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557|回复: 0

[2014年毛泽东看《白蛇传》:不革命行吗

 [复制链接]
刘继兴
毛泽东主席在看琼剧《红叶题诗》时和演员握手
  毛泽东对传统文化钻研颇深,兴趣十分广泛,尤其喜欢看戏曲。韶山毛泽东纪念馆收藏的主席遗物中,共有唱片和磁带2千多张(盒),其中数量最多的便是戏曲。
  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很喜欢看戏。当时条件很艰苦,文化娱乐活动很单调,只有周末舞会和偶尔的戏曲演出。而只要演戏,时间又允许,毛泽东总是争取去看。在西柏坡指挥解放战争的时候,毛泽东休息的方式就是听一段高庆奎的《逍遥津》,或是程砚秋的《荒山泪》,他尤其喜欢高派的唱腔。1949年,尚未进城的毛泽东连续两次看了梅兰芳和程砚秋的戏。其中毛泽东观看了梅兰芳演的《霸王别姬》,他向不懂戏的警卫员说:“梅兰芳是中国第一名旦,在四大名旦中,他可是排在第一!”
  建国后,有关毛泽东看戏的记载更多。如: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春节,兴致很高的毛主席亲自邀请昆曲表演艺术家韩世昌、白云生演出《牡丹亭·游园惊梦》。1952年2月,毛泽东在北京观看了梅兰芳演出的《金山寺》、《断桥》,他说:“梅先生很会扮演,通身是白,惟上额头一个红缨,银装素裹一点红,美极了!”事后梅兰芳听说了主席的夸奖,非常激动地说:“这么多年,从未有人谈过白娘子的扮相。其实我是费了很多时间来研究的。”1958年毛泽东到上海视察。市委负责同志为主席准备娱乐活动,征求他的意见时,他说:“还是看场《白蛇传》吧。”一次在湖北视察工作,他提出要看已流传不广的原始黄梅戏。他看了当时被一些人认为有黄色之赚的传统戏《张二女推车》边看边说:“有意思,有意思。”1975年8月,毛泽东要做白内障摘除手术,上手术台之前,毛泽东让放一首岳飞的《满江红》,选的是上海昆曲剧院岳美缇的演唱版本,唱腔高亢、有力,毛泽东正是伴着激昂的旋律到手术室接受手术的。
  毛泽东看戏很专注,很容易入戏,与剧中人同悲欢。1953年到1954年,他连续看了几遍《白蛇传》,每次看都流泪。1958年他在看了李玉茹主演的《白蛇传》,几次为许仙和白娘子的生离死别所哽咽,当白娘子被压在雷峰塔下,毛泽东激动地站起来说:“不革命行吗?不造反行吗?
  在演出结束的接见中,毛泽东热情地和演小青的演员握手,表扬其见义勇为、不畏强暴和助人为乐;和演许仙、白娘子的演员热烈握手,赞扬他们乐善好施、大胆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此时,完全沉浸在戏中的毛泽东是把舞台上的一切,都当成现实。故而,那个倒霉的“法海”演员,倍受冷落。毛泽东看了他一眼,立即“憎恨地”扭头便走,──根本不和他握手。
  毛泽东看戏动情之余,还进行很认真的理性思考,凡是不合情理的,违背历史的都逃不过他的耳朵。他曾多次为传统戏曲“挑刺”,而且往往一针见血。
  一次,毛泽东看谭富英与裘盛戎合演的《捉放宿店》。陈宫有一段流水板的唱腔:“休流泪来免悲伤,忠孝二字挂心旁,同心协力把业创,凌烟阁上美名扬。”戏后毛泽东问谭、裘两位知不知道凌烟阁的典故,两人都答不上来。毛泽东告诉他们:“凌烟阁建于唐太宗时,是纪念开国功臣的地方。问题是汉朝的陈宫怎么唱出几百年后才有的凌烟阁呢?”两人一时语塞。毛泽东建议他们只要修改唱词的末一句,问题就解决了。
  谭富英感慨地对师妹王则昭说:“当初学戏是口传心授,师傅怎么教就怎么演,所以演了这么多年还是不知其所以然。看来真得钻研文化和历史,不然难免闹笑话。”此后几天两人按毛泽东的意见修改,把最后一句改为“匡扶汉室美名扬”。
  毛泽东不但对剧情、唱词很注意,对服装道具也看得很仔细。一次他看完谭富英演的《失空斩》,问起他在扮演诸葛亮时胸前佩带朝珠的来历。
  毛泽东听后点了点头又以商讨的口吻对谭富英说:“诸葛亮是三国时的大丞相,当时佛教还没有传入中国,他怎么能戴佛珠呢?当年令祖(谭富英的祖父谭鑫培大师)演戏佩戴,是表示对慈禧感念,并不是剧中人物诸葛亮应该佩戴。前人事出有因,情有可原,后人也如法炮制,是不是于理不通?”
