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8047|回复: 7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教师金灿荣:西方打压中国 找不到理由就开始编理由

 [复制链接]
  金灿荣,1962年出生于湖北武汉,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对外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1980年金灿荣考入复旦大学国际政治专业;1984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读硕士研究生,1987年硕士毕业后留所工作;1999年获得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学位;2002年8月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15年4月入选长江 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18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金灿荣的研究领域是美国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美国外交、中美关系及大国关系、中国对外政策。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非诚勿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非诚勿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非诚勿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非诚勿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非诚勿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非诚勿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团伙卖假LV涉案金额超7亿元 买家都是境外人士 历史回眸:周总理如何斡旋万隆会议
8#
 张各国 发表于: 2019-3-11 08:08: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金灿荣:西方打压中国 找不到理由就开始编理由

源自:观察者网
原文标题:为了打压中国,西方找不到理由就开始编理由
⊙记者:戴苏越

  3月8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会,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在近两个小时的发布会中,王毅国务委员回答了来自世界各地数十家媒体超过二十个问题,内容涉及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向世界全面介绍了当前中国外交政策,释放出2019年中国外交的重要信息。

王毅国务委员回答记者提问(图片源自:东方IC)
  过去一年的中国外交有哪些总体特征,新的一年有哪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应对日趋紧张的中美关系?“一带一路”倡议在沿线国家有哪些进展和挑战?中欧、中俄、中日等双边关系的形势如何?我们当前应该如何诠释和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
  针对以上问题,观察者网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中国对外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金灿荣教授。
  :金老师您好,首先能否从我国对外关系的总体层面为我们谈一谈2019我国外交工作的总体形势?
  :我国外交目前的整体基调是求稳。今年王国委第一个问题回答的是关于建国70年外交的特点,建国70周年是今年工作的重心,外交领域也不例外。中国外交的一大特点是坚持党的领导,2018年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这是我们外交工作的思想标杆,各界对此评价很高。其次是中国外交要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目标,就眼前的工作来讲,我们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交工作要保持定力。
  今年我们的主场外交和往年一样还是很重要,首先是四月底的“一带一路”峰会,这是第二次峰会,这次的特点是规格更高、规模更大,此外还有博鳌论坛和进博会。客场外交也会很重视,如在日本举办的G20峰会,很有可能在会后习主席还会访问日本。年底的APEC峰会,习主席肯定会去,东亚峰会很有可能总理要去。其他还有一些,比如上合峰会,金砖峰会等。
  其次是要着力处理好大国关系。记者会上已经有一些信息出来,中欧、中俄都有具体的安排:习主席今年的首访会在欧洲,今年还会访问俄罗斯。中美没宣布什么具体的信息,但是好几个问题都是关于中美的,可见中美关系还是占了极重要的位置。然后是周边外交一如既往,中国与东盟的COC谈判可能会加速推进,中国会努力帮助巴基斯坦、印度,缓和他们的矛盾,朝鲜半岛方面中国也是一如既往地发挥积极的作用。
  然后就是“一带一路”,也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今天给出的一个数字比我预期得要高,就是123个国家,29个国际组织签了“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去年是65个国家,几十个国际组织,今年的国家数增加挺多的。
  再下来就宽泛一些,如积极推进国际合作,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等等,这些都属于多边外交。

  :我们看到,中美关系依然是我们外交工作最重要的大国关系之一,也是目前国内乃至全世界聚焦的问题。近期的一系列事件都让我们感觉到了中美关系形势严峻且愈加复杂,您对此的解读是什么?
  :去年,中国外交遇到了挑战,这个挑战具体讲是美国开始给我们增加压力,而且推动了他的一帮小朋友特别是“五眼”国家一起来压制中国。
  其实中国外交去年整体还可以,去年我们的周边外交相当好,甚至有些学者称去年的周边外交是“建国以来最好的一年”,此外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相当好,在多边国际组织的表现也相当好。而中国外交的三对大国关系:中美、中欧和中俄当中,中俄是相当稳定的,中欧有一些问题,但基本还是相当稳定的,所以去年虽然我们的外交好像山雨欲来的样子,但是你看细节就会发现,其实就只是大国关系中的美国方向出了问题。

