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zhenshiyaya|查看: 66935|回复: 129
[公路

滴滴上线“滴滴地图”,目前仅在深圳、成都等十余城上线

 [复制链接]
20#
 天朝明志 发表于: 2015-1-9 02:47:00|只看该作者

十城市叫停专车服务 业界吁打破出租车行业垄断

源自:经济参考报
  据《经济参考报》记者统计,目前北京、上海、济南、青岛、淄博、沈阳、南京、重庆、天津、杭州等十个城市叫停了滴滴打车、易到用车、快的打车等公司的专车服务,并把专车定位成“黑车”。目前舆论对管理部门叫停的做法几乎是一边倒的反对。接受记者采访的业界人士表示,打车难迟迟得不到解决,出租车司机挣不到钱,当务之急是破除出租车行业垄断,盘活存量资源,为民众提供多样化的打车服务。
  “不能说我们是‘黑车’,‘黑车’司机和乘客之间信息不透明、价格不透明,没有任何组织管理,无法进行监管。”滴滴打车公司副总裁朱平豆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滴滴专车属于创新模式,车辆、司机、乘客之间信息透明,通过信息平台、计价系统,实现计价和付费。
  朱平豆表示,租赁公司的车辆、劳务公司的司机,通过专车平台与乘客形成联系,进行有组织、系统性管理,可以实时监测、事后追溯,解决了多年以来的监管难题。
  易到用车高级副总裁于瑞卓也向记者表示,专车不能与“黑车”画等号,“黑车”没有保障、没有监管,但专车有规范的服务和严格的管理,车辆更舒适、服务更人性、安全性也有更多保障。与此同时,“专车”与传统出租车也有明显区别,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市场,不适用于同样的规章制度。
  对于管理部门所称“专车服务没有营运资质,乘客安全没保障”等问题,于瑞卓明确表示不赞同。“我们平台使用的车是通过正规租赁公司租到的有运营资质的车辆,司机是通过劳务公司招到的,易到这个平台代劳务公司对司机进行资格审核、培训、考核,有一整套服务管理体系、打分体系,每个月实行10%末位淘汰。能够通过培训而获得资质的司机只占参加培训人数的50%,考核是非常严格的。”于瑞卓表示,我们对所有乘客都赠送保险,这连出租车都做不到。
  一位不愿署名的法律界人士表示,出租车与专车属于不同领域,国外有专门的专车领域,出租车是招手停(有灯,标志),专车是预约(第三方预约、第三方支付),专车市场明显大于出租车市场。而在国内,以前专车这个领域是空白,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拿原来存在多年的出租车管理办法来约束一个新生事物,明显是不合理的。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院长傅蔚冈表示,专车为市民提供了多样化和更方便的出行选择,应该给予一定支持。“打击专车是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行为,北京市场有两三万辆‘黑车’且危害性大,而专车服务很完善,甚至配有相关保险。如果各个地方都打击专车,那会无法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出行需求。”他说。
  事实上,目前的出租车数量和模式,不要说多样化、个性化服务,连乘客打车的基本需求都无法满足。以北京为例,北京市政府2006年发布的《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出租汽车行业管理的意见》提及,截至2004年底,北京市共有营运车辆6.66万辆,从业人员9万人。
  2012年7月,北京市交通委和北京市发改委联合发布的《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称,在该规划实施的2011年到2015年间,北京市将继续实施出租汽车总量调控的政策,出租汽车总量仍将保持在6.66万辆。
  匪夷所思的是,自1994年以来,北京市出租车总量一直控制在6万多辆。然而,1994年北京市常住人口为1381.9万人,据2014年3月发布的北京人口普查公告显示,北京市常住人口2114.8万人。20年间,北京经济高速发展,人口增加了近800万人,北京出租车总量却基本没变。
  现在的局面是,老百姓打不到车,出租车司机挣不到钱,出租车公司依靠运营资质和司机的份子钱享受高额垄断利润。在供求失衡的状况下,北京滋生了两三万辆“黑车”。业界、学界呼吁,当务之急不是叫停市场创新服务,而是破除出租车行业的垄断利益,为行业发展营造好的环境。
  有观点认为,从交通部新闻发言人2014年11月27日提出的“以人为本、鼓励创新、趋利避害、规范管理”的16字原则来看,对于互联网专车服务这种科技创新,应该是一种承认和鼓励的态度。在此背景下,对于这样一种新兴业态,不能一棒子打死。
19#
 远方的雁 发表于: 2015-1-9 00:27:01|只看该作者

