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769|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跟我走 发表于: 2014-3-26 14:46:00|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纪实·新闻何炳武谈书法与中国文化:书法,是一个民族的记忆

 [复制链接]
陕西日报
  书韵墨香、笔致风情。从仰韶文化陶器上刻画符号的文字萌芽,到甲骨文上朴素的审美意识觉醒,历经金文的古拙、秦篆的婉约、汉隶的肃穆、魏碑的方正、唐楷的端庄,当中国文化开始以书面形式积累和传承时,中华民族也便有了书法艺术的瑰宝。
  书韵墨香、笔致风情。中国人的毛笔,是一种神奇的书写工具,东汉才女蔡文姬之父蔡邕有云:“惟笔软而奇怪生焉。”传统的中国书写者们在蘸墨挥毫之初,已将方方宣纸规划心间,一个个方块字驰骋开来。
  中华民族的心灵史卷和文化山河,便在这柔软的笔墨中抒写而成了。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艺术研究所所长何炳武,让这位书法艺术与文化的著名学者,与我们畅谈和分享这卷“书法艺术”中的文化山河。
  记者:书法艺术,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中国国粹之一。您怎么理解这份独特的艺术魅力?
  何炳武:你看,从仰韶文化陶器上刻画符号的文字萌芽,到甲骨文朴素审美意识的觉醒,历经金文的古拙、秦篆的婉约、汉隶的肃穆、魏碑的方正到唐楷的端庄,当中国文化开始以书面形式积累、传承时,也便有了书法艺术的萌芽,中国书法也从一门实用性技能,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纯粹的艺术表达方式。书法艺术,不仅标志着人们文化素养与道德情操的层次,也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与情感交流,完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人格与内心世界,并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精神魅力,对东方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在世界文化艺术中有着无与伦比的卓越地位,她既使人惊诧,也使人着迷。
  记者:中国书法,又被誉为传统艺术的“艺中之艺”,是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审美表象。可以分享一下那些浸润在书法艺术中的传统美学么。
  何炳武:在书法创作过程中,我们对笔画方圆的处理,对墨色枯润的运用,对汉字结构疏密的安排,对章法、布局和谐的经营,以无形求有形,以有限观无限,都是传统文化辩证统一的哲学。篆、隶之古朴严谨,真、楷之庄重整齐,行、草之流畅奔放,无不彰显着中华文化之和谐、唯美,融空灵、抽象与和谐于一体,集天地之气,抒浩然之志,趋“天人合一”之至高的意境。笔画间的映带之势、顾盼之姿,章法上的雅致匀衡、牝牡相衔等中和之美,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崇尚的“贵和尚中”思想的体现。
  记者:文房四宝、笔墨丹青,您认为什么是书法艺术的文化张力。
  何炳武:文房四宝的发展进步,碑帖简帛的千古传承,诗词歌赋的龙飞凤舞;魏晋风流、隋唐法度与宋元意态的书风流尚;钟张二王、初唐四家、颜筋柳骨的大家风范;汉代三颂、龙门二十品、西安碑林的光耀古今;笔冢、墨池、铁门限的千古佳话,这些都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独一无二的灿烂瑰宝。所以说,书法艺术是中国文化的外化与延伸,书法艺术的存在与发展,拓宽了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这就是书法艺术的文化张力,为传统文化的发展丰富注入了新鲜血液与无尽活力。
  记者:当然,书法艺术的文化张力,还在于一些书法之外的艺术,它们彼此渗透、浑然融和,比如篆刻、比如书画同源。
  何炳武:是的,书法艺术不仅衍生了篆刻文化,而且与其他艺术相互借鉴融合。很重要的一项就是书画同源、书画互补,中国古代画家们将书法的结构、用笔运用到绘画中,以加强绘画的表现力与艺术趣味,为具有浓厚民族风格与时代特色的中国山水画法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还有书法与茶文化,自魏晋时期饮茶之风渐盛,文人雅士纷纷将品茶、论茶融入艺术活动,从此茶文化与诗词书画的艺术也相得益彰了,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风景。
  记者:可以说,从文字诞生并被书写时起,中国书法就是以一种文化现象而存在。书法艺术与中国文化的传承,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何炳武:中国文化是书法艺术的营养与源泉,书法艺术的成长离不开中国文化的肥沃土壤。好比在书法与中国文化的精髓中,总能寻觅到中国哲学和宗教的缩影,儒家强调刚健进取、自强不息,道家提倡无为而治、与民休息,佛家追求福慧双修、圆明通达,这些都深深影响了一代代中国文人,包括书法家们的价值取向与思维方式,进而体现在书法艺术的审美观念与文化品味中。书法艺术的丰富内容,是中国文化的深厚蕴涵,是我们的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富遗产,是中华民族历史创造的结晶。
  记者:如果说“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那么您会如何定义书法艺术的地位。
  何炳武:我们的书法艺术,她应该是一个民族的记忆,是中国美学的灵魂。书写的功能决定了文字从产生之初,就拥有了很强烈的各种社会功能,也决定了书法艺术与政治、教育和宗教等,这些文化范畴之间的密切关系。透过色彩斑斓的点画和线条,历代书法家们空灵的艺术趣味与高尚的精神人格,在墨色沉香中扑面而来;放眼斑驳古朴的残碑断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辉煌灿烂与苦难沧桑,在尘封历史中一览无余。
  尽管使用毛笔为主要书写工具的时代已经逐渐离我们远去,但是书法艺术至今仍有着鲜活的生命,在书法艺术与文化中所蕴涵的审美形态、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仍在影响着今天的每个中国人。人们通过对书法艺术的解读,领略着中华文化的宝贵精髓;人们通过对书法艺术的不断创造,接续着中国艺术的大美神韵。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跟我走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跟我走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跟我走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跟我走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跟我走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跟我走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太阳花“聆听-爱”公益音乐会在京举行 2014年广西民族博物馆招聘启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4 11:13, Processed in 0.1092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