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7237|回复: 1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女人错过真爱──罗密·施奈德和阿兰·德龙的传奇

 [复制链接]

《洛克兄弟》中的阿兰.德龙让我想起一位老朋友。记得在高中时,从图书馆借了一本关于欧洲电影明星的书,翻开彩页,有一张照片让人眼前一亮,一个非常英俊帅气的青年,两只蓝眼睛深邃如海,那一丝捉摸不定的笑容里略微带着邪恶和嘲讽的意味,充满魅惑。正好那位朋友经过,我大惊小怪地把图片给她看,惊呼阿兰•德龙在年轻时竟是如此漂亮的男人。

我看过就忘了,没想到她竟入了迷,在学校那几年,成了阿兰•德龙的铁杆影迷,还曾打电话要求电视台重播《佐罗》和《黑郁金香》。于是,两个星期后,我们一班朋友围在电视机前,目睹了这两部曾在80年代轰动一时的老片,边看边流口水。

说实话,在我印象中的阿兰•德龙,一直是个带着魔鬼般邪恶美貌,却不负责任风流浪荡的花花公子,关于他与“茜茜公主”那段四年多的情缘始终令人惋惜。有时候想,金童玉女不过如此,如果他们真得能演绎一段姻缘,将会是连上帝都羡慕的神仙美眷吧?

然而,他太过风流,她太过执着,最终,只能是一段遗憾的传奇。

我曾经因为罗密而讨厌这个花心大少,可是,最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段罗密自己的日记:“当全世界都遗忘我是,只有阿兰没有忘记我……”。

原来,当罗密最失落时,他给予了她及时的帮助;当她的长子意外亡故时,他赶来为悲伤崩溃的她料理后事;当她最终遗弃世界时,他来到她的床前告别,为她送行。原来,当浓情散尽,还有一份温情牵挂着彼此……

比起吵到不可开交、对簿公堂的明星夫妇,这段传奇似乎更显的浪漫而悲哀。

罗密把一生的爱和幸福都奉献给了这个美到眩目的男人,她明知这个孤独、彷徨、缺乏安全感和满足感,却又充满危险诱惑力的边缘人永远无法只属于她一个人,然而她义无反顾。

是爱,还是强烈的性格毁灭了这个美丽可爱、充满才情的女人?

最终,他还是理解了这份付出吧,在爱得热烈时,他无法回报,当他目睹她的失败、颓废和日渐苍白的容颜时,他可有过愧疚?可曾懊悔过年青时的荒唐和风流?当他一次次帮助她,当他站在她的墓前悼念她时,他可曾感受到内心深处的爱意?怀念过依稀遥远的快乐时光?

人生总有很多遗憾,最遗憾莫过于失落真爱。当我看到新闻中年逾古稀的阿兰•德龙拥有一切,却孤单一人时,总会想起同样孤独离世的罗密。

最终,他们都错过了。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傅正俊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傅正俊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傅正俊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傅正俊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傅正俊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傅正俊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藏传佛教的思想与现实生活 地理复习十大思考方法
2# 四姑娘山
 楼主|傅正俊 发表于: 2011-9-14 22:15:33|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忆"希茜公主"似水年华--罗密·施奈德22周年祭[转帖]

德国人先是器重她,后来辱骂她,进而忘记她,最后又为她叹息不已──她就是以扮演“希茜公主”蜚声世界影坛的罗密·施奈德。罗密生于1938年9月23日,1982年5月29日去世,享年43岁,生前共拍过58部影片。最近德国《明星》杂志刊登了一本记述她生平的新作中的若干片段,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令人感叹不已的细节。
  希茜开心地笑 我自己则想哭
  每年圣诞节,德国电视台都要重播罗密·施奈德主演的影片《希茜公主》,是《希茜公主》使她一举风靡全球。当时谁也不知道,这位年轻公主将在影迷中掀起一阵飓风,罗密也变成大家争相追逐的对象。《希茜公主》在德奥战争后经济复苏时期拍成上映,象征着一个时代的梦想。影片表现手法完美无缺,集优美、情趣、音乐与幽默于一体,是一部非常杰出的影片。罗密当时刚刚17岁,有人对罗密说:“你会使欧洲的所有少女都沉醉在梦幻之中。”
  《希茜公主》上映后,德国电影圈完全被打乱了,对“希茜”,人们只有赞美决无批评。罗密苦恼地说:“希茜公主变成了我的大拖累。她开心地笑,我自己则想哭。无论是在维也纳、巴黎或罗马,每次我到商店买东西,人们都指着我叫喊:‘看啊,希茜来了!’我就像人们想要一口吞下的奥地利鸡蛋煎饼。”这位受到保安特级护卫的少女后来给一位女友写信说:“你能想象,全国都等着看你失去处女贞操是什么滋味吗?”此时的罗密,已深受“希茜公主”名声所累。

