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5701|回复: 1
 1熊猫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申琛 发表于: 2011-8-23 15:39:19|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探讨研究成都沙河堡名称的来由

 [复制链接]
  沙河堡的来由在众多的文章中众说纷纭,有人说在普通话和北方很多地区的语音中“堡”pù、基本字义,古同“铺”,驿站,“堡”字用着地名是读为“铺”的,沙河舖叫成沙河堡是年青人读音上的错误。
  清民时期成都华阳县志明确记载沙河舖,这里曾经是“舖”而不是“堡”,把这里叫沙河堡是错误的。”可在民国时期大量的历史档案官方文件稱这一地区都叫沙河堡而不叫沙河舖,如《华阳沙河堡高地灌溉委员会人事》《沙河堡天回山林场龙泉驿苗圃移交清册来往文书》等,可以这样说在残留的民国档案中只有沙河堡而无沙河铺之说,而且周围的老客家人及当地的老人都叫沙河堡,民间讹诈,官方不至于吧,特别是官方文书更不可能乱用地名,它的存在必然有存在的原因。
  据考证,沙河铺很少有四代以上的当地人,它的人口来源分为三个时期。
  一是清未民初后期,雷打咀的大量官田向外开垦出租,不少安岳,乐至,射洪的无地穷人落户于此当了官田的佃农,成为沙河堡最原始的不是客家人的居民。
  二是1926年成渝公路建成之后,由于流动人口的增加,塔子山,董家山,狮子山的荒坡地被周边地区的客家人开伐利用,如在大面原客家人,因弟兄长大分家后土地缺乏而迁到莲花埝,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大量的军事机构设施迁入,农业科研院所的创建,新兴工厂的落户(如面粉厂,蚕桑厂,造纸,罐头厂,)、水利灌溉工程等,大营门附近逐步形成无地居民的街道铺面,邮局与银行,上沙河的董家山路边也出现了供人喝水息脚的吆店子及几家店铺。
  三次是解放后成都的东郊工业区建设,迎官路,万年场,糍粑店等地搬迁落户,沙河灌溉整治工程,四川师范学院、邮电学校,农业学校的入住,红旗轮胎厂,药械厂,402厂,彻底改变了下、中上沙河的经济与社会结构,成为东郊地区新兴的工业场镇,据了解,沙河舖地区叫沙河堡难改口的人多为雷打咀60岁以上的老人及周边三乡五场的客家人,(牛市口,石灵,洛带,洪门铺,高店子,大面铺、赖家店,),在文化大革命前,沙河堡的叫法相当普遍,文化大革命改为革命堡,民间并没有对原有的叫法发生变化,但改革开放之后,从革命堡变为沙河铺才是当地企事业及居民改变叫法的根本原因,可以这样说从清朝在沙河堡设置驿铺以来,沙河铺只是官方少有的叫法。
  如果说沙河堡是曾以屯堡屯守驻守;戌守为解译,那么不只有大营门是兵营,不远的洪门铺,龙泉驿同样也有右营的旗兵驻防,他们又为什么不叫屯堡呢?所以很可能与屯垦有关。
  但据清史记载。穆宗同治十二年(1873年)秋陕西回民起义失败后,清廷将俘虏约1000多户押送成都管制屯田。4个营安置在新都弥牟镇,2个营安置在崇宁地区,一个营安置在成都北郊二台子,后迁入城内白丝街。可没有一个接收地的地名与屯堡有关,当时的管理者也没有专门设置屯垦的管理机构,可以说四川人没以屯堡作地名的习惯。
  据考证沙河堡下街的尽头有一遍树林,解放后还残留解放战争进期的破旧的牌坊及两座地堡与岗亭,这是民国时期的岷江林场,明清时期遗弃兵营防地,也就是沙河堡大营门,地处沙河与秀水河扇形带的三角地,背靠塔子山,紧邻秀水河一湾肥田沃土,这里有山有水,有坡有田,水草茂盛,是一块难得的天然牧场。
  圣祖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四川巡抚年羹尧在成都大城西垣内筑满城,作为八旗兵集中驻地。满城城内有八旗官街共8条,兵丁胡同共33条。清廷调荆州八旗满、蒙官兵3000人驻防成都,设副都统一员统制,成都正式设置八旗军军事领导机构及驻防制度。
  清《华阳县志》记载“右营左哨千總防華陽縣汎地沙河舖治東十里”。据此沙河堡大营门应该是明清及民国前期的兵营防地,民间也广为流传大营门是明清时就是一座军事上的关隘与屯堡,是成都东城门的前沿阵地,沙河堡周围的好田地都是官田,清代旗营的马厂田,由于清代满汉分治,耕作多为满人,四周空有很多荒山荒地,当地少有居民住户,后清朝在大营门边设置驿站,边沿荒山租种土地的佃户,习惯还是把大营门兵营及驿站以及雷打咀马场及田地这一带都叫沙河堡,也是沙河堡的来由。
