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652|回复: 4
 3熊猫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书讯《古城遗韵》惊艳出版

 [复制链接]
⊙作者:王国平

  近日,都江堰市的大街小巷都在传递着一本书的消息。
  “你看过《古城遗韵》没有?哦!安逸哦!赶快整本来看嘛。”
  “哪里找得到《古城遗韵》哦?我老汉儿一天都在问。烦!”
  “我妈字都认不到,也要看,说是里面的老照片相当巴适,她从杨柳河边搬出来几十年了,就想看哈当年的老房子。”
  “北京都有灌县朋友打电话来问,说是中秋节的月饼都不要,就要《古城遗韵》!”
  “我要给我女看哈以前我住的地方,免得她以后找不到路”
  “问哈哪个叫何一西,杨柳河的照片可不可以拷两张哦?”
  ……
  甚至还有人在QQ心情打出了一句雷人的话:
  “今年中秋不收礼,要收只收《古城遗韵》。”
  人们传诵的这本叫做《古城遗韵》书前不久刚刚出版,立即就在灌县城掀起了读书热。人们纷纷奔走相告,争相一睹为快。
  本书自2012年1月开始着手编辑,力邀我市著名作家和学者马及时、王克明、王国平、曾先佑、何一西、施廷俊、蒋永志、卞再彬、江明义、李崎等对灌县古城的主要街道和景点进行了诗意的描述和追忆。幸福路的山药店与凌云旅社,杨柳河的吊脚楼和赵卖面,井福街的担水人和井福餐厅,南街的豆花和清真寺,瑞莲街的莲花和发电厂,五桂桥街的三分半和冷串串,北街的考棚和书声,顺城街的皂角树和寿客亭、西街的城墙和老房子……每条街的历史渊源、街名由来、特色餐饮、住街名人和如烟往事都能在本书中找到,难怪有一个老灌县人很激动:“这本书,比当年在华光寺茶馆里说评书‘贺瞎子’还掸得伸抖。”
  同时,该书编者耗费大量时间,寻找到了关于灌县古城的大量老照片,摄影者包括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来灌的英国摄影家伊莎贝拉·伯德、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来灌的日本摄影家山川早水、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来灌的英国摄影家威尔逊、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来灌的德国恩斯特·柏石曼、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来灌的美国摄影家路得·那爱德、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来灌的美国摄影家费贾德、甘博,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来灌的庄学本及当代摄影家薛子江。而我市著名摄影家何一西、江明义等提供的大量老照片更让本书的生命增加了巨大魅力,或许他们没有想到,当年在幸福路、杨柳河、西街等不经意的一按,就定格成了一帧历史的剪影。
  这可能是有史以来,关于都江堰,使用老照片最多的一本图书。对每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灌县人来说,这些老照片将是他们一生的珍藏。为此,我们专门邀请了著名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尼玛泽仁先生题写了书名,邀请了著名巴蜀文化专家袁庭栋先生撰写了序言。如果说,都江堰有一本关于灌县古城街道的百科全书的话,我相信大家都会选择《古城遗韵》。
  与其说,这是一本书,不如说这是关于一座曾经叫做灌县的城市的记忆,关于一段往事的回眸,关于一条河流的溯源。
  翻阅《古城遗韵》,就是用文字打开一座叫做灌县的城。
  我想有一天,当我老了,或许我手边带着的会是一本已经翻旧了的书,模糊的封面上,隐约可见四个字:《古城遗韵》。

《古城遗韵》封面  古城遗韵封面.jpg  保存到相册

  书  名:《古城遗韵--灌县古城的如烟往事》
  总 编 辑:王   文
  主  编:程建忠   张春明
  执行主编:徐    文   王国平   马及时
  出  版;四川出版集团·四川美术出版社2012年版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王国平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王国平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王国平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王国平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王国平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王国平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96岁西路军女战士:女兵被俘后一路受尽凌辱 白紫薇
2# 四姑娘山
 楼主|王国平 发表于: 2012-9-19 13:49:03|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满目排挞送青来

