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丢不下|查看: 8584|回复: 55
[科学家

漩涡中的“基因狂人”贺建奎

 [复制链接]
26#
 帮5买 发表于: 2018-11-27 00:42:00|只看该作者

“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续:南方科大在贺建奎企业持股

源自:中青在线
2018年5月,贺建奎向记者介绍他的公司和产品。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谢洋/摄
  中青在线北京11月26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武欣中 见习记者:张夺)人民网深圳频道11月26日发布消息称,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副教授贺建奎宣布,世界上首例基因编辑婴儿──一对双胞胎本月在中国诞生。此事引起巨大关注,南方科技大学当天傍晚发表声明表示“深表震惊”。
  该校表示,此项研究为贺建奎副教授在校外开展,未向学校和所在生物系报告,学校和生物系对此不知情。贺建奎将基因编辑技术用于人体胚胎研究,生物系学术委员会认为其严重违背了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
  2018年5月,贺建奎曾在接受包括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在内的多家媒体采访时表示,他在南科大的状态是“停薪留职”正在专心做自己的企业。他所说的停薪留职期限为两年。
  今天,南方科技大学则介绍,贺建奎于2018年2月1日停薪留职,离职期为2018年2月至2021年1月,共计3年。双方的说法有矛盾之处。
  贺建奎于2012年经深圳市高层次人才计划的“孔雀计划”引进回国,受聘于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在校外,他创办了深圳瀚海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这家企业的法定代表人。
  他对记者表示,学校允许教授拿出一定时间“做公司。他创业的第一个阶段,学校允许他每5天有一天在外面处理公司事务。后来有外面资金进入,“因为我们这个公司做得有影响力了、做大了,校长特殊批准,允许我停薪留职两年,专心把企业做好、做上市,然后再回来。”
  关于企业收益分配问题,他还解释,南方科大有明确规定,老师创办企业,学校占老师名下股权的10%到30%。他说,学校入股公司,在知识产权方面、公司核心技术持续提升方面会给企业带来帮助。
  另有该校工作人员向记者补充介绍,贺建奎虽然不上课,停发工资,但仍在学校仍留有实验室,也会带学生。
  南方科技大学宣传部有关负责人今晚向记者证实,在贺建奎创办的企业中,学校占有一定比例的股份。
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查询结果截图
  记者今天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官网查询到了以贺建奎为项目研究负责人的《HIV免疫基因CCR5胚胎基因编辑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注册信息。
  注册信息显示,该项目“补注册”于2018年11月08日,最近更新于11月26日,研究负责实施单位为“南方科技大学”。
  根据注册信息,“试验主办单位”为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经费或物资来源”为深圳市科技创新自由探索项目──深圳市科技创新自由探索项目由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资助实施。批准研究的伦理委员会为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伦理委员会。但是,深圳市卫计委表示,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未按照有关规定备案过。
  此前,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都否认与贺建奎的这项研究有关。
  “通过CCR5基因编辑人类胚胎,通过完善的试验体系,获得避免HIV健康小孩,为未来在人类早期胚胎彻底消除重大遗传疾病提供了新见解。”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官网上,该项目这样介绍“研究目的”。
25#
 闪亮山 发表于: 2018-11-27 00:23: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贺建奎曾发视频谈“基因编辑双胞胎”,专家不认同其观念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贺建奎曾发视频谈“基因编辑双胞胎”,专家不认同其观念

