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045|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睢文发 发表于: 2009-9-16 16:06:04|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探讨研究浅析三星堆典型青铜器物的特点及功能

 [复制链接]


.

陈令霞   

     



1
青铜纵目人面像


   

    四川广汉三星堆一、二号埋藏坑出土的诸多青铜人面像均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人面“纵目”、轮廓方正、耳朵张扬、鼻翼高耸。其中最引人注目也为世人所知的是三件纵目人面像,它们体型庞大,最大的一件通高65厘米、宽138厘米。虽然造型风格和人形面具没有太大区别,但是却偏离了人面的特征,在眼球和耳朵的造型上极尽夸张之能事:耳朵呈现明显的兽类特征,像是张开的鸟的翅膀,也像竖立着的兽耳;眼球则突破眼眶,呈柱状向外突出,外凸达十多厘米。

   

    关于这些青铜纵目人面像的来源及功能学者们众说纷纭。学者徐学书在《关于三星堆出土青铜人面神像之探讨》中说“:这种巨大的、具有蚕丛氏体质特征,并为蚕丛氏之后第三代蜀王鱼凫氏崇祀的人兽形象合一的偶像,应是此次祭祀被祭的历代蜀人所共同的祖先神──蚕丛神的偶像。”。学者黄剑华在综论众多学者对“纵目人”的看法时说“:也有学者认为,考察巴蜀古史及古蜀神话,结合三星堆发现的眼球外突的青铜像,可以说,纵目就是眼球外突的青铜像,纵目人就是眼球外突的一个种族的图腾,其实质就是对‘纵目’的崇拜和对‘蜀’的崇拜,青铜像本身与上古蜀族有必然联系,因此,这尊面像可能与蜀图腾关系密切。纵目的青铜人面像可能与蜀族始祖的若干个神话有关。”

   

    纵观全世界的面具,这种圆柱形眼球的面具并不仅见中国三星堆。非洲利比里亚安葬死者黑木面具上的突目与三星堆青铜面具如出一辙。这种夸张的圆柱形眼睛在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所见,表明不同地区的人们对于眼睛的刻划有着惊人的相似。它们虽然有着独立的起源,但是比较客观的一个解释是表现人们对于强化视觉功能的向往。因此,三星堆面具突目是否有一种窥视和捕捉灵魂的涵义是值得探讨的。

   

    这三尊青铜纵目人面像所表达的社会内容和艺术内涵则是非常丰富且复杂的。上古传说中的纵目人是一种神鬼人的集合体概念,结合三星堆中发现的眼睛外凸的青铜像,可以说这些纵目人应该是一类被神话了的事物的集合体,是原始图腾崇拜衰减后残存在青铜文化中的影子,应该是当时古蜀先民祭祀时的重要主体。

   



2
青铜大立人像


   

    三星堆出土的体积最大的青铜立人像通高2.62(加基座),站在一个讲究的高座上,人像从帽顶到脚底的高度118,基本上与真人身高一致,但艺术造型上并不写实,整个人像偏于瘦长,脸小手大,不成比例,而且面容怪异,前所未见。更为重要的是立人像的双手姿势非常特殊,,两臂一上一下举在胸前,双手各自握成环管状,而且比例明显夸大:露在帽外的脸庞长度不过14厘米,可是一只圈手的直径就超过20厘米。

   

    关于这尊青铜大立人像的身份,多数学者认为,它应是祭司、巫师或“群巫之长”之类的神权人物。由于立人两只圈手右上左下,基本相对,起初不少学者猜想手里可能拿着某种棒状法器,埋藏中腐烂或丢失;后来发现这种圈手人像还有不少,如坑内所出下半残缺的象冠人像,圈手的小指还故意外翘,做出一种表演的姿势,左右臂基本上抬平,根本不像拿着什么东西。此外,残缺的青铜神坛顶部,四面各有5个小型跪坐人像,高度不到4厘米,它们全都双臂平抬,圈手成环,显然更加无法持物。

   

    那么这双巨大的环管状巨手究竟有何意义呢?应该说,古蜀人对这两个用巨手握成的特殊形状所显现的“环状管道”“、圆”和其中的“虚空”赋予了某些神秘和神圣的理念。也许它正体现在古蜀人十分原始朦胧的宇宙观。双手握成的空心管道与玉琮的空心管道一样,其正投影都是空心圆。而“圆”,无论平面的还是环形的都应是人类印象中最神秘的几何图形“,虚空”则与“圆”伴生。有人曾猜测,青铜立人举在胸前的环管状双手本应握有何种东西,其实可视作什么都握有或什么都没有握有;因为双手本来就是“虚空”,就是包罗万象的“圆”。这也跟后来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相吻合。可以说,青铜立人之所以做圈手的姿态应该是出于祭祀或巫术的需要,这使得三星堆的青铜人像带有了浓厚的巫文化色彩,这也正是原始宗教在三星堆文化中的集中表现。

