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739|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王德奎 发表于: 2012-10-6 20:42:37|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自然科学上海复旦大学费伦教授给一位朋友的信

 [复制链接]
上海复旦大学费伦教授给一位朋友的信
(一)
X X X X:
谢谢你多次寄来各种论文,我今年已82岁了,现在正忙于临床研究(见今年写的一篇总结性的文章《中医治疗慢性病三原则》),再也没有精力和时间细看这类极其深奥,又是我很不熟悉的专业性论文,虽然这些文章都很有新意。我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能完成我的最后一项可以力能所及的事──为全人类的健康事业、和国家沉重的医保费用负担,做一点具有突破性的创新贡献。
但你这次寄来的文章倒勾起了我的兴趣,现在谈一点我前几年发表过的观点,详见我与2010年在全国针灸经络年会上发表的、关于我十九年来研究经络的总结性文章《经络物质基础及其本质的探索和展望》中9-14页《6.经络“自主功能性特征”的新解》的这一段。这涉及到研究客观世界这一复杂系统的方法学问题,这是惯于采用还原论方法学的现代科学家们难以思考的。他们习惯于将复杂现象分割开来,进行“简单化”的“分科”研究,并企图用某一数学模型来概括整个复杂系统的运动规律,显然这是要撞墙的。早在20世纪末,就出现了一门名为《复杂科学》的新兴学科,但因为他们缺少新颖的方法学研究手段,所以始终未能切入进去。
钱学森大师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指出:研究复杂系统和复杂巨系统,必须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学”才能切入进去。但是现在许多“大” 科学家们都偏爱用纯数学或数理方法进行定量研究,认为定性研究是低级的研究,不屑一顾,否则就降低了自己的身份。他们殊不知道数学模型本身,也是从定性的“建模”阶段开始的,没有一个定性的概念性模型,哪来最后的严格的数学表述。正是上述的这种偏见使得很多科学家们固步自封,无法跨越自己。
就拿耗散结构理论的创立者普利高津来说,他也因为只用自己熟悉的统计热力学的纯数学方法,所以这个理论只能用数学证明系统的始态与终态的负熵特征,而不能详细诠述为什么能从始态自主性地过渡到终态的过程机制。所以这个理论虽然于1977年获得了诺贝尔奖,但这一理论在提出后的40多年中却未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也无法被广大生命科学研究者广泛应用,仅仅是证明了这种系统具有负熵的特征而已,用钱学森大师的一句礼貌的话说,就是“隔鞋骚痒”的感觉,亦即这种定量的数学表达好虽好,但不解决实际问题。
所以对《宇宙的起源》这样一类也具有“自组织”的自主性运动特征的复杂巨系统,是无法用某纯数学的模型来表达的。苟文俭先生提出的“口头”猜想,实际上就是钱学森大师所说的定性研究。我在经络这篇总结性文章的最后,提出“信息”是描述客观世界运动规律的另一个非物质的基本参数,或许也能适用于宇宙起源的研究。
       谨此奉复。
费伦2012、10、6                           
(二)
X X:
刚才发给你一封信,但意犹未尽,还想说几句:
1. 如果可能的话,请将我前一封信转给朱清时、苟文检先生。他们似乎刚才体会到局限于纯物质性的研究是突不破这个死结的。
2. 现代科学受机械唯物论的影响很深,似乎客观世界中只有物质的存在,没有非物质的存在,这是一个哲学命题,是可以争论的。早在2006年9月,科技部派人来上海找我,建议我从原有的经络研究,扩大到对“整体性科学”的研究,并以人体科学为主要研究对象。2007年5月,我觉得耗散结构理论中的缺陷,负熵本质不是耗散结构特有的,自然界各种物质都在自组织,例如原子化合成分子,矿物的形成过程等都不是耗散结构,但都是自主性的。为了说明客观世界物质的自组织规律,就提出了信息这个非物质参数的存在的创新性的设想。并在一封给科技部领导的信中,表示了我对自己这一观点的忧虑,恐怕被人扣上“唯心主义”的帽子。答复竟是鼓励性的“好文章”。于是我将这一思想展开,完成了一段逻辑上比较完整的论述。并在2008年德国海德堡医学院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发表,获得了200多位外国学者的认同。报告结束时,我看得出只有1/3的人是热情鼓掌,其余的人只是礼节性地鼓掌。2009年时,这次国际会议当时的主持者来上海,他对我说,当时会议上确有不少人不理解,但回去看了我的全文,反映都是肯定的,但希望我能设计实验来证明它。这显然是强人所难了,因为按目前的科技发展的认知水平,我们还达到设计实验的阶段。
我有一点可以兴奋地告诉你:去年,我应聘于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为客座研究员时,偶然发现太赫兹(Tara Hz)波段的电磁波可能就是气功的“气”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能量与氢键相当,可以把液体水中的水分子链断开。水对于任何生物分子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任何“干”的生物分子都无法形成比其自身体积大数百倍的空间构象,它必须与水分子水合,才能形成巨大的空间构象,才能具有不可或缺的柔性。但与之水合的水分子链又不能太长,太长了也会影响空间构象的柔性。如果随着环境温度的下降,生命体中的能量不断释放给环境,则水分子链就会不断增长,直到生物分子的空间构象失去活性,这就是冬眠。随着温度的上升,生命体会逐渐复苏。水分子链越短,其活性就越强。以上的描述都是就生命体与环境而言的。
    实际上,生命体内也存在产生太赫兹波的超微结构,它就是存在于胶原纤维之中、呈长程有序排列的超晶格结构,有可能将红外波段的电磁波转换成太赫兹波段的电磁波,所以人体能是存在产生太赫兹波的发生器的,当需要时是可以“发功”,激活、增强局部组织的活性的。
    不仅如此,太赫兹波还可能是生物、特别是低等生物用来进行信息交换、传递的一种工具。氢键在化学中是不被重视的,它在各种键能中是最小的,但在生物中是极端重要的。因此,我有一种直觉,好像找到了研究生命信息的切入点了,并且目前的实验条件都已具备的。可惜,我的临床研究团队今年获得了重大突破,所以衡量之下,不得不转过来搞临床了。我究竟不是千手观音。
                            费伦2012106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王德奎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王德奎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七千人大会毛泽东为何请来全国县委书记? 日媒称领土纠纷日本已处弱势 日外相欲拉拢台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1 18:07, Processed in 0.1560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