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喇叭河生态影像

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zhenshiyaya|查看: 66960|回复: 129
[公路

滴滴上线“滴滴地图”,目前仅在深圳、成都等十余城上线

 [复制链接]
110#
 我很牛 发表于: 2018-5-17 18:08:00|只看该作者

滴滴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指向的是新经济致命漏洞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滴滴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郑州警方在今天(5月12日)上午公布了案件的最新进展。5月12日凌晨4时30分许,警方在郑州市西三环附近一河渠内打捞出一具尸体。上午10时许警方通报称,DNA样本完成鉴定,死者确系杀害空姐的疑凶刘某华,案件至此告破。
  即便警方宣布了案件告破,但依然有诸多疑问未被解答。
  昨日,滴滴发声明称,接单账号归属于嫌疑人父亲。嫌疑人系违规借用其父顺风车账号接单。但在今天上午,刘振华的父亲向新京报表示,自己没有注册过滴滴顺风车账号。

  据红星新闻报道,刘某华在2017年12月拿到驾照,而滴滴顺风车对司机的要求是驾龄1年以上。
  以上述信息推测,滴滴在注册审核、接首单前的人脸识别等环节的存在明显漏洞。抛开具体事件,顺风车这一打着“公益”、“共享”标签的产物,因其与网约车不同的属性和监管标准,再次受到质疑。
  过去几年间,网约车顺风车、共享民宿和各式外卖为代表的新经济企业迅速崛起,几乎完全改变了都市人的生活习惯。但在渗入毛孔的便捷之外,由快速规模化扩张而引发的安全问题,成了悬在数以亿计的用户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以至于只有当恶性事件发生时,人们才惊恐地意识到背后埋藏的巨大隐患。

Airbnb界面

顺风车监管空白:共享理念下的“怪胎”
  空姐遇害事件发生之后,公众开始质疑滴滴平台对顺风车审核不严的问题。滴滴公司在昨日公布自查结果,承认平台存在监管漏洞,宣布顺风车平台业务全国停业整改一周。该嫌疑人系违规使用其父的顺风车账号接单,在案发前就因言语性骚扰而被投诉,但滴滴并未对投诉做妥善处理。
  有媒体在事后实测发现,滴滴顺风车在注册审核环节上存在明显漏洞。女性司机在上传了男性司机的系列证件后也能正常过审。此外,与快车相比,滴滴平台在顺风车司机的注册审核上十分宽松。
  快车要求车主驾龄需满三年以上,顺风车主为一年以上。快车车主注册时明确要求无暴力、犯罪、吸毒证据,无酒驾、毒驾等严重交通违法事故,顺风车在注册要求上没有此类表述。
  实际上,顺风车并不归属于网约车范畴,在准入门槛、政策监管受到的限制都比网约车低很多。
  2016年,交通运输部公布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对网约车行为进行了明确的规定,顺风车则不受此约束。《暂行办法》中规定,顺风车“按城市人民政府有关规定执行”,将对顺风车的管理权限下放到各地政府。不过目前,各地对顺风车的监管尚无明确统一的标准。
  网约车新政实施后,北京市在2016年出台《北京市私人小客车合乘出行指导意见》,要求驾驶员驾龄应在1年以上,车辆须是驾驶员本人所有的、具有本市号牌且经检验合格的7座以下小客车。
  在事发的郑州,曾在2016年11月发布了《郑州市规范私人小客车合乘出行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但门槛相对比较模糊,未对驾驶员及车辆作出明确要求,且目前尚未形成法律规定。

  监管部门对于顺风车和网约车明显不同的准入监管要求,或许来自于顺风车天生带有的“公益、非盈利目的”属性。
  2014年1月,北京市交通委就发布了《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关于北京市小客车合乘出行的意见》。北京市交通委认为,小客车合乘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减轻排放的办法之一,将规范本市小客车合乘行为,保护合乘各方的合法权益,区别合乘与非法运营,并且首次认可乘客合理分摊“拼车费”。
  不过必须厘清的是,各地发布的指导意见中均对合乘车辆每日的派单数量作出规定,北京、上海等地要求上限为2次,郑州市公布的征求意见稿中上限为4次。但滴滴顺风车每日最高可接单数为15单,明显高于各地政府的规定。
  此外,滴滴在招募顺风车主时的宣传界面中放大了顺风车的盈利性质,以“月入xx元”等标语引导车主,导致部分快车司机加入顺风车的行列之中。与政策中规定的不得将顺风车做营运行为相违背。
  而在日常的运营中,人们总能发现,顺风车中存在一定数量的“专职车主”,他们并非在上下班或有计划的出行中顺便捎人,而是带着营利目的专职运营,寻找中国创客(ID:xjbmaker)记者曾多次遇到往返于首都机场和常营一带的“专职顺风车”,司机们选择跑顺风车而不是快车的原因是“抽成少,多拼几个人就比跑快车划算。”
  平台审核宽松,对车主接单次数限制明显高于监管标准,导致一些司机在顺风车平台上“以顺风车之名,行网约车之实”。

西安女孩乘坐网约车昏迷/视觉中国

新经济的致命漏洞
  当我们向前回溯之时,会发现空姐遇害事件并非孤例。
  2016年,深圳一名24岁女教师在搭乘滴滴顺风车返回学校途中,被车主抢劫后杀害。滴滴公司之后表示,涉案司机用真实的身份证、驾驶证及行驶证在顺风车平台上注册并通过审核,但涉案车辆的拍照系司机伪造。
  警方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嫌疑人此次作案并非临时起意,而是有预谋的实施。女教师在遇劫后并未反抗,但嫌疑人担心其报警遂将其杀害。
  CNN在近日报道称,过去四年中,至少有103名Uber司机、18名Lyft司机因涉嫌强奸、性骚扰乘客而受到指控,而这还仅仅是CNN经过事实核实后确认的数据,更多的投诉因为缺乏数据支撑而未计算在内。