   



3
青铜神树


   

    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共出土了8棵青铜神树,分为大、中、小三型。其中大型神树两件以及破碎和无法拼接的小型神树及残段若干。大型青铜神树修复后高达3.95,这可能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发现的最大的单件青铜文物。其余神树则太过残破,难窥全貌。

   

    最著名的一号大型神树,其形制最大,通高396厘米,残高359厘米,圆形底座圈直径为92.4-93.5厘米。圈上三足呈拱形,状似树根。座上为树身,其上套铸三层树枝,每层出三枝弯曲向下,全树共九枝。第一层树枝靠近根部,第二层树枝在树干中段,第三层树枝靠近树端,端部残缺。每层树枝共分三叉,其中一枝中部又分两叉。各下垂枝端有一花,中部向上短枝花朵上有一立鸟,共九只鸟。树座上铸有一条极富特色的龙,其游动的身体与树干串连,恰似天降神龙的实景雕塑。整株神树造型奇美,布局严谨,浑然一体,巧夺天工。龙是华夏文明最典型的代表,现在它出现在古蜀文明的青铜树之上。这说明古蜀文明和华夏文明应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持“扶桑若木说”这种观点的学者占了很大的比例。《山海经·大荒北经》中提及了若木的特征:“大荒之中,有衡石山、九阴山、灰野之山,上有赤树、青叶、赤华,生昆仑西附西极,其华光赤下照地,名曰若木。”《淮南子·地形训》中有若木上居住着十个太阳,树地果实掉落在地上的描述。从以上这些记载中可以知道,扶桑与若木是古代传说中分别生长在东极和西极的两棵太阳树,也就是太阳和神鸟升起和栖息的场所,每天早上太阳从扶桑树上升起晚上就落在若木树上。远古传说天有十日,每天升起一个太阳,余下的九个太阳神鸟就栖息在树上,这也正好印证了青铜树上有九只青铜鸟这样的一个事实。

   

    “建木说”也是基于古代文献的基础之上提出的。在《山海经》中,建木被描述为一棵盘根错节及其茂盛的通天神树,它拔地而起,直上九霄,长满了层层叠叠的果实和树叶。在《淮南子·坠地训》中记载“:建木在都广,众帝所自上下,日中无景,呼而无响,盖天地之中也。”建木因此被认为是传说中的众神或者仙人以及具有人神交往无穷法力的巫师来往天上人间的通道,也就是说建木是一座神奇的天梯。

   

    除此之外,亦有少数人持“图腾说”“、摇钱树说”“、外来传播说”等等。

   

    笔者认为,三星堆青铜神树的功能离不开“祭祀”这个主题。这棵树应该是巫师或祭司在祭祀仪式上用以沟通天地的道具。从这个层面上看“,建木说”似乎更有道理。因为三星堆祭祀坑中的器物都围绕着“祭祀”这一主题,而且三星堆祭祀坑出土青铜神树的同时,也出土了青铜神坛和神殿,这就是有力的证据。

   



4
结论


   

    三星堆遗址中出土了众多精美的青铜器,说明三千年前我国古代的青铜雕塑技术已十分成熟且先进,这在大型人面像的焊接、面具中成型后切割开孔的技术及青铜神树上分段铆接工艺上都有所体现。三星堆青铜器大都是为了祭祀,青铜器本身即为祭祀活动的重器。对天神、地祗、人鬼的尊崇是其青铜艺术的主要宗教意义,祈求自然神灵的保护,以驱逐邪恶、消除祸咎是其宗教特征。正是这些神秘的青铜器逐渐揭开了古蜀文化神秘的面纱,特别是对于古蜀王国的文化、宗教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参考文献:



[1]
董仁威,董晶.三星堆青铜人面像“纵目”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0-24.




[2]
冯广宏.三星堆铜人像功能考[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1-5.




[3]
陈淳,殷梅.三星堆青铜树象征性研究[J].四川文物,20056):38-44.




[4]
邱登成.三星堆文化太阳神崇拜浅说[J].四川文物,20012):17-21.




[5]
范小平.古蜀王国的艺术星空[M].成都:巴蜀书社,2003.




[6]
肖平.古蜀文明与三星堆文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源自:《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9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睢文发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睢文发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从丧葬习俗看藏族地方社会的历史及文化 1925年3月孙中山北京中央公园葬礼全纪录[组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5 23:43,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