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8485|回复: 28
  
#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中国问题专家境外媒体追忆傅高义:谦虚好学的“知华派”

 [复制链接]
  傅高义(1930.7~2020.12.20),男,费正清东亚中心前主任,社会学家,汉学研究学者,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
  精通中文和日文。撰有《日本第一》《日本的中产阶级》《重整旗鼓──重建美国实例分析》《共产主义制度下的广州:一个省会的规划和政治(1949~1968年)》等著作。2013年3月23日,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傅高义被授予“世界中国学贡献奖”。
  据环球网援引朝日新闻报道:当地时间2020年12月20日,傅高义在马萨诸塞州剑桥的一家医院去世,享年90岁。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独一无二哦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独一无二哦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独一无二哦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独一无二哦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独一无二哦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独一无二哦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杨亚林任云南省委政法委书记,前任刘洪建已任昆明市委书记 Surprising Creatures Found Deep off Australia
1# 贡嘎山
 点点小女子 发表于: 2020-12-23 10:26:00|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境外媒体追忆傅高义:谦虚好学的“知华派”

源自:参考消息
原文标题:境外媒体追忆傅高义:谦虚好学的“知华派”

  参考消息网12月23日报道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2月21日报道,哈佛大学宣布,该校的中国问题专家傅高义逝世。他享年90岁。
  报道称,傅高义是美国最知名的中国问题专家之一,他是中美关系中的重要角色。
  过去4年里,傅高义是最明确反对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华政策的人士之一。傅高义7月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评论文章说,特朗普的对华政策正把美国在中国的朋友推向反美民族主义。
  报道注意到,傅高义出席了在中国举办的重要研讨会,甚至在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间仍设法现身──尽管是以在线的方式。
  另据香港《星岛日报》12月22日报道,上世纪60年代起,傅高义开始了长达60年的中国研究之路,并见证了中美关系的起伏跌宕。近年中美关系急剧恶化,这位“知华派”认为中美不可能“脱钩”,并相信民主党拜登上台后,会为中美关系带来一个机会。
  报道指出,傅高义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有利于美国的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他认为美国政府中断与中国的经济、文化等各种交往是短视之举,所以,他敦促美国政府恢复和中国的往来。上世纪90年代末,美国的右翼人士提出所谓“中国威胁论”,在这个关键时刻,傅高义主编了《与中国共存:21世纪的中美关系》一书,主张中美应在各领域保持合作,支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报道还指出,特朗普政府2017年上台后,中美关系“开倒车”,华盛顿对华发起贸易战,还试图推高两国意识形态冲突,扬言要“脱钩”。但傅高义认为,世界太小,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与另一个国家完全切割,中美均是全球化的一部分,要同舟共济。
  去年7月,傅高义等人共同在《华盛顿邮报》网站发表题为《中国不是敌人》的公开信。今年4月,傅高义与近百位美国前高官、学者一同呼吁中美共同抗击疫情。本月1日,傅高义在北京香山论坛视频研讨会上表示,相信拜登会为中美关系带来一个机会。
  此外,日本《朝日新闻》12月22日发表该报编辑委员三浦俊章的文章称,傅高义教授是一位行动力超强的学者,他的一生远非“日本问题专家”所能概括。
  文章称,最近10年时间里,不时有机会听到傅高义的高论。
  文章指出,傅高义的研究领域也涉及当代中国。正是因为熟悉中日双方的立场,他才会对近年来两国关系深感忧虑。在其生前最后一部著作《中国与日本──傅高义的历史思考》中,他极力主张:“中日要构建合作关系,超越历史问题是绕不开的课题。”
  文章还指出,傅高义60余年学术生涯的成功,得益于独特人格魅力为他带来的广泛人脉。终其一生,傅高义都保持着谦虚好学的态度,即便已是学术大家,他在后辈发言时仍会比任何人都认真地做笔记。
  文章表示,他总是善于照顾别人的感受。曾在哈佛大学学习、后与傅高义成为同事的历史学家入江昭回忆说,在他初为讲师之时,傅高义每周都会抽出两个小时教他如何用英语授课。入江昭说:“在欧美学者中,学术水平如此之高,又能够流利地和日本人讲日语、和中国人讲汉语的人屈指可数。作为研究领域的先驱,傅高义先生的成就将会永载史册。”

〓 相关链接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
 点点小女子 发表于: 2020-12-21 19:46:00|显示全部楼层

傅高义去世 华盛顿的“中国老朋友”越来越少了吗?

