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715|回复: 6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曹斌 发表于: 2004-5-23 20:57:57|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1950-1977年中国教育你怎么了?你把教育门槛设在何处?

 [复制链接]
本帖最后由 韦建生 于 2009-3-2 14:04 编辑:

不卑
  拙作《见证平江私塾──调查与思考》在红网──湖湘文化论坛贴出后,引起一些热心人士关注。其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是赞成意见;二是反对意见。比如持反对的道南先生认为私塾是“最后人哀歌”,胡一媚先生则认为:私塾教育的教学内容陈旧,必将时代所淘汰。而湖南在线华声论坛的青龙宰相先生却为此作诗一首:
清明遥祭孔子──兼问教育当权者

杏坛兴学千秋远,弟子岂因束修全?

施教因材无贵贱,以文载道有圣贤。

黎民往昔皆尊书,礼部而今独爱钱。

中举一人合家哀,忧愁年支数万元!
  人人都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力,这是一个文明社会的基本人权。青龙宰相先生之愤愤然,我之戚戚然。“黎民往昔皆尊书,礼部而今独爱钱。”中国教育你倒底怎么了?对中国教育提出的第一个批评应是“教育产业化”违宪问题。“违宪”,在当今中国是极为敏感的词。昨日看了《凤凰卫视》日本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被日本地方法院判决“违宪”,才知道“宪法”是人民手中的权力,不是政府的宣传工具。虽然中国宪法做的象一部计划书,但其神圣性与权威性不容置疑。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普及初等义务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条 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第十条 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一部国家根本大法宪法明确的“普及”初等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法》一纲一条的写明了九年制“免费”义务教育,到底做的怎么样呢?