  虽说旗人及社會叫沙河堡或沙河铺,但当地人还是喜欢叫小地名,董家山,雷打咀,大营门,秀水河,洪家坡,沙河堡只是以大营门为中心的地域称呼,它所在的位置理论上应该归光绪年间增添的保和场,而狮子山一带归三圣场(高店子)管辖,沙河对岸又归得胜场(牛市口)管辖;所以这一带除兵营马厂牧场归驻防满八旗管辖地之外,周围是个三不管的穷乡僻壤、荒无人烟之地。
  据有關資料记载,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七月二日,“清政府令群臣就如何全行化除满汉畛域各抒所见。大臣们纷纷上奏,不外乎任官不分满汉,旗民通婚,旗民同刑,撤驻防,移京旗屯垦东三省,旗人人民籍等等,还有建议满人用汉姓,旗人穿汉服者。当时虽也有人反对融合满汉,尤其反对裁旗,认为这些均是治标之术,不会产生什么效果;况且裁旗虽有可能消除汉人之怨,然而“汉人怨可以致乱,满人怨独可保长治乎?且赡饷弗给,必为别计资生,旗制既更,仍当添练兵勇,以彼较此,费适相当,尤知二五而未知一十也”。这一消息传到成都,旗人将军绰哈布获悉清廷有意“裁旗”,便打算将原租给汉民的成都东门外沙河堡的马厂田收回,分给旗兵耕种,消息传出后,引起旗兵不安。成都旗营发生了震撼一时的“围哄将军衙门事件”。
  据清史记载:“凡驻防营皆置马厂,其牧庄旁馀,靡不放垦”当然成都的驻防旗兵在沙河与秀水河之间的设置马厂也在情理之中,清朝的户口田制中延续了明朝的军垦屯堡制度如“令屯军为民、垦田为生”在蒙八旗中至古有马厂建堡的营运方式,其规模视其田地的多少,兵员及屯垦人数。建筑皆为土堡兵房,它的置设均按清户口田制中的军屯编制设堡,(田藉统计归军垦地)但所不同的大清帝国国策是“满汉分治”满蒙族八旗驻军军屯收益及财产归属军队,它是军队的附属机构,完全不同于一般汉八旗的军垦堡屯,但叫法往往对屯田之机构以堡屯相称,管理上不同于军垦屯堡的行政管理机构,(后来演变成地名)因此成都的沙河堡不同于新疆贵州,山东,山西北方的军垦堡屯,而是满蒙族八旗军队对拥有军垦田地机构的一种习惯叫法,因此沙河堡的马厂田的大片官田地应该是大成都驻防旗人的放牧地及军马场,无论是官场与佃户对沙河堡的叫法,都应该来到军马厂的所有者,满汉分治的成都驻防军队,而且是沙河堡名称的来由。
  二零──年八月二十二日申琛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申琛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申琛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申琛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申琛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申琛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申琛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已经删除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保生产促消费 稳住汽车产业基本盘
2# 四姑娘山
 wuchongyis 发表于: 2011-8-23 17:44:41|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此文又是一篇见解独到的好文章,受教啦!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10收起理由
leikang + 10谢谢点评

查看全部评分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3 14:22, Processed in 0.1560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