 

处在阿兰·德龙维斯康蒂之间
  1958年,20岁的罗密遇到了阿兰·德龙,上演了一段在当时被称为“世纪罗曼史”的爱情故事。他们的朋友让·克洛德·布里亚利还记得1958年两人在巴黎的初次相会:“德龙当时还未成名。我们驱车去巴黎机场接罗密·施奈德,她美丽得就像个天使。”而罗密自己则说:“我看见扶梯下站着一个小伙子,英俊得过了头,发型时髦得过了头。他绅士派头十足,西装笔挺,领结端正。我对这样的男孩不怎么感兴趣,他也认为我特别难看。”然而,一段世纪罗曼史就这样开始了。对这段风流韵事,公众谈论起来眉飞色舞,罗密的父母则惴惴不安。
  同年,罗密匆匆迁居巴黎,与德龙结合。此后,阿兰·德龙的事业扶摇直上,罗密为他感到异常骄傲。他的片约绯闻不断,罗密却无所事事地待在家中,忍受内心的折磨。罗密的母亲玛格达提醒不幸的女儿说:“罗密啊,一个这么漂亮的男子决不会属于你一个人!”而罗密则告诉母亲,她知道德龙不止爱她一个女人,但她认为这在她意料之中;德龙还爱男性,对此她也认为没什么不正常。
  意大利大导演维斯康蒂对罗密德龙都具有非凡意义,他经常请德龙拍片,对德龙的事业多有提携;罗密则靠他的帮助在巴黎主演了舞台剧《可惜她是个妓女》,并获得杰出成就。对此,德国演员罗格·弗里茨回忆说:“德龙其实更乐意与维斯康蒂在一起。因此,罗密的位置处在德龙维斯康蒂之间,非常尴尬。”
  1963年12月,世纪罗曼史宣告结束。罗密在家里发现一束鲜花一张纸条:“我与纳塔莉去墨西哥了,祝你一切都好──阿兰。”罗密逃回母亲家,报纸上登出大标题──“可怜的罗密!”

没有哈里便一钱不值
  1965年的一天,罗密坐在柏林欧洲中心,一位姗姗来迟的男宾漫不经心地走了进来。他手插在裤袋里,戴一副无框眼镜,狍子似的眼睛略带感伤的神情。此人是导演哈里·迈恩,在柏林戏剧界颇有名气,每天晚上电视台都会播出由他导演的连续剧《一千个小丑》《赤脚逛公园》,公众对他颇多批评议论。
  这是一个草率的结合。最初,两人坐在一家酒吧手拉手彻夜长谈。罗密清楚哈里是有妇之夫,但她却为他神魂颠倒。很快,这段私情在柏林便尽人皆知了。
  事实上,哈里·迈恩瞧不起罗密,管她叫“拍电影的丫头”。这是一句十足的侮辱,罗密已经拍了10多部影片,享有世界声誉,一直为自己的工作而自豪。可她却偏偏爱上了这个比她大14岁的男人。1966年,她在赶拍影片《双面间谍》时,正式与哈里结婚,并生下儿子戴维。迈恩的演员妻子也同意离婚,条件是获得20万马克赔偿,这笔钱自然是由罗密掏腰包。此后两人迁居柏林,在那里度过了“三年的美满生活”。罗密认真地说:“我乐意听从丈夫指挥,他总是帮我写文章,还纠正我使用不当的词句。”希茜的自豪去了哪里?
  罗密就是这样地迷恋迈恩,但迈恩的自恋恶意冷淡在两人中形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这样的生活几乎毁了罗密。制片人汉斯·于尔根当时正在为罗密拍一部电视剧,他回忆说:“罗密在拍摄现场呆坐着一动不动,不仅身体完全垮了,而且没有一点主见,与过去大相径庭。而迈恩则以她的保护者自居,并企图以此向她表明:‘没有我,你便一钱不值!’”

