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574|回复: 2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纪实·新闻一针一线“绣”出大产业 阿坝羌绣培训有了标准教材

 [复制链接]
源自:四川日报
4月19日,在阿坝州兴秀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当地群众正在学习绣羌绣。
  4月19日,在阿坝州兴秀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茂县羌族绣娘李兴秀(右一)给当地群众讲解羌绣制作要领。本报记者 李向雨 摄
⊙记者:徐中成

  4月27日,位于阿坝州茂县的兴秀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贫困户李昌莉正与其他40多名农村妇女一道学习挑绣、扎花等羌绣技法。再过几天,李昌莉就能独立做羌绣产品了,“学到一门手艺,以后在家就能挣钱了。”
  10年前,汶川县特大地震发生。灾后重建过程中,当地的羌绣逐渐声名远扬,并成为农村居家妇女灵活就业的主导产业。
  如今,历经10年发展,阿坝州的羌绣技艺传承情况如何?产业发展情况怎么样?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丢不下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丢不下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丢不下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丢不下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丢不下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丢不下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平武男孩吃花生米堵塞气管 三地医院合力救援成功脱险 达州五一小长假旅游揽金4亿多 红色旅游、体育旅游成亮点
2# 四姑娘山
 楼主|丢不下 发表于: 2018-5-2 13:54: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1 出版教材
羌绣不再仅仅“口授心传”

  “弧线拉长一点。”兴秀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一堂培训课上,58岁的李兴秀认真地给学员们讲解羌绣图的画法。
  李兴秀是当地知名的绣娘。20多岁时,她就在茂县、北川等地摆地摊,还帮人在布料上画花、扎花。如今,与羌绣打了30多年交道的她已是省级非遗传承人,并有“四川工匠”“四川工艺美术大师”等称号。
  如何将羌绣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李兴秀也曾苦苦探索。
  李兴秀说,以前,没有关于羌绣的系统教材,所以带徒弟“全靠口授心传。教得苦,学得累。”2008年前,李兴秀只带出了40多名徒弟。
  2008年,羌绣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政府的帮助下,李兴秀系统总结了羌绣的针法、绣法。
  2016年11月,李兴秀还与阿坝州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出版了羌绣教材。教材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生动实用,不仅让羌绣传承有了标准,还规范了羌绣技能,填补了全省乃至全国没有羌绣技能培训教材的空白。
  羌绣传承的核心和关键是人才。为让更多农村妇女学会羌绣,阿坝州积极搭建平台,开办各类培训机构,鼓励学校开设羌绣课程;同时,还制定从国家级到县级非遗传承人补助政策,以资金鼓励支持更多人传承羌绣技艺。如,州级非遗传承人每人每年就有3000元的传承补助资金。
  得益于此,震后10年,李兴秀和女儿李荟培训绣娘2.3万人次。“这些绣娘中,有的五六十岁,有的还是‘90后’。”李兴秀介绍。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在羌绣方面,阿坝州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个、省级非遗传承人7人、州级非遗传承人15人。

2 羌绣触网
助力脱贫增收

  一身朴素的羌装、黝黑淳朴的面容,是茂县西羌绣纺“掌舵者”祁安春给人的第一印象。
  4月20日,在茂县凤仪镇甘青村,祁安春正忙着扩建羌绣生产基地,“下一步准备扩大生产规模,让更多人增收脱贫。”
  2009年,残疾人祁安春带头创办了西羌绣纺艺术联合会。创办初期,联合会有300多人,且当年就卖出了80多万元羌绣产品。
  为让更多残疾人参与进来,祁安春不仅免费提供吃住,还一针一线免费教他们画样、绘色等最基础的羌绣技能。如今,祁安春的绣娘团队中,有七八十人是残疾人。
  杨浦英就是其中一名。通过培训学习,她不仅掌握了羌绣技能,还喜欢上了唱歌跳舞,性格也活跃起来了。杨浦英说,现在在家做羌绣产品,每月都有七八百元钱的稳定收入。她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兴秀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在增收脱贫方面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一期羌绣培训班40人,基本有一半是贫困户。”学校负责人李荟说。
  此外,为了让羌绣更好地推动增收脱贫,阿坝州一方面成立妇女羌绣就业帮扶中心、羌绣合作社、羌绣公司等,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方式,带动8000余名农村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另一方面,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加大电商培训力度,帮助羌绣产品走出大山。
  2016年,祁安春开始触网卖羌绣。如今她的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丢不下 发表于: 2018-5-2 13:54:00|只看该作者
3 走出大山
羌绣“链”上时尚

  产量小、成本高、产品单一、绣娘创新意识较弱……与蜀绣、苏绣等中国四大名绣比,羌绣的市场化之路还面临不少障碍。如何升级?
  对此,阿坝州积极与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高校合作,研究、推广羌绣;同时,还聘请科研院校专家,设计富有创意的绣品图案和羌绣文创产品。“研究机构、大专院校、企业等涉足羌绣,将给羌绣的发展注入新活力。”阿坝州文广新局局长陈顺清说。
  2015年初,理县“90后”羌绣传承人张居悦来到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驻地创作。当时,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邀请了十位跨界设计师参与羌绣创作。张居悦与设计师秦旭联合,采用羌绣中的“素绣”技法,并用秋海棠和石榴花作为图案元素,设计了一套黑色浪漫法式礼服。后来,这套名为“大山之托”的礼服还被带到了巴黎,参加高级定制时装周。
  这段经历,让张居悦记忆深刻。在她看来,羌绣发展之路要越走越宽,就必须打破原有的束缚,让羌绣“链”上时尚,充分对接市场。
  祁安春也有新的期盼,她希望政府每年可以组织羌绣产品探讨交流会,定期评选奖励优秀的羌绣产品;打造羌绣产业一条街,集中展示羌绣产品。
  “喜欢,才能绣出好产品。”李荟则期望政府可以多关注绣娘,并加大对绣娘的支持力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5 18:08, Processed in 0.109201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