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5464|回复: 5

[文物专家著名文物专家谢辰生逝世,享年100岁

 [复制链接]
  谢辰生(1922.7~2022.5.2),出生于北京,江苏武进人。著名文物专家,原文化部文物事业管理局顾问(正局级)、国家文物局离休干部。
  谢辰生1949年9月参加工作,197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10月任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副秘书长(副局级),1982年5月担任文化部文物事业管理局顾问(正局级),1994年2月离休。
  谢辰生曾任郑振铎业务秘书,生前为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1982年主持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推动设立“文化遗产日”,撰写《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卷》前言,第一次明确提出文物的定义。
  2022年5月2日8时32分,著名文物专家,原文化部文物事业管理局顾问(正局级)、国家文物局离休干部谢辰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米奇妙妙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米奇妙妙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米奇妙妙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米奇妙妙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米奇妙妙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米奇妙妙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彭德怀怒拍桌:志愿军被冻死饿死该怎么交代 大帅彭德怀最后岁月:挨批斗被打断三根肋骨
6# 青城山
 楼主|米奇妙妙 发表于: 2022-5-3 10:38:45|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著名文物专家谢辰生逝世,享年100岁

源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据国家文物局消息,著名文物专家,原文化部文物事业管理局顾问(正局级)、国家文物局离休干部谢辰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5月2日8时3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谢辰生1922年7月出生,1949年9月参加工作,197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10月任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副秘书长(副局级),1982年5月担任文化部文物事业管理局顾问(正局级),1994年2月离休。
  谢辰生1950年10月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宣教干事。1953年起,任文物局文物处业务秘书、办公室秘书。1961年,起草《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指示》。1963年,参与起草《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管理暂行办法》《革命纪念建筑、历史纪念建筑、古建筑、石窟寺修缮暂行管理办法》。1967年,起草保护文物图书有关文件。1972年起,谢辰生同志先后任文物局文物处干部、副处长和研究室主任等职务,参与起草并参与修订我国第一部文化领域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积极推动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写入法律,在文物法规政策、理论研究方面作出突出贡献。
  20世纪80年代,谢辰生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卷编委会主任,撰写了文物卷综合性概述,提出“文物”定义,为构建中国特色文物学科作出重要贡献。1983年,他参加全国古代书画巡回鉴定专家小组,历时八年参与完成珍贵书画鉴定工作。1987年,负责起草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通知》。1994年离休后,谢辰生不顾年事已高、体弱多病,密切关注基层文物工作状况、始终关心文物事业发展,为文物保护奔走呼吁、忘我工作、不遗余力。2005年,他参与起草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积极倡议设立我国“文化遗产日”。他呼吁保护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引起中央高度重视,2008年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颁布、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奥燕 发表于: 2015-11-27 12:31:00|只看该作者

谢辰生:文保政策研究先行者

源自:新华网

  谢辰生,江苏武进人,1922年出生于北京。我国文物界著名专家。曾主持起草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撰写《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卷》前言,第一次明确提出文物的定义。
  谢辰生不仅是我国文物保护政策法规、理论研究的先行者,而且身体力行地冲在第一线。
  深秋的一个下午,记者拜望了这位93岁的文物保护专家。虽然满头银发,但谢老精神矍铄,回忆与文物有关的风云往事,仿佛就在昨日。
  新中国成立之初,作为国家文物局最早的工作人员之一,年轻的谢辰生被委以重任,在郑振铎、王冶秋两位老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开始了文物保护法规建设的开创性工作。
  1950年,由他执笔起草的《禁止珍贵文物图书出口暂行办法》《古文化遗址及古墓葬调查发掘暂行办法》《关于保护古文物遗址的指示》等首批文物法令,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发。1961年,他负责起草的《文物保护暂行条例》由国务院颁布。1982年,他负责起草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颁布实施。截至20世纪90年代,新中国大部分重要文物法令的草案都与他有关。
  他回忆起参与起草1987年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通知》(文物学界称“101号文件”),“这是多少年来文物保护方面最好的一个文件,全面系统总结了新中国文物工作,确立了文物保护的一些基本方针如保护为主、加强管理等”。
  1992年,国务院在西安召开全国文物工作会议,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文物工作会议,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李瑞环代表中央在会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文物工作方针,受到文物学界热烈欢迎。谢老告诉记者,“这八字方针太重要了,当时有不同的说法,说文物应该保护和利用并重,瑞环同志不同意,他强调对待文物就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这个方针保护了一大批文物。
  1995年,国务院再次在西安召开全国文物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了“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十二字原则,这是关于文物保护比较全面的阐述。2002年李岚清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把八字方针和十二字原则进行整合的要求,成为“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十六字方针”,载入了新的文物保护法。
  谢辰生指出,十六字方针中的“合理利用”是指在充分肯定文物所拥有的科学、艺术、历史价值基础上,发挥其文化教育作用、借鉴作用和研究作用。“合理利用”是个限制词,不能突出“利用”,不能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任何形式的利用,都必须以有效保护为前提和基础。
  时至今日,这十六字方针,仍在我国文物保护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93岁的谢老,也依然奔忙在中国文物保护事业的道路上。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4# 金佛山
 楼主|米奇妙妙 发表于: 2012-12-20 23:23:40|只看该作者