中国大国外交中的中美关系面临严峻挑战(图片源自:东方IC)
  那么既然现在问题的焦点在中美,当然大家就特别关注这个问题,中美关系出现问题某种意义上是必然的:首先中美两国政治的方向是不一样的,原来美国有一批人对中国是有期待的,期待中国通过市场化改革渐渐走到美国那条路上去,现在看来我们中国正在坚定走自己的道路,所以这些人就很失望。
  然后就是美国政治开始走向民粹化,美国现在占主导地位的是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特朗普现在天天讲美国优先,买美国货,雇美国人,他那边是本土主义占上风,对外界也没什么期待。而对外界有期待的自由派,或者说那些全球主义者对中国很失望,所以两国内部政治的方向是反向的。
  再一个就是中国力量的崛起,虽然中国国内对中国是不是崛起的争议巨大,但国际上好像反倒是比较一致,尤其是美国,对中国看得挺重的。
  按照名义GDP,中国是美国的66%,实际GDP是美国的120%,制造业总产值是美国的170%,发电量是美国的170%,数字摆在那里,你也瞒不了了。
  现在还是有一些学者认为我们应该韬光养晦,但是韬光养晦的前提是美国对中国比较忽视,过去美国让我们韬光养晦,其实他是主观上有点忽略我们,再加上别的事儿干扰了他,另外就是过去中国一般老百姓对韬光养晦是接受的,现在这些条件都没了,韬晦路线也就走不了了。
  美国一旦重视你,以美国的情报能力是什么都瞒不住的,另外韬光养晦还需要国内民众的赞同,现在国内的民众是不干的。所以虽然某些知识精英有这个想法,但是知识精英是和现实有点脱节的,以为还可以“欺骗”美国,这个作为战略研究是绝对不可以的。战略研究有一个大忌──绝对不要以为你比对手聪明。
  在这个背景之下,中美就有了结构性矛盾,不管我们的姿态如何,美国把我们当主要对手是必然要发生的。所以去年就出问题了,面对中国崛起的事实,美国人心里的感觉是震撼,而不是欢迎,他没有把中国崛起当做一个合作的机会,而是当成了挑战。
  他们对中国的定位也变了,原来差不多有四十年吧,美国对我们的定位是“有缺点的伙伴”,现在美国对中国的看法是消极的,对我们的定位是“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
  美国这个国家又是行动能力极强的国家,一旦他把你视为对手,马上就动手了。去年美国和我们打的是以贸易摩擦为总轴心的组合拳,这里面包括贸易摩擦,包括限制中国的高科技,包括一定的金融制裁,包括舆论战。由于去年贸易摩擦来得很快,面还比较大,所以导致整个中美关系就不稳定了。
  比较幸运的是,中国方面还是挺冷静的。当然,涉及到中国核心利益的时候中国还是要斗一斗,所以去年在贸易摩擦的初期中国是针锋相对的,但是中国总的方针很清楚──在贸易问题上我们要维护自己的利益,但是同时我们要维护中美关系的大局。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会见刘鹤(图片源自:东方IC)
  所以去年一整年,中国是非常克制的。截止到今天,我们中国官方从来不用“贸易战”这个词,而是用“贸易摩擦”这个词。你看美国媒体一天到晚都是“Trade War Trade War”地喊,但是我们这边还是很克制的。
  而且很多媒体议论过的手段我们都没有用,比如全面禁止稀土出口,用同样的金融手段对抗美国,对服务贸易进行报复、还有打击美国公司的市场份额等等,这些我们是可以选的,但是我们都没有做。中美关系稳定对我们整个外交的作用很大,所以虽然去年中美关系恶化,但由于中国的态度是相当负责任的,所以虽然贸易摩擦吵吵闹闹,但中美关系的大局去年没有破。
  双方的高层保持着来往,去年12月1日,两国元首也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见了面,确定了一个90天的谈判方案,现在各方面的信息看,谈判还是很有成果的,有可能在三月末,中美会就贸易问题达成某种共识,可以对这个问题加以某种控制,这样至少让中美关系稳一稳,不至于继续下坠。

  :所以可不可以理解为面对美国现在咄咄逼人的态度,我们的策略是先不求立刻分出一个胜负,或是得出一个结论,而是先抱着解决问题的态度,先把表面的问题缓和,然后立足长远处理两国政治方向上的分歧?
  :是的。中国在整体上比美国更重视中美关系,面对美国挑衅,我们是从大局出发保持克制的。当然有时候有些具体问题你也绕不过去,必须得认真解决,现在比较突出的是贸易摩擦,我们就要努力解决,把这一关先过去。这是中国一个总的态度。
  同时我们也要做好心理准备,就像我们前面说的,两国的政治正在反向而行,因此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从现在开始,中美关系是竞争面占了上风,过去四十年中美关系的总结构是既竞争又合作,但是呢,两者的比例是比较均衡的,50对50;现在开始,中美关系可能进入到一个竞争为主的阶段,未来的中美关系会是七分竞争,三分合作。

  :也就是说中美关系已经基本不可能回到过去了。
  :是的,而且还要防范两个危险:一个是全面新冷战,另一个是可能在台海和南海发生的局部热战。

  :您觉得热战的可能性大吗?特别是台海和南海,如果有热战发生,会是很大的事件。
  :理智上讲可能性很小,但是现在美国内部有一批人,他们身居高位,对中国敌意很重,他们是真的很想搞全面新冷战,甚至想在台海和南海挑起局部热战,这就非常危险了。
  美国的媒体把这些人叫做“Deep State”──“深层国家”,他们人不多,但是身居高位且及其重要,对中国极其反感。
  这肯定不符合中国利益,也不符合美国利益,更不符合世界利益。因此目前中国的对美关系一定要非常慎重,这两个危险一定要全力以赴地避免。不过就算避免了,未来中美关系的常态依然是七分竞争,三分合作。

  :“一带一路”也是中国外交的一大主调,近几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获得了众多国家的响应。但是也有一些西方媒体执着于炒作诸如“债务陷阱”这样的话题,来“忽悠”发展中国家不要参与“一带一路”,甚至从整体上唱衰“一带一路”,您觉得这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一带一路”从2013年后半年提出来到现在已经五年半了,到现在有很多实践,也有很多研究,对“一带一路”的看法也很丰富。
  我自己的理解是,“一带一路”的提出是对美国回归亚洲的一个反应。2010年美国回归亚洲,把它的战略重心从欧洲移到亚洲,从大西洋转移到太平洋。这其实是美国建国二百年来头一次全球战略重点转移,在这之前它一直是把欧洲和大西洋当做重心。然后中国就感到巨大的压力,面对压力,中国领导人并不想跟美国直接对抗,于是就往西走。因为这个压力是从海上、从中国的东边来的,所以我们就从陆上往西走。
  第二,“一带一路”确实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因为我们现在积累了巨大的产能,需要找出路,找市场,否则这些产能积聚在国内就会引发经济危机,这是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第三,“一带一路”客观上对减少我国东西部发展不平衡有很大作用。2013年提“一带一路”的时候,上海市的人均收入是贵州省的八倍,这从哪个角度讲都是不公平的,对国家的长治久安也是有巨大挑战的。提出“一带一路”,对西部的发展肯定是有好处的。
  第四,就是中国希望通过“一带一路”加强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从而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这是当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几个动因。
  习主席提出这个倡议之后,很快2014年国家的三部委──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就提出了“一带一路”的白皮书(纲要),从倡议到政策,不久之后就有了行动。从那时到现在有四年了,应该讲效果比预期的要好:去年我们在沿途搞了一个调查,国有企业参与“一带一路”的项目有400多个,现在出问题的有30几个;波士顿大学一个更大的项目调查,把一百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投资都算在内,一共是1400多个项目,出问题的比例并不高,大概是100个左右。总体来讲是很成功的。