(记者:王卡拉)关于“基因编辑双胞胎”事件的讨论仍在持续,当事人贺建奎未就此作出回应。但11月25日,他曾在YouTube账号上发布多条视频,来解释为何使用基因编辑技术修改CCR5基因来预防艾滋病。视频中他表示,“我知道我的工作会有些争议,但我相信这些家庭需要这个技术。为了他们,我愿意接受指责。”
  对此,北大医学部医学遗传学系副主任黄昱指出,贺建奎站在家长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本身就不是伦理讨论的首要出发点。“他不代表技术进步,历史也不会站在他这边,只是鲁莽地在用这个技术,肯定要被谴责。”
  以下是贺建奎在视频中讲述的内容:
  露露娜娜和其他孩子一样“安全和健康”
  几周前,两个可爱的小女孩在中国出生,她们的名字叫露露和娜娜,现在她们和妈妈葛女士,爸爸马先生一起平安出院回家。
  葛女士通过常规试管婴儿技术怀孕,但有一点不同的是:在丈夫的精子被注入卵子后,我们还立刻注射了一点点蛋白质和指引信号来做基因手术──在露露和娜娜还是单细胞时候,去关闭艾滋病毒进入并感染人体细胞的大门。
  几天后,在露露和娜娜被放回葛女士子宫之前,我们通过全基因组测序评估了基因手术的效果。结果显示,手术正如预想的那样安全的进行。
  在我们的密切监护下,葛女士怀孕状况一切正常。我们通过B超和血液检查监测胎儿发育情况。露露娜娜出生后,我们再次对她们的全基因组进行深测序。而这再次证实此次基因手术的安全性:除了防止HIV感染的基因外,没有其他基因被修改──她们和其他孩子一样安全和健康。
  当马先生看到他女儿的时候,他告诉我:“我下半辈子有了牵挂,也有了期盼,要为太太和女儿好好生活。”
  “我知道会有争议,为了他们,我愿意接受指责”
  正如你所见,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歧视更加深了病毒感染的破坏性。来自社会、工作、医疗等无所不在的歧视,让马先生和葛女士忧虑,他们无法接受孩子被卷入充满恐惧的世界。
  马先生的一番话让我理解了一些新的东西。一次基因手术可以拯救儿童免受如囊性纤维化或艾滋病毒等疾病对生命的威胁。不仅可以让孩子在健康的生活中获得平等的机会,而且还能为整个家庭带来新希望。
  我也是两个女儿的爸爸,我想不出更美好的礼物:让这些夫妇拥有一个充满爱意的家庭。我想说,媒体曾报道首例试管婴儿露易丝·布朗的出生,当时一度有些争议。
  但四十年来,法规、社会道德与试管技术一同发展,并帮助800多万儿童来到这个世界。试管技术切切实实给无数家庭带来福祉。现在,我们的基因手术则是帮助少数家庭的新试管技术。
  对于少数儿童,早期基因手术可能是治愈遗传性疾病和预防疾病的唯一可行方法。我希望你能同情他们。马先生家并不想要定制宝宝,他们只想让孩子能预防疾病并且平平静静茁壮成长。最后我想强调,基因手术目前仍然是一种治疗性技术。
  我认为真正爱孩子的父母不会通过基因手术去增强胎儿智商、改变头发或眼睛的颜色。这都应该被禁止。我知道我的工作会有些争议,但我相信这些家庭需要这个技术。
  为了他们,我愿意接受指责。我们发布了一些更简单的视频,希望您能更多地了解我们的工作,更希望您能支持我们。您也可以访问我们实验室的网页,如果您想写信给露露和娜娜或者给我,请发邮件到这个电子邮箱HeJiankuiLab@gmail.com。
  选择基因手术预防HIV是因为其“安全”且“有医疗价值”
  您可能好奇我们为什么使用基因手术,去预防HIV,而不是去研究致命疾病?两个原因,首先是安全,其次是在真实世界有医疗价值。
  作为一名科学家和两个女孩的父亲,安全性是我所有问题里面关注的第一要点。我们选择被了解最充分的基因之一──CCR5。
  实际上,有一亿人天然就拥有一种使CCR5基因失效的遗传变异保护他们抵御HIV。这些人非常健康。我们的手术,在天然变异的起始点准确切断DNA。
  数十年来,许多临床研究用药物模仿天然变异,这包括美国第一例基因手术临床试验,试验被证明是安全的。
  同时,抵御艾滋的基因手术需要尽可能简单,简单到仅仅敲除几个DNA序列。
  虽然修复一个破碎的基因,去治疗更多像家族性癌症或肌营养不良的疾病是有益的,但实现起来更复杂。目前,美国的研究表明尚未有这种修复能在胚胎层面取得良好效果。
  其次,我们最终选取HIV作为首个治疗对象是基于现实世界的医学价值。艾滋病仍然是一种致命的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仍然亟需医学突破。
  去年,有一百万人死于艾滋病,新发感染数量依然三倍于联合国2020年抗艾目标。没有疫苗或治愈方案,终生如一日的服药会带来健康风险。在许多国家,歧视更加深了病毒感染的破坏性。雇主可能在员工感染HIV后解雇他们,医生拒绝治疗。CCR5基因手术,虽然不适用于一般公众,但可能对一些受影响或非常高风险的家庭有价值──保护他们的孩子免于相同的命运。
  2017年美国国家科学院认为,这种类似于疫苗的疾病预防是符合伦理的基因手术应用。
  “我们坚信历史(伦理)终将站在我们这边”
  把孩子叫做“定制宝宝”是错误的,这对有遗传疾病的父母来说是一种诋毁,这是在试图制造恐惧和厌恶的情绪。
  孩子并非被设计,而这也不是父母的意愿。这些父母携带着致命的遗传疾病──而这通常是两万个基因中的一个微小错误导致的。如果我们有能力帮助这些父母去保护他们的孩子,我们就不能见死不救。
  关于如何帮助这些家庭,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我们坚信历史(伦理)终将站在我们这边。
  一如七十年代的露易丝·布朗(首例试管婴儿,编者注),同样的恐惧和指责将再次出现。既然,现已公认辅助生殖技术对家庭有益,那么基因手术在未来二三十年后也将会是合情合理的。
  况且,无论是胎儿还是成人的基因编辑,都不会减少父母对孩子毫无保留的爱与责任,无论孩子是疾病或健康。
  我们拒绝基因增强,性别选择或是改变皮肤和眼睛的颜色,因为这并不能算是对孩子真正的爱。
  我们草拟了胚胎基因手术的五个基本准则(分别为:悲悯之心、有所为更有所不为、探索你自由、生活需要奋斗、促进普惠的健康权),并诚挚地邀请您评论这些准则,去确保这些技术将会被用来做有益的事情。
  请您在听到指责声音的时候不要忘记,还有许多沉默的家庭,他们眼睁睁的看着孩子饱受遗传疾病的痛苦。没理由让他们继续承受苦难。他们可能不是伦理中心的负责人,没办法让纽约时报去援引他们的话,但是,他们人虽微,言不轻。因为,他们命悬一线。
  专家声音:缺乏伦理讨论的计算肯定要被谴责
  针对贺建奎在视频中讲述的内容,北大医学部医学遗传学系副主任黄昱表示不认同。
  “我们认为,两个孩子都处于风险状态下,而这个风险在于该技术的脱靶效应。”对于贺建奎认为的“双胞胎和其他孩子一样安全和健康”,黄昱指出,贺建奎认为的没有见到脱靶,不意味着没有脱靶,这是两回事。受检测技术本身的局限性,脱靶的风险不可以被忽略。
  黄昱认为,贺建奎没有在收益风险比这个问题上进行辩解。如果孩子真的有很强的感染风险你去治疗可以。而且目前已经有很成熟的艾滋病垂直传播阻断技术。“放弃成熟的阻断技术却要使用一个风险如此高的新技术,明显不符合风险收益比的权衡。”
  从贺建奎的视频中可以看到,他完全站在了家长角度来说这次试验。而实际上,伦理讨论首先应该站在孩子未来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而不是家长角度。黄昱指出,贺建奎一直在强调家长得到了这个结果有多么幸福,但没有考虑孩子未来的风险。
  “真理最终会站在技术进步的一方没错,但并不是他这一方,他并不代表技术进步,只是鲁莽地在用这个技术,已经被钉在了耻辱柱上。”黄昱称,贺建奎这种缺乏伦理讨论的计算肯定要被谴责,拿自己去比被误解的英雄是错误的。
⊙编辑:岳清秀