人民日报“足音”特辑:岁末重访文化大家【2】

源自:人民日报
  青山今未老
  有言人不轻


  12月11日,人民大会堂山东厅,纪念《文物保护法》颁布实施30年的座谈会即将召开。离会议召开还有半小时, 作为该法律的起草者之一,92岁的谢辰生已安静地坐在位置上,仔细翻阅着自己写的长达七页的发言稿。不出所料,所谈内容又是充满忧虑:《当前文物保护工作中的几种错误倾向》,一如此前“足音”大标题所言:《谢辰生,“直言”与“直书”》。谢老穿了一件中式棉衣,脸颊清瘦,不断地有人上前与他打招呼、合影,谢老一次次微笑着站起来、坐下,再站起来、再坐下……
  虽已年逾九旬,为文物保护而奔波依然是他的常态:刚从安徽参加学术会议回来,就忙着去上海,紧接着马不停蹄地去新疆……退休快20年了,除了前两年生大病不得不在医院待着,谢老的足迹遍布中国文物保护的现场。
  今年最让他开心的,是《中国甲午以后流入日本之文物目录》在编纂完成66年后首次公开出版,9卷三大册收录了15245件中国流失至日本的文物。正是从参与《目录》编写时起,谢老开始与中国文物事业相依相伴。1946年,他随大哥、史学家谢国桢去上海,由文物专家徐森玉举荐担任郑振铎的助手,并参与徐森玉主持的《目录》编制。如今,负责《目录》工作的5人中,仅他一人健在。
  与谢老曾经一同奋斗的文物界老同志正在一个个离开。去年是徐苹芳,今年是罗哲文。每一次看谢老出席他们的追悼会时低着头、沉默着、缓缓走过的身影,就觉得他分外孤单。正如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所说,正是谢老和众多专家的一次次秉笔直书,许多文化遗迹得以保全,许多错误做法得以纠正。青山在,人未老,中国的文物保护感谢有他。
  (本报记者 杨雪梅)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米奇妙妙 发表于: 2012-11-8 23:18:23|只看该作者

人物成就

  谢辰生1950年10月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宣教干事。1953年起,任文物局文物处业务秘书、办公室秘书。1961年,起草《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指示》。1963年,参与起草《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管理暂行办法》《革命纪念建筑、历史纪念建筑、古建筑、石窟寺修缮暂行管理办法》。1967年,起草保护文物图书有关文件。1972年起,谢辰生同志先后任文物局文物处干部、副处长和研究室主任等职务,参与起草并参与修订我国第一部文化领域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积极推动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写入法律,在文物法规政策、理论研究方面作出突出贡献。
  20世纪80年代,谢辰生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卷编委会主任,撰写了文物卷综合性概述,提出“文物”定义,为构建中国特色文物学科作出重要贡献。1983年,他参加全国古代书画巡回鉴定专家小组,历时八年参与完成珍贵书画鉴定工作。1987年,负责起草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通知》。1994年离休后,谢辰生不顾年事已高、体弱多病,密切关注基层文物工作状况、始终关心文物事业发展,为文物保护奔走呼吁、忘我工作、不遗余力。2005年,他参与起草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积极倡议设立我国“文化遗产日”。他呼吁保护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引起中央高度重视,2008年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颁布、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荣誉表彰
  2009年,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谢辰生“中国文物、博物馆事业杰出人物”荣誉称号。

二:个人著作
  1. 谢辰生口述
  作者名称:谢辰生
  作品时间:2018年4月
  谢辰生口述、姚远撰写,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2. 中国甲午以后流入日本之文物目录(全3册)
  作者名称:谢辰生
  作品时间:2012年8月1日
  《中国甲午以后流入日本之文物目录》为十六开本,煌煌九卷三大册,是在抗战胜利后为向日本追讨自甲午(1894年)以来被劫夺珍稀文物和……
2# 四姑娘山
 楼主|米奇妙妙 发表于: 2012-11-8 22:01:35|只看该作者

人物生平

  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回国后,致力于文物保护管理事业。历任文化部文物局文物处业务秘书、副处长,国家文物局副秘书长、顾问,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在上海参与了战时文物的清理工作,并协助郑振铎编撰《中国历史参考图谱》、《甲午以后留存日本文物目录》等。倡导创办了景德镇古陶瓷制作博物馆、铜绿山古铜冶遗址博物馆,主持复制了随县编钟和古代珍贵纺织品,并负责开拓水文、地震考古新领域。
  1961年,主持起草《国务院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
  1982年,主持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并撰写《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卷》前言,第一次明确提出“文物”的定义。推动设立“文化遗产日”,力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出台,推动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立法进程。
  1995年退休后仍在为保护文物不停地奔波。1999年他亲赴浙江舟山定海考察,是第一批阻止定海文物破坏的专家之一;2000年他又赴新疆为西部大开发中的文物保护工作献计献策。现为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委员的职务,为文物保护奔走呼号,无怨无悔。
  2022年5月2日8时32分,谢辰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2 11:51, Processed in 0.109200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