由中国承担建设的埃塞俄比亚亚吉铁路建成通车(图片源自:东方IC)
  西方现在对“一带一路”反应比较大其实正是因为我们搞得很成功,反过来如果很失败也就不需要他来刻意唱衰了。债务陷阱这玩意儿其实是有问题的,因为这些国家是借了不少钱,他现在要还的都是老债,比如十年前、二十年前的,而“一带一路”我们行动起来也就是从2015年开始的,这点钱还没有到还的时候呢。西方媒体其实是在偷换概念。
  然后呢,他们还说我们破坏环境,我没有专门研究这个问题,但是我参加过商务部的一些对话,其实我们国营企业对环境要求挺高的,基本上都是找国际第三方来制定环保标准,在现有条件下做得挺好的。
  说我们破坏人权,也是无稽之谈。比如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开发区,我们给工人的工资是当地平均工资的五倍,那些小伙子在中国的企业里找份工作就像我们改革开放初期在外企工作,是很有面子的,找对象很容易的。
  所以西方现在重视了,找不到理由就开始编理由。西方有一个优势,他们的舆论话语权很厉害,这些国家原来都是西方的殖民地,西方国家在当地有巨大的社会影响,NGO大部分都是他们资助的,再加上这些国家还有一些为反对而反对的反对党,这个问题就被炒作起来了。
  另外这里还要讲一点,咱们中国开始往外走是很晚的。近代历史是从1839年虎门销烟开始的,1839-1949年我们是没有独立的外交战略的,110年的历史只有一个主题就是救亡图存。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我们第一次有了一个现代的政府可以完全掌控这个国家,然后才开始有我们的外交战略。从1949年到习主席提出“一带一路”,中国的外交战略还是以防御为主,它的核心就是不要干涉我的内政。但是“一带一路”就是以我为主来参与全球治理,这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一个平台,所以有人把“一带一路”的平台称之为公共产品。
  “一带一路”是中国近代以来主动给国际社会提供一种新的治理方案,正因为新,所以不可避免就会有一些问题。
  首先是今天中国往外走,和300年前欧洲人往外走是不一样的。欧洲人是三管齐下:首是派军队去,把地盘占了再把人家打一顿;然后是商人和传教士同时去,商人是开发当地资源为他所用,传教士是送去圣经,然后用圣经告诉他们,我们打你,我们剥削你们的资源是有道理的,这是上帝的旨意。

来到美洲的殖民者和传教士(图片源自:网络)
  咱们中国就没有这些东西,我们是单兵突进,就是纯经济合作,其他两个是没有的。当然现在时代变了,再搞那个也是不行的。从客观结构来讲,当年欧洲人往外走,条件比我们要好;从纯经济来讲,我们企业走出去也是近年的事儿,从人才培养,体制建构,对当地文化的理解以及外部伙伴的选择都有很多需要探索的东西,这是我们今后推进“一带一路”的难点和挑战。

  :距离“金特会”结束已经一周了,各方面对此的关注依然不减。对于朝美会谈,目前有没有新的消息出来?面对各方面的高度期待,中国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第二次“金特会”无果而终,美国的主流舆论对此的反应很有意思。建制派这两年都是骂特朗普的,结果这一次都给他鼓掌,说明美朝和解的国内政治基础是很差的。
  但是对特朗普当局来讲,现在看来不希望前功尽弃,因为他改变对朝政策是去年就开始了,去年就有了一次新加坡金特会,如果现在放弃了就意味着去年他一年的外交努力都白费了。所以至少我们现在能看到的,特朗普当局表态还可以,蓬佩奥最近还讲了“渴望尽快回到谈判桌”,所以好像虽然第二次会谈无果而终,但是希望还是有的。在金特会后第三天,朝中社的评论对金特会也是还是肯定的。
  中国方面希望他们能够排除困难,继续往前走,但是能不能做到不好说。因为好像负面新闻已经开始出来了,美国报道朝鲜好像已经开始搞新的导 弹发射场,朝中社又有一个新闻,说美国要主动打破僵局,否则朝鲜会有新的选择。
  总之在第二次金特会无果而终之后美朝关系何去何从,半岛局势走向何方,现在还很不确定,这个时候咱们中国出来说说话,希望双方有耐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要想着一蹴而就,这个话应该来讲态度是对的,但是他们能不能听进去,我们不知道。

  :今年年初,中日关系持续释放积极信号,您认为今年双方的关系是否会沿着这个方向继续向好?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中日关系从去年开始有明显的改进,今年如果像大家期待的那样,习主席在大阪的G20会之后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中日关系向好的势头就会进一步加强。从结构上讲,中日关系向好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有两大原因:
  一个是中国对日本的态度明显在改善。去年开始中美关系不太好,所以中国更加重视周边,日本是中国最重要的周边国家,所以我们对他要更加重视一些。
  然后日本现在看来有点要摆脱美国走自己的路。有几个例子,比如说在美国退出TPP后,日本就搞了一个CPTPP自任群主,后来又跟欧洲搞了自贸区,这个应该是对中日关系是一个利好,去年已经有所好转,今年应该更加好转。从结构上看,这个好转还不是短期的,是长期的。