  此类事件不只存在于网约车领域。
  2017年底,英国《卫报》报道称,一名男用户在民宿网站Airbnb上预定了一间墨尔本的民宿后,入住后遭到居住在该房的三名男子强奸,之后被杀害。

百度搜索“外卖 性侵”截图
  在郑州空姐被害案发生后,网上出现了不少关于互联网时代里进入我们生活的陌生人的疑问,“每天都要接触的外卖和外卖员安全吗?这些平台对于从业者的管理和安全审核严格吗?”
  类似的担心并非无中生有。上海市曾在2016年11月发生一起外卖小哥入室强奸案件。小区物业公司经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该名女子近期叫了四次外卖,每次都是同一名外卖员来送餐。事发当天,这名外卖员在送餐时将女子强奸。
  前不久,新京报调查发现,网上有人专门贩卖外卖订餐客户信息,包括订餐者的姓名、手机号码、订餐地址等个人信息,每条叫价不到一角钱,部分外卖骑手也参与其中。

  不可否认,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所带来的新经济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生活的便捷程度,但一些在资本催熟下的“新经济模式”也存在着天然的漏洞。
  如顺风车业务上加入的类似社交功能标签评价,一些民宿平台要求用户上传真实身份信息,鼓励用户关联社交账号等个人信息,这些信息因为产品本身线下环节的存在而容易引发更多风险。在一些外卖平台,用户的住址和真实电话被明示于订单,增加了个人隐私信息被贩卖的可能。
  对于创业者和投资人来说,这些可能对用户来说的致命漏洞,同样是企业的致命漏洞。无论线上还是线下,无论新的商业模式和科技成果会对生活带来多大便利,给企业带来多高估值,脱离了用户安全,一切价值都可能归零。
  新的技术与模式创造了数以亿计的财富规模,也同样有能力去规避高速发展下隐藏的致命漏洞。如何加强对平台漏洞的监管,保障用户的信息及个人安全,将是这些新兴经济企业将要面临的至关重要的课题。
⊙记者:薛星星

☆ 相关资讯
事件进展

  滴滴:顺风车平台业务全国停业整改一周
  郑州警方通报空姐遇害案:嫌疑人弃车跳河 正搜捕
  滴滴司机涉深夜杀死空姐 嫌犯爷爷:他常夜不归宿
  空姐遇害案嫌犯邻居:村里人大多怕他 曾扬言杀人
  空姐遇害案嫌犯无犯罪前科 或从事运动健身行业

家属说法
  滴滴悬赏百万寻凶 遇害空姐父亲:故作姿态
  乘滴滴遇害空姐父亲:女儿挨十多刀 大动脉被割破
  空姐夜乘滴滴被害 其父:闺女被发现时身上有精斑

滴滴回应
  空姐打顺风车遇害 滴滴公司悬赏100万寻疑凶司机
  滴滴再回应空姐遇害:车主通过背景审核才能接单

媒体热评
  空姐乘滴滴顺风车遇害 平台要承担责任吗?
  新京报评空姐乘滴滴遇害:别让追责变成找人背锅
  滴滴悬赏百万抓杀空姐嫌犯 环球时报:行为不合法
109#
 温水青蛙 发表于: 2018-5-15 22:03: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媒体谈滴滴事件:背后是管理部门思路落后于市场需求

源自:澎湃新闻
  滴滴、联想与平安,我们要的不止几个大企业
  万喆(特约评论员)
  最近,对企业的非难相当频繁。

以共享经济之名?
  说“滴滴打车”处在风口浪尖上,一点不夸张。继一位所谓著名投资人被“滴滴打人”,又出现了“滴滴顺风车”上的命案。前有曾经投资滴滴的“大佬”弱势维权,后续仍未得到明确解决方案,后有正当好年华年轻生命的逝去,虽有百万悬赏,终究难以补偿。
  人们从各方各面能够想出的角度进行了剖析。对滴滴的“社会责任感”进行了全方位的抨击。
  都也对。
  不过,回头看一下2016年出台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却也发现一件不算怪异、实则怪异的事。网约车暂行办法里,没有关于“顺风车”的管理办法。
  说不算怪异,是因为或者“顺风车”本来就不是大家心目中“网约车”的主流、主导产品或服务。而最近的讨论,也非常偏向于认为,这是一种“社交”服务,并对这种社交服务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但要说怪异,则是因为,大家大约忘记了滴滴们“上位”的历程。那时,正是顶着“互联网+”和“共享经济”的大帽子,滴滴们才能够脱颖而出,乃至于在与管理部门的“博弈”中最终登堂入室,获得由交通运输部、工信部等7部委联合发布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要知道,这份“办法”,是约束,也无异于是一份承认,让滴滴们有了合法合规运营的基础。而在此之中,“共享经济”这个又大又新的概念,无异于加之头上的冕冠,是滴滴们能够获得正规“加持”的最大推手。
  不过,扪心自问,在滴滴们所有的服务中,真正谈得上“共享经济”的,难道不是“顺风车”吗?
  那么为什么,以“共享”之名获得殊荣和实利,却把“共享”的实质变成了最边缘化内容?
  其中体现的,却是三个场次相关管理部门的思路、意识和方式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时代需求和市场需要。