《古城遗韵--灌县古城的如烟往事》序二

⊙ 袁庭栋
  第一次来到灌县古城是1959年,是随川大文工团来灌县演出。虽然是在玉垒山下老灌中的教室中睡地铺,但是体验了无蚊子叮咬的奇迹,走过了都江堰古意盎然的竹索桥,品尝了垂涎已久的天师洞的老白果炖鸡和道家泡菜。对于为什么没有蚊子这一问题,我们争论了很久而无答案;细竹签刺破了女同学的手心而让竹索染红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至于那四季常脆不酸而清香的资格正宗的道家泡菜,则是此生再也未曾享受过第二次。
  此后,我多次来过这里。由于双亲晚年时从老家迁居到这里我妹妹家中,我更是经常来此为二老尽孝、问病,直至入殓、下葬,以后又每年到青城后山扫墓(我的岳父岳母也葬在这里)。所以,我成年之后来灌县古城的次数要大大高于我的出生之地绵竹,我一直把这里看作我的第二故乡。
  千百年来,描绘吟韵灌县古城与今天都江堰市的诗文可谓车载斗量,佳作无数。愚意以为,大体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赞誉自然风光之水秀山清、美景如画;二是惊叹水利工程之巧夺天工、造福百代;三是夸奖父老乡亲之民风淳厚、古道热肠。这三个方面,其实是三个层次:第一是观其外形,仅在自然之表;第二是考其创造,重视奉献之功;第三是察其人心,进至精神世界。
  近年来,都江堰市的乡土作家与学者出于爱家乡更爱中华的片片深情,撰写或编纂了一部又一部描述和考订都江堰与都江堰市历史文化的优秀作品,眼前的这一部《古城遗韵》是其最新的一种。它不仅内涵丰富,包涵了上述的三种层次,更重要的是“新”。这种“新”又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指新完成的作品,即时间之新;二是指新的编写手法,即创意之新;三是指新的资料(不仅是文字,我还特别重视其中的一些图片),即资料之新。
  关于此书编写手法的创意之新,我想多说几句。
  大凡是描述一个城镇的历史文化,一般都是两种写法:一是按年代进行从古到今的线条式的叙述,二是按景点进行从东到西的平面式的介绍。此书却是别开新面,是在一个总的概述之下,按灌县古城的一条条重要街道、一个个重要的古建筑来进行描绘。这种编写手法的优点是将灌县古城的众多历史事件与人物都放在了它的原生地,即先放在真实的历史舞台上“落地生根”,再让它们在这个舞台上“开花结果”。因为一个古城中所出生的所有的历史人物、所发生的所有的历史事件,必然是要在出生或发生在一条条街巷或一处处历史建筑之中。这样的描述,就会让读者更加有亲临其境的真实感与鲜活感,特别是对于本地出生的青少年来说,就更加具有贴近自己的亲近感。这样的书,既能够成为对本地青少年进行乡土教育的好教材,同时也是对外地旅游者介绍乡土文化的好读物。再加之,本书文图并茂、古今交融,设计疏朗,印制精美,我相信,它必将在都江堰市的文化建设与旅游发展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展读此书的样稿时,不禁想起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中的名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书中对一条条街道和一处处历史建筑的描述就有如排列着的观察灌县古城的一个个窗户,而当我们兴趣盎然地打开这一个个窗户之时,就会有一股股既古朴又清新的满目青翠迎面扑来。所以,我盼望着都江堰市的朋友们能有更多更好地类似的作品问世,给我们送来更多更好的满目青翠。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王国平 发表于: 2012-9-19 13:56:41|只看该作者
书中所附部分老照片:

048(换图46号)-1999年6月,书院街。(何一西摄).JPG

029(换图27号)-1990年代,南街宝瓶巷懋功寺。(何一西摄).JPG

012(换图12号)-2007年5月,慰乐茶园,一群喝茶的老人。(何一西摄).JPG

11、1970年代灌县城区俯瞰图   (江明义 供图).JPG

10、1917年,灌县观凤楼  西德尼·戴维·甘博(美国)  摄  市档案馆  存.jpg

9、1997年杨柳河街上段吊脚楼  (何一西  摄  市档案馆   存).jpg

7、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43年),松茂古道上的交通工具之一──滑竿,(庄学本  摄  庄.jpg

6、五桂桥街景  (何一西  摄).jpg

6、1933年灌县城东门   市档案馆  存.JPG

06、南街宝瓶巷  (王国平  摄).jpg

5、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灌县城墙  费佩德(美国)摄  沈弘  王国平 供图.jpg

5、1990年代的西街旧貌   (何一西  摄  市档案馆  存).jpg

5、1990年代大观街   (江明义  摄 市档案馆 存).JPG

2、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灌县古城墙    庄学本  摄  庄文骏  供图).jpg

2、1980年代的大观街吊脚楼  (江明义  摄).JPG

2、1940年代的城隍庙  文幼章(加拿大)摄  王国平  供图.JPG

2,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的南桥(时名普济桥)   戴维.甘博(美国)于内江南崖东侧拍摄.jpg

1、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灌县南桥  伊莎贝拉·伯德(英国)摄  王国平  供图.jpg

1、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西街上的运木人  西德尼·戴维·甘博(美国)  摄  市档案馆  存.jpg

1、1984年7月,五桂桥街马桑河故道,附近居民在小河中清洗衣裳。((何一西摄).jpg

1、1957年东街(现幸福路)全景  (薛子江  摄).JPG

1、1950年代,交粮回来的农民路过奎光塔  (王国平  供图).jpg
4# 金佛山
 司馬昭 发表于: 2012-9-19 14:25:08|只看该作者
山乡巨变,旧貌换新颜,早就改造成电梯公寓了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蜀中客 发表于: 2012-9-19 14:34:02|只看该作者
好书、好照片。
纠正个错误哈。下面这幅甘博的老照片是郫县城门,而非灌县城门。

原图片说明

评分

参与人数 2金钱 +15收起理由
野牦牛 + 5谢谢回复,赞一个!
leikang + 10谢谢陈老师斧正,太重要!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7 02:50, Processed in 0.187200 second(s), 1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