2019年新年伊始,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首次用中文给中国民众百年(图片源自:观察者网)
  另外再补充一个观点,现在日本对中国的态度变化可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日本有一段时间特别不能接受中国崛起,把一百年他的工业化领先说成了他文明的领先,说成了日本人比中国人强,现在随着中国的工业化成功,日本的优越感的根基没有了,经过这几年的磨合,他应该知道了日本的优势是可以弥补的──只要中国人真地学习,赶上日本就是个早晚问题,不是可能性的问题。我想日本这几年主流社会渐渐接受中国崛起了,这也是中日关系好转的一个原因。

  :最后一个问题,从去年到今年,“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概念在公众视野中出现得越来越频繁。春节档大热的“流浪地球”也反映了中国人心中那种对“命运共同体”平等团结、共渡难关的展望。您对于这样一个概念有什么样的期待,近几年我们会为这个倡议做哪些实际的工作?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概念本身非常好,特别是在现在世界越来越碎片化的情况下,它的针对性就更重要了。
  美国原来是很宽容的一个国家,高举自由贸易的大旗,自己也是在开放贸易方面做得挺好的;现在美国变得越来越“自私”:搞单边主义、美国优先,这就带了一个不好的头,在这个情况之下中国提出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是有针对性的,是很有必要的。
  当然呢,命运共同体这个词比较模糊,怎么给他定义好,需要我们学界多做努力,另外关键是实践,要把这个理念变成一个很丰富的实践。应习主席提出这个概念以后,国际社会很重视,也有期待,但是无论我们是在理论解释还是在实践上现在还没有发挥这个概念应由的作用。我们学界还有行政部门还有其他实践者比如说非政府组织、公司,怎么把这个概念变成具体的政策需要一点时间,需要大量的努力。

  :也希望这个倡议能和“一带一路”一样早日结出硕果。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为读者带来精彩解读!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鹤发童颜 发表于: 2018-12-22 10:57:00|只看该作者

美政府又要关门 金灿荣:特朗普想给民主党下马威

源自:环球网

原文标题:美国政府又要“关门”,金灿荣:特朗普想给民主党一个下马威

  [⊙ 李慧玲]因美国国会和白宫围绕特朗普边境墙计划的拨款问题未达成一致,美国政府将于当地时间22日凌晨00:01分部分关闭,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21日对此进行了报道。这次“关门”将有何影响?
  CNN评论称,这将是40年来政府首次在一年内关闭三次。美联社称,在众议院休会一小时后,参议院休会,(国会和白宫)没有就开支问题达成协议,这确保政府将从星期五(当地时间21日)午夜开始部分关闭。

国家没人管了?对美国民众影响大不大?
  联邦政府“关门”对美国有什么样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22日在接受环球网记者的采访时表示,联邦政府“关门”对美国民众实际影响不是很大,这是因为和美国民众直接“打交道”的大部分事务是由地方政府处理的。但是联邦政府“关门”会对股票市场有负面影响。
  金灿荣称,政府“关门”等不确定因素会导致投资者信心不足,可能会导致股票进一步下跌,这对美国是有冲击的。据金灿荣透露,进入到12月以来,美国市值已经跌了约2.5万亿美元。

特朗普想给民主党一个下马威
  在金灿荣看来,联邦政府“关门”问题是一个政党间的博弈。民主党在中期选举拿下众议院,已显示出胜利者的姿态,准备在(修墙)法案上抵制特朗普。而特朗普想通过政府“关门”给民主党一个下马威。
  金灿荣说,特朗普把其他6个法案和“修墙”经费相关的法案“捆绑”在一起,特朗普曾表示,不通过“修墙”经费的法案,其他法案也别想通过。从美国国内政治的角度看,这符合特朗普的政治利益。通过“绑架”法案迫使民主党让步,也可以让支持特朗普的选民,尤其是支持“修墙”的蓝领工人看到,特朗普“说到做到”,还有可能会置民主党于舆论上的不利地位。
  事实上,进入2018年以来,这并非联邦政府首次面临“关门”。金灿荣认为,此次联邦政府不会一直“关下去”,最终在某一方的妥协下,联邦政府“关门”的问题会得到解决。
6# 青城山
 嗨哟嗨哟 发表于: 2017-12-1 08:08:00|只看该作者