源自:环球网
原文标题:傅高义去世 华盛顿的“中国老朋友”越来越少了吗?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记者白云怡王雯雯徐可越]美国知名学者傅高义(Ezra Vogel)于当地时间20日在马萨诸塞州的一间医院去世,享年90岁。傅高义是美国最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之一,精通中文和日文。傅高义的逝世也引发中美两国许多知识分子的担忧和感叹:美国理性、务实看待中国的政治圈和知识界人士是否越来越少?随着美国更多少壮“鹰派”的崛起,中美关系又将何去何从?
傅高义 资料图
  “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在21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这样评价傅高义,“我们将铭记他为推动中美关系发展所做的贡献”。今年12月1日,傅高义曾参加北京香山论坛视频研讨会,表示美国应该承认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公平地对待中国。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刁大明21日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认为,以傅高义为代表的一批年纪较长的美国“知华派”,基本是以历史和文化角度切入,其目的是推动美国对中国的了解,以及中美之间的交流。
  “他们对中国的研究,是从‘有些好感’或至少是‘好奇心’开始的,继而更深入了解到中国的历史变迁和社会变化。”刁大明表示,而与之对比鲜明的是,今天美国许多“少壮派”中国事务学者,研究中国的目的就是“帮助美国对抗中国”,他们研究中国的起点和基调从一开始就是“对抗”与“敌视”,而他们也将这一观点和情绪传导给了更多美国大众。
  “于是,随着傅高义这样一批老一代的中国事务专家,因年岁渐高而不可避免地离去,也自然引发了公众对于‘理性的对华态度在华盛顿越来越失去声音’的担忧,尤其是在当下中美关系颇为动荡紧张的时刻。”他这样表示。
  2018年曾于傅高义在哈佛大学的家中采访过他的一名中国记者对《环球时报》回忆说,两年前,傅高义就曾对他感叹,美国学者做中国研究更不容易了,“因为他们怕说错话、出问题。学者之间谈话没有透明度,不能直率谈问题,研究就很难做。”当时,中美两国正值建交40周年之际,但却在贸易、南海、网络安全等领域频频爆发摩擦。
  这名记者也曾问傅高义,“像您这样的中国老朋友是不是在华盛顿越来越少?”当时,这名著名学者的回答是,美国年轻学者中希望中美关系向好的仍然有很多,“不仅仅是老一辈人”,比如自己的学生中就有很多,只是他们的研究环境变得更不容易了。
  “他承认华盛顿现在对华有很多看法,但发声的人未必都是中国专家,很多不了解中国的人也会出来发表自己的看法。他同时也希望中国能够更加开放,为更多中美学者提供更多交流的机会。”这名中国记者回忆说。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研究员陈征曾在2011年的一次学术研讨会上与傅高义有过一次短暂的互动。她回忆起当时正对自己的博士论文充满困扰,傅高义对她的指导让她“大开眼界”,中美学者在做研究时方法和思路上的巨大差异,“他为我的研究提供了很多帮助。”
  陈征告诉《环球时报》,她认为傅高义的离去是美国学术界的一次重大损失,也希望更多美国学者能像他一样拥有对中美关系“冷静、客观”的看法,在两国间发挥积极作用。“我把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分为三大类:强硬派、温和派、第三种力量。傅高义属于第二种,而拜登拟任命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则属于第三种,他们强调竞争,但试图避免军事冲突等不可逆转的风险。”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陶文钊对《环球时报》表示,其实,像傅高义这样的美国“温和派”学者依然存在,比如美国前资深外交官傅立民、美国智库“昆西国家事务研究所”东亚项目主任史文等,他们对中美关系仍然保持公正客观的立场,也在不断发表自己的意见,只不过在当下的中美环境下,他们的意见不够响亮,没有成为主流,但至少这些声音并没有消失。
  “傅高义本人非常反对特朗普政府后期对中美人文交流设置的种种限制,因为这只能使两国互不了解日益加深。”陶文钊和傅高义本人有过多次交流,他表示,当下已被严重破坏的中美关系已不能仅靠小修小补才能重建,而是需要一整个框架,而在新框架的构建中,两国人文交流需要扮演重要渠道,这也是拜登政府需要面临的严峻任务。而对于中国而言,也应避免把说了一些“可能中国不喜欢听的话”的美国学者直接贴上“鹰派”标签,因为这样会缩小中美学者交流、乃至中美整体合作的空间。
  “尽管当下两国关系非常糟糕,但是华盛顿仍有一种广泛的共识,即我们必须找到与中国合作的办法以避免冲突。”半年前,傅高义最后一次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曾这样表示,尽管没人希望这样的局面发生,但两国的确存在发生武装冲突的可能性,而这将导致所有人的失败。“美中两国的历史任务是塑造一个国际新秩序,在这个秩序中,世界不会被分为敌对的几块。而找到这样一种‘竞争而非打架’的共存方式,是美中领导人当下共同的历史使命。”他这样感慨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29 05:54, Processed in 0.1404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