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229|回复: 2
#
跳转到指定楼层

[探讨研究双城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复制链接]
双城记①|“双城记”唱响,助推成渝“中部崛起”
源自:界面
⊙作者:肖腾

  2020年伊始,重庆便收到了新年“大礼包”:1月3日下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这是中央首次对成都和重庆两座城市给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提法,并且提出了要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的新要求。

图片源自:张鹏飞/制图  c83e-imvsvyz4874971.jpg  保存到相册

  从成渝经济区,到成渝城市群,再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名字的变化,体现了成渝地区协同发展的不断深化。成渝要唱好这出“双城记”,就绕不开让成渝中部城市崛起这道题。

图片源自:图虫创意  bbfa-imvsvyz4874969.jpg  保存到相册

双核独大 成渝中部亟待崛起
  重庆和成都,地缘相接、人缘相连、文缘相融,作为西南区域的“双子星”联袂出现在中央规划上,早已不是第一次。而此次提出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疑是对“成渝城市群”概念的升级。
  在成渝城市群的成长历程中,由于成都、重庆长期以来的“背向发展”,成渝呈现的是“双核独大”,两地间其他中小城市发展相对滞后的格局。
  “这种发展滞后是相对成渝两个大城市而言的。”知名学者、重庆大学教授蒲勇健表示,在成渝之间分布着多个中小型城市,如重庆渝西的江津、荣昌、永川等,以及四川的绵阳内江广元等,形成了一条“成渝走廊”,“这些城市一般而言工业基础也不错,但在成渝两个大城市面前就显得小了点,来自东部沿海和国外的产业资本更愿意选择成渝落地,由此便造成这些夹在中间的城市形成了‘洼地’”。
  数据显示,成渝城市群各城市中,2018年重庆经济体量突破2万亿元,成都经济体量也已突破1.5万亿元,而排名第三位的绵阳市经济体量仅为2300多亿元。内江、泸州南充、广元等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低于四川全省平均水平,而渝西地区大部分城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也低于重庆全市平均水平。
  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中明确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尊重客观规律,发挥比较优势,推进成渝地区统筹发展,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成渝城市群的中部亟待崛起。

图片源自:图虫创意  8076-imvsvyz4875016.jpg  保存到相册

相向而行 打造中国经济第四极
  怎样才能让“中部崛起”?一直以来,从川渝高层的互动到中间地市的行动,都试图尽快在成渝之间形成更为有力的支撑。而此次提出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疑将更加重视和强化重庆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带动作用。
  “改变中部发展滞后的状态,首先成渝两地的发展战略要从‘背向发展’转为‘相向而行’。”蒲勇健说,纵观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历程,在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下,形成“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多极支撑”,是城市群崛起的必由之路。
  然而,成渝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成都、重庆多年来竞争大于合作,对要素的吸纳能力远大于溢出能力,致使成渝城市群呈现发展失衡的格局。
  “实际上,成都西部、北部更适合农业建设,而第二第三产业只能向东向南发展,同样,重庆渝西有大片平地,有大量的经济实力比较强大的区县,向西发展也是必然的选择。”蒲勇健表示,成渝一个东进,一个西进,相向而行,是城市发展必然的结果。
  2019年,成都首次提出“东进”战略,重大项目的布局向东延伸,如天府国际机场项目布局在距离重庆更近的简阳市等;重庆也呈现出明显的“西进”趋势,重庆科学城等重大项目在渝西片区布局,渝西片区已成为全市工业化、城镇化最活跃的区域,2018年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超过30%。
  随着中央财经委员会的定调,在“成渝双城”的强力带动作用下,随着城镇化发展提速和升级,未来城市群之间联动会变得日益紧密。
  重庆向西,成都向东,当两座核心城市真正相向而行,成渝城市群将真正成为实至名归的“中国经济第四极”。

协同互补 承接转移补齐短板
  归根到底,城市发展的核心要素是产业的发展,要让“中部崛起”,推动产业协同发展,补链成群,形成围绕成渝“双核”的产业集群,是最重要的。
  既然是双城协同发展,就要实现1+1>2的效果。近年来,成渝地区立足各地优势,促进产业分工协作,产业集群发展明显。
  “成渝两地产业有着很强的互补性,成都的优势在于信息、农业、商贸和金融,在工业制造方面相对薄弱一些,而重庆的制造业和物流产业相当强,正好与成都形成互补。”蒲勇健表示,重庆当前正值产业转型升级,正好可以将传统的汽摩、笔电等产业向西转移到“成渝走廊”的中小城市,自身专注于产业升级,“成都以及周边城市通过承接制造业转移,可以补齐自身的工业短板,同时,成都依托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有着十分雄厚的信息产业人才资源,通过成都信息产业的加持,可以对传统制造业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提高竞争力,最终形成一个庞大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目前,随着重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脚步,大批投资额度大、技术水平高、上下游带动力强的智能化项目落户重庆,与此同时,成都龙泉已经发展起了以汽车、配件为主要产业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大量的大工业、大制造业等将布局到成都以东,与重庆产业发展互联互补,步调一致。
  “成渝两大城市都有良好的发展基础,现代产业抱团发展才能实现新的突破,但要抱团就必须打破行政的边界。”西南财经大学成渝经济区发展研究院院长杨继瑞建议,双城经济圈在协同发展的同时,更要立足产业优势,实现错位发展。“成都有着良好的人文基础,可以打造人才集聚基地,重庆有着黄金水道和大工业的优势,可以在大型智能制造集群上下功夫,形成经济圈的协同互补。”