南京发生出租车停运事件 参与车辆一度达数百辆

源自:新华社
  【南京发生出租车停运事件】8日下午开始,南京火车南站、小红山客运站、禄口机场等地发生不同程度的出租车停运事件。在南京南站,停运的出租车一度达到数百辆。交通、公安等部门已介入处理。(记者:凌军辉、杨绍功)
18#
 西蜀教师 发表于: 2015-1-8 21:47:00|只看该作者

交通运输部:禁止私家车接入打车软件参与经营

源自: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月8日电(记者:齐中熙)针对近期一些打车软件提供的“专车”服务,交通运输部表示,“专车”服务对满足运输市场高品质、多样化、差异性需求具有积极作用。各类“专车”软件公司应当遵循运输市场规则,承担应尽责任,禁止私家车接入平台参与经营,让使用“专车”服务的乘客更加安心、放心出行。
  交通运输部有关部门表示,当前各类“专车”软件将租赁汽车通过网络平台整合起来,并根据乘客意愿通过第三方劳务公司提供驾驶员服务,是新时期跨越出租汽车与汽车租赁传统界限的创新服务模式,对满足运输市场高品质、多样化、差异性需求具有积极作用。“专车”服务应根据城市发展定位与实际需求,与公共交通、出租汽车等传统客运行业错位服务,开拓细分市场,实施差异化经营。各类“专车”软件公司不仅仅是提供一个运输供需撮合平台,而应当遵循运输市场规则,树立品牌意识,承担应尽责任,禁止私家车接入平台参与经营,让使用“专车”服务的乘客更加安心、放心出行。
  交通运输部一直持续关注“专车”服务,强调应坚持“以人为本、鼓励创新、趋利避害、规范管理”的原则,鼓励并规范出租汽车和汽车租赁服务模式创新,杜绝侵害乘客利益和影响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非法营运,营造开放、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交通运输部将继续对“专车”服务开展持续调研与深入研究,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适时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市场充分竞争与规范服务,为人民群众提供更满意的出行服务。 ●
17#
 远方的雁 发表于: 2015-1-8 20:41:51|只看该作者