第一场次──换马甲实现市场突破
  若是回顾滴滴们跻身于“主流”正规军行列的过程,其实也相当不容易。
  网约车进入大多数公众视野大概是在2014年初,当时除了“滴滴”,还有“快的”等网约车平台,在日益白热化的“补贴战”中,整个市场被搅动,越来越多的司机和乘客加入到网约中来。
  这一年,对中国经济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常态”“双创”等词语的出现,意味着经济与市场都在面临转型升级。
  网约车的出现,遭到了极大的争议甚至抗议。出租车行业和相关管理部门都对网约车表示了反对意见,认为这是对市场秩序的挑战。
  但是市场的反应却正好相反。人们相当欢迎这种“挑战”。
  究其原因,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即,“大城市病”也表现明显。城市大,人口多,很多人工作在二环内,住在五环外,对城市交通需求很大。
  与此同时,出行方式很有限。从2003年到2012年,北京出租车数量仅从6.5万辆增至6.6万辆,与人数增长不成比例。而公共交通发展速度亦相当落后于经济发展和人口结构。许多大中城市又已陆续“限号”私家车。无论是在上下班高峰期间,或是在夜深人静加班聚会之后,几乎难以找到合适的交通工具。交通供给极度不足。
  市场沸沸扬扬,一旦进步,无法再回到管制式供给的紧缩过去里。在严峻的现实下,管理者选择了“妥协”,这才有了网约车管理暂行办法。
  网约车本质是“互联网+”条件下的消费者直接面向消费者(C2C)和传统租赁业。而“共享经济”的概念,帮助网约车平台打碎市场管制的坚冰,换了个马甲,实现了市场突破。
  但可以看到,相关管理部门的思路、意识和方式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时代需求和市场需要。这是“滴滴”管理事件中第一场次。

第二场次──从追捧到嫌弃,一场“垄断”到另一场“垄断”
  滴滴们以“开拓者”的形象出现,赢得了市场的欢心,收到了掌声、欢呼和追捧,这些,也都化成了融资,反哺了滴滴,进一步壮大了滴滴。
  就在花环铺路的时候,市场又一次开始躁动,这一次,却走向反面,开始“嫌弃”滴滴。
  即使在最近这两件恶性事件之前,“讨伐”滴滴的文章已经数次刷屏于朋友圈中。
  如果说杀人属于特别极端案件,屡屡出现的随意“加价”、司机态度恶劣等问题则挺常规。平心而论,这些问题在传统出租行业中也可能遇到,但网约车平台的后续服务极欠规范、扯皮推诿等饱受网友诟病。
  而且,这些“恶行”出现,基本上是在合并了快的、优步之后,这时,滴滴占领了网约车市场九成份额,一家独大使其变得“傲慢”,缺乏完善产品的动力,服务费不少,服务却搞不好。
  对于滴滴“垄断”的质疑从未平息。商务部号称的反垄断调查已经历时一年零八个月,但至今仍未向公众公布结论。
  如果说,对于“服务”的不到位是人们抱怨的主要原因,倒不如说,人们更为惊讶的是,滴滴们从市场中市场化的“破冰者”,摇身一变,成为了新的反市场化“垄断者”。这是更令人细思极恐的。
  倘或如此,无非是借“共享经济”的概念,炒作了一把,撕开一条口子,批复了一块新的交通租赁运营牌照。从一场“垄断”到另一场“垄断”,市场化的路径,并未因此打开,也就难怪产品和服务水平,还是在封闭市场时代了。
  而其中,又一次体现,相关管理部门的思路、意识和方式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时代需求和市场需要。这是第二场次。

第三场次──问题没解决,更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滴滴被约谈,顺风车被要求整改,都是应有之义。
  回过头来看,网约车使人们更不安全吗?其实不应该。现代科技使踪迹监控、关系分析、生物识别都变得更为容易。现在发生的纠纷和案件,在过去也可能会发生,而且回溯事实和追踪疑犯的难度更大。当然,现代生活的流动性更大,人口、物资、资金的流动较过往呈几何倍数增长,人际关系发生交会的概率也变大,摩擦也可能增多。相较于几十年前你需要单位证明才能去坐个火车,现在你一天内就可能经历数个城市、换乘多种交通工具,生活场景更复杂,“风险”自然升高。但你更喜欢哪一种生活?
  只是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接受“新生活”的状态,需要接受互联网所支撑起的物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基础场景,而我们的管理和监管,就必须改变思路,从新的社会关系场景出发,进行决策、管理。
  从网约车的管理看,或并没有形成基础思路的转变。既想拿过去管理传统出租车的办法来进行约束,又因传统办法难以覆盖新问题而放任问题。结果是到了矛盾集中爆发时,便运用行政力量“约谈”,责令企业改正。然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能稍许延缓矛盾,直到下一次问题爆发。
  而这个问题岂止是网约车平台独家所有?
  前段时间也在风口上的网络支付是否也有类似问题?还有互联网金融等?先是以“新经济”“新概念”钻个漏洞,获得默许,然后引发市场变化乃至剧变却缺少相应监管措施,最后矛盾爆发监管部门强力“镇压”。
  过去,管不了它们,就把它们列在监管范围外。现在,管不了它们又必须管它们,就用硬性方式“管住”他们,回到了老路上。问题没解决,更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相关管理部门的思路、意识和方式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时代需求和市场需要。这是第三场次。
  管理应跟上和超越经济发展、时代需求和市场需要
  与滴滴一起上头条的,还有联想和平安。
  平安保险因一起海外意外所引发的保险作为不力,被网友质问。
  联想则因为“我和你谈生意,你和我谈爱国;我和你谈爱国,你和我谈生意”遭到人们质疑。
  滴滴、联想与平安,大约刚好是一个梯队,从新经济到旧经济企业的跨度全都有了。它们的市值都很大,据说都算得上是全球的“强者”,成为国人的骄傲。但这次暴露出来的,平安海外的管理运营能力不强,而联想则一直是在国内高价战略盈利、海外低价却亏损,身披“跨国公司”之黄袍,其实不过是一家完全靠中国市场支撑的公司。海外有机构、有人,可是没有企业赖以生存的东西—管理与盈利。
  除了“走出去”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是不是也看到,这些“大而不强”的公司,之所以能够“大”,与它们在国内所处的“超国民待遇”有关?
  然而,我们的初衷,是借由国家和大市场之力,发挥“后发优势”,让这些企业更快做大做强。结果,由于过于“关照”,它们中的一些,已经丧失了正常运营的能力,丧失了服务市场的意识。这些企业和相关管理部门一起“安于现状”,形成了拒绝市场挑战的“小圈子”。
  只是,时代在发展。
  人们将全球的服务进行对比。中国的服务贸易逆差如此之大,金融服务水平的提升还很有必要。
  联想这些年来的业绩有目共睹。无论“保护”得多好,能够力挽狂澜的只能是尊重市场、拥抱市场的双臂。反之,则市场抛弃你的速度比你抛弃它更快。
  对滴滴的责难,绝对不是对一家公司的责难。
  谁若视市场消费者为覆水,市场一定让他难收入。
  企业固然有其自身责任,但外部性因素只能由公共部门来调节,市场秩序只能由公共部门来主导。新时期的新经济发展,需要现代化的治理办法,相关管理部门的思路、意识和方式,一定要跟上和超越经济发展、时代需求和市场需要。