一:中国教育的门槛设在哪
  众所周知,中国从来没有实行过义务教育,从小学到初中每一年都是要花钱的,因贫困失学是当今中国普遍的社会现象,大多数农村子弟都读不到初中。2001年9月9日,彼埃尔在法国《解放报》上用两个整版的篇幅发表了题为《我要上学》的长篇通讯。从此,一个中国农村最普通的失学女孩,感动了众多法国、意大利、荷兰、德国的读者。人们写来慰问信,寄来捐款,甚至成立了一个“阿斯基-马燕基金会”,专门资助马燕所在村子的孩子继续求学。
  这个海外引起强烈反响的日记主角马燕,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预望乡张家树村初中三年级学生。家境贫寒的马燕曾两次被迫辍学,但她一直坚持要继续上学,坚信读书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为了上学,马燕想尽各种办法,给并不识字的母亲写信哀求,并把自己从四年级起写的4本日记交给母亲。她在给母亲的信中写道:“今年我上不起学了,我回来种田,公(供)养弟弟上学。我一想起校园的欢笑声,就像在学校读书一样。我多么想读书啊!可是我家里没钱。”
  《马燕日记》应该成为中国的国耻。宪法规定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是众所周知的谎言,中国人对这样的谎言已经习以为常了,也不觉得羞耻。但这样的弥天大谎被外国人揭穿了,付出自己同情心时给予救助时,中国的记者呢?为什么发现这样的“新闻”不首先是中国人,为什么不等等中国人先救助?因为,在中国这样的事不是“新闻”,就是“新闻”也会被“管制”。于是,中国的教育问题象陷入沼泽,拔不出他另一条腿。
  这条不是“新闻”的新闻,让收拾起前不久平江私塾调查零碎的记忆,再次思考教育问题。中国现在教育有门槛设在那儿?在求学上。
  将“教育”的门槛设在“求学”上,历代并不多见。孔孟时代,弟子从师不过修束而已,学成游说诸侯,皆在实学;科举时代,牧可读、樵可读、凿壁借光也可读,乡有义塾、族塾。“科考”不问学历,牧可考、樵可考、考试权人人平等。国外办教育,人称“宽进严出”,学生有择师、择校、择学权力,大学是人人可读,可读不读的出成绩就是个人问题了。可见教育是问是否“成才”,不是问所学经历如何。《论语》中有一句老话:学而优则仕。择优为仕,考其学成,门槛在“入仕”关,而不是在“求学”关。人人都可以“求学”,应该看成一项天赋人权,不受歧视。新订《宪法》:“国家保障与尊重人权”,“人权”不能摆在纸上,而是要做到的。
  中国教育的门槛为什么会设在“求学”关上呢?这就与国家体制有关,在中国实行了严格的身份等级,学历教育是公民身份等级认证的最重要一环。建国之后,中国共产党就将人分成三六九等,其中地位最低的是“黑五类”,最高的是“贫下中农”,这是唯“出身论”的等级。文化大革命过后,教育开始受到重视,学历成为“身份等级”认证最重要部分。其一是工作安排,某种学历可以进什么级别的单位、今后享受什么待遇;其二是给予“干部身份”。这种身份等级历代是仅限于官僚,而今这种等级身份是全社会性的(士、农、工、商)所有行业、所有人的,这样“等级”认证自然就发生了困难。建国后采用“划分阶级成份”认定身份等级,这种方法被纠正后,“学历等级”认定取而代之。为什么中共所建立的社会离不开“等级”认证呢?原因很简单,将所有社会财富全部收归“国有”的高度中央集权制,离不开严格的等级管理,需许多社会管理者。这不同于帝王时代的“集权”仅限于官吏。建国后的“人民公社”就是将所有“社员”全部按军队进行编制,分上下级,上级控制下级。到底谁有资格成为上级,对其身份进行认证就很重要,其中之一就是按“罗马奴隶制”反其道而行之,过去穷的就是贵族,过去富的就是“奴隶”。当阶级斗争消灭了一大批“奴隶”时,等级社会又需要产生新的“奴隶”,于是出现了“阶级敌人”指标法,如规定每十个人当中就一定要有两个是“阶级敌人”。因此,“文化大革命”可以看成是高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必然结果,高度中央集权制度必须实行严格的“身份等级”制。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土地政策放宽,包产到户,中国农村不再是高度集中的经营模式,农村的等级制度随之消失。然而,中国所有称之为“单位”的行政、事业、企业还是有严格的行政级别与身份等级。离开了阶级斗争,学历便成了唯一合法划分“身份”的工具,它合法外衣是“重用”知识份子,如果认真点看“文凭”不等于知识,只是一个身份证明,国家以许多相关的法律法律保证这个证明有效,社会地位最低的农家弟子只能通过“文凭”跳出农门改变自身的身份。
  因此,在高度中央集权制的国家里,即使国家有能力保证每一个公民都受“义务教育”,也不可能让所有民众都获取“义务教育”,教育是国家划分“等级身份”的重要途径。目前中国不肯放弃“高考”,只让一部分成绩优秀的人、有财富的人获取“大学教育”机会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可以预见,随国企取消行政级别、事业单位取消行政级别、国家公务员满员。大中专学校“分配制度”不得不取消,这种等级身份认证渐渐失去了效力。高考这个民众求学的门槛必将被历史淘汰。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曹斌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曹斌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曹斌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曹斌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曹斌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曹斌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尘埃落定的地方 祝飞鸿、望月版主
2# 四姑娘山
 楼主|曹斌 发表于: 2004-5-23 21:09:29|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二、教育目的 观察建国后的教育思想史,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建国后教育目的是为了划分“等级身份”。根据这个思想,是否能学到东西并不重要。文化大革命期间,“工农兵”的大学,以“劳动”锻炼为主,根红苗正的张铁生能“零”考大学。没有文化的农民可以进驻大学当教师,这个称“掺沙子”。有人说,这是文化大革命啊!张铁生因为“零分考大学”不是还坐牢么?改革开放后教育就有所改进了。 其实不然,所有改革措施中“教育”的变革是最小的。既使是改革,也不过是与“宣传部门”口径一致,改一改思想已不合时宜的教材,教育方式、教育体制未动根本。学校教育既为划分等级身份提供依据,同时自身又是一个等级色彩极强的官僚机构。学者也分“三六九等”,由国家制定级别待遇。直到近年来,干部与工人身份界线开始模糊,企事业单位开始取消行政级别,国家已无能力再“包分配”,国办教育的权威性开始受到挑战。 高度集中计划经济转变成市场经济之后,计划经济时代鲜明的身份界线开始模糊。自此,身份认证的“学历教育”与技术认证的“职业教育”开始分野。由于传统观念的惯性,职业教育因为没有身份等级认证或认证档次偏低,影响其就读人数。另一方面,“文凭”需求还在不断的拨高,十年前中专生香,五年前大学生香,现在不读到“研究生”就很难找到工作的,于是学校出现了升级风、扩招风。由国家来主持学历身份大认证,无疑在一段时期对巩固中央集权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国家就业分配能力越来越小,其促进社会繁荣稳定的作用也越来越消积。 1、 教育目的决定了该教育方式一定要采取灌输式,以通过“等级认证”考试为最终目标。因此,有人也称之为“应试教育”。应试教育使用“标准答案”来评分,使得思维也成了禁忌。二千年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学习一直讲究思辩结合的,而应试教育考的大都是“死记”能力。学生实践能力不足,《中庸》说为学,说了六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在应试教育环境下,这类学习精神是培养不了的。将学校等同于“宣传部”,语文、历史、哲学等政治极为浓厚,各式政治口号先要到学校过一过筛。也是有违教育精神的。 2、 学生择师、择学、择校自由度极小。由于“学历教育”本质就是等级身份认证,故此,学生择师、择学、择校困难。全国统一教材,几乎无学可择而不得不学;小、初、高三级是按户籍所在地区域入学的,学生没有择校权,外出打工的子女异地就学十分困难(要交高额的“择校费),自己请教师成立“民工学校”又被教育部门列为打击的对象。入学之后,一般情况下是没有择师的自由,不想听也得听。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曹斌 发表于: 2004-5-23 21:16:45|只看该作者
最近看了一篇报道统计了2003年利润最高的行业,中小学教育竟然排在第二名。对于“九年制义务教育”这句耳熟能详的时髦用语,平时没怎么往深处琢磨,在潜意识里,总以为是受教育者必须有尽读书的义务。没想到,意思弄错了,原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条明文规定,国家对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顿时感到自己给自己打了个耳光──难得幽自己一默。