  校对:郑厚今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4#
 闪亮山 发表于: 2018-11-27 00:08:00|只看该作者

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组委会:贺建奎将在争议中如期发言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组委会:贺建奎将在争议中如期发言

新京报快讯(记者:杨砺)11月26日晚间,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组委会针对贺建奎与基因编辑双胞胎相关事件发布声明。组委会在声明中表示,遗传基因编辑临床试验的标准一直是许多研究团体争论和讨论的主题,本次峰会上将探讨人类基因组编辑相关问题。
  同时,美国国家科学院新闻发言人 Molly Galvin 回复新京报记者称,贺建奎将按照计划在28日上午,在香港大学举行的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上参与“人类胚胎编辑”的相关发言。
  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前一天,中国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双胞胎姐妹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姐妹尚处于胚胎未植入母亲子宫时,研究团队对其CCR5基因进行编辑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
  声明全文译文:
  香港──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前夕,我们被告知中国有一对双胞胎出生,他们的胚胎基因组已经被编辑。领导这项工作的研究员贺建奎将在周三的峰会上发言。
  遗传基因编辑临床试验的标准一直是许多研究团体争论和讨论的主题。许多研究为进行可遗传基因组编辑临床试验提供了指导。
  美国国家科学院2017年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在同行评审的临床前研究进一步阐明潜在风险和益处后,只有在没有合理替代方案的情况下,出于迫在眉睫的医疗原因,并在最大限度的透明度和严格监督下,临床试验才可能被允许。
  这份报告指出,在进行这类研究时应谨慎从事,并应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它具体规定了一个管理框架,其中包括十项建议的标准和结构。
  2018年发布的第二份重要报告,是英国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委员会(Nuffield Council on Bioethics)进行的一项独立调查的结果。该报告还指出,在中国”遗传基因组编辑干预"是否应给被允许,以及导致分娩的临床试验方案是否符合这些研究的指导还有待确定。
  我们希望,在我们会议上进行的对话将进一步推动世界对围绕人类基因组编辑的问题的理解。我们的目标是帮助确保负责任地开展人类基因编辑研究,造福全社会。
  我们希望本次峰会上的对话能进一步促进世界对人类基因组编辑相关问题的理解。我们的目标是帮助确保负责任地开展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造福全社会。
  校对:郑厚今
23#
 闪亮山 发表于: 2018-11-27 00:08:00|只看该作者

贺建奎团队回应“基因编辑婴儿”:将于本周三公开数据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贺建奎团队回应“基因编辑婴儿”:将于本周三公开数据

  (记者:刘怡 吴荣奎)“基因编辑婴儿”风波仍在发酵。今日(26日)23时30分左右,贺建奎团队负责媒体事宜的工作人员陈远林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贺建奎将于本周三在香港会议上公开该项目数据。
  据悉,贺建奎于近日前往香港参与一学术会议。今天下午,贺建奎邮箱自动回复给新京报记者的邮件中提到“11月26-29日,我将前往香港参加第26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大会,由于互联网的限制,我将无法及时回复你的信息。”
  编辑潘佳锟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2#
 一对山 发表于: 2018-11-26 22:53:01|只看该作者

贺建奎:科学家?商人?中国的马斯克?

源自:一财网
原文标题:贺建奎:科学家?商人?中国的马斯克?