■ 结束语
  如果我们反思,就会发现,这些企业和产品能够成功,是因为我们的市场化步伐跟不上市场的发展,这些企业和产品遇到“滑铁卢”,亦是因为我们的市场化思路与步伐跟不上市场的发展。
  但到了今日,那些曾经用来“帮助”市场发展的手,或应更让位于市场发展本身。当市场在成熟,消费者在觉醒,市场管理意识也需要转变。
  过去,我们需要几个大企业。现在,我们需要充满着有竞争和竞争力企业的市场。
  什么时候,市场中的企业,不需要“剑走偏锋”“制造概念”才能获得一席“被管理”之地,而管理者海纳百川,隐身于程序之中,保证供给方与需求方都中中肯肯中中正正的全力竞争,让市场高速运转起来,经济的内生动力就自然产生了。
  这一年,我们提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需要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对外开放,也就是市场中的消费者要有更多样化的消费选择、更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这或者就是众多企业饱受质疑的大背景。当市场需求不但在数量上增多、也在质量上升高,市场化的治理思路亟需改变。
  (作者万喆系经济学家,澎湃新闻特约评论员。)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08#
 红星 发表于: 2018-5-14 15:01:00|只看该作者

滴滴顺风车整改细节未知 嘀嗒出行暂停结伴频道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滴滴顺风车整改细节未知,嘀嗒出行悄然暂停“结伴”频道

  滴滴宣布顺风车整改一周,但是网友并没有因此结束对其的讨论。滴滴顺风车此前车主对于用户,尤其是女性用户露骨的评论可以对其他司机所见,让很多女性乘客细思恐极。目前,在滴滴还未公布顺风车整改是否会涉及到这一部分时,记者则发现另一家顺风车平台──嘀嗒出行则悄然暂停了用于社交的“结伴”频道。
  在女空姐郑州搭乘顺风车被杀事件之后,滴滴宣布从5月12日开始,全国停止顺风车业务一周进行整改。而在此前,已经有网友发现其顺风车平台上滴滴顺风车司机可以看到其他司机对这名乘客的评价。一些顺风车主透露,有的选项是默认选项,“当然你也可以自己填,不过很多描述是自动形成的,你只需要点一下就好”。
  在社交平台上,记者发现除了关注司机信息真实性外,这一顺风车评价功能引发了更多用户、尤其是女性用户的反感。不少乘客要求滴滴删除司机对自己的评价显示,而滴滴方面此前给与用户的反馈是这类评价无法删除。
  记者向滴滴方面询问此次顺风车整改具体措施,但截至发稿时仍未得到回复。而此次滴滴顺风车整改是否涉及评论部分尚不清楚。
  而北京地区另一家顺风车平台──嘀嗒出行则在此时暂停了其“结伴”频道。记者了解到,该频道上线于2016年,车主和乘客均可在此频道发帖。

  5月13日,嘀嗒在APP内发布消息,称“正在对结伴频道进行优化调整。调整期间,发帖和回复功能暂时无法访问。”而记者使用的嘀嗒出行APP中的结伴频道,除了这一条消息外,其余皆是空白。
  使用过嘀嗒这一功能的用户告诉记者,部分男车主在拼车发帖中表明只搭乘女乘客,而一些对于拼车乘客的评价也有些“露骨”。
源自:法制晚报·看法新闻
107#
 红英 发表于: 2018-5-11 11:46:01|只看该作者

