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140|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飞翔 发表于: 2014-4-14 18:45:00|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少数民族彝族对火的崇拜

 [复制链接]
源自:华夏经纬网
  火,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直起着巨大的作用。正如水孕育了生命,是火造就了人。美国民族学家摩尔根对美洲土著印地安人的氏族部落实地调查后,写出的《古代社会》一书认为,人类的童年时代,把鱼类当作食物并获得用火的本领,由生食变成熟食,使人类的发展起了飞跃的作用。有了火,人类才开始了自己的童年。恩格斯说过:"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分开。"没有火,人类熬不过冰天雪地的严寒岁月;没有火,人不会有平整的牙齿、沉甸甸的大脑和灵巧的双手。农业的起源离不开火,原始时期的基本生产方式就是刀耕火种。所以从燧人氏到黄帝、炎帝都和火有关系。我国和世界上许多民族流传至今的关于火的禁忌和风俗习惯,不少也有原始社会对火崇拜的痕迹。然而,把对火的崇拜神圣化,并以节日的形式加以固定,和预祝丰收相结合,甚至视为"小年",这只是我国西南藏缅语系的几个少数民族才是如此,其中又以凉山彝族为最。
  彝语称火为"莫都",考究起来,反映了对火的认识过程。"莫"意为"雷","都"为燃、引燃之意,"莫都"即火是雷引生、燃起的东西。彝族又称雷为"莫子",意即"响的火"。远古时候,雷电是最原始的、也是唯一的火源。因而凉山彝族著名的创世史诗《勒俄特依》,这样叙述火的来历:"天上坠下一个火球,掉在恩接介列山,燃起熊熊大火。九天烧到晚,九夜烧到亮。白天烧得黑烟滚滚,夜晚烧得火光闪闪。天是这样烧,地是这样烧,为了创造人类燃,为了诞生祖先烧。"彝族的另一部史诗《阿细人的先基》中说:"折了些小数枝,那出撬老数,撬着撬着,撬出火来了。""人们有了火,会把生的肉烤成熟的吃。"
  凉山彝族一直保持着古老的取火法,即摩擦生火。以火镰、燧石互相击撞,溅出火星,引燃草绒。保存火种也有一套古老的办法,剥下树皮捶绒,搓成长绳,挽成圈,点燃后随身携带,外出大打猎放牧随时可用。居家留火的方法是,用火灰把火盖起来,或在火堆里埋入疙瘩柴,让其慢慢燃。
  火与生产、生活、生命密切相关,彝族对火有自己特殊的认识和感情。火是炊具。过去家用品少,烧烤食物不需要锅、碗、瓢、盆,是最简单省事的烹饪方式,肉类、薯类、玉米、荞粑,都可直接烧熟烤熟。火是衣被。凉山天冷,以往生产力水平低下,缺衣少被,因此,白天抗御严寒,晚上和衣而眠,全赖活堆和火塘。火是肥料,"火不烧山地不肥",过去刀耕火种,播种靠放火烧的草木灰作肥料,牧场要烧后来年才草肥牛羊壮。火是武器。在冷兵器时代,人与兽斗、家支间打冤家,火极具杀伤力,是战斗的武器。火是光明。夜里,屋内做事,屋外行路,少不得的是松明,离不开的是火把。沉沉黑夜中,见到了火光就见到了希望。火是圣物。彝族认为火能净化一切肮脏、污秽之物。祭品一一在火上转三圈,或火里烧一块小石头淬水冒蒸汽时在上绕三圈即被净化。火是中心。哪里有火,那里就会围上一圈人,就是凝聚人们的轴心。火是"生死之交"。彝谚说:"生于火塘边,死于火堆上",一个人生也离不开火,死也离不开火。基于对火的这些认识和感情,于是有了敬火、护火的各种民俗。彝族认为,"汉人敬官,彝人敬火","所吃所喝的食物先那给火看,所说所讲的话语对着火说"。对火,绝不容许玷污、亵渎。做饭、烤火的火塘,是神圣的地方,任何人不得跨越,跨了不吉利。孩子跨了,会"一生饿肚子"。猎人、牧人常用的引火绳,用后熄灭时,只能用手压熄,不能用唾沫灭掉,在家要挂在屋上方。野外用完火后,不得打散火堆,必须挖土阴盖。老人们说,把火打灭,用脏水灭火,特别是把小便煞在火上,那是对火的不敬和冒犯。有些地方遭火灾时只能说"遭水灾",而不能说"被火烧"。人死后,死者从家里抬到火葬场时,要在家里点燃火把,在遗体前引路,这表示,把火送给了死者。死者跟火一起走了,灵魂就得到了安抚。死者在光明、温暖、纯净的火焰中消逝,避免了埋在土里腐烂,暴露地面被鸟兽啄食,对活着的人来讲,是心灵的纯净和宽慰。史书载,彝族先民古羌人被俘,不怕苦刑,唯"忧其死不焚也",可见心理上对火是何等尊敬、亲近。日常生活中也有一些与火相关的俗语。"像一堆滚滚冒烟的死火",还有"死时连一堆火都得不到"。