  11月26日,陷入“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的漩涡后,贺建奎的电话基本上就处于无人接听的状态。
  种种迹象表明,贺建奎总有火的一天,但这一天似乎来得早了一些,也快了一些。
  “他就是马斯克。”一位曾与贺建奎共事过的业内人士表示,“聪明、疯狂、天才,太适合他了。”
  高中时期,贺建奎迷恋物理学,立志要成为中国的爱因斯坦,后来终于考上了中国科技大学。
  从公开的资料来看,湖南人贺建奎的确非常聪明而且好学,他“仅用5年的时间完成了在美国名校博士到博士后的历程,年仅28岁就成为南方科技大学最年轻的副教授”。
  贺建奎于2006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学学士学位,2010年获得美国莱斯大学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期间师从Michael Deem教授从事生物物理学研究。2011年~2012年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就读博士后,期间师从斯坦福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斯蒂芬·奎克教授,从事基因测序研究。
  他获得的荣誉非常多:2013年,入选“深圳市优秀教师”;2012年指导南科大代表队获iGEM亚洲赛区金牌和银牌;2012年入选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孔雀计划”;2010年获得中国留学基金委颁发的“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2010年获得美国科学促进协会第85次年会优秀论文奖。
  自2010年从美国回到中国后,贺建奎就担任了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副教授,主要研究实验室用物理,以及用统计和信息学的交叉技术来研究复杂的生物系统;研究集中于免疫组库测序、个体化医疗、生物信息学和系统生物学。
  “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发生后,11月26日下午,南方科技大学发布声明称,贺建奎已于2018年2月1日停薪留职,离职期为2018年2月~2021年1月。声明还称,贺建奎“对人体胚胎进行了基因编辑研究,我校深表震惊”,同时“学校和生物系对此不知情”。
  据人民网11月26日报道,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前一天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出生后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该个实验始于2017年3月,截止到2019年3月。
  贺建奎不仅是一名科学家,他还是一名商人。他的微信个性签名是这样写的:贺建奎-南方科技大学-瀚海基因-因合生物。
  南方科技大学之前的官方资料显示,贺建奎教授是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物理学及基因组学科学家,兼瀚海基因CEO,在美国科学院院士斯蒂芬?奎克(Stephen Quake)教授实验室完成博士后工作后,在南方科技大学鼓励教师创业的政策的支持下,在中国创办了这家致力于临床诊断的基因测序公司。奎克现在担任瀚海基因的首席科学顾问。
  “一直到博士毕业,我都沉浸在学术研究的象牙塔中。”贺建奎后来说,“从没有将科学研究和商业扯上关系,但在斯坦福,我的人生观第一次被真正颠覆了。”
  他本认为学者就应该坚守清贫,这样才能在学术上有所成就。可在斯坦福大学,他却发现导师斯蒂芬·奎克教授不仅是世界基因测序领域首屈一指的顶级科学家,在美国拥有“四院院士”的头衔,而且还是十多家公司的掌门人,这个经常穿着牛仔裤、骑自行车的教授,甚至是拥有三家上市公司控股权的亿万富豪。
  第一财经记者通过天眼查查询查发现,贺建奎目前在8家与基因相关的公司参股或任高管。其中,他是深圳因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因合生物”)和深圳市瀚海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称“瀚海基因”)的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长。
  2017年12月,因合生物获得澳银资本领头2000万pre-A轮融资。资料显示,因合生物将把这一轮融资用于“将癌症扼杀在‘摇篮’中”。因合生物创立于2016年3月,研发团队有30余人,包括6名博士、5名孔雀人才。
  瀚海基因则成立于2012年,总部设在深圳罗湖,目前已经获得多家投资机构支持。其中,2018年4月,瀚海基因宣布完成2.18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由同晟资本领投,希夷资产等五家机构参与跟投。当时就有媒体认为,这会是“在华大基因之后,又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据有关报道,瀚海基因的诞生,是当时“贺建奎与几个海归朋友在一家咖啡馆聊梦想”聊到的。最后,他们拿着几十万的私房钱就匆匆上路了,随后贺建奎开始奔波去找风投。
  第一财经记者从瀚海基因官网注意到,获得这2.18亿元人民币的融资后,贺建奎当时说:“这一笔资金主要用于三个方面,首先进行测序仪生产线的建设,以期达到量产;其次保证持续研发的能力;第三用于和医院临床合作,开发疾病的检测应用。”
  他还说,瀚海基因期待通过大幅度降低基因测序仪的成本,让高科技惠及更广泛的人群。“未来基因测序的价格应该从现在的1000美元降到100美元。”他说,那个时候,基因测序的应用范围不仅仅在于病人,而会普及到大健康人群。比如建立健康基因身份证,这在美国已经开始试点了。”
  贺建奎更大雄心是,瀚海基因研发的测序仪可以打破国外垄断,实现“源头创新,捍卫民族生物产业‘中国芯’”。
  截至第一财经发稿前,贺建奎的电话还是处于无人接听的状态。这一天,中国百余位科学家发联合声明,对他的“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进行强烈谴责。
  他们在声明中说:“对于在现阶段不经严格伦理和安全性审查,贸然尝试做可遗传的人体胚胎基因编辑的任何尝试,作为生物医学科研工作者坚决反对,强烈谴责!”
  11月27日,也就是明天,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将召开。通常而言,贺建奎应该出现在现场,但这个几小时内成名的科学家、商人会有怎样的表现和说法呢?值得期待。
  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
21#
 天雨ai2 发表于: 2018-11-26 22:53:01|只看该作者