直击|滴滴悬赏100万元寻杀客疑凶 公布司机身份信息

  5月10日晚间消息,今日媒体曝光一滴滴顺风车乘客遇害,滴滴在道歉之后,宣布将悬赏100万元寻找杀害该乘客的顺风车司机。
  据媒体报道,被害乘客李女士是一名空姐,在郑州航空港区叫了一辆滴滴顺风车赶往市内,中途遇害。被害人父亲称,听警官说“这个滴滴司机带着凶器”。目前凶手仍在潜逃,公安机关正在全力抓捕。
  据遇害空姐李某家属的朋友介绍,在乘车不久,李某曾微信和同事说司机有些变态,说她漂亮想亲她一口,同事就劝她快下车。其间同事还给她打电话,但她称“没事没事”,同事就挂了电话。
  此前滴滴公司发布通报称,对郑州顺风车乘客李女士遇害一事,感到万分悲痛和愧疚,“真诚地和李女士的家人道歉,作为平台我们辜负了用户的信任,在这件事情上,我们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滴滴方面称,滴滴已经成立了专项工作组,配合警方开展案件侦查工作,目前案件正在侦破过程中。滴滴还称,在做好后续工作的同时,将全面彻查各项业务,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在道歉之后,滴滴刚刚还宣布将悬赏100万元寻找杀害改乘客的顺风车司机。并公布了该司机的姓名、身份证号和电话信息。
  网约车的安全问题一直是行业关注的焦点之一。对于此类事件,一方面是平台对司机的背景筛查,另一方面则是事中的救援和事后的赔偿善后问题。
  对于滴滴顺风车司机的审核问题,滴滴方面表示,滴滴顺风车平台在审核车主注册信息时,会要求三证验真,即身份证、行驶证、驾驶证均真实有效,且驾龄需在一年以上。此外,滴滴与公安部门展开了紧密合作,对车主进行背景筛查,排除犯罪记录人员、在逃人员、吸毒、重性精神病人员等人员进入平台。只有通过审核,才能在平台进行接单。
  在赔偿善后方面,今年3月,滴滴宣布在现有的安全保障体系基础上推出安全保障服务品牌关怀宝,针对交通事故、车内冲突、车险拒赔、意外受伤、车主猝死等五大场景,承诺为平台车主及乘客提供7×24小时应急响应、平台主动补充保障、车险拒赔协助处理、医疗费用先行垫付、住院探望关怀慰问、司乘纠纷伤害补偿、意外伤害人道援助、车主猝死公益帮扶、司乘财物被抢保障等九大服务。不过该服务覆盖的是专车和快车两个业务线,而顺风车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网约车业务,并未包含在其中。(张俊)

以下为滴滴公告原文
  滴滴公司100万元寻找顺风车司机刘振华
  因涉及重要事项,滴滴公司向全社会公开征集线索,寻找一位名为刘振华的顺风车司机。对提供线索的热心人,滴滴将视线索重要程度给予最高100万人民币的奖励。
  顺风车司机信息:刘振华,男,身份证号410122199105252652,电话15639071726
  线索征集电话:010-83041110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06#
 去哪里 发表于: 2018-5-11 11:03:01|只看该作者

一财评空姐遇害事件:这并不是滴滴顺风车第一次出事

源自:一财网
  从“打人”到“杀人”,21岁空姐遇害后的滴滴安全挑战
  赵陈婷

  快车司机“打人”事件之后没多久,滴滴又惹上了新的麻烦。
  这一次的事件从性质上来看要比司机因为与乘客纠纷而动手打人要严重得多,一名21岁的空姐搭乘滴滴顺风车遇害。
  被害空姐所属航空公司祥鹏航空在微博上发表声明《关于祥鹏航空员工遇害事件的声明》。声明称,经郑州警方通报确认,祥鹏航空员工李某于2018年5月5日晚从驻勤酒店搭乘网约车前往市区途中不幸遇害。
  根据平安郑州发布的警情通报,“受害人李某朱(空姐)在搭乘网约车途中被害,网约车司机刘某华有重大作案嫌疑,现警方正在相关区域全力开展搜捕工作。”
  这一次,滴滴方面在反馈速度上相当及时。
  5月10日,滴滴方面发表声明表示,作为平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并真诚地和李女士的家人道歉。同时,滴滴已经成立专项工作组,密切配合警方开展案件侦查工作。
  5月10日晚间,滴滴公司再次对外公布,发表了悬赏额高达100万元人民币的悬赏令,并向全社会公开征集线索,寻找该名具有嫌疑的顺风车司机,同时公布了该名具有嫌疑的身份证号、电话和照片。
  但这并不是滴滴的顺风车第一次出事。
  2016年5月2日,深圳一名24岁女教师搭乘滴滴顺风车返回学校,司机潘某持刀逼迫被害人交出身上财物,之后将其残忍杀害。随后滴滴公司通报称,涉案司机在平台上的注册信息均为真实信息,但涉案车辆的牌照系司机临时伪造。根据警方的调查结果显示,受害人在发现车牌和平台信息不相符时,选择了在平台上取消订单,并继续乘坐。
  除了违法犯罪情节严重程度不一样,这次的空姐遇害事件和此前的滴滴打人事件很大的差异还在于一个是顺风车,一个是快车。
  顺风车从业务上定位是公益性质,滴滴只是司机乘客的信息撮合方,并不抽取佣金,只是收取很小比例的服务信息费用。而快车和专车一样,滴滴作为运营监管平台抽取20%左右的佣金。
  此外,在滴滴司机注册平台中,对快车、专车司机的招募和顺风车车主的申请条件也不一样。
  滴滴方面公示的信息显示,在北京地区滴滴快车司机注册需要实行实名制,需提供身份证、驾驶证和行驶证,同时需无犯罪、吸毒记录,无酒驾、毒驾等严重交通违法事故,此外,驾龄3年以上,准驾车型C2及以上。一般审核期限为3~5天。
  而顺风车车主的申请条件则相对宽松,根据滴滴APP招募顺风车司机信息显示,需身份证、行驶证、驾驶证均真实有效,且驾龄需在一年以上。车主审核时效最快为48小时,新车或新驾照则需要7-14天。
  但滴滴方面强调,公司已经与公安部门展开了紧密合作,对车主进行背景筛查,排除犯罪记录人员、在逃人员、吸毒、重性精神病人员等人员进入平台。只有通过审核,才能在平台进行接单。
  而这背后,滴滴出行CEO程维日前公布的数据是,2017年,滴滴服务了74亿次用户的出行,滴滴每天服务的用户订单超过3000万笔、4000万人次。
  海量订单也意味着巨大的安全挑战。平台越大,责任也就越大。很多时候,滴滴不仅要承担法律责任,还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
  可以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网约车成功改变了公众的出行方式,但是Uber、滴滴这样的独角兽在创业路上自己都是一边跑一边换轮胎,作为后勤保障的安全措施也是一步一步迭代升级中。这才有了后来“三证验真”的注册审核机制,“号码保护”、“分享行程”、“紧急求助”和“人像认证”等功能。
  作为出行平台,滴滴没有办法像出租车公司一样做到全部自有司机运营,即使是能严格管控全部司机,滴滴也不能保证司机在工作过程中全部能遵纪守法。除了不断升级安全保障机制,滴滴需要做的是建立更加完善流畅的垫付、帮扶、援助、关怀机制。
  今年3月,滴滴宣布在现有的安全保障体系基础上推出安全保障服务品牌关怀宝,不过该服务覆盖的是专车和快车两个业务线,但顺风车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网约车业务,并未包含在其中。
  而这一次对于滴滴而言的教训是,在不断提高专车、快车安全保障体系的同时,即使是带有公益性质的顺风车,安全保障机制也需要不断升级。
105#
 我很牛 发表于: 2018-5-10 21:01:03|只看该作者

