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769|回复: 2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睢文发 发表于: 2013-10-4 18:18:23|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探讨研究鱼凫文化三论

 [复制链接]
潘殊闲

一、鱼凫—温江的历史文化名片

鱼凫无疑是温江历史文化最大也是最重要、最响亮的品牌。在历史上,有关鱼尧,有关鱼凫与温江的文字记载是较多的,如:

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名日相淡,后者名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①周失纲纪,蜀先称王。有蜀侯蚕丛·一次王曰植灌,次王曰鱼凫。②

成都府自三代以前为蜀国,其君曰蚕丛,曰伯雍,曰鱼凫,日杜宇,日开明,相继王之。③

鱼凫城在温江县北十里,相传古鱼凫所都。④

鱼尧王墓在温江县北二十五里。⑤

鱼凫故宫在温江县北十里,有鱼凫城。相传古鱼凫氏都此。宫址无存。⑥

由以上资料可以知道,在杜宇王国之前,蜀史有三王,相继为蚕丛、佰灌(又写作佰漫、伯雍、折灌)、鱼凫(又写作鱼易、鱼尾、鱼妇)。在温江境内,有关鱼尧的遗迹有鱼凫城、鱼尧王墓、鱼凫故宫等。

蜀史三王真有其人吗?客观地说,由于时代渺远,文献难征,三代蜀史已变得较为混沌不清。童恩正先生认为,《华阳国志》所谓“周失纲纪,蜀先称王”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蜀王本纪》明言“从开明以上至蚕丛积三万四千岁”,证明这都是一些远古的传说。蚕丛、植瘦、鱼尧等人,当然不能理解为后代的“王”,而只是一些部落或部落联盟的酋长,其间也没有什么直接承袭的关系,这从“各数百岁”之类的叙述中可以看出①。蒙文通先生也认为,三位蜀王中每一位的名姓,均为“一代之名,而非一人之名’,②。这些说法有一定道理。

对于远古的历史,由于受资料的限制,许多史事都只能推测,三代蜀史较为一致的史事是在杜宇王之前,古蜀国确实存在着几个“朝代”,这些蜀之先人都生活在氓江流域一带,其中的鱼尧时代,在温江留下较多的遗迹和传说。不然,历史上的那些记载就成了无源之水。换言之,不论蚕丛、植镬、鱼凫是人也好,朝代也好,抑或是图腾符号也好,它们都是古蜀文明的源和根,就像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一样,具有一种符号的意义。

由此言之,鱼尧与温江有着一种割不断的历史文脉。综观温江的历史文化长廊,没有比鱼凫这一古蜀先祖的名字更为响亮的了,它客观上已成为温江的历史文化名片。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睢文发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睢文发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四川方言“茅司”、“人户”考──兼论及与之相关的文化意义 论司马相如
2# 四姑娘山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13-10-4 18:18:5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二、鱼凫—古代四川的形象代表

鱼凫作为古蜀五帝之一,虽然其不少遗迹和传说与温江结缘,但温江毕竟属于四川,故鱼尧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古代四川的形象代表。诚如四库馆臣所云:“蜀虽僻处一隅,而蚕丛、鱼凫以下,古迹为多。长卿、子云以后,文士为众。又地形奥衍,百产繁饶。富庶之余,溢为奢丽。岁时游乐,亦自古为盛。故其见于记载,形于歌咏者,自扬雄《蜀王本纪》、憔周《三巴记》、李克《益州记》以下,图籍最多。遗事佚闻,皆足资采披。’,③

而鱼凫成为四川的形象代表,在相当大程度上源于李白的这篇不朽名作《蜀道难》:

意吁嗽,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猿揉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们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晓嵘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恶,冰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噬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鬼,一夫当关,万人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

这篇吟咏蜀道的千古绝唱,把古蜀渺远的历史,通过蚕丛与鱼尧两个先王形象,敷衍得相当精彩生动。而“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经典名句,由此家喻户晓。作为古蜀开国的先王,鱼尧的名字遂成为四川的代名词:

夫蜀自鱼凫开国,以褒斜为前门,熊耳为后户,玉垒、成都为城郭,江潜、绵锥为阪池。沃野天府,古人所称。将欲纪载详明,则蜀志之修良亚也⑧。

蜀自人皇肇辟,帝誉分封,及虞、夏间为梁州之域,嗣是任土作贡,世隶侯伯,自仪错入。而蚕丛、鱼凫,开国之迹茫然。汉置益州部,刺史察举诸郡。厥后唐设节度并采访处置等使,宋设安抚,分益、梓、利、夔四路,历元及明,又几经因革焉③。

而这种以“鱼尧”、“鱼凫国”代称四川的用法,在诗文中则更多:独疑参井通秦塞,始信氓峨限蜀都。见说直西多鸟道,懒从开国问鱼凫④。

通守方忻再命新,东风疏雨拂行尘。封疆远入鱼凫国,歧路正逢蚕市春。彭站晓岚迎画年,锦江晴绿照朱轮。归期不待更书至,旧有清名在措绅⑤。

文翁昔时理蜀土,能令蜀人似邹鲁。范公今者镇江东,亦云教化似文翁。文翁范公本同志,蜀人吴人有殊异。蜀人之先自鱼凫,不闻道德能过吴。吴前泰伯后季札,礼让继为天下师。迄今遗风未全灭,得逢贤侯益昭晰。本之旧俗已相百,况乃磨碧皆俊杰。当时文翁化蜀者,独有扬雄及司马。后生可畏不可诬,安知不在吴公下。吴人于今歌且仰,我公去矣安所仿。愿公上佐天王明,姬文孔术从兹行⑥。

暖雾团云晚气酣,桅车游女密于蚕。锦城行乐忘归客,家在鱼凫碧水南⑦。

某偶然来访于鱼凫,幸甚获陪于鸯凤。愧非孙楚,不能为参卿军事之高。初见李翱,聊亦致得贤主人之贺,渴顶面语,欺究心期⑧。

奏第天庭,惭骥牛之并进;宦游江诸,叹鸿燕之相违。方扁舟沂峡之初,属大意渡沪之久,高公之谊,先我以书。恭惟某官,文应霄踱,望储坤络。自鱼凫、蚕丛之开国,辈出异人。如凤麟芝草之瑞时,首推明府。穿朝衫而雅倦袖,郎笔以速行。龙节虎符,控临荆水;绣衣玉斧,照耀蜀天。眷兹江阳,属我贤帅。儒兵无敌,岂干戈介青之威;土俗自驯,皆礼乐诗书之教。外庸滋茂,大任有归。某望阻光尘,屡更华序。兹叨乘于小传,乃密接于巨藩。分楚月于南楼,虽失趋承之便;聚汉星于东井,尚资辉映之多。报言甚疏,有怀莫究⑨。

寺分糜鹿台前住,人向鱼凫国里来①。

采药他年入龙虎,们参何日返鱼凫②。

蜀栈凌云不见行,剑门烟树最关情。君家正在鱼凫国,出尽平川是锦城③。

三巴空有泪,独夜不成眠。流宕鱼凫国,凄其鸿雁天。④。

苏询老家曾有木假山,实有类今人所谓的“乌木”。苏询作有《木假山记》,认为木之“最幸者,漂沉泊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余,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其家就有这样的“三峰”,苏询爱之不已,以为“其有数存乎其间”。在苏沟的眼中:“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刻削,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⑤梅尧臣对苏询的木假山甚为感兴趣,曾作《赋苏明允木假山》,有云:“空山枯楠大蔽牛,霹雳夜落鱼凫洲。鱼尧水射几千秋,蠢肌烂随沙荡流。惟存坚骨蛟龙嫂,形体三山中雄酋。左右两峰相连翼,尊奉君长无慢尤。苏夫子见之惊且喜,买于溪史凭貂裘。因磋大不为梁栋,又叹残不为薪槽。雨侵鲜涩得石瘦,宜与夫子归隐丘。”⑥“霹雳夜落鱼尧洲”虽为想象之句,但可以看出鱼尧所代指的四川在梅尧臣心目中的影响。

