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707|回复: 0

[2013年历代名人:毛泽东赞商鞅是伟大的政治家

 [复制链接]
本文摘自:《毛泽东瞩目的帝王宰相》
⊙ 作者:詹全友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导语:毛泽东评点秦始皇: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不但政治上统一中国,而且统一了中国的文字、中国各种制度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可是被人骂了……
商鞅
  商鞅,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他一生的主要活动和贡献,是在秦国实行变法,历史上称之为“商鞅变法”。公元前338年,他被处以五马分尸的极刑,结束了其惊涛骇浪的一生。青年毛泽东称他是“求其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
  【毛泽东评点商鞅】
  商鞅之法,良法也。今试一披吾国四千余年之纪(记)载,而求其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鞅当孝公之世,中原鼎沸,战事正殷,举国疲劳,不堪言状。于是而欲战胜诸国,统一中原,不綦难哉?于是而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宄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吾于是知吾国国民之愚也,吾于是知数千年来民智黑暗国几蹈于沦亡之惨境有由来也。
  ──摘自毛泽东1912年《商鞅徙木立信论》
  (见《毛泽东早期文稿》第1~2页,湖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7月出版)。
  【商鞅传】
  伯 乐 难 觅商鞅(约公元前390年~前338年)姓公孙,名鞅,是卫国的没落贵族,是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吴起的同乡。祖上本姓姬。依照古代称呼姓氏的习俗,有地位的人往往以国或封地等为姓,因此,他又名卫鞅;后来入秦,封地于商(今陕西商县东南)等15邑,人们又称他为商鞅,号商君。
  商鞅所处的时代,正是整个社会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的时期。新旧阶级之间,各阶级、阶层之间的斗争激烈而复杂。在意识形态领域里,涌现出一批代表不同阶级、阶层及各政治派别的思想家。他们对社会和宇宙万事万物作出解释,宣传各自的主张和学说,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商鞅自幼心怀大志,聪明过人,勤奋好学。为了丰富知识,培养和增强治国本领,他除刻苦自学外,到处拜师学艺,年轻时,他曾拜杂学大学者尸佼为师。在恩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商鞅对各学说均有所涉猎。由于法家创始人李悝在魏国推行变法成功,商鞅因此崇拜李悝,进而对法家思想青睐有加,倾心法律,“少好刑名之学”。他全力研究李悝的学说,对《法经》更是倒背如流。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20多年的刻苦学习,商鞅已是满腹经纶,才华超群,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只要有人重用他,他就会一飞冲天,名闻天下。
  由于卫国弱小,在各大国夹缝中过日子,除了自保,不可能有大的作为,加上卫国国君又不识才,整天只知道吃喝玩乐。商鞅见祖国如此状况,自忖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就想另寻明君。
  当时,魏国虽然由于李悝等名臣早已谢世,魏国势力已不如从前。但在宰相田文的辅佐下,魏国虎威犹存,仍然是最强大的国家。因此商鞅决定到魏国谋求发展。
  商鞅一路风雨兼程,于公元前365年来到魏国,谁知田文病逝,公叔痤继为宰相,商鞅只好委身其门下。不久,他的才能被公叔痤发现,任命他为中庶子,每有大事,必与他计议,商鞅谋无不中,深得公叔痤欢心,引为心腹,准备为他谋取高官。不幸的是,公叔痤还没有来得及向魏惠王推荐商鞅,便得了重病。
  公叔痤趁魏惠王探望病情的机会,极力举荐商鞅,认为他是天下奇才,比自己才能高出十倍,建议用商鞅当宰相。当魏惠王表示犹豫时,他对魏王说:“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否则会后患无穷。”可见商鞅在公叔痤的眼中是个了不起的人才。魏王走后,公叔痤派人叫来商鞅,让他赶快逃跑。商鞅泰然说道:“大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终于没走。足见年轻的商鞅面对生死问题,镇定自若,而镇定又来自对事物的准确判断,确实胜过公叔痤一筹。
