很多企业都在抢出口,同时人民币兑美元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贬值,对冲掉了出口的压力。但是2019年关税开始征收或者中美贸易谈判仍在进行当中的时候,出口会存在更大的不确定性,可能面临更大的压力。
  第四是金融。现在整个金融领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金融周期的拐点其实发生在2016年,从指标上来看,中国在那一年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了8.35%,高于美国和日本,中国过度金融化催生资产泡沫。
  我们看到当金融下行周期到来的时候,P2P出现暴雷、跑路,很多资产管理公司出现问题,整个行业开始出现产能收缩、失业裁员等迹象,所以宏观指标虽然是冷冰冰的,它一定是以微观非常鲜活的个案呈现出来的,在这种情况我们怎么看待2019呢?我想大家一定会非常悲观。
  我们对2019年的基本判断叫冰火两重天,上半年的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现在市场最乐观的估计,整个2019年经济增速大概在6.3左右的水平。
  2018年三季度6.5的增速已经是大大低于市场预期,6.3的增速预期还是市场相对比较乐观的预期。但是我们恰恰希望2019年上半年经济出现一个相对的底部,2019年下半年经济能有所起色。
  我们看到2018年四季度以来,无论是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工作做了一系列部署,可以说从经济走势和资本市场的预判来看,经济的底部区域还没有到来,但是政策底已经到了,不光是对于经济政策的底部到了,市场判断的政策底部也到了。
  股市2500点大概率将是一个非常明显的政策底部。2018年货币政策出现微调,年初就开始降准,释放流动性,甚至有人预计2019年要降息。在2019年我们会看到一个非常奇特的资产配置上的现象,就是资产荒和核心资产的泡沫化并存。
  一边是资金端边际宽松,由于政策纠偏和监管放松,无论降准还是支持民营企业发展释放流动性,整个金融资金端是松动的。
  另一边是资产端,由于经济还处在下行周期,资产缩水仍在进行当中,即便是从股票市场上看,经济底没到,所以业绩底没到,估值底也没到,现在只有一个政策底,这会出现一个情况,再次出现资产荒和资产的泡沫化,2014-2015年的故事告诉我们,经济差,市场不一定差,因为资产可能比资金收缩的更快。
  但在这时候一定要注意风险,大部分人在资产荒和核心资产泡沫化的过程中充当了接盘侠,如2017年下半年买的蓝筹股、白马股,在2018年上半年投资的独角兽,我2018年上半年还写过一篇文章《莫让独角兽成为毒角兽》。
  展望2019年,股票市场先业绩出清,后估值反弹。伴随经济接近底部区域,业绩也将到达底部区域,出现业绩出清,之前到达底部区域的估值随之反弹。
  所以很多人会问我2018年股票市场到这样一个点位是不是到了底,我说这确实不是很好判断,长周期来看确实到了大的底部区域,但是从未来一年来讲我没法告诉你这一定是底部,从道理上来讲它一定会经历政策底、市场底、估值底、业绩底,最后才是经济底的过程。
  从估值水平上看,中美估值逐渐靠拢,A股历史大底和美股历史大顶可能会同时出现。我再强调一遍,股票市场从长周期来看估值水平确实不高,所以2018年对于很多手握现金的人来讲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抄底机会。
  房地产市场核心房产泡沫回潮,边缘房产泡沫出清。未来房地产市场分化会越来越严重,前一段时间我专门有一个发言,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可能会呈现港股化,区域分化和企业分化越来越严重。
  从统计指标上来看,一线城市商品房销售企稳回升,二三四线边际回落,特别是三四线城市由于棚改货币化安置透支了未来2-3年的购买力,未来市场缺乏支撑。所以如果说房地产市场有一点泡沫的话,它并不主要表现在一线城市,而是在三四线城市。
  假如核心资产再度出现泡沫化,一线城市的房地产有可能再度成为核心资产的标的,核心房产泡沫会回潮,边缘房地产泡沫可能会继续出清。
  债券市场是2018是唯一的牛市,2019依然可期。在2019年,如果说其他资产相对是不确定的话,那债券市场相对是确定的。因为经济下行周期,货币环境相对宽松,利率继续下行,利率债的整体表现值得期待,可能会再出现一个牛市。
  但需要注意的是信用债领域仍然会面临很多企业偿债问题,甚至出现很多债务的暴雷问题,不要急于拉长久期和下沉评级。
  所以债券市场利率债是相对确定的,信用债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这也是我们总结的未来一年资产市场的特点。
  简单总结和回顾我们2017年年底对2018年的预判和现在对2019年的展望,可归纳为两点:
  第一点,国内情况相对是比较明确的,外部的冲击相对是不明确的。第二点,凡是形成一致性预期的判断从短期来看基本上都是错的。
  以上是对我今天演讲的简单总结,供大家参考,祝大家好运,谢谢大家!
49#
 福正身有 发表于: 2018-10-30 09:30:00|只看该作者