金灿荣:讲好中国故事 要先清楚中国有多了不起

源自:参考消息
原文标题:参考睿评|金灿荣:跟外国人讲好中国故事,要先清楚中国有多了不起

  参考消息网2月1日报道 编者按:关于更好地打造中国自身的国际形象问题,近期也引发了学界对中国应该如何在国际上进行自我表达的持续热议。不久前,北京外国语大学公共外交研究中心举办了第七届公共外交“北京论坛”,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表达:行动与话语”主题展开研讨。论坛主旨发言人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金灿荣指出,新时代公共外交就是要“讲好中国故事”,讲清楚中国的复杂性、历史延续性、伟大的革命和伟大的改革以及中国的工业化。以下内容根据金教授发言归纳整理:
  2014年11月,“讲好中国故事”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被提出来,成为中国官方规定的国家任务,这也代表了公共外交从这次会议开始正式进入到外交工作的任务里面。
  公共外交工作本身,应该是一个由政府、社会、市场共同作用的工程。从中国的经验来讲,做好公共外交肯定需要政府推动,同时需要社会参与,此外应充分利用市场的作用。
  公共外交是一个综合现象,需要多学科、不同角度研究,使得学科视野更完善。还要对一些外国人不好理解的中国现象进行解释。公共外交研究能不能成功,就在于能不能把故事讲好。都说进入信息时代,碎片化阅读时代,但长远看仍然是“内容为王”,公共外交研究最终也还是要“内容为王”。要做成这件事,有四个要点:
  第一、要把国家特点讲清楚。中国第一个特点就是超大,用“大国”形容中国是不确切的。比如日本有一亿人口,可以叫大国,但中国包括大陆和台港澳在内有14亿多人。这是什么概念?欧盟把英国算在内是5个亿,再把俄罗斯算在内是7个亿,一个中国等于加上俄罗斯的两个欧洲──超大。
  这就意味着多样化:文化多样、发展层次多样、地理多样。2016年KBS(韩国广播公司)的纪录片《超级中国》介绍过,中国地理特别的复杂,有高山、沙漠,有极寒、极热。原来我们都把这些当作问题,但《超级中国》说不是,这种地理的多样化意味着文化的多样化和力量的多样化,这是很有意思的观点。所以中国的超大、多样化要搞清楚。
  中国的发展程度也不一样,我们政治上是一个中国,但经济上有“四个中国”。有一亿多人生活水平跟美国、欧洲一样,叫做Advanced Club(高级俱乐部)。有三四亿人是Emerging Power(新兴力量/中产)。有五亿是典型的发展中国家水平。同时还有两三亿是比较落后的状况。这是中国的现实。
  如果从美国角度来讲,中国光是Emerging Power和Advanced Club就有五亿多人,比美国多了一倍半。但从我们的角度讲,要看到中国的问题也一大堆,这个国家极其复杂,很难用美国人想象中的标准去衡量。中国的发展用学术名词说叫做Compressed Development(压缩性发展)──西方是这个阶段解决这个问题、那个阶段解决那个问题,但中国是古代、现代、未来的问题堆在一块,极其复杂。
  其实,能跟外国人讲清楚中国的复杂性,中国的公共外交就基本算成功了。因为有的外国人比较傲慢,觉得“我最正确,你得听我的”,但他了解中国的复杂性以后,就会知道他的那些原则在我们这里不值一提,这时候他就老实了,人一谦卑就好跟他做工作了。
  第二、要把中国的历史延续性讲清楚。中国五千年“文脉不断”是很有本事的。世界上四个独立的文明起源,最早是八千年前的苏美尔文明,后来是六千年前的古埃及文明,另外两个是五千年左右的古印度哈巴拉文明和我们的华夏文明。问题是现在苏美尔、古埃及、哈巴拉文明都没了,只有中国延续下来。能够五千年文脉不断,这是本事,得讲清楚。
  第三、中国如何从一个极其复杂的、典型的前现代社会转变为今天的现代社会,这里面就是要讲清楚伟大的中国革命和伟大的中国改革。坦率讲,中国的历史非常伟大,站在它的面前,学术界的气魄、视野、知识都赶不上这种伟大程度。但现在可以做的至少是从公共外交方向努力,力图把我们的视野提高到和我们人民的伟大实践相匹配的程度。
  第四、讲好伟大的中国实践,核心是中国伟大的工业化。工业化是工业时代留下的历史资本,它的基础是制造业。在工业时代没有制造业能力就永远是依附性的,家里造不出东西,全部都要买,就没有底气。但中国已经搞成了。
  从新中国成立到今年,中国68年的工业化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工业化进程之一。今天中国底气为什么这么足?就在于制造业。我们从零起步搞到了现在工业化世界第一,拥有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制造业:量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体系是最完整的。制造业的核心是机床,中国机床产业是美国的2.5倍,德国的3.5倍,日本的4.5倍。整个工业体系分39个大类、91个中类、531个小类,中国全部都有。这些都是非常了不起的,非常值得讲清楚,而且这里的前提是讲之前我们自己先做足功课。
  (以上言论系专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你不在 发表于: 2017-9-19 15:28:00|只看该作者

金灿荣称20年后制造业仅剩两国:中国和“外国”

原文标题:“非西方”的中国为何能快速崛起?

金灿荣
  如何解释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是近年来广受国内外学界关注的问题。以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历程为参照,对比中国与其他非西方国家在现代化尤其工业化道路上的不同,或能为理解中国为何快速崛起带来一些启发。

欧洲现代化样本“三部曲”
  到目前为止,人类现代化最完整的样本来自欧洲。欧洲的现代化经历了一个“三部曲”:第一是社会变革,即从中世纪时宗教主导的社会,转变成为适合现代化发展的世俗社会;第二是实现工业化,即从过去的工场手工业,变成大机器、规模化生产;第三则是推动西方版的全球化。
  欧洲最先从诸文明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它率先完成了现代化过程中最难的社会变革,即把社会从前现代转变到现代。这种转变又有三个核心内容,可归纳成3个“R”:
  第一个“R”是文艺复兴(Renaissance)。在那之前,欧洲人的价值观念体系主要在于履行宗教责任。虽然社会也存在着阶级矛盾,但统治者能依靠非理性的宗教信仰维持统治。文艺复兴以及后续的启蒙运动,把“世俗的人”召回现实世界,使人存在的意义不再只是为神奋斗,而是谋求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这就树立了一个社会的世俗意义。
  第二个R是宗教改革(Reformation)。即“上帝的归上帝,恺撒的归恺撒”,进一步厘清了宗教与世俗的界限。宗教有其位置,但不过多干预世俗生活。
  第三个R就是革命(Revolution)。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法国大革命,其结果是让一个等级森严、压迫型的社会变得开放,平民获得上升空间。
  完成社会变革并实现世俗化、平等化之后,欧洲国家就启动了以大机器生产和高效率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工业化前,工业产品主要供给欧洲王室和贵族,平民百姓没有资格享用,因此需求不旺产量不高。但转为大机器生产后,工业生产的投入增高,因此自然而然要求市场最大化。这种要求,在变革后的欧洲社会已能实现。
  工业化的成功使西方的工业力量和知识水平凌驾于非西方世界之上,于是西方国家开始向全球推广西方版的全球化。这是迄今为止人类最完整的现代化样本。