46名律师声明:贺建奎涉嫌违法进行人体胚胎活动

源自:封面新闻
原文标题:基因编辑技术存巨大风险 46名律师声明:贺建奎涉嫌违法进行人体胚胎活动

贺建奎在实验室
⊙记者:梁波

  11月26日,围绕基因编辑婴儿技术,122位中国科学家一致确认该技术存在巨大风险之后,46位律师也联名发布律师声明:深感震惊与不安的同时,建议司法机关介入调查,依法追究相关联方责任。
  这份题为《对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的律师声明》表示:我们46名律师深感震惊与不安:两名名叫“露露”和“娜娜”的无辜婴儿,用现行法律尚不准许的基因编辑技术受孕出生,122位中国科学家也一致确认这项没有任何创新的技术存在“巨大风险”。
  基于我们律师对法律与科技关系的理解,我们46名律师声明如下:
  一、基因编辑作为科学技术的研发活动,由于具有风险性和人身危害性,必须依据法律的明确规定且由法律严格规定其研发试验的防护措施与补救措施方可进行;
  二、鉴于实施此基因编辑婴儿技术的科学家贺建奎,违法进行人体胚胎活动,我们建议公安机关立即对贺建奎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
  三、司法机关联合卫生行政部门立即对“露露”和“娜娜”采取隔离保护措施,以防止各违法行为人毁灭罪证,并立即对两名婴儿的健康状况进行分析评估;
  四、成立联合调查组,全面调查此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的各方责任人,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我们46名律师还认为,违法实施基因编辑婴儿行为,不仅违反生物医学伦理,更违反法律价值所保护的“公平正义”,如果允许此“定制婴儿”的行为实施,势必造成人们之间的公平竞争处在极为不平等的状态。

声明律师(排名不分先后
  姚飞
  宋成均
  陈勇
  杨咏梅
  曹元胤
  朱一歌
  王丹
  卜祥贞
  陈渡强
  陈佳
  陈璐
  邓红毅
  邓翠薇
  段钢飞
  方杰
  何自军
  黄福佑
  侯松霞
  蒋威
  雷政
  李建新
  李敏
  刘世强
  刘苡辰
  刘红兵
  刘彤
  雷敏
  郎晨
  鹿焕喜
  马艳萍
  孙瑞雪
  唐军
  唐维
  袁勇
  熊睿
  谢芳明
  张良帅
  张映贵
  张汉磊
  张琼
  邹长林
  卓识
  祁晓华
  白松
  潘凌峰
  李严丽
  2018年11月26日
  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0#
 天雨ai2 发表于: 2018-11-26 22:23:00|只看该作者

贺建奎视频回应:坚信伦理将站在我们一边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贺建奎视频回应:坚信伦理将站在我们一边

  新京报快讯 据南方+报道,26日,“一对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的消息一经披露,迅速引起社会各界讨论。负责这项临床试验的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瀚海基因董事长贺建奎被迅速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面对社会各界的质疑,贺建奎的助手通过转发一条视频对南方+记者进行了回应。贺建奎在视频中表示,“设计婴儿”是一种误解,“相信历史(伦理)终将站在我们这边。”(原文:We believe ethics are on our side of history)。
  此外,贺建奎助理向南方+记者表示,今日晚间将发布官方回应。
  截至目前,学界大多对贺建奎的行为持批判态度,且已有122位科学家在科学自媒体《知识分子》发布了联合声明抵制此项临床实验。
  记者从贺建奎朋友圈发现,他本人是基因编辑的坚定支持者,曾多次发表相关言论。
贺建奎朋友圈截图
  附贺建奎视频回复原文:
  把孩子叫做“定制宝宝”是错误的,这对有遗传疾病的父母来说是一种诋毁,这是在试图制造恐惧和厌恶的情绪。
  孩子并非被设计,而这也不是父母的意愿。这些父母携带着致命的遗传疾病──而这通常是两万个基因中的一个微小错误导致的。如果我们有能力帮助这些父母去保护他们的孩子,我们就不能见死不救。
  关于如何帮助这些家庭,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我们坚信历史(伦理)终将站在我们这边(原文:We believe ethics are on our side of history)。
  一如七十年代的露易丝·布朗(首例试管婴儿──编者注),同样的恐惧和指责将再次出现。既然,现已公认辅助生殖技术对家庭有益,那么基因手术在未来二三十年后也将会是合情合理的。
  况且,无论是胎儿还是成人的基因编辑,都不会减少父母对孩子毫无保留的爱与责任,无论孩子是疾病或健康。
  我们拒绝基因增强、性别选择或是改变皮肤和眼睛的颜色,因为这并不能算是对孩子真正的爱。
  我们草拟了胚胎基因手术的五个基本准则(分别为:悲悯之心、有所为更有所不为、探索你自由、生活需要奋斗、促进普惠的健康权,对应的英文为:Mercy for families in need/Only for seriousdisease,never vanity/Respect a child’s autonomy/Genes do not define you/Everyonedeserves freedom from genetic disease;编者注),并诚挚邀请您评论这些准则,去确保这些技术将会被用来做有益的事情。
  请您在听到指责声音的时候不要忘记,还有许多沉默的家庭,他们眼睁睁地看着孩子饱受遗传疾病的痛苦。没理由让他们继续承受苦难。他们可能不是伦理中心的负责人,没办法让纽约时报去援引他们的话,但是,他们人虽微,言不轻。因为,他们命悬一线。
  截止发文,深圳市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已启动对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伦理问题的调查;南方科技大学表示,对于贺建奎副教授将基因编辑技术用于人体胚胎研究一事,学校并不知情,且生物系学术委员会认为其严重违背了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
  见习编辑:马瑾倩
19#
 问薇千柔 发表于: 2018-11-26 22:08:00|只看该作者

贺建奎:知道会有争议 坚信历史终将站在我们这边

源自: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文标题:贺建奎回应:我知道会有争议 但我愿意为有需要的家庭接受指责