图片源自:图虫创意  8260-imvsvyz4875074.jpg  保存到相册

产业升级 辐射周边连点成面
  对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给出了明确定位,即“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打造西部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
  怎样打造这个“西部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在既往的梯度战略思维中,西部发展基本上是依靠东部的产业转移。
  “长三角珠三角也有大量中小城市,为什么没有成渝‘中部滞后’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产业发展水平的问题。”蒲勇健解释说,东部沿海中小型城市,主要是靠为大城市的核心产业做下游配套,但成渝本身就是靠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自己就处于产业链的下游,自然没有多少更下游的配套产业可以分散给周边的中小城市。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沿袭传统的模式,已经不足以支撑成渝经济圈的长远发展,成渝双城要想带动城市群共同发展,就要提升产业水平、向产业链上游爬升,而想要达到产业提升的目标,就必须发展以大数据、智能化为代表的新兴产业。
  重庆市区域经济学会名誉会长王崇举表示,创新在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重庆和成都应尽快建设科技协同创新中心,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新支柱产业的形成。
  当前,成渝在协同发展创新产业,推动区域协同创新方面已经取得了亮眼的成果,成渝共建西部技术转移联盟、共建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重庆分中心,推动科技成果交易;在技术研究方面,电子科技大学在重庆西永微电园设立微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重庆大学在内江设立产学研协同发展创新中心;推进川渝城市轨道交通、生物医药等产业深入合作、协同发展。
  在太空拍摄的夜景地图上,成渝地区由两颗闪耀的亮星和中间一连串光点组成,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落实,未来成渝地区将不再只是两座大城市的“双子星”,而是汇聚众多亮点的“银河”。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hoho2008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hoho2008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hoho2008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hoho2008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hoho2008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hoho2008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求职报告:去年冬季海口财会岗竞争最激烈,石化行业薪酬最高 呼吁取消美兰机场快速接客通道
#
 cz1234 发表于: 2020-1-8 20:54:00|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双城记③ | 双城经济圈重庆机遇:加快产业布局一体化

源自:界面
⊙作者:王苏婵

  随着中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渝城市群的发展来新机遇。
  成渝如何唱好这出“双城记”?这又会给重庆发展带来哪些改变?1月7日,戴德梁行发布《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研究》,对此做出解读。

图片源自:图虫创意  751a-imvsvyz9829034.jpg  保存到相册

双城经济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这无疑是国家赋予重庆城市发展的又一重大战略性利好,将有效促进重庆的城市建设、房地产等多个行业更加高质量的发展。”戴德梁行华西区总经理张裕鹏说,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继2016年《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以来,国家层面再次对成渝地区发展做出明确指示,也体现了成渝“双城经济圈”在中央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布局中的重要地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驱动能力强劲,在国家战略机遇的叠加下,将加快建设我国经济增长第四极,成为西南的交通枢纽重地,开启成渝对外开放的新局面。
  “发展都市圈将帮助城市实现资源自由流动,促进区域协同发展,进一步提高国际影响力。我们通常所说的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张裕鹏表示,国外代表性都市圈核心城市的周边中小城镇,对的GDP贡献占到40%以上,说明周边城市的经济实力和产业能级对于都市圈整体的发展推动至关重要。

图片源自:图虫创意  4579-imvsvyz9829039.jpg  保存到相册

  “世界领先都市圈的核心城市都拥有一个或多个在全球极具影响力的产业,如纽约、伦敦及东京的世界金融中心、旧金山的全球创新中心等。整个都市圈空间布局依托龙头产业往外围区域拓展,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戴德梁行重庆公司总经理魏晓龙认为,国际发达都市圈的发展为国内都市圈的成长提供了借鉴经验,其中明确产业发展布局、打造多层次交通网络、提供稳定的政策保障和支持是发展的重要手段。
  “城镇化率、核心城市实力及与周边城市协同力、完善交通基建是城市群和都市圈发展的关键因素。”戴德梁行重庆公司总经理魏晓龙说,根据全球各地区发展进程,一般认为城镇化率超过50%时,城市将逐渐步入工业化快速发展及经济繁荣时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目前的城镇化率已达53.8%,已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各区域融合联动发展
  魏晓龙认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具备国际都市圈所拥有的发展共性,同时将迎来生态环境保护、深化开放合作格局、一体化机制构建、城乡要素流通融合等新的发展机遇。
  “我们通过构建都市圈综合发展质量评价体系,对全国26个都市圈的发展水平和能级特点也进行了研究。”戴德梁行重庆公司策略发展顾问部主管马丽华介绍说,他们选取了经济活跃度、商业繁荣度、交通便捷度、区域联系度等维度作为指标,把全国26个都市圈按照发展成熟度划分为四个层级。

图片源自:重庆江津综合保税区  9d31-imvsvyz9829074.jpg  保存到相册

  “成渝都市圈在我们的指标体系中属于赶超型都市圈。”马丽华说,成渝都市圈由成都和重庆两大中心城市为主,商业繁荣度上稳居全国前茅,但在区域联系度和经济活跃度上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发展潜力巨大。对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带来的重庆机遇,马丽华认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将使重庆城镇格局更优化。通过重庆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规划的顶层指引,以主要交通廊道为发展轴带,可以使万州、涪陵、江津、璧山等一批区域性中心城市和重要节点城市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从而深化拓展带动周边区域发展战略。加快重庆产业布局一体化,形成各区域融合联动发展的空间格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30 03:31, Processed in 0.202801 second(s), 13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