中国实现社会结构变革
  放眼非西方国家,中国可能是唯一一个完成了社会结构3个“R”变革的国家。首先,我们是古老文明中罕见的世俗文明。若以文字、金属工具和城市作为成熟文明的3个充分必要条件,则前现代化时期的世界主要有三大文明圈:
  首先是环地中海文明圈,宗教上讲主要就是亚伯拉罕系三大宗教覆盖的区域,虽然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之间争斗厉害,但它们都是一神教,文化结构相似。其次是南亚文明圈,宗教上主要表现为多神教,比如信仰万物有灵等等。再者就是以中国为主的东亚文明圈,其特点是世俗化。
  三个文明圈取向不同,一神教文明圈看未来,相信未来存在“末日审判”,一个人的德行或罪恶将得到回报或惩戒;南亚文明圈是向后看,相信轮回和循环;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文明圈是看现在,在根本上表现出来一种现代性,不靠神性而靠理性维持运转。
  对于中国文化,世人有个历史误解,那就是认为中国文化趋于保守。但事实是中国文化一向开放。比如我们历史上主要是农耕文化,不重视骑兵,但在春秋秦穆公跟西戎北狄打仗时就开始使用骑兵了,到战国赵武灵王时甚至有了“胡服骑射”的理论。再如价值观上,之前中国的儒法道等已各具优点,但仍能吸纳外来的佛教,经过交融后在维护社会运行相关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如是观之,中国文化非常善于学习和借鉴。近代以来,我们也经历了大规模引进西方价值观和经验的过程,晚清更多是学器物,民国时学制度体制,新中国成立后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改革开放以来也是借鉴不少西方发展经验。本身底子不错,加之努力学习,这使中国的第一个“R”(“文艺复兴”)基本得以解决。
  至于第二个“R”(宗教改革),因为中国本来就非宗教文化,所以并无必要进行欧洲国家那样的“宗教改革”。但我们也经历了一个打破封建礼教的过程,三纲五常等在中国革命过程中遭到较为彻底的唾弃,这与欧洲“宗教革命”在内在逻辑上有所相似。
  说到第三个“R”也就是革命,中国无疑做得很好。在前赴后继的革命过程中,社会结构改造非常成功,实现了平民主义化,且其程度之深世所罕见。

逐步走向完整的现代化
  完整实现社会结构的3个“R”变革,为中国推动工业化打下坚实基础。新中国成立68年来,我们工业化的成就有目共睹,一个明显标志就是2016年中国制造业规模达到美国的160%,总量几近美日德之和。这种距离还在逐渐拉大,虽然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后强调制造业回归,但迄今为止还没什么效果。按照当前增长速度,10年后中国制造业规模将超过美日欧盟之和。从制造业的角度观之,20年后世界可能只有两个“国家”:一个是中国,一个是外国,而且中国的规模还会超过整个“外国”。
  除了规模庞大,中国工业体系也极其完整。美国高盛集团今年4月发布评估报告显示,中国深圳的科技成果市场转化能力已超美国硅谷。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结论,过去30年来美国一直引领科技创新,但因美国的工业基本上空心化了,所以生产效率提高得很慢。这与中国不断完善工业体系、提高生产效率正好相反。
  较之中国,其他大部分非西方国家的工业化路径是被殖民和强行纳入西方工业体系。比如印度就是如此,从1513年东印度公司进入印度算起到1947年独立,印度被殖民了430多年,它的独立过程没有伴随革命,没有经历宗教改革,也没完成现代化所必需的社会结构变革,因此直到现在,印度社会还处在前现代阶段。即便已有一些现代化成果,但基本都是外来的,其自身工业化能力依然严重不足。
  在工业化取得成功后,中国对全球化和全球治理越来越感兴趣。尤其以2016年杭州G20峰会为标志,中国对很多国际问题提出“中国方案”。按照这种逻辑梳理,可以说中国正在逐步走向一个完整的现代化。
  (作者金灿荣,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副院长,原标题:“非西方”的中国为何能快速崛起)
4# 金佛山
 楼主|非诚勿 发表于: 2015-4-23 18:02:49|只看该作者
社会任职
  2015年10月中国太平洋学会第五届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2017年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第五届理事、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人民政协论坛特聘教授、国家海洋事业发展高级咨询委员、中央统战部部聘专家、中央组织部咨询专家、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咨询专家、国家科技部咨询专家等职务。

人物评价
  金灿荣语言幽默风趣、直白犀利,思考问题的角度新颖,见解独到,作为国际关系专家,可以将复杂的国际局势举重若轻地展现在听众们面前。(中国人民大学评)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非诚勿 发表于: 2015-4-23 16:33:18|只看该作者