深改阳光尽快照耀出租车行业

源自:第一财经日报
  2015年的首个工作日,正值上班高峰期,沈阳千余辆出租车集体不拉活了。沈阳及时化解处置了这起群体事件,挑头的组织者被警方依法采取强制措施。不过,事情并未了结,社会迅速把关注焦点集中到出租车运营的暴利模式上,期待出租车从“两头难”变成“两头甜”。
  公众出租车的停运事件并不陌生,略加查询就知道各地近年屡有发生,此番沈阳事件不过多了个由头──出租车司机对“滴滴”专车、“快的”专车的兴起表达不满,认为他们抢了自己的生意。此外,出租车司机还希望相关部门大力整治黑出租车、套牌出租车,并取消1元钱燃油附加费,后两者并不算新鲜。
  在不少城市,出租车运营是令管理者头疼的问题,一方面是消费者高峰期对打车难、打车贵的抱怨日积月累,出租车服务不佳、投诉无门也让市民颇为恼火;另一方面是出租车司机抱怨收入低、保障差、劳动强度大,还有不满“黑车”运营的挤压以及运营企业“份子钱”太高。
  这些情形可能构成了出租车行业的“通病”,最近兴起的专车恐怕只是矛盾激化的导火线,并非根源。其实,“滴滴”、“快的”这样的新技术、新业态并不总是“招人恨”,它们大方的“红包”推广就备受司机和乘客的欢迎。根据滴滴、快的的业务介绍,其推出的专车服务更多是针对相对高端的客户群,在价格和服务上和普通出租车不在同一层次竞争。
  换言之,当前出租车行业暴露的问题并不如表面这么简单,而是有着深层次的原因。《人民日报》日前也对此评论称:处置一起群体事件并不难,难的是,在出租车领域深化改革。市场的事,应该由市场说了算。随着矛盾的深化,应该是逐步打破出租车号段控制,取消出租车公司暴利模式的时候了。这才是让司机和市民都受益的治本之策。
  实际上,早就有人提出放开出租车的特许经营,交由市场自行调节。不过,具体到城市里,这种开放总是障碍重重。这背后既有既得利益者牢牢护住“奶酪”的原因,也有城市管理者“一放就乱”影响城市形象的疑虑,甚至也有消费者担心放开后服务水平下降。
  在出租车的问题上,我们认为它既具有市场属性,需要遵循供需、价格等市场规律,同时它也具有一定的公共产品属性,既不能完全把它推向市场、放任不管,也不能按照原有方式垄断牌照、裹足不前。这就意味着:深化改革的阳光要尽快照耀出租车行业。
  无论是对沈阳还是其他城市而言,适当放开当前的出租车特许经营的口子,增加供给满足公众日益增加的用车需求是首要的;其次,保障出租车司机的合法权益也是当务之急,出租车集体停运这样的大事,不是对几个挑头者采取强制措施就能妥善解决的;再次,对出租车企业和司机的监管也有提升空间,要善于利用民意评价机制督促他们改善服务。
  最后,各界对于新流行的专车服务要适当宽容,新生事物的出现有其合理性,比如填补了一些服务空缺,尽管它们可能对普通出租车行业造成一点影响,但方便和满足公众出行需求是毋庸置疑的,不能简单等同于“黑车”一棒子打死。当然,宽容新生事物并不意味放弃监管,专车既然能够以更高的价格服务大众,乘客对其期望和要求也就更多,它们一旦违约、违规,所面临的处罚当然也要更严厉。
16#
 西蜀教师 发表于: 2015-1-8 20:41:51|只看该作者

邓海建:慎将互联网“专车”拉入黑名单

源自:中国青年报
  邓海建《中国青年报》(2015年01月08日02版)
  今年1月起,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大力打击利用互联网和手机软件从事非法运营的社会车辆。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多个软件提供“专车”服务,实际上是变相为乘客提供黑车。这是北京首次公开认定私家车通过打车软件拉活属于非法运营。(《北京青年报》1月7日)
  有人将2014年称之为“移动互联网改变中国城市交通的变革元年”。有例为证:滴滴专车、一号专车、易到用车、Uber打车……一个个小小的APP,满足了个性化出租服务的多元“刚需”。不过,有关“专车”涉嫌变相黑车的质疑也不在少数。继沈阳、南京、上海等地叫停专车业务后,北京也加大打击力度:据说,一旦被查实从事非法运营,提供服务的主体将收到2万元以内的罚单。
  从法理上说,依照《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0号)》第4条,利用网络平台和手机软件预约租车,确实属于未取得运营资格、擅自从事非法运营。职能部门担心“专车”存在安全隐患,会伤及消费者。而且,近日全国接连发生多起出租车停运事件。如1月4日,沈阳市约70辆出租车聚集,反映取消燃油附加费、“黑车”泛滥、“专车”抢占市场等影响收入的问题。“专车”搅局,确实让传统租车市场猝不及防。
  事实上,“将所有提供召车信息服务的服务商都纳入传统出租车经营范畴”考量的执法思路,连法学专家都难以理解。这是一个“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时代,针对互联网叫车服务,去年11月27日,交通部新闻发言人提出“以人为本、鼓励创新、趋利避害、规范管理”的十六字方针,这成了专车平台发展的“定心丸”。2014年年末,滴滴打车获得了7亿美元的融资,成为目前中国互联网圈内最大的单笔融资。那么,无论是市场趋势,还是顶层设计,都没有表达要对“专车”下狠手的意思。对于地方监管者而言,除了打击互联网“专车”,难道就没有别的选择?
  此外,最亟待厘清的是,不能把各地“祥子不拉活儿”的公共事件,归咎于互联网“专车”的发展。的哥的姐与出租车公司的主要矛盾,不在于市场被谁挤占,而在于备受诟病又岿然不动的“份子钱”。1月6日《人民日报》呼吁,“是时候取消出租车公司暴利模式了”。个中道理很简单,“即便一些车辆放给个人,也因为号码奇缺,被炒至天价,比如沈阳,炒到六七十万元一台车。”可以肯定的是,就算没有互联网“专车”出现,沉疴缠身的国内出租车行业也到了必须下猛药的时候了。
  扶持也好,管制也罢,说到底都是为市民的美好生活服务。互联网“专车”确实需要规范与管理,但它终究与“质劣价高”的“黑车”不同。给它指引一条发展之路,是为差异化的市场需求乃至公车改革等提供多元选择,制度设计何乐而不为?
原文标题:慎将互联网“专车”拉入黑名单)
15#
 泡泡老忍者 发表于: 2015-1-8 20:41:33|只看该作者