管清友:企业登录A股有啥技巧?

源自:财经栏目
⊙作者: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管清友、张奥平

  企业IPO上市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任何一家企业想成功实现IPO,都要经历繁杂的流程。
  一家企业实现IPO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首先,IPO是企业实现多渠道融资的一种手段。一方面,企业通过IPO可以一次性地获得股权性资金,以支持其创新及快速发展;另外一方面,企业成功IPO上市后,可以持续、方便、灵活地从资本市场进行再融资,包括配股、公开增发、定向发行、发行可转债、并购重组等。其次,IPO是企业、股东及高管“价值实现”的最佳方式。净资产不再是衡量企业及股东价值的唯一标准,企业的市值成为新的财富尺度,这个过程中股东的股权价值将获得成倍的增长。而且,上市公司的身份本身就是一种无形资产,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的品牌知名度,以及股东和高管的声誉。除上述两点外,IPO上市还有很多其他好处,比如上市后通过并购整合扩展业务发展;促进企业规范运作和内控体系提升;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拓宽职业晋升空间等。

一:企业A股IPO的五个核心阶段
  企业IPO上市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任何一家企业想成功实现IPO,都要经历繁杂的流程。IPO具体上市流程可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改制设立阶段
  有限责任公司召开“创立大会”,将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

第二个阶段-上市辅导阶段
  根据中国证监会2009年5月13日发布,自2009年6月14日起施行的《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发行人在申请IPO之前,应当聘请保荐机构进行辅导,对发行人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持有5%以上股份的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进行系统的法规知识、证券市场知识培训。

第三个阶段-材料申报阶段
  申报企业和所聘请的中介机构,依照证监会的要求制作申请文件,保荐机构进行内核并负责向证监会尽职推荐,证监会收到申请文件后,在5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当证监会正式受理申请文件后,安排预先披露,对申请文件进行初审,同时征求发行人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家发改委意见(创业板无须经过征求意见这个环节),并向保荐机构反馈审核意见,保荐机构组织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对反馈的审核意见进行回复或整改,最后提交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

第四个阶段-发行审核阶段
  证券监管部门对发行股票进行审核,也就是我国资本市场目前所实行的核准制。在核准制下,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不仅要充分公开企业的真实状况,而且还必须符合有关法律和证券主管机关规定的必备条件,证券主管机关有权否决不符合规定条件的股票发行申请。

第五个阶段-促销和发行阶段
  交易所安排上市股票发行申请经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通过后,经证监会核准,发行人便可以刊登正式的招股说明书及其他信息,证券公司与发行人进行路演,向投资者推介和询价,并根据询价结果协商确定发行价格。

二:企业A股IPO的成本
1、时间成本

  在企业IPO上市的五个阶段中企业所耗费的时间不尽相同,一般情况下,在三年的财务规范期之后,改制辅导阶段需要5-7个月的时间,申报及审核阶段需要6-12个月的时间,发行上市阶段需要1个月的时间。整体来看,最快需要1年的时间,最慢则需要近2年的时间。当然,这是一般情况,我们看到富士康从2018年2月1日报送材料,到3月8日上会并过审,仅用了36天实现登陆A股,创下IPO最快速度记录;原新三板企业药石科技,新三板摘牌后,重新申报IPO,仅用197天实现过会,但这并不常见。

2、财务成本
  除时间成本以外,IPO上市也是需要高昂的财务成本的,其主要成本有以下三大部分组成:

第一,IPO上市的规范成本,包括五险一金的规范成本与其他规范成本。
  五险一金的规范成本一般是员工工资的40%左右。其他规范成本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的,常见的包括资产重组、生产手续、环评手续、土地证、房产证等;

