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孟良|查看: 11063|回复: 88
[1978-2008年

那些年我们都一起追过的汽车:80年代的改革[转帖]

 [复制链接3熊猫
11#
 楼主|孟良 发表于: 2012-8-14 18:20:06|只看该作者
● 拉达尼瓦(LADA NIVA)(1977年-至今)
  印象指数:★★★★
  记忆中的它:一款极富越野性的经典小车
  在那些步入而立之年的车友们记忆中,在那个中国人看惯了北京212、上海的1980年代,有一部分前苏联汽车进入到大家的视线,这其中就有一款身形小巧、外观方正的越野车型,它说不上精致,但却有着强悍的越野能力和独到的俄式设计,这就是拉达·尼瓦(LADA NIVA),一款诞生于1970年代,至今依然不失风采的传奇越野小车。
拉达尼瓦诞生于1977年,它是拉达第一款并非基于菲亚特车型研发的新车,并一直投产到今天,虽然经过了多次的改款,但是它那极富越野性的底盘被很好的保留了下来。如此的经历也能说明在拉达尼瓦的原始设计中,悬挂和车架的设计是相当出色的。
12#
 楼主|孟良 发表于: 2012-8-14 18:21:13|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最初的尼瓦装备了一台1.6L的4缸汽油机,最大功率54千瓦,最大扭矩126牛米,这在1980年前后是个相当不错的参数,搭配4速或者5速手动变速器,它能达到130公里/小时的最高车速(这对于同期的北京212是不可以想象的),而且以90公里的时速巡航时,它的百公里油耗为8.25升,这在当时也是很经济的。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3#
 楼主|孟良 发表于: 2012-8-14 18:22:14|只看该作者
在1.6升化油器发动机使用了很长时间之后,拉达尼瓦才换装了全新通用的1.7升发动机,而这台1.7升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仅为60千瓦。或许在1977年,这样的数字还能够让尼瓦在同级车中占有一席之地,不过在汽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它让尼瓦显得单薄了不少。
14#
 楼主|孟良 发表于: 2012-8-14 18:22:54|只看该作者
说到拉达·尼瓦,就不能不说它的越野底子,尽管尼瓦采用了承载式车身设计,但是它的前悬却采用了当时小车上不多见的前独立悬挂,而且还是双叉臂结构,辅以带螺旋弹簧的整体桥后悬,对于尼瓦这样的小车来说,它的下盘可以说非常扎实。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5#
 楼主|孟良 发表于: 2012-8-14 18:23:34|只看该作者
此外,大胆的苏联工程师在尼瓦那小小的车身下面还安装了一套纯机械结构的全时四驱系统,前、中、后三个差速器让尼瓦的驱动能力在各种路况下都能得以发挥。同时,尼瓦的高、低速切换和中央差速器锁定也都由机械手柄操控(无论中央差速器是否锁定,低速挡都可以使用),这赋予了它完善的越野性能和极高的可靠性。
16#
 楼主|孟良 发表于: 2012-8-14 18:24:14|只看该作者
在80年代,除了前苏联/俄罗斯之外,尼瓦由于其出色的越野性能和灵活的车身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军用、警用和很多特种行业,都选用了这款小而强悍的越野车。即便是有着不错汽车工业基础的德国、捷克等欧洲国家,尼瓦也获得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不但用于特种用车,更成为越野迷的座驾。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7#
 楼主|孟良 发表于: 2012-8-14 18:24:43|只看该作者
在中国,到了90年代末期,尼瓦已经完全被中国汽车市场扔进了报废解体厂。除了个别对于前苏联工业品有特殊情节的汽车爱好者之外,几乎没有人愿意花10万人民币去买一台来自俄罗斯生产的拉达尼瓦。因为它的牌子不够响亮、外形已经完全过时、发动机动力不够强劲等等的原因,让尼瓦在中国失去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18#
 楼主|孟良 发表于: 2012-8-14 18:25:52|只看该作者
● 雪铁龙CX20(1974-1991年)
  印象指数:★★★☆
  记忆中的它:一款特立独行标新立异的豪华轿车
  在1983年的北京街头出现了这样一道风景,100辆法国雪铁龙CX20做为出租车奔跑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在当时满大街还都是老上海、伏尔加、老皇冠、吉普212的时候,100辆雪铁龙CX20的出现,为北京大街增添了别样的色彩,它在当时太标新立异了,打破了人们对车概念,走到哪都会招来好多人的围观。
雪铁龙CX20是1974年诞生的DS的后继车型,它的车身长度为4666毫米,而车身高度只有1360毫米,低矮的流线型车身使它和同时代的其它轿车显得格外与众不同,它不仅继承了前辈浪漫与优雅的设计精华,更是清出于蓝。动力方面,CX20搭载了一台2.0L 4缸发动机,最大功率78千瓦,与其匹配的是4速自动和5速手动变速箱。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9#
 楼主|孟良 发表于: 2012-8-14 18:26:54|只看该作者
当时进口到中国的雪铁龙CX20车有两款:5门掀背版和旅行版。低矮的流线型车身和同时期进口的1983款丰田皇冠及日产公爵棱角分明风格上的大相径庭,显得更时尚和前卫。虽然那时候的中国人对法国时尚不太了解,但是这不妨碍人们很快就喜欢上了这款外形漂亮的法国车,它立刻就成为了法国时尚的象征。
20#
 楼主|孟良 发表于: 2012-8-14 18:28:01|只看该作者
除了外观外,雪铁龙CX20最大的看点就是液压底盘升降系统。在当时这是世界上鲜有的,升降扳手有三个档,停车时底盘距地面仅10cm,高速行驶时距地面15cm,路面不好可升到20cm,最高可升到30cm,可以说应付各种路面皆可了。值得一提的是,它还可以把前轮升最高,后轮降最低,或前轮降最低后轮升最高。如遇换轮胎根本用不着千斤顶,把车升到最高轮下垫些砖块,放下升降车轮便缩回,腾空地面,即可动手换轮胎。备胎在发动机盖内,发动机横置,前轮驱动。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7 05:57,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