十年间两度离婚
  这期间,罗密坦言:“人们已经彻底遗忘了我。”突然,一个电话将她从恐惧中唤醒,阿兰·德龙建议与她合拍爱情影片《游泳池》。两人的这次合作引起了一场轰动,罗密再次投入了德龙的怀抱,哈里·迈恩则恼怒地坐在柏林的家里。
  这部影片画面非常优美,罗密在碧绿的池水中游泳,德龙等候在池畔狂热地拥抱这朵出水芙蓉。
  《游泳池》于1969年年初首映,受到观众热烈赞扬。罗密被认为是法国的骄傲,成为女星排名榜首,甚至超过了凯瑟琳·德纳芙。此时迈恩的光景每况愈下,事业毫无起色,并开始酗酒吸毒。1975年,他提出离婚,要求罗密付给他140万马克。罗密说,她对男人向她要钱早已习惯了,“只不过像他这样狮子大开口还是第一次”。1979年4月,迈恩在他汉堡的寓所里上吊自杀。
  与迈恩离婚后,罗密于1975年同比她小10岁的她的私人秘书丹尼尔·比亚西尼结婚。比亚西尼像个哥哥似地照看她的儿子戴维。1977年罗密生下第二个孩子萨拉,人们看到她的目光中闪现出一丝明亮的母爱。不久后比亚西尼突然带着戴维离开罗密,去了美国。此后,性格温柔年轻英俊的助理制片人洛朗·佩廷成了罗密的亲信,与她形影不离。

我成了一个筋疲力尽的女人
  经过几次感情纠葛,加上为治病求医筹钱,以及被税务部门追缴欠税,罗密的身心濒临崩溃边缘。她听从佩廷建议,去巴黎郊外一所医院接受精神病科医生治疗。但服药后,她的语言能力却变得更糟,记忆力也日渐衰退,于是她决定中断治疗,回家休养。
  这时,儿子戴维从美国归来,母子间出现了以往不曾有的柔情。1981年7月5日,戴维在祖父母家的屋外玩耍,攀爬花园,不小心栽倒在地,被一段铁棒戳破腹腔动脉,流血不止,送入医院后死亡,当时他刚刚14岁。受到这场丧子之痛的意外打击,罗密失去了生活的信念。
  让·克洛德·布里亚利是罗密最年长也最慷慨的法国朋友,他邀请罗密在他的乡间别墅住了将近半年,萨拉佩廷与她做伴。从那时起,她开始像只无头苍蝇似地四处乱闯。她夜里睡不着,便通宵达旦地写信,或者打电话找朋友同行聊天。她还写信给戴维,同戴维谈话。谁也不知道她在想些什么。她伤心地给母亲玛格达打电话说:“你倒好,可以舒服地坐在壁炉前,还有儿子陪伴。我只有43岁,却成了一个筋疲力尽的女人。”1981年8月,玛格达见了她最后一面。此时的罗密由于服用大量药物,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

她像孩子一样安静美丽
  同年4月,佩廷在巴黎西南40公里外物色到一幢房子,就像马林格伦德一样雅致,花园里长着柳树苹果树,绿草如茵,正合罗密心意。她说:“我想就住在这里度过晚年。”
  但她必须筹钱买房,于是来到苏黎世私人财政顾问商量。她住在旅店里喝威士忌,清晨起床,她顺手拿了一张普普通通的白纸,不按正规格式,含糊其辞地写道:“我的遗嘱──1982年5月10日写于苏黎世。我请求H博士先生将我罗密·施奈德拥有的一切交付给洛朗·佩廷我的女儿萨拉!我要再一次说明,我的遗嘱,我所有的一切,归洛朗·佩廷先生萨拉所有!这是我的意愿我的决定──罗密·施奈德。”
  在苏黎世期间,她大剂量地服用巴比土酸盐,靠吞服安眠药入睡。她的肾脏动过手术,医生禁止她饮酒,但她照喝不误。让·克洛德·布里亚利回忆说,他在罗密去世前一天晚上还她通了电话,罗密最后对他说:“别为我担心,为我的女儿萨拉,我要活下去!我还接受了好几部片约!”
  可是,就在第二天,1982年5月29日晨,罗密住所前聚集了许多人,他们默默无语,手中拿着鲜花,露出不知所措的神情。报纸上这样报道:“罗密·施奈德自杀身亡。”但医生则证实罗密是“因心脏病发作正常去世”。
  狭窄的街上停着救护车,围着警察、消防队员、摄影师记者。稍后,阿兰·德龙来了,霍斯特·菲尔哈伯感慨地说:“上次戴维之死此次罗密去世,德龙得到消息后都立即赶来,安排料理一切,几乎再没有别的人像他这样关心……德龙为罗密做了他能做的一切。”
  罗密躺在那里,像孩子一样安静美丽。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8 08:21,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13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