新华社:别让权力沦为垄断的保护伞

源自:现代快报
  近日,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表示,目前执法人员查到的所有使用滴滴打车、易到以及快的打车软件来提供专车服务,全部属于“黑车”运营。这是继沈阳、南京、淄博、上海等地叫停专车业务后,北京首次公开认定私家车通过打车软件接活属于非法运营。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南京对黑专车的监督已经进入常态化。那么问题来了,各地加大对专车监督处罚力度,未来专车会消失吗?
⊙记者:刘伟伟

  综合新华社
  五市表态
  严查非法运营的“专车”
  近日,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开始严查机场、火车站和繁华商业街区利用互联网和手机软件从事非法运营的车辆,一旦被核实从事非法运营,提供服务的主体将收到2万元以内的罚单。执法人员依据订单短信,对车辆进行了暂扣,上交罚款之后,车辆才会被退回。这也是北京交通部门首次针对专车进行表态。据悉,北京去年全年共查处借助网络平台和手机软件从事非法运营的黑车47起。
  实际上,从去年以来,就不断有城市交通部门针对专车发声。沈阳是第一个叫停专车的城市。去年10月底,沈阳市交通局明确表示,在未取得出租汽车经营许可的情况下,以提供“专车”或“商务租车”服务为名的营运行为,属非法营运行为。
  去年11月18日,南京市客管处发表声明,“严禁私家车、挂靠车等非租赁企业车辆用于汽车租赁经营”。
  去年12月24日,山东省淄博市交通运输局针对滴滴专车欲登陆淄博的消息明确表态称,任何私家车、社会车辆等非正规出租车辆通过任何打车软件从事出租客运,均属非法行为,将对其进行严肃查处,最高可处3万元罚款。
  去年底,上海市交通委向媒体通报,已查扣12辆专车,其中5辆车驾驶员被行政罚款各1万元,剩余7辆车尚在调查取证。下一步,还将对未遵守客运出租汽车调度服务规范、未提供相关驾驶员和车辆信息或者为不具备营运资格的驾驶员或者车辆提供召车信息的服务商,处以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记者调查
  南京对“黑专车”查处已进入常态化
  去年11月18日,南京市客管处发表声明,“严禁私家车、挂靠车等非租赁企业车辆用于汽车租赁经营”,并强调要等汽车租赁监管办法出台后,再进一步进行规范。
  之后的11月23日和28日,客管部门稽查人员在执法中查处到两辆参与“专车”营运的出租车,经过调查,这两辆车均未办理任何营运手续,执法人员对涉案车辆均依法作了暂扣处理。
  南京客管部门表示,根据规定,挂靠在租赁公司的私家车不得从事专车服务。依据《江苏省道路运输条例》,未经许可从事出租汽车经营的,处2-10倍的违法所得或3万以下罚款。12月15日,市客管处投诉处理中心对两辆涉案车辆作出了罚款8000元的行政处罚,这也是南京客管部门首次针对非法营运“专车”开出的罚单。
  昨天,南京客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段时间以来,对专车的监督处罚已经进入常态化,但由于“私家车加盟‘专车’的隐蔽性比较强。”所以监督处罚有一定难度。管理部门并未透露具体的查处车辆数。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江苏省交通厅正对汽车租赁市场进行调研,下一步将出台相应规范管理办法。
  乘客声音
  因为资质问题“一棒子打死”,太可惜
  越来越多城市管理部门发声监管专车,这是不是意味着,未来专车将消失?有业内人士向现代快报记者表示,尽管争议声不断,但专车的发展并未真正受到影响。“虽然不少城市开始明确叫停专车,而且专车来自租赁公司的说法也不断被质疑,但由于处罚难度大,加上国家层面也未出台明确指导意见,所以大部分城市的专车仍在发展。”相反,随着打车软件公司的促销以及代金券的发放,市场逐渐扩大。
  “汽车共享是未来的一个方向,专车的出现,恰恰说明了现有的出租车发展模式,已无法满足市民出行需求。”但同时,管理部门对专车市场的规范要跟上。
  一位专车驾驶员告诉记者,这段时间以来,软件公司对驾驶员的要求不断提高,“听说以前考试比较轻松就过了,现在越来越难了。”另一方面,在专车发展中,由于专车比出租车更容易打上,服务周到,坐得舒服,所以也获得了不少“粉丝”。