滴滴再回应空姐遇害:车主通过背景审核才能接单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滴滴再回应空姐遇害:同警方合作,车主通过背景审核才能接单

  针对空姐乘滴滴遇害一事,5月10日,滴滴有关人士回应澎湃新闻称,滴滴顺风车平台在审核车主注册信息时,会严格要求三证验真,即身份证、行驶证、驾驶证均真实有效,且驾龄需在一年以上。此外,滴滴与公安部门展开了紧密合作,对车主进行背景筛查,排除犯罪记录人员、在逃人员、吸毒、重性精神病人员等人员进入平台。只有通过审核,才能在平台进行接单。
  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空姐李某5月5日深夜乘坐滴滴顺风车遇害,8日遗体被警方发现。
  李某家属的朋友告诉澎湃新闻,警方办案很负责,希望警方早日抓住嫌犯。
  此前,滴滴发布声明,称对郑州顺风车乘客遇害感到万分悲痛和愧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将尽最大努力协助警方尽快破案,将凶手绳之以法,还李女士和家人一个公道。

〓 相关链接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04#
 牛涨 发表于: 2018-5-10 18:23:00|只看该作者

8天内滴滴发生三起暴力事件 安全问题到底怎么解决?

源自:21世纪经济报道
  8天内三起暴力事件,一位95后空姐遇害:滴滴到底怎么了?
  杨清清 北京报道
  自诞生之日起,网约车的安全问题便备受关注,但直到如今问题依然未得到很好解决。
  5月10日消息,滴滴回应此前顺风车乘客遇害事件称,已成立专项工作组,密切配合警方开展侦查工作。同时,滴滴向乘客家人及公众道歉,表示将全面彻查各项业务,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5月6日,一位滴滴乘客在郑州航空港区搭乘了一辆汽车赶往市内后遇害。现有公开资料显示,遇害乘客是一位空姐,今年21岁,身高174cm,是家中的“独生女”。郑州市办案民警对媒体表示,作案人员是一名滴滴司机,身上携有凶器,凶手仍在潜逃中,警方正在抓捕。
  就在该事件发生的前一周,滴滴正身陷两起司机暴力事件中。4月29日凌晨,疯蜜创始人张桓撰长文表示在打车途中遭遇司机打人事件,导致眼部软组织挫伤。
  在痛陈遭遇殴打事件的同时,张桓质疑滴滴平台对司机管控力度不够,处理问题拖泥带水,“打了滴滴客服电话N久没人接,只好打110,截止现在事情过去了4个小时,滴滴那边依然毫无音信。”
  另一起暴力事件发生在广州。5月5日晚,在广东肇庆端州区文明北路附近,由于滴滴司机未按约定时间到达接驾地点,乘客抱怨称要给司机差评,双方因此发生争执。滴滴司机要求乘客删除差评,但遭到拒绝。随后,司机从车上拿出刀,威胁乘客删除差评。
  除暴力极端事件之外,乘客与滴滴司机也不乏纠纷。有消息称,日前一位乘客将滴滴诉至海淀法院,索赔2000元,原因为乘客使用滴滴拼车服务时,因对收费有疑问,在用微信和滴滴后台客服核实费用时,司机在高速路上停车将其强行赶下车,后乘客报警“获救”。目前海淀法院已受理此案。
  自诞生之日起,网约车的安全问题便备受关注,但直到如今问题仍未得到很好解决。今年3月,滴滴宣布在现有的安全保障体系基础上推出安全保障服务品牌关怀宝,不过该服务仅覆盖专车和快车两个业务线。
  事实上,司机对于滴滴平台而言一直是“轻资产”。一位滴滴内部人士此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即便是专车业务,滴滴也并没有直接招聘的专职司机。在“轻资产”模式下,对兼职司机的审核和管理机制便至关重要。然而围绕滴滴司机身份的审核标准和审核流程等事宜,滴滴暂未予以回应。
  以下为滴滴回应顺风车乘客遇害事件全文:

103#
 忘伤 发表于: 2017-1-25 09:26:01|只看该作者

中青报刊评谈打车贵:政府实际上鼓励网约车高价政策

源自:中国青年报
原文标题:节前打车难又贵,都有谁来背这口锅

  按照政府出台的网约车管理条例,网约车的服务被定位在高于出租车服务之上。也就是说,政府实际上是在鼓励网约车的高价政策,也就自然地排挤低价的服务需求者。
  临近春节,多个城市出现“打车贵,打车难”现象,引发不少热议。而往前推几年,网约车还没有出现,出租车一统天下的时候,是没有这种集体性的抱怨声的。一些人由此得出结论:这都是网约车惹的祸!以前只有出租车的时候,怎么就没有这种事儿呢?
  这几天,微信朋友圈流传颇广的《致滴滴,一个让我的出行变得不美好的互联网平台》一文,就是上述逻辑的代表之作。作者通过简单对比节前的网约车(主要是滴滴出行)和早年的出租车,得出了网约车让自己出行更不美好的结论。
  但显然,如此简单的归因忽略了两个重要的变量。第一,经过三四年的市场培育,用户对于出行便利的需求,已经远远超出网约车普及之前的水准;第二,相比前几年,今年的网约车因为被纳入“政府规范”,门槛大大提高,能够提供出行服务的司机明显减少了。
  在经历了网约车的爆发式增长之后,大量城市中产都习惯了使用网约车出行。不谈环保这一间接的优点,也不谈补贴这种非正常现象,仅出行的便利性,预约叫车、精准定位、全程监控、服务后评价等特点,就足以让消费者欢喜。当用户习惯了这样的便利服务之后,一旦服务水准下滑,用户的不满就会大大超过之前。
  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类似的,有人怀念书信年代,而厌恶手机、微信带给人的“不自由”。殊不知,真让你回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时代,怕是一百个不愿意。换言之,你可以缅怀10年前上海的出租车,但肆意指责如今的网约车让你出行更不方便,只能说明你的判断太偏颇。
  对于现代人来说,生活水平下降是难以承受的痛苦,出行便利性亦不例外。但一般而言,商业服务者最擅长利用用户的这一心理。所以,他们总会通过不断提升服务,来锁定用户、扩大市场占有率。但是,目前的网约车没有表现出符合正常逻辑的举动,原因当然不是因为这些公司不懂得这一点,而在于它们统统受制于去年岁末陆续敲定的网约车新政。
  新政颁布之后,牌照、司机、车辆规模全部作出了限制,京沪两地针对车牌和司机做出的限制更是十分严苛。所以,能够进入门槛的服务车辆,基本被舆论戏称为“婚恋市场上的宠儿”。由于被新政排挤在门槛之外,大量外地车、外地司机都无法加入“供给侧”,导致“需求侧”的用户频频抱怨。
  出行是服务市场,供求关系是问题的背景。所以,在讨论节前打车贵又难的问题上,如果忽略了上述政策因素,那基本就是“太天真”。按照滴滴技术运营高级产品总监罗文在知乎的回应,节前北京的供求数据显示,以1月10日为基数,司机规模下降25%,市场需求增加30%。一升一降,还只是一天中的数据。在出行高峰期,供求失衡必然会更加严重,“加价”是必然的。
  需要指出的是,按照政府出台的网约车管理条例,网约车的服务被定位在高于出租车服务之上。也就是说,政府实际上是在鼓励网约车的高价政策,也就自然地排挤低价的服务需求者。至于网约车内部设计的“加价”模式问题,在大的供求关系变化背景之下,值得讨论的意义并不多。毕竟你不能要求市场化的企业提供“公共品”,除非现有公共政策对其降低准入门槛,甚至提供政策优惠。
  中国城市大量的流动人口必须在春节时跨越千百公里“回家”,这即是春运的最大原因。外地户籍的网约车司机买不起房,子女也不能在城市上学,但他们可以多开几天车,晚一点儿回家。但今年不行了,他们在城市的就业权也被部分剥夺了。离开这座城市,是他们不得已的选择。
  在这一情形下,带着优越的权利意识城市中产们,也许应该加速转动自己的脑子。那个拒载的司机固然可恨,那个低效的网约车平台令你不如意,但问题的根源并不在此。
  尼德罗 来源:中国青年报(2017年01月25日02版)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02#
 晴晴妈妈 发表于: 2017-1-25 09:26:01|只看该作者

网约车市场定价能走多远:滴滴从打车难解决者变制造者

源自:中国青年报
原文标题:网约车价格到底谁说了算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钱雪发现,现在打车越来越难了。即便是非上班的高峰时段,打开滴滴软件叫车,都时常得不到应答,即便地图显示她的周围停着好几辆车。望着屏幕上旋转的圆点和“+20元调度费”的字样,钱雪最终还是加入地铁的人潮中。
  “高峰不加价,哪能打到车啊?”北京的专车司机罗师傅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等待时间更长、价格更贵,成了时下多地乘客抱怨网约车最多的问题,甚至还有人将滴滴的宣传语改编为“滴滴一下,马上加价”。
  对此,1月23日傍晚,滴滴出行官方微博作出回应,表示将从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阶段性取消出租车“建议调度费”功能,以减少因春运产生的供不应求和价格因素带来的用户体验问题。
  从4年前的“烧钱大战”发展至今,在公众眼中,滴滴仿佛从一个打车难的解决者,变成了打车难、打车贵的制造者。网约车价格到底谁说了算?