  毛泽东一席话,使谭富英佩服得五体投地,此后再扮演诸葛亮就不再佩戴佛珠了。
  曾任国务委员兼公安部部长的王芳,是一位传奇式人物:早年,他担任锄奸科长、保卫部长、敌工部长。解放后,杭州是毛泽东最喜欢去的地方,当时王芳担任浙江省公安厅厅长,肩负保卫工作重担,成了毛主席的“大警卫员”。王芳在回忆录中也曾提到毛泽东给戏曲挑错的趣事:
  “主席不仅爱听京戏,还懂戏,对京戏有不少研究。对京戏人物上场下场,锣鼓点子时间太长很有意见,说上场就那么几个动作,按按帽子,捋捋胡子,摆摆水袖,用那么长时间。下场呢,连抬轿子的轿夫都下场了,还一步一摆地慢慢走下去,而且骑马也是那个台步,走路也是那个台步。
  《苏三起解》中唱道:‘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未曾开言我心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哪一位去到南京转,与我那三郎把信传,纵使苏三把命断,来生变犬马我当报还。’其中‘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那两句台词,主席认为意思不通。苏三既然离开了洪洞县,怎么还在大街前?应当是‘苏三要离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才通。主席说得有道理,可是至今这两句台词仍然那样唱。  京剧《空城计》中,诸葛亮在城头上唱:‘城外的街道打扫净,准备这司马好屯兵。诸葛亮无有别的敬,早买定羊羔美酒,犒赏你的三军。到此就该把城进,为什么犹疑不定进退两难为的是何情?左右琴童人两个,我是又无埋伏又无有兵。’对‘又无埋伏又无有兵’这句,主席说,‘兵’和‘埋伏’是一个意思,埋伏就是兵,兵就是埋伏。应该是‘内无埋伏外无救兵’或者是‘既无埋伏又无救兵’,不能说‘又无埋伏又无有兵’,这句话不通。  主席讲《辕门斩子》中的杨延昭穿白袍,不穿紫袍,不符合当时历史情况。像杨延昭这样的官在家时应穿紫袍,而且他穿白袍同戏里唱的内容也对不起来。八千岁向杨延昭讲情时唱:‘那时节不是我将你来保,焉有你今日里玉带袍。’杨延昭唱:‘那一阵我杨家得到关照,论功劳才挣下这玉带紫袍。’这个事我后来还专门作过考证。‘文化大革命’中岳飞庙拆了,岳飞像砸了,‘文化大革命’后群众强烈要求重建岳飞庙,重塑岳飞像。我请杭大历史系教授查一查当时历史,岳飞应当穿什么衣服。他们说,应当穿紫袍。岳飞和杨延昭都是宋朝的一二品官,应当都穿紫袍。”  王芳的回忆录中,还记载了毛泽东与他就京戏中的周瑜的真正死因,由此我们可看出毛泽东极为渊博的史学知识。“1959年三四月份,毛主席来往于沪杭之间,并于4月6日至10日在杭州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当时刘庄、汪庄还未改建好,于是主席办公、休息的地方都在南屏游泳池。一次,我陪主席游泳后吃饭时,他因为知道我喜欢京戏,在山东根据地时又演过京戏《黄鹤楼》中的周瑜,就问我周瑜是怎么死的。我说是被诸葛亮气死的。他说,不对。周瑜不是被诸葛亮气死的,而是被孙权气死的。孙策死后,他的老婆大乔年纪很轻,住在后宫很寂寞,因此,大乔经常请小乔去陪她,有时周瑜也陪小乔去后宫看大乔。他去的次数多了,在后宫留的时间又长,因此,孙权对周瑜很有意见,但又不能当面讲,就处处刁难他,给他脸色看。再加上军事上不断失利,一再败给诸葛亮,孙权对他的看法更大,脸色更难看。周瑜是个十分高傲、器量又小的人,哪里受得起这种屈辱,忧郁成疾,不久就病死了。”
  毛泽东还常常古为今用,将戏曲和现实结合起来。如1956年4月,浙江省昆苏剧团演出新本《十五贯》,毛泽东曾两次到剧场看戏,赞扬《十五贯》是个好戏:“这个戏全国都要看,特别是公安部门要看。这个戏反对主观和官僚主义思想作风,提倡调查研究,对于巩固新中国政权,警告业已滋生的腐化行为是大有裨益的。”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现代家里蹲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现代家里蹲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现代家里蹲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现代家里蹲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现代家里蹲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现代家里蹲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大数据前三十年:“数字出干部”的前身──大跃进剖析 卫计委:进一步规范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3 14:08,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