  贺建奎表示,我们坚信历史终将站在我们这边,既然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对家庭有益,那么基因手术在未来二三十年后也将会是合情合理的。
  基因编辑婴儿事件持续发酵,但贺建奎本人并未对此回应,目前他正在香港参加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
  不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贺建奎的优酷账号“贺建奎实验室”于11月26日更新了多个视频,由贺建奎本人出镜讲述两个婴儿露露和娜娜的情况,并就为何选择HIV、伦理问题等作出解释。记者整理了数个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并将贺建奎的回应与之相对应。

质疑一:敲除CCR5基因后对两个婴儿来说是否安全?
  贺建奎:除了防止HIV感染的基因外,没有改变其他基因。她们和其他孩子一样安全和健康。

质疑二:这一技术的伦理和道德问题。著名物理学家霍金担心,一旦出现基因改造而成的“超人”,“没得到改造的人类”可能无法竞争,逐渐绝迹,或者变得“不重要”,人类会展开“自我设计”的竞争。
  贺建奎:把孩子叫做“定制宝宝”是错误的,这对有遗传疾病的父母来说是一种诋毁,这在试图制造恐惧和厌恶的情绪,孩子并非被设计,而这也不是父母的意愿,这些父母携带着致命的遗传疾病,而这通常是两万个基因中的一个微小错误导致的,如果我们有能力帮助这些父母去保护他们的孩子,我们就不能见死不救。
  我们拒绝基因增强,性别选择或是改变皮肤和眼睛的颜色,我们草拟了胚胎基因手术的五个基本准则,请您在听到指责声音的时候不要忘记,还有许多沉默的家庭,他们眼睁睁看着孩子饱受遗传疾病的痛苦。
  我们提出了基因技术研究和应用领域需遵循的“核心价值”,包括Mercy for families in need(悲悯之心),Only for serious disease,never vanity(有所为更有所不为),Respect a child’s autonomy(探索你自由),Genes do not define you(生活需要奋斗),Everyone deserves freedom from genetic disease(促进普惠的健康权)5项伦理原则。
  质疑三:此项技术早就可以做,没有任何创新,但是全球的生物医学科学家们不去做、不敢做,就是因为脱靶的不确定性、其他巨大风险以及更重要的伦理。
  贺建奎:媒体曾报道首例试管婴儿Louise Brown的出生,当时一度有些争议。但四十年来,法规、社会道德与试管技术一同发展,并帮助800多万儿童来到这个世界。试管技术切切实实给无数家庭带来福祉,现在我们的基因技术则是帮助少数家庭的新试管技术。
  对于少数儿童,早期基因手术可能是治愈遗传性疾病和预防疾病的唯一可行方法。我希望你能同情他们。露露和娜娜的父母并不想要定制宝宝,他们只想要让孩子能预防疾病,并且平平静静茁壮成长。
  基因手术目前仍然是一种治疗性技术,我认为负责任的父母是不会通过基因手术去改变胎儿头发或眼睛的颜色,人类增强应该被禁止,我知道我的工作会有些争议,但我相信这些家庭需要这个技术,为了他们,我愿意接受指责。
  我们坚信历史终将站在我们这边,既然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对家庭有益,那么基因手术在未来二三十年后也将会是合情合理的。

质疑四:为什么选择HIV?是否是为了出名或吸引眼球?
  贺建奎:安全性是我所有问题里面关注的第一要点,我们选择被了解最充分的基因之一──CCR5,实际上,有一亿人天然就拥有一种使CCR5基因失效的遗传变异,保护他们抵御HIV,这些人非常健康。
  数十年来,许多临床研究用药物,模仿天然变异,包括美国第一例基因手术临床试验,试验被证明是安全的,抵御艾滋基因手术需要尽可能简单,简单到仅敲除几个DNA序列,虽然修复一个破碎的基因去治疗更多像家族性癌症或肌营养不良的疾病是有益的,但实现起来更复杂,目前,美国的研究表明尚未有这种修复能在胚胎层面取得良好效果。
  选择HIV,也是基于现实世界的医学价值,HIV是致命的危险性极大的传染病,亟需医学突破。CCR5基因技术,虽然不适用于一般公众,但可能对一些受影响或非常高风险的家庭有价值。
  以上便为贺建奎本人发布的重点内容梳理,21世纪经济报道将持续关注事件进展。目前,广东省卫健委已针对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展开调查。另外,据媒体报道,该研究已经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获得注册号为:ChiCTR1800019378,并且该项目的经费或物资来自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下的科技创新自由探索项目。
  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8#
 钟云山 发表于: 2018-11-26 22:03:00|只看该作者