第二,IPO上市的税收成本。
  按照IPO上市申报期三年,上市等待期一年半,共四年半进行计算。按照企业这期间产生累计3亿元的利润总额,以15%和25%的企业所得税率计算则分别是4,500万~7,500万;

第三,IPO上市的需支付给中介的成本。
  一般而言,券商需要2,500万~5000万的保荐与承销费,会所需要100万~500万审计费,律所需要100万~300万费用。
  以上所述皆是显性的时间和财务成本,且前提是一切流程都不出任何差错。但实际上,对寻求IPO的企业来说,IPO的每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问题,一旦出问题就会大幅的增加财务和时间成本。除此之外,复杂多变的政策环境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风险。比如2017年IPO数量刚刚刷新历史纪录,过会率高达77%,而十七届发审委上台后,2018年IPO环境就风云突变,2018年上半年过会率仅为56.31%左右,虽第三季度过会率提升至68.18%,但今年的整体过会率仍是下降到了60.3%。除此以外,2018年1-5月,仅仅五个月时间,选择主动撤去材料终止审查的企业有136家,占去年全年149家的91.3%。

三:当前A股IPO监管特点
  在这种大环境下,拟上市企业必须更加深刻的领会监管精神,从今年的情况来看,监管目前有几个明显特点:

第一,高度重视企业在报告期的合规性、财务的真实性与是否达到内控要求。
  目前,发审委更加重视整个报告期的业务合规性、财务数据真实性和内控有效性,不要对报告期的第一年存有任何的侥幸心理。例如,2017年10月31日上会被否的稳健医疗,发审会委员的问题集中于发行人报告期内的16起行政处罚,尽管均有主管部门出具证明、尽管处罚总金额相较于4亿的净利润影响非常小,但项目仍然被否。

第二,不再完全依据净利润指标进行考核。
  我们看到今年申请IPO企业中净利润规模超过4亿元的国金黄金与净利润超过1亿元的上海锦和商、湘北威尔曼制药、山东玻纤、神农股份等均被否;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企业净利润低于8000万元却也顺利过会。

第三,更多的支持新经济企业。
  大力扶持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软件和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而对农林牧渔、餐饮、游戏、建筑、重化工、房地产相关业务等行业企业的审核将更加严格。2018年前3季度制造业、建筑建材、金融、IT和互联网是数量排名前五的IPO行业;而互联网、建筑建材、制造业、金融和电信及增值是规模排名前五的IPO行业。

四:企业实现A股IPO的技巧
  面对目前A股IPO的大环境,企业若想快速实现IPO登陆A股市场,需要重点满足盈利性及规范性两大硬性要求。

从盈利性来说,要达到利润指标要求,企业需要不断创新、融资发展。
  企业的股权融资需要用“小步快跑”的方式,实现不断的发展、迭代。企业通过股权融资融到资金,进而吸引优秀人才、增强创新能力,进而提升品牌、扩大市场,拥有更多的市场占有率,才能创造更多的营收和利润,从而在资本市场上拥有更高的估值,反过来有利于获得更大的股权融资发生。通过这样的循环,企业可以不断的成长、获取更多的利润,逐步满足IPO的利润指标。

从规范性来说,企业需要早做准备,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新一届发审委重点关注的前五大问题包括:关联交易、同业竞争、股权/股份代持、实际控制人、对赌协议问题。此外,在今年5月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答记者问中提到审核中几个重点问题也值得关注,包括业务经营是否合规、内控有效性是否存在缺陷、会计基础工作是否规范、信息披露是否存在瑕疵、持续盈利能力是否存疑这些问题。
  因此,企业应在三年的财务规范期内杜绝有此类不规范的问题发生,提早聘请内外部的“IPO军师”,内部聘请掌握最新IPO上市制度及流程的董秘,外部聘请可以协助企业规范运作、高效实现投融资发展的专业化金融服务团队,为企业的IPO上市保驾护航,争取一次性“闯关”成功。倘若失败,则耗费的时间成本及财务成本将更高,被否企业6个月后才可重新申报IPO。
  在现今中国资本市场风云变幻的大环境下,企业若想快速实现登陆A股市场,除了练好盈利的内功之外,一定要提前做整体规划,主要是根据最新监管动向提前规范,“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IPO也是一样的道理。
  (本文作者介绍: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6 18:14,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