主要成就

一:科研成就
  1. 论文著作
  1989年至2017年9月,金灿荣共编写、翻译著作20多部,发表论文和评论800余篇,具体著作信息如下:
时间名称出版社备注
1989《国家公务员必读400题》北京现代出版社主编和两作者之一
1991《过去十年的中美关系》北京商务印书馆责任编辑
1992《20世纪美国与亚太地区国际关系》北京现代出版社责任编辑
1997《希望与历史之间:迎接21世纪对美国的挑战》海南出版社克林顿著,主译和审校
1998《大外交》海南出版社亨利·基辛格著,审校
1999《新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博士硕士文库》浙江教育出版社执行主编之一
2001.02《应对危机:美国国家安全决策机制》北京时事出版社主编之一
2001.05《发达国家政府管理制度文库》北京时事出版社总主编之一
──《冷战后的美国国会与美国贸易政策》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专著(根据博士论文改写)
──《美国国会概论》北京华夏出版社"各国议会研究丛书"之一
──《希特勒之死:来自俄罗斯秘密档案的定论》海南出版社彼特卢娃、彼得·沃森著,审校
──《新的拔河:国会、行政部门与国家安全》北京新华出版社杰若米·罗森纳著,主译和审校
2006.05《多边主义与东亚合作》当代世界出版社金灿荣主编
2007.01《中国学者看世界 3 大国战略卷》新世界出版社王缉思总主编;金灿荣主编
2008.11《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
1978-2008 国际问题研究》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金灿荣主编
2009.04《美国二十讲:20大家西学》天津人民出版社金灿荣编
2011.01《大国的责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金灿荣著
2011.12《中国的未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金灿荣著
2012.08《中国的未来 英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金灿荣著
2013.06《打铁还需自身硬》现代出版社金灿荣,陈建利著
2014.02《和平发展 大国的责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金灿荣著
2017.01《大国来了》华文出版社金灿荣
2017.09《新石油战争》石油工业出版社金灿荣,韩晓平著
2017.07《中国智慧 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金灿荣著

  1996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美国发展》(2.3万字,《太平洋学报》1995年第2期)获中华美国历史学会论文奖。
  1999年,《政治──文化分裂与美国政局演变》(1.9万字,《美国研究》1995年第1期)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青年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一等奖。
  2001年,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二等奖。

  2. 学术讲座
时间名称地点/平台参考资料
2003《美国单边主义外交及其制约》世纪大讲堂
2005《中美关系》新浪
2006《朝鲜核问题及国际热点》宣讲家
2008《台湾问题的前景展望》天一讲堂
2010《中国外交与中美关系》宣讲家
2011《中苏比较的角度看中国改革》百年清华讲坛
2012《钓鱼岛危机》世纪大讲堂
2012Asan China Forum(英)国际论坛
2013Asan Beijing Forum(英)国际论坛
2013《互利共赢是中美两国唯一的选择》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
2014《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外交战略调整》世纪大讲堂
2014Future of Liberal International Order(英)国际论坛
2015《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齐鲁大讲堂
2016《中美战略博弈的挑战与前景》青年网络公开课
2016《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中国正在说
2017《未来十年世界大变局》观天下讲坛