贺建奎最新回应:坚信伦理将站在我们一边

源自: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贺建奎最新回应:坚信伦理将站在我们一边
  本来科技
  今天,“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条消息一经披露迅速霸屏,执行这项临床试验的“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的名字也迅速蹿红、被推向风口浪尖──不过,圈内人士对他大多持批判态度,其中流传较广的指责是:
  “这不是创新,这是用全体中国科学家的美誉度,去换你与你团队的知名度”。
  “如果新闻属实,这是一大丑闻。相关科学家足以被钉在科学史的耻辱柱上。”
  “此人应该从学术界清除出去”。
  “如果新闻不实,这也是一大丑闻。”
  贺建奎团队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违反科技部与原卫生部2003年颁发的《人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与原国家卫生计生委于2016年公布的《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未经相应的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即在人类胚胎上做基因编辑实验,是得到如此多负面指摘的根本因素。
  对此,笔者第一时间联系到当事人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的媒介团队,并获得一份尚未完全上传的、贺建奎本人录制的英文视频(部分视频已上传)。视频中,贺建奎讲述了这一临床试验的来龙去脉,并针对公众质疑,给出了他最新回应。
  以下为贺建奎的回应──
  露露娜娜的降生“一切正常”
  几周前,两个可爱的小女孩在中国出生,她们的名字叫露露和娜娜,现在她们和妈妈葛女士,爸爸马先生一起平安出院回家。
  葛女士通过常规试管婴儿技术怀孕,但有一点不同的是:在丈夫的精子被注入卵子后,我们还立刻注射了一点点蛋白质和指引信号来做基因手术──在露露和娜娜还是单细胞时候,去关闭艾滋病毒进入并感染人体细胞的大门。
  几天后,在露露和娜娜被放回葛女士子宫之前,我们通过全基因组测序评估了基因手术的效果。结果显示,手术正如预想的那样安全的进行。
  在我们的密切监护下,葛女士怀孕状况一切正常。我们通过B超和血液检查监测胎儿发育情况。露露娜娜出生后,我们再次对他们的全基因组进行深测序。而这再次证实此次基因手术的安全性:除了防止HIV感染的基因外,没有其他基因被修改──她们和其他孩子一样安全和健康。
  当马先生看到他女儿的时候,他告诉我“我下半辈子有了牵挂,也有了期盼,要为太太和女儿好好生活。”
  “为了他们,我愿意接受指责”
  正如你所见,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歧视更加深了病毒感染的破坏性。来自社会、工作、医疗等无所不在的歧视,让马先生和葛女士忧虑,他们无法接受孩子被卷入充满恐惧的世界。
  马先生的一番话让我理解了一些新的东西。一次基因手术可以拯救儿童免受如囊性纤维化或艾滋病毒等疾病对生命的威胁。不仅可以让孩子在健康的生活中获得平等的机会,而且还能为整个家庭带来新希望。
  我也是两个女儿的爸爸,我想不出更美好的礼物:让这些夫妇拥有一个充满爱意的家庭。我想说,媒体曾报道首例试管婴儿露易丝·布朗的出生,当时一度有些争议。
  但四十年来,法规、社会道德与试管技术一同发展,并帮助800多万儿童来到这个世界。试管技术切切实实给无数家庭带来福祉。现在,我们的基因手术则是帮助少数家庭的新试管技术。
  对于少数儿童,早期基因手术可能是治愈遗传性疾病和预防疾病的唯一可行方法。我希望你能同情他们。马先生家并不想要定制宝宝,他们只想让孩子能预防疾病并且平平静静茁壮成长。最后我想强调,基因手术目前仍然是一种治疗性技术。
  我认为真正爱孩子的父母是不会通过基因手术去增强胎儿智商、改变头发或眼睛的颜色。这都应该被禁止。我知道我的工作会有些争议,但我相信这些家庭需要这个技术。
  选择基因手术因其“安全”且“有医疗价值”
  您可能好奇我们为什么使用基因手术,去预防HIV,而不是去研究致命疾病?两个原因,首先是安全,其次是在真实世界有医疗价值。
  作为一名科学家和两个女孩的父亲,安全性是我所有问题里面关注的第一要点。我们选择被了解最充分的基因之一──CCR5。
  实际上,有一亿人天然就拥有一种使CCR5基因失效的遗传变异保护他们抵御HIV。这些人非常健康。我们的手术,在天然变异的起始点准确切断DNA。
  数十年来,许多临床研究用药物模仿天然变异,这包括美国第一例基因手术临床试验,试验被证明是安全的。
  同时,抵御艾滋的基因手术需要尽可能简单,简单到仅仅敲除几个DNA序列。
  虽然修复一个破碎的基因,去治疗更多像家族性癌症或肌营养不良的疾病是有益的,但实现起来更复杂。目前,美国的研究表明尚未有这种修复能在胚胎层面取得良好效果。
  其次,我们最终选取HIV作为首个治疗对象是基于现实世界的医学价值。艾滋病仍然是一种致命的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仍然亟需医学突破。
  去年,有一百万人死于艾滋病,新发感染数量依然三倍于联合国2020年抗艾目标。没有疫苗或治愈方案,终生如一日的服药会带来健康风险。在许多国家,歧视更加深了病毒感染的破坏性。雇主可能在员工感染HIV后解雇他们,医生拒绝治疗。CCR5基因手术,虽然不适用于一般公众,但可能对一些受影响或非常高风险的家庭有价值──保护他们的孩子免受相同的命运。
  2017年美国国家科学院认为,这种类似于疫苗的疾病预防是符合伦理的基因手术应用。
  “坚信伦理将站在我们这边”
  把孩子叫做“定制宝宝”是错误的,这对有遗传疾病的父母来说是一种诋毁,这是在试图制造恐惧和厌恶的情绪。
  孩子并非被设计,而这也不是父母的意愿。这些父母携带着致命的遗传疾病──而这通常是两万个基因中的一个微小错误导致的。如果我们有能力帮助这些父母去保护他们的孩子,我们就不能见死不救。
  关于如何帮助这些家庭,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我们坚信历史(伦理)终将站在我们这边(原文:We believe ethics are on our side of history)。
  一如七十年代的露易丝·布朗(首例试管婴儿,编者注),同样的恐惧和指责将再次出现。既然,现已公认辅助生殖技术对家庭有益,那么基因手术在未来二三十年后也将会是合情合理的。
  况且,无论是胎儿还是成人的基因编辑,都不会减少父母对孩子毫无保留的爱与责任,无论孩子是疾病或健康。
  我们拒绝基因增强,性别选择或是改变皮肤和眼睛的颜色,因为这并不能算是对孩子真正的爱。
  我们草拟了胚胎基因手术的五个基本准则(分别为:悲悯之心、有所为更有所不为、探索你自由、生活需要奋斗、促进普惠的健康权,对应的英文为:Mercy for families in need/Only for seriousdisease,never vanity/Respect a child’s autonomy/Genes do not define you/Everyonedeserves freedom from genetic disease;编者注),并诚挚的邀请您评论这些准则,去确保这些技术将会被用来做有益的事情。
  请您在听到指责声音的时候不要忘记,还有许多沉默的家庭,他们眼睁睁的看着孩子饱受遗传疾病的痛苦。没理由让他们继续承受苦难。他们可能不是伦理中心的负责人,没办法让纽约时报去援引他们的话,但是,他们人虽微,言不轻。因为,他们命悬一线。