滴滴:“打车难”源于供需失衡
  针对网上普遍反映的打车难问题,1月21日,滴滴出行高级产品总监罗文解释,春节来临,司机供不应求,造成了这一波打车难的局面。
  罗文展示了一张2016年11月~2017年1月北京滴滴平台在线司机数量变化以及北京订单需求变化的数据图。他说,春运开始以来,北京在线的司机数量与1月10日之前相比下降近25%,而同期的订单需求却提升30%。
  罗文认为,这场来得早、峰值高的春运,威力堪比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造成了供需差值加大,带来打车难、打车贵的体验。他建议乘客在出行时尽量选择预约功能,或者搭亲友的顺风车。
  但很多用户对于罗文的说法并不买账。因为很多用户感觉,在春节之前的非高峰时段,也很难打到车,即便地图上显示周围有车辆。对于用户的疑问,滴滴公关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坦言,这种情况的确存在:“因为如果出租车司机接到了乘客,但没有关闭软件,那么其他用户打车时在软件中还会看到周围有车,但这些车实际上已经在接客了。”
  还有人认为,打车难是网约车新政“后遗症”在春节期间的集中爆发,打破了车辆与用户需求之间的平衡。在供应方面,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出台的网约车新规都打出“京籍京车”“沪籍沪牌”的条件,门槛一高,非本地户籍的司机不得不退出,司机数随之减少;与此同时,对照目前全国各地陆续出台的网约车细则,不少地方网约车同样难以达标,不被准入网约车市场。

从“烧钱”补贴到动态调价
  时至今日,许多人仍对4年前网约车的那场“烧钱大战”记忆犹新。为了抢占用户市场,滴滴、快的两家打车公司以高额补贴争夺乘客、司机。2014年,滴滴打车平台CEO程维坦言,滴滴为此“两年花掉15亿元”。此后,滴滴、快的两家公司不约而同选择了红包、优惠券等方式代替补贴。
  2015年,滴滴针对用车峰值期打车难的问题,推出“智能调度”的动态调价模式。该模式主要基于用户订单情况、用户所在区域车辆数和打车需求的实时比例,根据供需实施动态加价,及时增强运力,方便用户打到车。但在更多人看来,如今的“动态调价”,无异于“坐地起价”。
  Uber中国前员工谈婧撰文称,打车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滴滴的派单逻辑存在问题,引导了司机故意加价,导致接单速度慢。无论是否处于打车高峰期,谁出的钱多,谁就能更快更容易地打到车,“打车贵”问题愈演愈烈。
  2016年8月底,在与Uber合并近一个月后,滴滴出行宣布调整快车和专车的计价方式,实行司机和乘客分开计价,并首次宣布取消司机20%抽成,而基础车费、动态调价费用等100%归车主所有。但许多司机反映,他们并未从调整中获益。
  “每天只能接不到20单,和前几年相比,接单数已经锐减了一半,现在一个月收入也就4000元左右。”家住北京五环外的常师傅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表示,自己每天凌晨4点起床外出开车,下午4点结束,12小时下来感觉“费力不讨好”,目前他正考虑换一份工作。

依靠市场定价的网约车能走多远
  有业内人士指出,依靠市场定价的滴滴从“烧钱”到动态调价,再到司乘分开计价,意味着司机和乘客分别以不同价格与滴滴达成交易合同,实质上,滴滴出行获得了司机和乘客两端的价格定价权。那么网约车的价格到底该由谁来定呢?
  为规范网约车市场,2016年7月,交通部出台《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其中第3条规定:网约车运价实行市场调节价,城市人民政府认为有必要实行政府指导价的除外。第21条提出,网约车平台公司不得为排挤竞争对手或者独占市场,而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运营扰乱正常市场秩序。
  “政府定价的只能是公共交通,而对网约车,政府只能在行车安全等方面进行监管,但是定价方面一定是依靠市场运作。”曾经参与网络约车新规研讨会的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交通规划院院长张国华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作了这样的解释。
  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刘兴亮认为:“滴滴等网约车运营的最低成本价理当受到政府管控,但最高价的浮动最终还是应该交给企业本身和市场来调节。”他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乘客习惯了‘几块钱就能打到车’的‘烧钱’时代,忘了网约车实质上是一种非公共交通。区别于传统出租车,在打不到车的情况下,多付钱换来更多打到网约车的概率和更优质的服务,无可厚非。”
  然而也有许多人持不同意见。网约车做着和出租车一样的活儿,为什么对双方定价的约束差得这么多?以后打车是不是会变成竞标,只能价高者得?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研究员、交通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冯苏苇,广州市客运交通管理处处长苏奎就曾联合撰文表示,如果放任网约车价格受市场调节,可能会存在竞争失序、服务质量难以保证、消费者利益被过度攫取等社会损失,适当的价格监管有必要。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中心主任助理杨永恒则给出了进一步的解决方法。他认为,对于网约车应该实施价格监管,禁止随意涨价,这样才能给乘客稳定、可靠的预期。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傅晓羚 谢宛霏 实习生:陈晶 来源:中国青年报(2017年01月25日01版)
101#
 天朝明志 发表于: 2017-1-24 14:48:00|只看该作者

滴滴回应打车难:即日起阶段性取消出租车调度费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滴滴回应打车难:即日起阶段性取消出租车调度费

  新京报快讯(记者:郭超)关于近期网约车出现的打车难,平台出现加调度费等问题,滴滴出行刚发布了公开信回应。滴滴方面称,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阶段性取消出租车“建议调度费”功能。
  滴滴在公开信中阐述,近期大家反映的打车难问题,他们都已经关注并收集了意见,并称打车难、打车贵的问题或许源于供需失衡。
  基于大家反馈的意见,滴滴表示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阶段性取消出租车“建议调度费”功能,以减少因为春运期间本身供不应求和价格因素带来的体验问题。但这可能也将给部分乘客带来呼叫等待时间增加,打车成功率降低的影响。
  滴滴同时强调,考虑到司机师傅们在春节出车的辛苦,仍会保留用户主动给予调度费的功能,所有调度费滴滴分文不取。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7 10:44,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