  关于火把节的来历,彝族人民中有许多生动、美丽的传说,如阿提拉巴战胜凶神斯热阿比、火烧松明楼、烈妇阿南殉夫,等等。不管这些故事如何不同,追溯文化渊源,可以说都是火的崇拜。火把节高高举起的火把,是彝人勇敢、豪迈与胜利、辉煌的象征。人们不仅用火"烧死害虫",而且"烧死邪恶"。火把节实际上是彝族古老的祭火节。
  火把节的故乡
  彝家人有这样一句谚语:"苦什":(过年)是嘴巴的节日。"都则"(火把节)是眼睛的节日。意思是说,过年讲究吃,而火把节讲究的是穿、看、玩、乐。
  说起眼睛的节日──火把节,正宗的还是在吉拉布拖。据州志记载,这里是火把节的故乡。相传远古的时候,彝族先民迁徙到崇山峻岭之中的吉拉布拖大坝上,刀耕火种,开垦出了这片肥沃的黑土地。种出的"荞子叶大如斗笠",种出的"洋芋砣砣如石堆",生活无比美满幸福。一天,突然从天上降下个大力士,说这吉拉布拖大坝是他的,叫彝民们赶快搬走。就在这时,一位勇敢、强悍的小伙子阿根宝力从人群中站了出来,与大力士摔打起来,结果,大力士败倒在阿根宝力的脚下,狼狈不堪地回到天上。不甘心的大力士在天神面前拨弄是非,天神发怒于人间,方出铺天盖地的蝗虫来糟蹋这里的庄稼。阿根宝力又率领彝民们点起千万支熊熊燃烧的火把,驱除蝗虫,保住了丰收。
  从此以后,每年的这一天,也就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村村寨寨的男女老少都要早早走出瓦板房,走出山寨,来到吉拉布拖城,狂欢三天三夜,庆祝"火把"有过的辉煌。从此,这里的彝人,每年都要举行火把节日,遍及每个村寨县城和州府,沿袭至今,形成一年一度的彝族火把节。熊熊的火把,象征彝族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崇拜,对丰收的喜悦和对爱情的祝福。节日里,最兴奋、最激动的要数那些英俊的阿哥和美丽的阿妹们。庆典来临之际,只见阿妹们三五一堆,七八成群地坐在小河边,山坡小路旁,个个左手握只小圆镜,右手拿个小木梳,开始梳妆打扮。
  那些平时就很漂亮的姑娘们,个个从头到脚都穿戴统一的服饰,手里撑的是一样的鹅黄色的油布伞,穿的是一样的百褶裙,批的是一样的披肩,有如仙女一般从山间云彩中飘来。
  小阿哥们自有吸引意中人的办法。你看,他们在摔交场上,在赛马场上,在斗牛、斗羊的大战中,勇敢善战,大显雄风,奋力争夺卡巴(奖品),让人群中的阿妹们注意自己。也有不甘寂寞的小阿妹们围成圈,在"朵落荷"的轻歌漫舞中溢美露秀。待到时机成熟时,小阿哥们自会弹起月琴、口弦,吹着木叶,有的干脆抱起大大的收录机,放起"在那火把节的夜晚"这首动人心弦的歌,把小阿妹引到那静静的丛林中,把卡巴赠送给心上人儿。小阿妹自会取出早已备好的美酒,浇在小阿哥火烈的心上……
  火把节万众欢腾达到高潮的时刻正是夜幕降临的时候。千万只火把在山寨的夜空燃起来,彝家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高举心中的火种,点亮生命之火,庆祝丰收,祈祷吉祥。满天星斗落在吉拉布拖大坝上闪烁,叮当的月琴声,铮铮的口弦声,还有那阵阵欢歌笑语,声声回荡在大坝上、山谷里和那幽静的密林深处,彝家的火塘,山寨的篝火,伴着人们度过一个狂欢夜。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飞翔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飞翔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 彝族|主题: 119, 订阅: 0
乌江流域少数民族生态伦理观念研究 感悟人生四句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5 23:54, Processed in 0.171601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