■ 结束语
  这里将贺建奎的回应贴出来,不是为谁去辩解,只为让大家看到更为完整的事件。此处是非,自有公断。
  截止发文,深圳市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已启动对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伦理问题的调查;南方科技大学表示,对于贺建奎副教授将基因编辑技术用于人体胚胎研究一事,学校并不知情,且生物系学术委员会认为其严重违背了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
17#
 真爱你 发表于: 2018-11-26 20:38:00|只看该作者

贺建奎旗下公司去年估值15亿,上市公司间接持股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贺建奎旗下公司去年估值15亿,上市公司间接持股

  11月26日,媒体报道称,出生于1984年的南方科技大学海归教授贺建奎宣布基因编辑婴儿诞生。此消息一出,立即引发外界关于基因伦理的争议。
  新京报记者发现,贺建奎名下有两家与基因检测相关的公司,其名下的深圳市瀚海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瀚海基因)今天下午回应新京报记者,基因编辑婴儿“不是我们这边的科研项目”,另一家深圳因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电话则始终未能接通。
  贺建奎背后公司瀚海基因曾获2.18亿元A轮融资
  天眼查资料显示,瀚海基因成立于2012年7月4日,是一家专业从事生物信息分析服务的生物科技企业,公司建立了高通量测序中心,拥有最新的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仪,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各种类型的测序服务和高级生物信息学分析服务,同时开发基于二代测序的临床诊断技术。
  贺建奎是深圳市瀚海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和第一大股东,贺建奎直接持有瀚海基因27.41%的股份,又通过珠海瀚海创梦科技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间接持有瀚海基因5.83%的股份。
  根据南方日报报道,瀚海基因在2017年的估值已经达到15亿元。
  在瀚海基因的官网上,有一则今年4月发布的关于瀚海基因获2.18亿元A轮融资的报道,报道称“瀚海基因近期已经完成2.18亿的A轮融资,由同晟资本领投,希夷资产等五家机构参与跟投。”
  今天下午,上市公司天壕环境接受媒体采访时确认间接投资瀚海基因,但与公司主营无关,“公司2016年、2017年投资入股了福州紫荆海峡科技合伙企业,实缴约900万元,由后者进一步投资瀚海基因,公司主营还是公共事业、环保业。”
  南方科技大学称对贺建奎基因编辑研究一事不知情
  天眼查资料显示,贺建奎担任法定代表人的企业有6家、作为股东的企业有7家、作为高管的企业有4家。
  贺建奎为深圳市南科生命科技有限公司的大股东,持股比例为45.5%。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南方科技大学也间接持有深圳市南科生命科技有限公司的股份,理由是:深圳市南科大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是南方科技大学的全资子公司,其持有深圳市南科生命科技有限公司24.5%的股份。
  今天下午,南方科技大学在其官网发布关于贺建奎副教授对人体胚胎进行基因编辑研究的情况声明。
  南方科技大学表示,今日,有媒体报道贺建奎副教授(已于2018年2月1日停薪留职,离职期为2018年2月~2021年1月)对人体胚胎进行了基因编辑研究,我校深表震惊。在关注到相关报道后,学校第一时间联系贺建奎副教授了解情况,贺建奎副教授所在生物系随即召开学术委员会,对此研究行为进行讨论。根据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我校形成如下意见:
  一、此项研究工作为贺建奎副教授在校外开展,未向学校和所在生物系报告,学校和生物系对此不知情;
  二、对于贺建奎副教授将基因编辑技术用于人体胚胎研究,生物系学术委员会认为其严重违背了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
  三、南方科技大学严格要求科学研究遵照国家法律法规,尊重和遵守国际学术伦理、学术规范。我校将立即聘请权威专家成立独立委员会,进行深入调查,待调查之后公布相关信息。
⊙记者:阎侠 编辑:李薇佳 校对:吴兴发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7 08:03, Processed in 0.3120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