  果然不出商鞅所料,魏王只是一个庸才,不是一个革命性的人物。回宫后,他对左右说:“公叔痤病入膏肓,已语无伦次,一会儿要我用公孙鞅当宰相,一会儿又叫我杀掉公孙鞅,他自己都不知道他在说些什么。”
  公叔痤病逝后,商鞅知道再在魏国呆下去也不会有什么发展,决定另谋出路,正好秦孝公下令求贤,商鞅感到这是个有为的君主,决定西行入秦。尽管在魏国的几年间,商鞅没有受到重用,但他利用一切时间考察魏国国情,对李悝的主张又加深了理解,学问才华又精深了不少,为其今后名闻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游 说 孝 公秦国原是陕西西部的一个小国。西周末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雒邑(今河南洛阳)有功,被封为诸侯,以岐(今陕西岐山)为中心,势力逐步发展壮大。秦穆公(公元前659年~前621年在位)时,重用百里奚,整顿政治,奖励生产,国家日益富强,疆土向东拓展,与晋国接壤。因东进计划为晋国所阻,秦国只得向西戎地区进展。春秋后期,秦国社会有了相当的发展,井田制开始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旧的奴隶制逐渐崩溃。但秦国仍是奴隶社会,保守的奴隶主势力干预国君废立,从春秋末年的厉共公至战国中期的秦孝公,一百余年间,秦国九易君主,局势动荡不安。不仅如此,魏国是秦国的东方劲敌。魏文侯用李悝变法强盛后,夺走了秦国的河西地区。从此,秦国失去了东边的大河屏障,而处在强魏的直接威胁之下,魏国成为秦国的主要外患。因此,中原各国诸侯都瞧不起它,把它视为“夷狄”,甚至连中原诸国的会盟都不让它参加。孔子周游列国,唯独“西行不到秦”,可见秦国是何等偏僻与落后。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他是历史上一位有为的国君,可以说是秦统一中国的奠基人。
  这位年仅21岁、嘴上无毛的年轻国君已深感内忧外患形势的严峻,决心励精图治,改变秦国贫穷落后的面貌。于是,他下了一道求贤令:“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秦国在传统上向来是不肯以土地授封的,可见“尊官”、“分土”是一种非常破格的奖赏。
  商鞅来到秦国后,先去游说秦孝公宠幸的太监景监,景监也是一个爱才之人。言谈之中,他发现商鞅是一个旷世奇才,就请商鞅住下,自己立即进宫向孝公推荐。孝公正为求贤令发布后无人自荐之事发愁,一听宠臣所言,大为高兴,马上召见商鞅。
  由于不了解秦孝公,加上变法是一件重大的事情,谨慎的商鞅决定试探秦孝公。他拜见秦孝公后,秦孝公迫不及待地向他请教治国之道。商鞅不慌不忙,大谈“帝道”,历数三皇五帝统治人民的事迹和办法,暗示秦孝公无为而治。谁知秦孝公不感兴趣,听得直打瞌睡。商鞅一见,也不再说,告辞而去。
  第二天,秦孝公责备景监:“你介绍的人是个说空话的,有什么用?”景监受了责备,回去怪商鞅。商鞅说:“我说的是帝道,可是秦君听不进去,怎能怪我。请您再帮帮忙,就说我有更好的主张陈说。”景监也是一个大度之人,决定再帮商鞅,但考虑到秦孝公正在气头上,想等几天再说。
  五天后,在景监劝说下,秦孝公又召来商鞅,商鞅这次换了一个话题,谈起“王道”来,他希望孝公学习商汤、周文王、周武王,以礼、仁义治天下。结果,仍不合孝公胃口。景监在商鞅入见秦孝公的过程中,为商鞅捏了一把汗,故一直在门外等候消息。一见商鞅出来,他急忙迎了上去,得知结果后,就埋怨商鞅行事糊涂。商鞅辩解说:“不是我不懂事,而是未察君意,经过这两次试探,我明白了大王的需要,请为我再通报一次。”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今日雨又风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今日雨又风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今日雨又风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今日雨又风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今日雨又风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今日雨又风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10月北京剧场上演怀旧风 名著改编上舞台 外交史:咸丰年间中国第一次成立外交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9 04:21, Processed in 0.1716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