  但有不少专车软件的“尝鲜者”坦言,虽然专车可以让自己享受私家车的感觉,但仍然担心万一发生事故,究竟应该向谁追责、如何索赔,都是问题。
  市民秦女士告诉记者,有一次下夜班回家,因为担心安全问题,尽管有专车券可用,但她还是选择了出租车,“还是对专车有些不放心。”但她同时表示,如果仅仅因为没有资质而一棒子打死专车,有些可惜了,更好的办法是将专车纳入监管或者管理部门出台相应措施保障乘客权益。
  专家观点
  应积极填补法律空白,以“疏”代“堵”
  近段时间以来,关于滴滴专车和快的“一号专车”是否是“黑车”的讨论不绝于耳,P2P租车是否合法的话题也引起了公众的注意。
  “PP租车”等在网上就合法性问题表示,P2P租车模式下的私家车租赁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合同,属私益范围内的权利义务关系,不属于旅客运输经营行为,认为个人汽车租赁(如共享租车模式)的服务合同效力认定不应该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的规定。
  “P2P租车主要涉及物权法,而非道路运输条例。”凹凸共享租车CEO陈韦予表示,尚无明确的法律禁止P2P租车,这方面的法律目前仍是空白。有专家认为,P2P租车管理须平衡效率、安全、秩序等因素,在市场需求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应积极完善法律法规,填补空白,以“疏”代“堵”。
  新华社发文:
  出租车业改革,向垄断还是向“专车”下刀?
  对待专车服务等新兴运输服务业态,不能一棒子打死。有关部门一定要认清市场规律,决策要慎之又慎,不能让手中权力沦为庇护垄断的“保护伞”。
  面对出租车司机“生存难”和乘客“打车难”的呼声,是该对行业垄断的根基动刀,还是该对专车“一刀切”?
  “共享经济”是否“一刀切”
  北京汇佳律师事务所律师邱宝昌说,现行法规下,查处黑车无可厚非。但政府如果无视既得利益的暴利垄断,单方面遏制满足消费需求的创新模式,这种管理思路需要反思。天津社科院社会研究所所长张宝义认为,在这种共享经济体系中,过去只能作为消费者的私家车主,可以将闲置车辆作为专车投入服务领域,体现了共享经济的互助性特点。有业内人士认为,来势难挡的“专车服务”的确需要规范引导,但不能简单地“一刀切”执法。
  是否还在维护垄断利益
  一位北京出租车司机对记者表示,自己并非对“滴滴”“快的”有意见,这些软件给自己带来了更多生意。“我们最不满的就是长年被公司收取严重不合理的‘份子钱’。”
  根据这位司机师傅介绍,自己和另一位司机一辆车双班倒,和公司协议一签就是6年。除去所交数万元押金,两人每月还要交给公司“份子钱”9600元,这样高的“份子钱”半年便可买回一辆伊兰特(北京市区出租车主流车型),而剩下5年半全是公司收走的暴利。
  一家大型汽车租赁公司副总裁对记者表示,出租车司机平时连个上厕所时间都没有,胃下垂、颈椎腰椎劳损、风湿关节炎已经成职业病,每天80%的工作时间都在给公司挣“份子钱”。
  邱宝昌认为,出租车是公共交通的重要补充,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出租车公司的既得利益必须破除。
  期盼尽快改革终结垄断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研究室主任程世东表示,从目前情况看,不仅高端个性化的出行需求没能满足,基本需求也属于供不应求状态。对于互联网专车项目,应考虑采取比较宽容的态度,不应“一刀切”,只要明确相关运营资格即可。
  东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顾大松表示,移动互联网开启的城市交通变革新时代已来临,鲶鱼效应或可成为撬动传统出租车管理体制改革的杠杆,改变“份子钱”等不合理的旧模式,倒逼传统出租车行业改革。
  北京德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家辉表示,垄断产生暴利是必然的结果,当前管理部门一方面应放开专营市场,对共享经济模式加强引导和规范;另一方面要坚决破除行政审批垄断造就的封闭和低效。
原文标题:新华社发文质疑查处“黑专车”:别让权力沦为垄断的保护伞)
14#
 远方的雁 发表于: 2015-1-8 20:41:33|只看该作者

