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415|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问天 发表于: 2013-4-13 09:11:00|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2013年我国1亿学生玩网游引担忧

 [复制链接]
  当前,我国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约有3.4亿。孩子们能否快乐、健康、自由地成长,涉及亿万家庭的幸福,事关中国梦想的可持续实现。受一些不良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的影响,部分少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人生观、价值观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冲击,出现了人格心理上的危机。
  过重的学业压力,压抑了孩子的个性发展;不完善的家,缺失的爱,使孩子过早地与孤独相伴;上网成瘾、网络色情、校园暴力等“毒素”侵蚀着孩子,使他们成为“问题小孩”;物欲横流、奢侈享受的过度消费风气,使孩子攀比骄奢、丢弃勤俭……
  叶圣陶先生关于“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的警示至今发人深省。孩子是一颗没发芽的种子,最后长成什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天的社会环境。谁来为孩子们撑起遮风挡雨的伞?谁来为孩子们创造健康成长的空间?这是对全社会的考问,也是对每一个成人的考验。
  我们必须全面剖析当代少年儿童的成长环境、心理特点、认知行为等,深层次分析把脉、寻求破解之策,使孩子们顺利“破茧”,自由飞翔。(《半月谈内部版》2013年第4期)
  微博客、微小说、微视频,生活在互联网“微时代”,少年儿童很难与网络“绝缘”。互联网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是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平台,一方面也成为侵蚀孩子心灵的“毒素”。
  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孩子自控力不足,极易被不良网络游戏、网络色情所吸引,进而“宅”在家中、沉迷于网吧,最终会对其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网络游戏:侵蚀孩子的“毒瘤”
  去年10月,我国某地未成年劳动教养管理所公开一条数据,引起人们的关注:该所里的未成年劳教人员中,有80%曾沉迷于网络游戏。
  “网瘾青少年96%是沉溺于妖魔鬼怪打打杀杀的游戏,其他的有些是迷恋玄幻离奇的网络小说、网上交友聊天、网络色情等。《传奇》《魔兽世界》《地下城与勇士》《英雄联盟》等游戏对少年儿童危害最大。”一直致力于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的专家陶宏开表示。
  相关统计数据表明,不良网络游戏正成为少年儿童成长的“毒瘤”。《2012年度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网络游戏用户中,学生群体约为1.03亿,其中未成年人约为5242万人,约占学生群体人数的一半。
  更令人担忧的是,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公布的《中国游戏绿色度测评统计年报(2012)》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其测评的423款网络游戏中,不适合未成年人使用的游戏达332款之多,占总比的78.5%,适合6岁儿童使用的仅占2%。
  在毒害少年儿童的同时,很多网络游戏还攫取巨额利益。大量网络游戏存在消费陷阱,花钱打造游戏装备成为网络游戏中最普遍的设置。
  全国人大代表朱列玉表示,网络游戏是个虚拟的互动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如何赋予游戏行为以道德价值和法律价值,如何设计游戏行为的内容、模式以及行为间的因果关系,如何安排游戏过程和评价游戏结果,都是人为可控的。无论是开发新的少儿网络游戏,还是审查已有游戏的开放范围,都要广泛组织有关专家进行把关。

网络色情:扭曲成长的心灵
  “网络低俗之风,受害最重最深的还是少年儿童。”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秘书长郝向宏说,网络平台使色情内容更容易传播。不少少年儿童虽然是在无意中接触到网上黄色信息的,但自制力较弱的青少年往往出于好奇或冲动而进一步寻找类似信息,从而深陷其中。
  历年破获的网络色情案件显示,在网上浏览色情影视及其他色情信息的主要是青少年。统计数据显示,在违法犯罪的青少年中,大部分曾经受到网络色情等内容的诱惑。
  南京中医药大学心理学教授杜文东表示,迷恋网络色情对少儿最直接的影响是荒废了他们的学业,扭曲其身心健康甚至走向性犯罪。色情网站宣扬的是各种畸形的性行为,长期接受这些不良信息,会对少儿身心塑造产生破坏性影响。
  如何维护网络安全,还少年儿童一个干净的网络空间?专家呼吁,尽快制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从立法高度保护少年儿童的网络安全;对网络内容进行分级管理,评选推荐适合少年儿童的优秀网站等。

网络成瘾:“宅”在虚拟世界里
  “我们现在得紧跟网络步伐,如果同学说的新词不知道,会让大家笑话的。一些游戏也要加紧攻关,否则会在同学中失去威信。”12岁的张羡奇一边玩着《植物大战僵尸》游戏,一边同记者聊着天。他说目前很少与同学出去玩,大家的联系主要靠网络。“现在上课都人手一台iPad,去哪如果没有网络或WiFi,我都不知道该干什么了。”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儿童病房主任徐勇经常遇到这样的病例:一些住校生整天在宿舍待着上网游戏、聊天。24小时除了吃饭就是上网,其他都顾及不到。“网瘾导致的逃课等不良行为,是一种常见的少儿心理问题,而且全国范围内发病呈上升趋势。”徐勇告诉半月谈记者。
  由北京师范大学青少年网瘾防治研究中心等机构推出的《2012年度北京市中小学生网络生活方式蓝皮书》显示,如今每天都会上网的学生高达82.9%,70.4%的学生平均每天上网2小时,10.6%的学生趋于过度用网。
  半月谈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现在一些少年儿童的上网工具以移动设备为主,他们对于手机等设备极其依赖,甚至在洗澡和睡觉时都不离身,这会占用他们大量的学习和休息时间,甚至会影响睡眠质量。
  网络对孩子何以如此有吸引力?“有网瘾表现的孩子,其实是在网络中找自信、找自我肯定。”徐勇说。
  “在学习压倒一切的评价体系下,孩子们面临着严重的伙伴关系缺失和游戏缺失。”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心理治理总督导应力表示,现实给不了的东西在网络中可以轻松获得,因而孩子一旦接触到网络,便会被其深深吸引,如果缺乏自制力和正确的引导,很可能沉迷进去而无法自拔。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认为,要做网络时代的好父母,一定要与时俱进,最好就是自己与孩子一起去尝试了解网络。杜文东提醒,孩子的自制力不足,综合判断能力差,要经常给予正确的指导。家长在引导孩子健康上网的同时,还要更多地让孩子回归大自然,多在现实环境中与人交流。(记者:蔡玉高 刘翔霄 张颖 王昆)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问天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问天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问天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问天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问天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问天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寻访茶道:中日茶道的碰撞与回归 谁制造了1.45亿美元移民骗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31 07:08, Processed in 0.1092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