甚至明人王鳌撰写的寓言故事《裸母传》也以鱼尧国为背景:

裸母者,蜀之鱼凫人也,不知其世次所自出。相传黄帝时有神自天降,女身马首,人以其状裸裸然也,号日“裸母”。母为人柔婉,有妇道,以其丑也,嫁久不售。母虽妇人,而有经纶之志⑦。

可见,鱼凫在古蜀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今天,我们发掘出了三星堆和金沙遗址,似乎它们已成为古蜀文化的当然代表。应该承认,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出土的大量文物,确实给古蜀文化罩上了一层绚烂的光环,让世人震惊,甚至眩晕。这种绝美,使得远在中原之外的金沙,其出土的金箔太阳神鸟,能够成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这是值得我们骄傲的。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出土之前,四川邀远历史的代表,还真得依赖李白《蜀道难》的精彩敷衍。这种敷衍,让所有读过《蜀道难》的读者,自然地把蚕丛与鱼尧和四川联系起来,并由此演化为四川的一个形象代表。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13-10-4 18:19:07|只看该作者


三、四川文人的鱼凫情结

鱼尧作为古蜀五帝之一,已演化成四川文化的一个形象代表,文人(包括在四川出生、或祖籍在四川、或在四川为官、游览、 作为四川人,特别是四川居住过的文人),这一文化符号实已具有浓烈的象征意义,在他们的心中拥有崇高而特殊的地位。

以鱼凫为代表的古蜀文化,邀远神秘,它常常激起蜀之后人的玄想冥思。即便是今天挖掘出了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发现了大量的实物器具,但这种邀远神秘之感丝毫不亚于古代的人。今人看到众多实物器具之后尚对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充满无数疑惑,更不要说古代的蜀人,他们既没有看到古蜀先帝留下的遗物和文字,也缺乏所谓的“科学常识”。他们所依凭的不外就是《蜀王本纪》、《华阳国志》等书的简略记载,更为李白的“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而兴浩然之长叹,发思古之幽情。所以,作为蜀地之人,不可避免地都会对自己的先祖充满一种敬畏、膜拜之情。换言之,在四川文人的心中,对古蜀先帝的代表鱼凫拥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氰氢着一种浓郁的情结。如宋人孙松涛的《观古鱼凫城在温江县北十五里有小院》:

野寺依修竹,鱼凫迹半存。高城归野垄,故国霭荒村。古意凭谁问,行人谩苦论。眼前兴废事,烟水又黄昏①。

孙松寿,郫县人,绍兴五年进士,尝为汉嘉守,除直秘阁,是当时的蜀中名人。在孙松寿的眼里,古蜀先帝的鱼尧城千百年后已是“高城归野垄,故国霭荒村”,几多惆怅在笔底流淌。毋庸讳言,寻根问祖是每一个人的心期,孙松寿来到温江的古鱼凫城前,一种对蜀祖的崇敬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这种思古之幽情,通过一句“古意凭谁问”之设问,道出了浓浓的乡国情怀和宇宙人生感啃。

张方平(1007一 1091),字安道,晚年号乐全居士,应天宋城(今河南商丘)人。作为外乡人,他于至和元年(1054)七月出知益州,对四川充满情感,曾不遗余力延誉三苏,成为三苏人生转折的重要贵人。他人蜀时路过剑门关,面对这一历史雄关,遂引发思古之幽情,写下了这首在蜀言蜀的诗作:

地维绝脉摧鳌足,天垒横霄壮井舆。谁轧祸萌通鸟道,古来风土感鱼凫。壶中日月邻方外,海内山河入帝图。过此益知方面重,万兵开府一寒儒②。

“古来风土感鱼尧”之句,道出了外乡人对蜀地历史的感性认识,也可以看出入蜀为官的张方平对古蜀先帝鱼凫的好奇和玄想。

宋人说袁友((1140-1204),字起岩,自号东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庆元二年(1196),出为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庆历五年,他曾命属官编辑《成都文类》五十卷,书成之后,他为《序》,中云:“益,古大都会也。有江山之雄,有文物之盛,奇观绝景,仙游神迹,一草一木,一丘一壑,名公才士,骚人墨客,窥奇吐芳,声流文畅,散落人间,何可一二数也。凡此者,予来三年,亦既略睹矣。或曰:‘《两京》、《三都》以赋而传。使无传焉,斯文泯矣。’然则舞汉以来,其文以益而作者,今独无传可乎?有益都,斯有此文。此文传,益都亦传矣。爱属寮士披诸方策,衷诸碑识,流传之所脍炙,友士之所见闻,大篇雄章,英词绮语,折法度,极眩耀,其以益而文者,悉登载而汇辑焉。断自汉以下,迄于淳熙。其文篇凡一千有奇,类为十一目,厘为五十卷。益之文兹备矣。”①一个外乡人蜀为官之人,自觉致力于四川的文化建设,其精神令人感佩。其对四川、对成都的钟爱,溢于言表。在离任之际,他对自己的接任者写了一封贺信,中云:“自愧鱼凫之旧,相遇而适。我愿喜无鸿燕之违,掳心欲言,更面以布。”②之后,又写了一封《远迎四川刘制置启》,开篇即云“伏以蚕国抚封”③,这里的“蚕”,乃“蚕丛”之简称。可见,蚕丛、鱼凫在蜀守心目中的文化地位和象征意义,已俨然成为一种永远的生命情结。

宋人程公许(1181-1251),字季与,一字希颖,号沧州,叙州宣化(今四川宜宾)人。在其笔下,鱼尧也是一种家乡的文化符号,诚如这首《自七曲祠下乘马至上亭二首》之一所描绘的:“征鞍不怕朔风颠,揽尽鱼尧气脉全。秦岭剑攒青不断,撞江带小碧相连。五云楼殿元皇宅,一柱西南半壁天。分职幽明两无愧,玉关快马洗风烟。”④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今四川成都新都区)人。他是明代四川唯一的状元,一生著述繁富,影响甚大。中年之后,因“议大礼”事件,被滴戍云南永昌卫,一去就是三十年。三十年中,他常往来于川、滇之间,留下了不少作品。如这首《登丹棱县白塔寺与吕竿川同赋》:

辜堵岩婷出半空,蔚蓝天界接刚风。鱼凫疆域遥瞻外,龙鸽山川近览中。乍似潜虫L穿坎窗,俄惊飞鸟出樊笼。登高胜侣归来晚,楼阁烟花紫翠重⑤。

丹棱位于成都平原南端,距鱼尧故都也不远,杨慎站在半山中的白塔寺上,“鱼尧疆域”已幻化在眼前,故云“遥瞻”。这既是眼前所见之景,更是诗人对家乡的文化记忆。这种鱼亮情结在杨慎所作的《异鱼图赞》之《石首化兔》中亦有体现:“南有鱼凫国,古蜀帝所都。娄县石首鱼,至秋化为尧。鱼凫之名,义沂此可求诸。”⑥

像这样具有鱼凫情结的文人是不少的,究其原因,乃在于鱼凫具有的特殊人文符号,在四川文人心目中的特殊意义。而鱼凫城所在的温江,也因此成为古代四川人的精神故乡、文化故乡、生命故乡。

综上所述,鱼凫作为古蜀五帝之一,与温江结下深厚渊源,成为温江最大的历史文化名片。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鱼凫以其丰富的文化意蕴,成为四川的形象代表,在四川文人心目中拥有特殊的文化情结。站在新的世纪,鱼凫的历史烟云虽更加邀远,但其厚重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众多的悬疑,仍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挖掘梳理。作为鱼尧故城的温江,更应该旗帜鲜明地将这一宝贵的历史文化品牌树立起来,统领温江的文化建设。

(作者单位:西华大学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

源自: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五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21 23:47, Processed in 0.1404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