交通运输部:禁止私家车接入专车软件参与经营

源自:综合

  打车软件
  【交通运输部:禁止私家车接入“专车”软件参与经营】针对近期一些打车软件提供的“专车”服务,交通运输部今天表示,“专车”服务对满足运输市场高品质、多样化、差异性需求有积极作用。各类“专车”软件公司应当遵循运输市场规则,禁止私家车接入平台参与经营,让乘客更加安心、放心出行。(刘志强)(来源:人民日报)
13#
 天朝明志 发表于: 2015-1-8 20:41:33|只看该作者

北上广认定私家车用打车软件接客非法

源自:南方都市报
  记者魏凯 在北京宣布打车软件推出的专车服务非法之后,广州市交委今天也宣布跟进,将专车服务定性为涉嫌非法营运进行打击,市交委还表示即将推出约租车服务以满足这部分市场需求。
  市交委表示,凡利用私家车等社会车辆从事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的(包括利用手机APP、网络、电话等各种手段提供预约经营服务的),可以统称为“私租车”,均涉嫌非法营运,市交通部门都会依法严厉处罚。
  目前,多个软件提供的“私租车”服务,实际上就是变相为乘客提供非法的“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市交通部门已在组织调查,搜集相关证据,也欢迎广大市民配合开展监督和举报。
  租赁车属于物权租赁,与出租汽车属完全不同的经营范畴和服务业态;按照《广州市客车租赁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租赁车不得从事或者变相从事营业性道路运输。租赁车提供客运经营服务,一旦发生交通安全事故等,将面临责任认定不清,存在较大的法律风险,市民的合法权益很难得到保障,市交通部门呼吁广大市民不要使用此类服务。
  市交通部门也注意到传统出租汽车服务形式单一,不能满足市民多样化、差异化的出行需求,因此,广州市正计划推出约租车服务。

北京严查私家车做专车
  据京华时报,日前,北京等全国各地查处私家车运营服务的专车引起极大关注。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副总队长、新闻发言人梁建伟昨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执法总队查获的所有专车全部为私家车。

