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雁过无痕|查看: 5430|回复: 18
[交通·通讯

成昆铁路“8·14”水害地段临时抢通

 [复制链接]
#
跳转到指定楼层

[交通·通讯成昆铁路“8·14”水害地段临时抢通

 [复制链接]
成昆铁路山体崩塌致17人失联,一工人此前3次一线清淤
源自:新京报
⊙记者:朱必胜 刘浩南 实习生:慕锦华 编辑:白馗 校对:李立军

  据现场抢险救援指挥部介绍,经多方排查,目前初步确定成昆铁路凉红至埃岱站间高位岩体崩塌失联人员为17人。木乃尔堵的叔叔称,最近20天,木乃尔堵已经3次前往一线抢险。事发前一个小时,木乃尔堵还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了两段工作现场的视频。
  (记者:朱必胜 刘浩南 实习生:慕锦华)今日(8月15日)下午,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官方微博就此通报称,据现场抢险救援指挥部介绍,经多方排查,目前初步确定成昆铁路凉红至埃岱站间高位岩体崩塌失联人员为17人。
  上述通报称,7月底以来,受持续强降雨影响,成昆铁路沿线区段多次发生水害并导致线路中断,相关受灾区段一直处于反复抢险施工中。每当条件允许,抢险人员就会开展边坡稳固、清淤排查等工作,竭尽全力争取早日恢复开通客车。
  此次山体崩塌后,铁路部门立即启动Ⅰ级响应,迅速组织力量,会同地方武警、消防、医护等人员全力开展救援,暂不考虑线路设备恢复。
  截至今日12时,共投入410余名抢险搜救人员,出动轨道车13台、挖掘机14台,开行路用列车18列运送人员及抢险机具材料。目前,搜救人员使用生命探测仪已对灾害点的5个重点方位开展探测,同时安排沿河下游乡镇组织人员开展搜救工作。
  中铁10局施工队工人木乃尔堵是失联人员之一,今日(8月15日),木乃尔堵的父亲告诉新京报记者,他和儿子昨日(8月14日)一同前往现场抢险。临近中午,他回家吃饭,儿子留在现场加班。“当时他说再有十几分钟,就可以去吃饭。”木乃尔堵的父亲称,没想到不久后就发生了山体崩塌的险情。
  木乃尔堵的叔叔称,最近20天,木乃尔堵已经3次前往一线抢险。事发前一个小时,木乃尔堵还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了两段工作现场的视频。新京报记者在木乃尔堵叔叔的微信里看到,8月4日,木乃尔堵曾发朋友圈称“再一次站在一线抢险当中,加油伙计们”,并附上4张与工友在晚间抢险工作的图片。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雁过无痕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雁过无痕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雁过无痕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雁过无痕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雁过无痕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雁过无痕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小欢喜》窒息式关怀,陶虹黄磊海清都有贡献丨对话导演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纯电车型保值率仅为33.5%
#
 偶尔呡一口 发表于: 2019-8-17 09:24:00|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半个月内多次发生地质灾害 成昆铁路甘洛段为何总是“受伤”

源自:四川日报
⊙记者:王成栋 王眉灵

成昆铁路凉红至埃岱站间高位岩体崩塌现场(8月15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江宏景摄  398c-ichcymw2233432.jpg  保存到相册
8月15日,成都铁路局西昌工务段的工作人员用仪器监控崩塌现场  657a-ichcymw2233093.jpg  保存到相册

  8月14日,凉山州甘洛县成昆线埃岱二号隧道出口处发生塌方,塌方量初步估计上万立方米,并有人员失联。从7月底以来,半个月左右时间,成昆铁路甘洛段发生多次地质灾害,致成昆铁路三度中断行车,并有人员伤亡或失联。
  成昆铁路甘洛段为何频频受到地质灾害影响?

地形地貌复杂:
铁路沿线是“露天地质博物馆”,隐患点密布

  “首要原因就是沿线的地质地貌太复杂。”中国地质大学相关专家介绍,连续经历强降雨又经阳光曝晒,山体容易崩裂,“塌方等地质灾害发生概率较大。”
  修建于1958年的成昆铁路,直到1970年7月才全线贯通。前述专家介绍,其背后的因素,固然与时代等有关,但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的限制不可忽视。成昆铁路沿途因地形地貌复杂,也被称为“露天地质博物馆”──从成都至昆明,沿线是中国第一阶梯至第二阶梯的过渡地带,铁路穿过四川盆地、盆周山地、横断山系、云贵高原,沿线有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峡谷和喀斯特地貌区。
  曾参与成昆铁路修建的著名水文地质学家、中科院院士袁道先回忆,他最重要的论文成果之一,“就是在成昆铁路工地上写的”。在成昆铁路建设工地,他见识了在实验室无法想象的困难。
  据记者从有关专家处获得的数据显示:不完全统计,在上世纪60年代,成昆铁路沿线就有较大滑坡点183处、危岩落石近500处、泥石流沟249条、崩塌100多处、岩堆200余处,沿线还有数百公里位于地震区……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位分布之高,世界罕见。
  本次发生事故的甘洛段,境内有8座海拔超过4000米和60余座海拔超过3000米的高山。如此狭小的区域内,有如此众多的高山,加上穿行其中的河流,形成的地质地貌更为复杂、地灾隐患点也更多。

近期强降雨频发:
过去三周,事发地段降了年均三成多的雨量

  记者注意到,自7月下旬以来,甘洛县境内强降雨不断。
  据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统计,7月25日至8月15日,短短21天,甘洛县新市坝镇岩润村测量站累计降雨量达303毫米。而甘洛县多年平均降雨量不过880毫米。换言之,三周的时间内,当地下了年均三成以上的降雨量。
  其中,7月28日9时至29日15时,甘洛县普降暴雨,最大降雨量109.1毫米。受其影响,甘洛县境内最大支流尼日河(又名牛日河)曾出现不同程度涨水过程。7月30日前后,尼日河甘洛段沿线也曾发生过山体垮塌事故,所幸塌方量不大,很快被河水冲开。而尼日河,堪称成昆铁路甘洛段的“连体婴儿”。在甘洛县境内,成昆铁路主要沿着大渡河支日河谷延伸。
  当地最近一次强降雨发生在8月14日前后。8月13日14时至14日8时,甘洛县前进乡自物村累计降雨量达80毫米。自物村和事发点之间,直线距离只有7公里左右。
  “从专业上来说,强降雨、气温剧变或者地表生态变化等都能诱发地质灾害。”前述专家说,本次塌方究竟为何发生,还需要进一步研判,但毫无疑问,其发生的构成要素基本已具备。
  此外,记者从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获悉,近期甘洛一带无较强降雨,尼日河等主要河流发生涨水概率不高,这或将给应急抢险提供便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5 19:51, Processed in 3.572407 second(s), 14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