“九年制义务教育”,给全体中国人开了一个大玩笑,也给全世界开了一个大玩笑! “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国教育界经典的真实谎言。

就算中国辛辛苦苦培养了人才,但每年被美国用一个拖福考试收割得干干净净!剩下的专业好的却因为英语不好又不能读研、读博。中国的科技就这样注定永远也别想超越美国了!!!
4# 金佛山
 sxdsyyhy 发表于: 2004-6-27 08:53:10|只看该作者
是谁这样忧国忧民?

难能可贵!

TMD“九年制义务教育”。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楼主|曹斌 发表于: 2004-7-3 10:57:59|只看该作者

一老教授手举木牌独自上街游行──抗议**教育收费

“任何学校都不能以学生为赚钱的对象。没有哪个国家把学生作为商品和财源来榨取的。”

我们敬佩老年人的勇气!

现在,学校真的成了赚钱的机器,大学每年学费是前几年我上大学时好几倍。可是,学生的质量提高了吗?

又有多少人能够不借债把大学念下来呢?那没钱的农民的后代呢?

难道农民的后代永远就是农民吗?!!!

谁也不能忘了这个……

6# 青城山
 jade 发表于: 2004-7-14 16:47:02|只看该作者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jade 发表于: 2004-7-14 16:48:11|只看该作者
问题好象比楼主说的要复杂哦 现在还有人学习了, 有文凭了 还是没有工作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3 14:47, Processed in 0.1092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