上海首次用法律约束打车软件:将私家车纳入运营最高罚10万
  据东方早报报道,上海市交通委宣布,《上海市出租汽车预约调度服务管理规范》(简称《规范》)已于本月1日正式实施,并首次对出租车预约调度等进行法律约束规范。新规规定,对于经认定不具备资格的个人和车辆,运营商应立即删除信息并停止提供服务。如果专车运营商使用私家车,一旦被发现将被罚款3万~10万元。
12#
 天朝明志 发表于: 2015-1-8 07:27:00|只看该作者

新华社:出租车经营权垄断养肥少数人害苦一批人

源自:新华社

  偏袒 漫画
  冯国栋、陈诺
  近期,上海、北京等城市的交通部门陆续开始对利用手机软件从事运营的社会车辆进行处罚,理由是“变相为乘客提供了‘黑车’”,这引发很大争议。
  对待专车服务等新兴运输服务业态,决不能一棒子打死。有关部门一定要认清市场规律,决策要慎之又慎,不能让手中权力沦为庇护垄断的“保护伞”。
  专车服务是一种创新的出行方式,源起于大城市交通服务供需不平衡,是对现有社会资源的再分配,体现了共享经济的发展趋势,深受社会欢迎。放眼国外,这种共享经济模式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一路狂奔”,市场份额预计在1100亿美元以上。
  应当看到,出租车经营权的垄断,养肥了少数人,害苦了一批人。拥有出租车经营权,就可以不花一分钱,靠司机“融资”起家,用司机“份子钱”还贷款,可谓“空手套白狼”坐享其成。
  而绝大多数出租车司机如同“骆驼祥子”,他们出了相当于车款一半的“风险抵押金”,每月要上交数千元“份子钱”,收入却不如单干的三分之一。这种利益模式早已板结,针扎不进,水泼不入,成为百姓出行改革路上的“坚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保护垄断,打压创新,就是逆市场规律而动,就是阻挠改革。尤其是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法无禁止即可为”。
  近些年,一些地方出租车行业经营者和管理部门陆续曝出腐败案例。例如,有的地方客运管理部门插手出租车采购,强制司机高价购买简配的车辆被依法查处,“食物链”露出冰山一角。而出租车长期固化的准入门槛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食物链”?群众期待有关部门严查。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明确,改革的切入点应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出租车行业与百姓出行息息相关,改革之声已经高喊了十多年,群众、媒体、出租司机群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嗓子都喊破了,权力部门就是“半边聋”,只听得见利益“叮当作响”,听不到群众“呼声焦急”。如今,公车改革都在快马加鞭,出租车改革仍然纹丝不动。看来,这个行业要多晒晒阳光,让不为百姓撑腰的公权收收“伞”。
11#
 小姑凉可爱 发表于: 2015-1-7 08:27:02|只看该作者

多地现出租停运事件 司机称开8小时留不下1分钱

源自:南方都市报

  4日,沈阳部分出租车停运,一位市民路边打车困难。新华社发
  “一元附加费别取消”“黑车抢生意”“份子钱太高”……4日,沈阳市约70台出租车聚集,反映取消燃油附加费、“黑车”泛滥、“专车”抢占市场等影响收入问题。近日,全国接连发生多起出租车停运事件。“祥子”为何频频“不拉活”?记者调查发现,“专车”“黑车”不过是导火索,常年居高不下的“份子钱”和行业垄断问题,才是亟待动刀的行业痼疾。