二:人才培养
  2002年,金灿荣与李润海联合培养清华大学博士邢悦。2002年至2017年期间,金灿荣在中国人民大学直接指导下已培养出31名博士、55名硕士。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数字研究馆信息、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培养学生情况如下:
毕业时间论文题目作者学位
2017《奥巴马执政时期中美战略互疑解析 ──一种贝叶斯博弈论的视角》李燕燕博士
2017《21世纪以来中美对非援助比较》郭诗颖硕士
2016《中美博弈方式的演进逻辑──基于武器、治理和文明的视角》赵远良博士
2016《社会联盟与美国对外战略演化的逻辑(1945—2015)》王浩博士
2016《冷战后国际局势的变迁与泰国外交战略研究》甘瑞萍博士
2016《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在外交决策中的作用—以布伦特·斯考克罗夫特为例》刘轶硕士
2016《中韩文化交流现状及其对两国关系的影响》徐小燕硕士
2014《韩国的中等强国外交战略研究》洪知我博士
2014《中韩日能源合作方案研究── 以利益均衡为视角》杨哲博士
2014《美国对外政策中的金融制裁手段探析》马鑫博士
2014《中国稀缺的战略性矿产品资源安全问题》刘宣佑博士
2014《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及其可能对》W. Adrian硕士
2014《网络安全与中美关系──以斯诺登事件为例》苏静硕士
2013《国际体系中的中等强国研究:行为逻辑、崛起影响、战略意义》戴维来博士
2013《越南国家利益演进(1986-2010)—基于对越南对外政策和对外活动的分析》阮氏琼娥博士
2013《越南战争与伊拉克战争后美国的战略调整比较》王浩硕士
2013《近期中国东海争端评析:原因和影响》Y. Almaskari硕士
2013《浅析美国南海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邓静硕士
2013《中国对非援助外交的特点及其问题》张颖硕士
2012《海权:陆权关系与台湾问题》汪曙申博士
2012《美国选举制度研究:根源、形成及发展》屠希亮博士
2012《霸权依赖与领导国家权势衰落的逻辑》刘世强博士
2012《中韩两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比较》朴泰姬博士
2012《双层博弈视角下的奥巴马政府应对气候变化政策》许征硕士
2012《中美文化外交分析:以孔子学院在美国的发展为个案研究》肖会硕士
2012《苦乐参半:中国在巴西政治和经济方面投资》拉丽萨硕士
2012《对布什政府启动六方会谈的分析》李承俊硕士
2012《美对华网络外交及对中美关系的影响:以美驻华使馆微博为例》郝亚琳硕士
2011《劳工标准问题的国际关系影响研究》袁帅博士
2011《关于中美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合作与分歧研究》张莉博士
2011《奥巴马能源新政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於萍萍硕士
2011《新石油三角:中国、美国和沙特阿拉伯的三边关系》余弋思硕士
2011《新石油三角:中国、美国和沙特阿拉伯的三边关系》M. Yuskiw硕士
2011《美国内政与外交中的宗教因素》周静硕士
2010《新兴国家崛起与国际体系》周鑫宇博士
2010《冷战后的联合国与全球治理:特殊作用、限制因素与解决之道》董春岭硕士
2010《美国国际制度创新能力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贾莎莎硕士
2010《影响中国著作权法的因素:两级博弈论》何天琴硕士
2010《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刘宣佑硕士
2010《京剧—中国外交决策当中的内部因素》彼得大帝硕士
2009《冷战后中国参与国际制度研究:国家身份视角的解释》李慧博士
2009《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在地区安全中的作用:以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为例》赛古博士
2009《冷战后美国的南亚政策》杨永斌博士
2009《路径依赖规律影响国家对外行为选择问题研究:“历史”与“科学”方法在制度变迁视角下的整合》江帆博士
2009《企业社会责任与中国的企业伦理:基于诺基亚和中国移动案例的分析》安娜硕士
2009《美国新保守派的兴衰》卢柯帆硕士
2009《企业社会责任与中国的企业伦理:基于诺基亚和中国移动案例的分析》J.L.Riquet硕士
2009《学习能力与国家对外政策:一项研究议程》刘世强硕士
2009《中国海军的未来:对美国的启示》C.Colley硕士
2008《澳门社会中的美国因素:平行外交理论框架内的探讨》王毅耘博士
2008《复合相互依赖世界中的伙伴:9.11后的跨大西洋关系与中国角色》王军伟博士
2008《关于议会外交的研究》熊伟博士
2008《澳门社会中的美国因素》王毅耘博士
2008《欧盟对华军售禁令和中美欧三边关系》刘禹同博士
2008《冷战后中美安全关系研究》王学军博士
2008《浅析“9·11”后的美国公众外交》马鑫硕士
2008《美国环境政策及其发展趋势》古佳硕士
2007《专业性国际组织与当代中国外交》熊李力博士
2007《自由主义传统与美国民族主义:约翰亚当斯、亚伯拉罕林肯、林登约翰逊》付宇博士
2007《中医药国际化策略浅析》闫冰硕士
2007《二十一世纪初期美韩同盟现状分析》宋羽琴硕士
2007《从经济外交的视角看中国入世后的中美经贸关系》朱莉硕士
2006《国际组织中的涉台问题:原则与现实之间的斗争》刘玉印博士
2006《浅析美国“意愿联盟”政策及其影响》王紫雾硕士
2006《美国的期望与伊拉克的现实:理解伊拉克战后民主进程的复杂性》陈诚跃硕士
2006《试析美国跨国公司对中美关系的影响:以波音公司为例》何乐硕士
2006《吉尔斯斯坦“颜色革命”的主要因素及影响》爱戴硕士
2006《美国对台政策的演变及其两面性分析》李炜硕士
2006《试论中国共产党对外工作及其指导思想的发展》黄依华硕士
2005《美国军事战略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张玉娟硕士
2005《试析人民币汇率问题对中美经济关系的影响》顾红杰硕士
2005《论小布什上台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及其对美国亚太战略的影响》金政喆硕士
2005《论21世纪日本的国家安全战略调整对韩国安全环境的影响》李炳斗硕士
2005《两岸经贸关系的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田素兰硕士
2005《东北亚文化认同与集体认同探析》王军伟硕士
2005《中国海上安全环境发展趋势及对海军建设的思考》王海珍硕士
2005《欧盟、北约东扩中欧美利益与欧美关系浅析》胡哲硕士
2004《发展民间组织促进中美关系:以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为例》关宏茹硕士
2004《从国际比较的视角看中国的户籍制度改革》王莉硕士
2004《印美关系探析》由海燕硕士
2004《中国参与区域多边外交的典范──上海合作组织案例分析》曲萌硕士
2004《试析美国对中国香港的政策-基本法23条立法风波个案分析》王毅耘硕士
2002《美国文化与对外政策》(清华大学)邢悦博士

三:荣誉表彰
时间奖项
2014年2013-2014年北京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
2# 四姑娘山
 楼主|非诚勿 发表于: 2015-4-23 16:16:05|只看该作者

人物履历

  金灿荣的父亲是名工人,所在工厂是20世纪50年代初从浙江迁到武汉,家有6个孩子,初中时的特长是运动,当时学校60米、100米的短跑记录,都是他保持的。
  1977年,金灿荣考入省实验中学的普通班,因为理科成绩中等,文科成绩不错,而且对文科的兴趣大于理科。于是高二,他决定转向学文,由于省实验中学没有文科班,9月金灿荣转学到武汉市三角路中学。
  1980年,金灿荣参加高考,以447分(总分530分)成为武汉市高考文科状元,被复旦大学国际政治专业录取;大学4年,他用1/3的学习时间学习专业知识,其余时间主要是中国历史和西方哲学;而且组织了不少社会活动,比如每周五的班级学术辩论。
  1984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读硕士研究生,研究美国问题。
  1987年,硕士毕业后留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工作。
  1987年7月~1992年6月,担任学术性刊物《美国研究》责任编辑。
  1992年6月~1994年8月,美国政治室助理研究员。
  1992年,参加美国新闻署国际访问学者计划,观察美国大选,为期一个月。
  1993年~1994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
  1994年,金灿荣发表了专业文章《美国的政治文化分裂与政局演变》,从此,开始研究美国总统大选和美国国内政治,在研究中陆续引入文化的视角。
  1994年8月~2000年8月,美国政治室副研究员。
  199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获博士学位。
  1995年8月~2001年8月,美国政治室副主任(其中,1995年8月~1998年12月,同时兼任美国所办公室分管科研的副主任,对外称科研处长)。
  2000年8月~2002年7月,美国政治室研究员。
  2002年8月,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之职。现任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分管科研与外事)、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
  2003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福特公共政策学院授课。
  2015年4月,金灿荣入选2015年度长江 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2017年9月,参加并主讲第十九次长安街读书会。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29 18:28, Processed in 0.093600 second(s), 15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