生存压力大,的哥很受伤
  4日上午9时许,沈阳数十台出租车在浑南新区奥体中心附近停靠聚集。同日,浙江东阳市上百辆出租车聚集在市政府广场门口,整齐停放“休眠”。去年,全国已发生多起出租车“不拉活”事件:
  2014年5月,内蒙古包头固阳县近百辆出租车停运,希望降低承包费用;11月,广东清远近百辆出租车呼吁重视月租过高和黑车现象;陕西宝鸡市近百辆出租车希望降低燃气费用;12月,安徽黄山市4家出租车公司的40 0余辆出租车希望调高起步价……
  纵览“的哥”反映的问题,大多与燃油费调整、调价方案和黑车、“专车”有关。沈阳一位出租车司机表示,生存压力太大,“专车”、“黑车”又不断增多,影响正规出租车司机群体收入,有关部门对其管理不力,“本来就赚得少,现在更没法活。”
  黑车猖獗已是出租车运营市场的老问题。以沈阳为例,有司机表示目前上千台“黑车”抢生意,“滴滴专车”也有近一千台,一些“的哥”的月收入从5000元降到现在的3000元。
  据了解“专车”大多是20万元以上的中高档汽车,车内配有免费充电器、饮品等,司机提供全套商务礼仪服务,受到很多乘客欢迎。但一些出租车司机表示,“专车”运营者很多没有取得客运出租汽车经营资格证等,一旦产生纠纷和危险可能会投诉无门。
  “我们这些‘体制内’的‘的哥’,也想像‘专车’司机那样提供人性化服务,但现实却压得我们根本没那个心思。”出租车司机李师傅告诉记者,自己花21万元从公司买了辆中华车,每月交了2000元“份子钱”后,到手勉强3000元。每年还要支付各种保险、使用费、维修检查费。“这样算下来,辛辛苦苦跑6年想回本都难。”

“开8小时留不下一分钱”
  “早上一睁眼,就欠公司100多块。”远高于物价涨幅水平的“份子钱”,与缓慢提增的起步价和小幅下降的燃油费形成明显对比。记者采访发现,多名司机表示每月一半以上收入都贡献给了“份子钱”,“开8小时车自己一分钱也留不下。”
  与份子钱一同飙涨的,还有出租车牌照价格。上世纪80年代开始,浙江温州出租车运营证实施投标拍卖,价格从20万元到126万元一路走高;山东价值四五万元的出租车,经营权的转让费最高达50万元。这些高昂的车标费,都被转移到了无议价能力的“的哥”身上。
  据了解,北京每名出租车司机每月需向公司上缴约4000元“份子钱”,此外还要承担油钱及修车费用。2011年之前,北京市出租车司机收入高于社会平均工资10%左右,而今收入已低于社会平均工资的10%。
  重压之下,大量出租车司机长时间高强度、超负荷劳动,胃下垂、糖尿病、颈椎腰椎劳损、风湿关节炎也成常见职业病。一位出租车公司管理者坦言,与“骆驼祥子”般的司机相比,出租车公司几乎没有任何市场风险,油费、维修、保养等负担都扔给司机。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机关服务中心主任王国镇指出,出租车整体行业结构不合理。当前出租车公司经营方式带有半垄断性质:出租车行业由政府特许经营,“份子钱”由出租车公司随意定,司机完全没有议价权。

“专车”或可倒逼改革
  去年以来“滴滴”“快的”的诞生,折射出租车市场严重供不应求的现状,“专车”服务给不少终端用户带来了崭新体验,而试水不久却陷入“黑车”风波。如何将“专车”管理纳入专业范畴已成为当务之急。
  上海、南京、沈阳等多地交通部门声明,只要提供服务的车辆和驾驶员没有客运经营资质,都属非法营运行为,一旦查获将按“黑车”查处,更多地方则对其持模糊态度。而对于专车服务的不完善以及被一些地方管理部门定性为“黑车”,“滴滴打车”媒介经理张真瑜希望可以通过加强管理来规范,但不要一管就死。“我们也愿意纳入政府部门监管体系,来更好地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
  专家指出,“专车”或可成为撬动传统出租车管理体制改革的杠杆,倒逼传统出租车行业改革,但同时应规范准入门槛,谨慎把握尺度和平衡。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研究室主任程世东认为,目前公众乘车需求远远没有被满足,出租车及租车行业却面临严格的数量管制及单一的价格管制,禁锢行业发展。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刘远举建议,政府应放宽对车辆数量和价格的管制,允许个体进入充分竞争,同时监督出租车经营企业财务管理透明化,做出合理定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5 03:36, Processed in 1.653603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